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百問》凝聚了南宋官窯博物館一些中青年工作者多年來在從事社會教育、弘揚陶瓷文化實踐中的體會和心得,整合梳理出一百條關(guān)于陶瓷基礎(chǔ)、陶瓷工藝、陶瓷典故等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內(nèi)容、不同角度的問題,通過答疑、釋惑、解謎的方式為讀者朋友敞開多扇通往陶瓷世界的大門。
基礎(chǔ)入門
20、你知道宋代五大名窯嗎? 21、宋代六大窯系是哪幾個? 22、什么是貢瓷?它和官窯有何關(guān)系?
20、你知道宋代五大名窯嗎?
宋代,特殊的文官政治培育出一個陣營龐大的文人士大夫階層,他們崇尚無為,“守望道者以躁進為恥,懷能以自炫為非”、“好持茍論,意氣用事,舍大就小”造成了宋廷的一大流弊。但他們的出現(xiàn),卻使素凈典雅的瓷器因此找到更多的知音。帝王、顯宦、文士、市民,無人不愛;殿堂、書齋、庭院、幾案,無處不有;茶具、食器、文具、樂器,無所不包。瓷器真正步入了普及的時代。巨大的消費刺激了生產(chǎn),將宋代的制瓷業(yè)推上了歷史的高峰。南北各地紛紛涌現(xiàn)出大批名窯,各富特色,爭奇斗妍,打破了唐代形成的“南青北白”格局,瓷器史翻開了新的一頁。而五大名窯的藝術(shù)成就雄冠群窯之首,名聲顯赫,其產(chǎn)品成為宋代乃至中國的瑰寶。
五大名窯之說,始見于明代皇室收藏目錄《宣德鼎彝譜》:“內(nèi)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鼻宕S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說:“吾華制瓷可分三大時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鈞窯,亦甚可貴?!庇捎诓窀G至今未發(fā)現(xiàn)窯址,又無實物,因此通常將鈞窯列入,與汝、官、哥、定并稱為宋代五大名窯。
(1)汝窯
位于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名。1987年發(fā)現(xiàn)其確切窯址。汝窯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瓷器名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其器物多仿青銅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樽、洗等。胎體細潔如香灰色,多為裹足支燒,器物底部留有細小的支釘痕跡。釉色主要有天青、粉青、月白等,釉層瑩潤,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蟬翼紋”。汝窯燒宮廷用瓷的時間僅20年左右,故傳世品極少,被人們視為稀世之珍。
宋 · “奉化”銘汝窯出戟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2)官窯
據(jù)文獻記載,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1125),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官府設(shè)窯燒造青瓷,稱北宋官窯。但至今未確定窯址。宋室南遷臨安后,在浙江杭州鳳凰山下設(shè)窯,名修內(nèi)司窯,也稱內(nèi)窯。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烏龜山別立新窯,即郊壇下窯。兩者統(tǒng)稱南宋官窯。官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盤、碗,也有仿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鼎、爐、觚、彝等式樣,器物造型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其燒瓷原料的選用和釉色的調(diào)配也甚為講究,所用瓷土含鐵量極高,故胎骨顏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層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稱“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稱“鐵足”。
