石鼓文用字說明 李長枝著 古文字通假 許慎對假借的解釋是:“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font> “本無其字”,說的是字形,即語言中有某一個詞,但沒有造一個專字來代表它。 “依聲托事”,說的是字音字義,即依照聲音借一個同音字來寄托那個“本無其字”的詞的意義。因為這個同音字是借來的,所以稱為假借字。 譬如“繡弓待射”,石鼓文寫作“秀弓寺射”。 另有一種假借稱為通假或通借,就是本有其字,而在書寫時臨時借用別的同音字來代替本字。 石鼓文(先鋒本)(北宋拓) 各縱18.0厘米 橫10.4厘米,日本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
【工】借用作功。(徐書鐘)通“功”。(《漢語大字典》) 【員】圓。后作“圓”?!痘茨献印罚骸皢T者常轉。” 【之】通“諸”。通“志”。(《漢語大字典》) 【已】同“以”。 《隆中對》:“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毕喈斢凇芭c”,猶言“等待”。王粲:“時不我已?!蓖ā耙印?。《燭之武退秦師》:“今老矣,無能為也已?!?/font> 【寺】《吾車》“弓茲以寺”;《田車》“秀弓寺射”。寺之二例均用作待。(馬敘倫《石鼓文疏記》)通“持”。通“恃”。(《漢語大字典》) 【敺】同“驅”。通“嫗”。養(yǎng)育?!豆茏印罚骸靶袛佛B(yǎng)。”同“毆”。毆打;捶擊?!稘h書》:“后數復敺傷郎?!奔僮鳌皻W”。(徐書鐘《石鼓文音義集釋》下同) 【其】通“期”。用作副詞表示反詰,相當于“豈”,“難道”。(《漢語大字典》)此字在《石鼓文》出現最多,計二十三字。 【射】同“榭”。通“謝”。通“麝”。(《漢語大字典》)照射。茅盾:“一片金黃色的太陽光斜射在書房的西窗上?!?/font> 【豜】三歲的野豬。泛指大豬、大獣?!对姟罚骸把运狡湄q,獻豜于公?!?/font> 【蜀】假借為“獨”(獨)。(郭沫若《石鼓文研究》) ——以上始見于鼓文《吾車》 石鼓文(中權本)(北宋拓) 各縱28.0厘米 橫14.5厘米,日本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
【殹】(yì)句尾語氣詞,相當于“也”、“兮”。 【丞】與“承”相通。古籍中與“拯”相通。(徐書鐘) 【皮】通“彼”?!恶R王堆漢墓帛書》:“故去皮取此?!?/font> 【澫】同“漫”。同“藕”。(《漢語大字典》) 【帛】通“白”。郭沫若謂“帛即是白,義出引申”。 【氐】通“低”?!稘h書》:“封君皆氐首仰給焉?!迸c“低、抵、底”相通假。(徐書鐘) 【筵】郭昌宗、郭沫若釋作“盜”。強運開云:“因此字從次(當為三點水),次是涎之古體,從竹,釋作筵?!?/font> 【又】石鼓文《汧殹》、《田車》、《吳人》之“又”,均用作“有”字。甲骨文雖然有“有”字,也往往以“又”為“有”。 【汗】上“汗”下“土”為“汗”之繁文。汗,通“旱”。(《漢語大字典》) 【隹】金文隹字讀作維、惟、唯?!妒奈摹烦幸u了這種用法。(徐書鐘《石鼓文音義集釋》) 【可】石鼓文以“可”為“何”。通“何”。《左傳》:“國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舊祀?”同“歌”。(《漢語大字典》) ——以上始見于鼓文《汧殹》 石鼓文(中權本)(北宋拓) 各縱28.0厘米 橫14.5厘米,日本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 【左】輔佐;幫助。