南宋 · 郊壇下官窯菊瓣瓶(臺灣鴻禧美術(shù)館藏)
(3)哥窯
哥窯窯址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且也不見宋人筆記。明代《七修類稿續(xù)稿》首次談及哥窯:“哥窯與龍泉窯皆出處州龍泉縣。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主一窯。生一所陶者為哥窯,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為龍泉,以地名也……”但據(jù)研究和測定,哥窯產(chǎn)地在龍泉之說缺乏依據(jù)。也有學者認為傳世哥窯屬于宋代官辦瓷窯,傳世哥窯即宋代修內(nèi)司官窯??傊P(guān)于哥窯,至今仍是我國陶瓷史上的懸案。傳世哥窯的主要特點就是釉面布滿大小各異、顏色有別的紋片,稱作百圾碎,更小的叫魚子紋。較粗疏的黑色龜裂紋和細密的黃色裂紋交錯著,呈現(xiàn)深淺顏色層次的碎紋,故又有“金絲鐵線”之稱。
宋 · 哥窯貫耳八棱瓶(首都博物館藏)
(4)定窯
定窯窯址在河北曲陽澗磁村。始燒于唐,盛燒于北宋,延續(xù)至金、元時期。北宋定窯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其白瓷胎體潔白細膩,薄而不變形,釉面往往帶有竹絲刷紋和淚痕紋(即流釉)。定窯瓷器還以刻花、劃花、印花裝飾而見長,花紋清晰明快,題材廣泛,有蓮瓣、龍鳳、牡丹、蓮池游鴨、嬰戲、鴛鴦等。定窯還發(fā)明了一種燒制碗類器物的先進裝燒技術(shù),叫做覆燒,大大增加了裝燒量,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但是,覆燒的瓷器口沿無法上釉,因此形成芒口。定窯除了大宗的白釉瓷器,還燒制少量的醬釉、黑釉、綠釉器。醬釉器又稱紫定,是傳世稀少的珍品。
北宋 · 定窯孩兒枕(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5)鈞窯
鈞窯因其窯址所在地河南禹縣古稱鈞州而得名,以燒造瑰麗異常的高溫銅紅釉瓷器名聞天下。由于在釉料中含有銅作為著色劑,經(jīng)過還原焰高溫燒成銅紅釉,所以產(chǎn)品出窯后釉色千變?nèi)f化。有海棠紅、玫瑰紫、天青、月白等多種色彩。由釉色的相互交融而產(chǎn)生的無數(shù)顏色不一、形狀各異的窯變,是構(gòu)成鈞瓷區(qū)別于其他青瓷的一個特色。宋人詩以“夕陽紫翠忽如嵐”來贊美鈞瓷的釉色,可謂恰如其分。鈞窯瓷極其珍貴,民間有“縱有家產(chǎn)萬貫,不如鈞瓷一件”之說。
宋 · 鈞窯窯變鼓式如意足花盆承座(臺灣鴻禧美術(shù)館藏)
21、宋代六大窯系是哪幾個?
窯系為瓷窯體系的簡稱,在民間眾多瓷窯中,以一個窯口為代表,產(chǎn)品的胎釉成分、工藝、造型、釉色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一批瓷窯,往往被劃歸為一個窯系。六大窯系的說法最早是由古陶瓷專家馮先銘提出的,他在調(diào)查宋代窯址后,將諸多窯口分為六大窯系,即北方的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和南方的景德鎮(zhèn)青白瓷窯系、龍泉青瓷窯系。
(1)定窯系
定窯系以河北省曲陽縣的定窯為中心,山西的平定窯、盂縣窯、陽城窯、介休窯,四川的彭縣窯等均屬定窯系。這是以燒制白瓷為特色的窯系,兼燒黑釉、醬釉、綠釉及白釉剔花瓷器。北宋前期為其鼎盛時期,胎質(zhì)細密潔白,釉色光潔潤澤,器物形制非常規(guī)整,給人以一絲不茍的感覺。主要器型有碗、盤、瓶、罐、尊、執(zhí)壺、盒、枕等。其“覆燒法”及刻花、印花、劃花裝飾工藝對其他瓷窯有較大影響。
(2)磁州窯系