后作“佐”?!赌印罚骸柏绞罩T雜鄉(xiāng)金器,若銅鐵及他可以左守事者?!?/font> 【右】后作“佑”。幫助;保祐?!蹲髠鳌罚骸巴跤也??!薄稘h書》:“是天反復右我漢國也?!?/font> 【原】“源”為后起字。司馬光:“臣聞澄其原則流清,固其本則末茂?!?/font> 【止】足;腳。后作“趾”?!秲x禮》:“御衽于奧,媵衽良席在東,皆有枕,北止?!?/font> 【寫】同“瀉”?!吨芏Y》:“以澮寫水。” 【秀】鼓文“秀弓寺射”,“秀”通“繡”。 【麋】通“眉”。 眉,指美女。蘇軾:“十眉環(huán)列坐生光?!蓖ā颁亍薄!对姟罚骸氨撕稳怂?,居河之麋?!?/font> 【兔】月亮的別稱。楊模:“南訛莫認火西流,顧兔高懸略似鉤?!?/font> 【而】通“爾”,你。《記王忠肅公翱事》:“而翁長銓。” 【迺】今作“乃”,在此釋“乃”釋“攸”均可。(徐書鐘《石鼓文音義集釋》) ——以上始見于鼓文《田車》 石鼓文(后勁本)(北宋拓) 各縱23.0厘米 橫14.3厘米,日本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 【驁】《廣韻》:“馬驕不馴也?!蓖ā鞍痢薄!肚f子》:“碾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薄秴问洗呵铩罚骸笆框埖摼粽?,固輕其主。” 【宣】同“喧”。《蜀籟》:“炮火宣天?!?/font> 【牜尃】釋作“搏”。(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假作“博”。(徐書鐘《石鼓文音義集釋》) 【彳人亍】同“行”。(《漢語大字典》) 【徒】通“涂”(途),道路?!豆讶酥趪病罚骸巴接叙I殍而不知發(fā)。” 【趍】同“趨”?!摆叀蓖叭ぁ??!俄n非子》:“腓大于股,難以趍走?!薄叭ぁ蓖ā摆叀薄!短m亭集序》:“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迸说蠐嵤险f謂是“趣”字。徐書鐘先生有異議,但集聯時也用為“趣”。如“靜中趍無極,心之安可求。” 故宮博物院所藏明拓本 【迧】同“陳”。(《漢語大字典》) 【禽】后作“擒”。降服。曹操:“推弱以克強,處小而禽大?!辈东@、捉拿。《赤壁之戰(zhàn)》:“將軍禽操,宜在今日?!薄兑葜軙罚骸拔渫踽鳎莼⒍卸??!?/font> 【允】通“駿”。(《漢語大字典》) ——以上始見于鼓文《鑾車》 【霝】通“靈”(靈)?!恶R王堆漢墓帛書》:“神得一以霝?!?/font> 【迄】據強運開說,可假借為“氣”(氣)。(徐書鐘《石鼓文音義集釋》) 【濟】同“霽”。《史記》:“乃命卜筮,曰雨,曰濟?!?/font> 【洎】連詞,相當于“與”。王士禎:“得成都書洎新詩,諷詠之次,不覺移情。” 【囪】天窗。(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同“窗”。(《漢語大字典》) 【逮】右上部寫如小篆“雪”之下部,用為“歸”(歸)。集石鼓文楹聯,如秦文錦所輯前人之“流水四時鳴古樂,夕陽一角射歸舟”,王同柏之“惟有歸田樂,求如止水安”,吳稚暉之“角藝若不及,求道有同歸”等等。而“歸”又通“愧”?!稇?zhàn)國策》:“面目犁黑,狀有歸色。”復通“饋”。贈送,給予?!蹲髠鳌罚骸皻w公乘馬?!?/font> 【楊】通“揚”。激揚。張壽卿:“春風無處不楊花?!?