磁州窯系是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窯場分布于今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如河南鶴壁集窯、當陽峪窯、扒村窯、曲河窯、山西介休窯、江西吉州窯等。河北邯鄲的觀臺窯是磁州窯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窯場。白地黑花即以黑白的強烈對比來裝飾器物,是磁州窯系裝飾工藝最醒目的特點,因而構(gòu)成了粗獷豪放、氣魄宏大、線條簡潔明快的獨特風格。其器物造型追求生活實用、大方樸素、堅固耐用,富有濃烈的鄉(xiāng)土氣息。磁州窯產(chǎn)品胎體較為厚重粗糙,但表面大量施用化妝土,再施透明釉,因而給人以粗中有細的感覺。
宋 · 磁州窯白地黑花枕(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耀州窯
耀州窯系是有別于南方風格的北方青瓷窯系,以燒制刻花、印花青瓷為主要特色,而刻花技法尤其出色,刀鋒犀利、線條流暢、主次分明、繁而不亂,居宋代各瓷窯同類裝飾之首。耀州窯瓷器的裝飾題材廣泛,有人物、植物、幾何圖形等,其中通體刻畫纏枝花卉的梅瓶,以及通體刻畫纏枝蓮花的倒流壺等,是耀州窯獨具特色的產(chǎn)品。耀州窯位于陜西銅川市黃堡鎮(zhèn),河南的臨汝窯、寶豐窯,禹縣鈞臺窯,甚至廣東西村窯和廣西永福窯,都受耀州窯青瓷藝術(shù)影響,并仿燒其產(chǎn)品,形成了規(guī)模龐大的耀州青瓷窯系。
宋 · 耀州窯青釉刻花纏枝牡丹紋瓶(上海博物館藏)
(4)鈞窯系
鈞窯在今河南省禹縣,河南郟縣、臨汝、登封、安陽、河北磁縣,山西渾源等地也仿燒鈞瓷,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鈞窯系。鈞瓷以窯變釉聞名,由于施釉較厚,在燒制過程中釉水熔融流動,紅藍等色交相輝映,形成變幻無窮的艷麗色彩。釉色有天青、月白、海棠紅及玫瑰紫等,十分豐富。鈞窯系是北方瓷窯體系中形成最晚的一個窯系,也是持續(xù)時間最長的窯系,特別是到元代,以鈞窯為中心形成了規(guī)模更大的窯系,其燒造范圍之廣,影響之大,超過了其他窯系。
北宋-金 · 鈞窯窯變紫斑板沿洗(臺灣鴻禧美術(shù)館藏)
(5)景德鎮(zhèn)窯
以江西景德鎮(zhèn)窯為代表的瓷窯體系。在五代時受越窯影響燒制越窯系青瓷,北宋時期,始創(chuàng)青白瓷。青白瓷又稱影青瓷,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間,青白顯白,白中泛青。其胎質(zhì)潔白細膩,器壁極薄,呈半透明狀;釉色青白,光澤度強,透明度高;造型多樣,裝飾以刻花、印花、劃花為主。由于青白瓷深受時人喜愛,迅速形成了以景德鎮(zhèn)為代表的青白瓷窯系,著名的有湖田窯、勝梅亭窯、吉州窯、潮州窯、德化窯等。
(6)龍泉窯系
龍泉窯系是宋代民窯體系中形成最晚的,但其成就卻達到了中國青瓷燒造工藝的一個高峰。龍泉窯分布很廣,主要位于浙江龍泉,于南宋達到極盛,元、明相沿。龍泉窯屬南方青瓷,以釉色及造型取勝,尤以青釉見長。最具代表性的釉色是梅子青與粉青,其極品已似青玉,甚至達到翡翠的效果。
南宋 · 龍泉窯鳳耳瓶(杭州歷史博物館藏)
22、什么是貢瓷?它和官窯有何關(guān)系?
貢瓷就是各地瓷窯向朝廷進獻的瓷器。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以皇帝為代表的統(tǒng)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這種威儀與等級也涉及瓷器的征調(diào)和使用。唐、五代時,朝廷曾頒旨下令讓一些瓷質(zhì)優(yōu)良的窯場燒造貢瓷,《唐國史補》、《元和郡縣圖志》和《新唐書·地理志》中有河南白瓷和浙江越窯青瓷向長安進貢的記載。
北宋時期,皇室繼續(xù)以各種方式征調(diào)名窯精品入窯。宋代瓷業(yè)名窯輩出,風采各具,當時的定窯、汝窯、鈞窯、建窯等都向朝廷進貢過瓷器。民窯貢瓷雖然做工精細,但不能充分滿足宮廷對御用瓷器的品位追求。于是,從宋徽宗開始,朝廷直接籌劃設(shè)立官窯專門燒造宮廷用瓷。宋徽宗雖然在政治上平庸無能,但頗具藝術(shù)天賦,既擅長書畫,又喜好古物鑒賞。在宋代絢麗多姿的瓷器中,他獨好汝窯青瓷幽玄靜謐的天青色澤。“上有所好,下必從焉”,于是朝廷在汴京(今河南開封)設(shè)置了歷史上第一個由封建政府專設(shè)的御用窯場,真正意義上的官窯由此始現(xiàn),史稱北宋官窯。
由此看來,貢瓷是官窯出現(xiàn)前的序曲,可被視作為官窯的萌芽。
摘自《陶瓷百問》 南宋官窯博物館 著者:張振常主編 杭州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