/font> 【或】封國;邦國。后作“國”。通“惑”?!稇?zhàn)國策》:“今大王與秦伐韓,而益近秦,臣甚或之?!薄掇那铩罚骸盁o或乎王之不智也?!?/font> 【方】通“房”。房子。《墨子》:“五十步一方?!?/font> ——以上始見于鼓文《霝雨》 【猷】同“猶”(猶)。通“攸”。(《漢語大字典》) 【乍】俏麗。李日華:“俺那小姐啊,打扮的身兒乍。”同“詐”。韓愈:“夷言聽未慣,越俗循猶乍?!痹诩坠俏?、金文、石鼓文中,“乍”字都用為“作”。 【辭】(辭,右偏旁作“司”),假作“司、詞”。 【帥,】通“率”,率領?!豆篡`滅吳》:“寡君帥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font> 【阪】通“反”,“反”同“返”?!读凶印罚骸昂钜坠?jié),始一反焉。” 【卅】《金文編》作者容庚謂“卅世一字是也?!?/font> 【里】通“裏”。馬致遠:“命里無時莫剛求?!蓖ā袄怼?。道理,常理?!躲y雀山漢墓竹簡》:“九地之法,人請之里也?!?/font> 【庸】元代潘迪《石鼓文音訓》:“薛氏作庸?!毙鞎姡骸白詮难ι泄κ壮私?,一直為人們所采用,已牢不可破了?!?/font> 【箬】鼓文“亞箬其花”,吳廣霈云“亞箬通沃若”,徐書鐘認為此說“甚可取”。故“箬”可用為“若”。如郭沫若集聯云:“中囿夕陽花亞若,平原微雨草凄其?!?/font> 【左側為“憂”,右側上“文”下“土”】錢大昕釋作“優(yōu)”,徐書鐘謂“借作憂?!?/font> ——以上始見于鼓文《作原》 【師】同“獅”。(《漢語大字典》) 【不】通“否”?!读H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與不?” 【具】同“俱”?!对狸枠怯洝罚骸霸矫髂?,政通人和,百廢具興?!?/font> 【復】(復)通“覆”。辛棄疾:“典冠舉衣以復韓侯。”《易》:“城復于隍,勿用師?!蓖ā案埂??!端⒌厍啬怪窈啞罚骸凹椎绞壹床屯?。” ——以上始見于鼓文《而師》 【瀞】段玉裁謂即今之“凈”字,徐書鐘謂釋作“靜”、釋作“清”。 【平】用同“評”?!毒劳ㄑ浴罚骸叭f物要平個理。” 【嘉】借為“佳”。(據馬敘倫《石鼓文疏記》) 【永】通“詠”?!渡袝虻洹罚骸霸娧灾?,歌永言?!?/font> 【申】通“神”?!恶R王堆漢墓帛書》:“非其申不傷人也?!?/font> 【母】金文中“母”與“毋”不分而相通,石鼓文仍承其緒。古籍中二字通用,故“母”可用作“無”。無,通“毋”,不要?!豆讶酥趪病罚骸巴跞缰?,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翰】“羽”字作“飛”。疑是“飛”(飛)之繁文。(吳大澂《說文古籀補》)釋作飛、翰是較易理解的。(徐書鐘《石鼓文音義集釋》) ——以上始見于鼓文《吾水》 【亟】愛?!读凶印罚骸绑w將僵者,先亟犇佚?!背藤|清《石鼓文試讀》:“亟,愛也?!薄斗窖浴罚骸跋嗑磹蹫橹^之亟。”假借為“極”(極)。(徐書鐘) 【夕】通“昔”?!妒酚洝罚骸皡峭醪恍ぃ兴尴χ畱n,不敢自外,使喻其歡心。” 【敬】通“驚”(驚)。(《漢語大字典》) 【西】鳥類歇宿。后作“棲”。《敦煌曲子詞集》:“棹歌驚起亂西禽,女伴各歸南浦。” 【北】乖違;相背,后作“背”?!稇?zhàn)國策》:“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奔贡?。《睡虎地秦墓竹簡》:“某頭左角刃痏一所,北二所?!?/font> 【曾】通“增”。增加?!睹献印罚骸八詣有娜绦裕嫫渌荒??!?/font> 通“層”。1、重疊?!痘茨献印罚骸按髲B曾加,擬于昆侖。”杜甫:“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高。江淹:“巡曾楹而空揜,撫錦幕而虛驚?!?/font> 【受】授予,付給。后作“授”?!端疂G全傳》:“待有功次,照名升賞,加受官爵。” 【高】各家所釋有異。徐書鐘謂“或借用為高、或厚”。 【寓】假借作“遇”。(徐書鐘)通“偶”。(《漢語大字典》) ——以上始見于鼓文《吳人》 點擊圖片,延伸閱讀! 【橐】中間之“石”換成“缶”,即石鼓文《汧水》章中一字?!墩f文段注》中,段玉裁謂《詩經》之“白茅包之”之“包”即此字。 【庸】元代潘迪《石鼓文音訓》:“薛氏作庸,或云是遘字?!毙鞎姟妒奈囊袅x集釋》:“自從薛尚功首倡此解,一直為人們所采用,已牢不可破了?!?/font> 【豜】野豬。石鼓文寫作“豕肩”。 【汧】讀作qiān,有三義,其三為“漂”,此取漂浮義。 【孔】副詞。表示程度,相當于“甚”、“很”?!肚迨犯濉罚骸败妱瘴纯?,需材孔亟?!?/font> 【兔】月之別稱。楊模:“南訛莫認火西流,顧兔高懸略似鉤?!?/font> 【帛】石鼓文《汧殹》之“帛魚皪皪”,以“帛”為“白”。 【彤】《詩經》:“貽我彤管?!薄巴?,紅色。此以“彤翰”代“彤管”。 【翰】筆毫;毛筆。潘岳:“于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 【母】金文中,母與毋不分而相通。古籍中,毋與無通用,故母可用作無。吳昌碩將“母”字抹去兩點而用作“女”字,是大名家自我作古,往往為后人所效法。“女”,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笨鬃铀灾芭?,即“汝”。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歸】(歸),王同柏、吳稚暉、吳昌碩、蕭退庵、陶博吾等,均以“逮”為“歸”,可能是與二字篆體相似有關??磥硎奈臅ㄓ小凹s定俗成”的“游戲規(guī)則”。 【永】通“詠”。依一定腔調緩慢地誦吟?!稌罚骸霸娧灾?,歌永言?!?/font> 【澫】同“漫”,同“藕”。見袖珍本《漢語大字典》760頁。 【嘉】借為“佳”。見馬敘倫《石鼓文疏記》。 【五】石鼓文無獨體“二、五”字,均與“日”組成合文,如《作原》章之“二日”、“五日”。 【洎】連詞,相當于“與”。王士禎:“得成都書洎新詩,諷詠之次,不覺移情。” 【射】同“榭”,通“謝”,通“麝”。(《漢語大字典》224頁) 【是】通“視”。用同“試”。 【真】通“填”。 【敬】通“驚”(驚)?!娦湔浔尽稘h語大字典》656頁 【王】通“旺”。通“往”。同“玉”。 【師】同“獅”。 【申】通“神”?!恶R王堆漢墓帛書》:“非其申不傷人也。” 【簡】泛指書籍。蘇軾:“堆幾盡埃簡。” 【麋】通“眉”。1、眉毛。2、老?!侗焙O嗑熬憽罚骸安挥厉鐗??!?/font> 【五日】合文“五日”,元代潘迪《石鼓文音訓》釋作“晤”。《說文》:“晤,明也?!?/font> 【汗】通“旱”。 【人】通“仁”。《呂氏春秋》:“故君子責人則以人(仁),責己則以義?!?/font> 【小】通“少”。石鼓文無獨體“小”,而是與“魚”組成合文。 【乍】俏麗。李日華:“俺那小姐啊,打扮的身兒乍?!毙∽暗墓盼淖钟脼椤白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