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 / Tú Sī Zǐ China Dodder 別名: 菟絲實、吐絲子、無娘藤米米、黃藤子、龍須子、蘿絲子、黃網(wǎng)子、黃蘿子、豆須子、纏龍子、黃絲子 來源: 本品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絲子Cuscuta australis R.Br.或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種子。 藥材類別:果實/種子類 性味:辛甘,平。 ①《本經(jīng)》:味辛,平。 ②《別錄》:甘,無毒。 ③《本草正》;味甘辛,氣微溫。 歸經(jīng):入肝、腎經(jīng)。 ①《本草經(jīng)疏》:脾、腎、肝三經(jīng)。 ②《本草新編》:入心、肝、腎三經(jīng)。 入藥部分: 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的干燥成熟種子。 產(chǎn)地和分布: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以北方地區(qū)為主。分布于華北、華東、中南、西北及西南各省。主要分布于廣西、廣東、海南、福建、云南、貴州、四川、湖南、臺灣等省區(qū); 采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 性狀鑒別: 本品呈類球形,直徑1~2m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粗糙,種臍線形或扁圓形。質(zhì)堅實,不易以指甲壓碎。氣微,味淡。 飲片 鹽菟絲子:形如菟絲子,表面棕黃色,裂開,略有香氣。 主治病證: (1)腎虛腰膝酸痛、陽痿、滑精、尿頻、白帶過多。 (2)肝腎不足的目暗不明。 (3)脾虛便溏或泄瀉。 (4)腎虛胎漏、胎動不安。 (5)陰陽兩虛的消渴。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炒研調(diào)敷。 注意事項: ①《本草經(jīng)集注》:得酒良。薯蕷、松脂為之使,惡藋菌。 ②《本草經(jīng)疏》:腎家多火,強陽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結(jié)者亦忌之。 ③《得配本草》:孕婦、血崩、陽強、便結(jié)、腎臟有火、陰虛火動,六者禁用。 功效與作用 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固胎止泄。主腰膝酸痛;遺精;陽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濁;遺尿;目昏耳鳴;胎動不安;流產(chǎn);泄瀉。用于陽痿遺精,尿有余瀝,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fēng)。 (1)補肝腎:本品為補腎縮尿,止遺精之常用藥。用于肝腎不足之腰膝酸痛、陽痿、遺精。本品性柔潤,平補肝腎而不燥。 (2)安胎:用于體弱易于流產(chǎn)者,常配桑寄生、續(xù)斷。 ①《本經(jīng)》:主續(xù)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②《雷公炮炙論》:補人衛(wèi)氣,助人筋脈。 ③《別錄》:養(yǎng)肌強陰,堅筋骨,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余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 ④《藥性論》:治男子女人虛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熱中。 ⑤《日華子本草》:補五勞七傷,治泄精,尿血,潤心肺。 ⑥王好占:補肝臟風(fēng)虛。 ⑦《山東中藥》:治婦人常習(xí)流產(chǎn)。 功效助記 記憶場景:電影《月光寶盒》 1、吐絲蜘蛛精,安胎眼神干,邪 2、吐絲(吐絲諧音菟絲子)蜘蛛精,安胎眼神干(干諧音養(yǎng)肝的肝),邪(邪諧音止瀉的瀉) 3、菟絲子,固精,安胎,止瀉,明目,補腎,養(yǎng)肝 附方 ①補腎氣,壯陽道,助精神,輕腰腳:菟絲子一斤(淘凈,酒煮,搗成餅,焙干),附子(制)四兩。共為末,酒糊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扁鵲心書》菟絲子丸) ②治腰痛:菟絲子(酒浸)、杜仲(去皮,炒斷絲)等分。為細(xì)末,以山藥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酒或鹽湯下。(《百一選方》) ③治丈夫腰膝積冷痛,或頑麻無力:菟絲(洗)一兩,牛膝一兩。同用酒浸五日,曝干,為末,將原浸酒再入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桶子大??招木葡露?。(《經(jīng)驗后方》) ④治腰膝風(fēng)冷,益顏色,明目:菟絲子一斗。酒浸良久,瀝出曝干,又漫,令酒干為度,搗細(xì)羅為末。每服二錢,以溫酒調(diào)下,日三。服后吃三,五匙水飯壓之,至三七日,更加至三錢服之。(《普濟(jì)方》) ⑤治勞傷肝氣,目暗: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曝干,搗羅為末,雞子白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圣惠方》) ⑥治膏淋:菟絲子(酒浸,蒸,搗,焙)、桑螵蛸(炙)各半兩,澤瀉一分。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清米飲送下。(《奇效良方》菟絲丸) ⑦治小便赤濁,心腎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煩熱,頭暈怔忡:菟絲子、麥門冬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鹽湯每下七十丸。(《綱目》) ⑧治心氣不足,思慮太過,腎經(jīng)虛損,真陽不固,溺有余瀝,小便白濁,夢寐頻泄:菟絲子五兩,白茯苓三兩,石蓮子(去殼)二兩。上為細(xì)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常服鎮(zhèn)益心神,補虛養(yǎng)血,清小便。(《局方》茯菟丸) ⑨治小便多或不禁:菟絲子(酒蒸)二兩,桑螵蛸(酒炙)半兩,牡蠣(煅)一兩,肉蓯蓉(酒潤)二兩,附子(炮,去皮、臍)、五味子各一兩,雞膍胵半兩(微炙),鹿茸(酒炙)一兩。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鹽酒任下。(《世醫(yī)得效方》菟絲子丸) ⑩治脾元不足,飲食減少,大便不實:菟絲子四兩,黃耆、于白術(shù)(土拌炒)。人參、木香各一兩,補骨脂、小茴香各八錢。餳糖作丸。早晚各服三錢,湯酒使下。(《方脈正宗》) Note:以下關(guān)于中藥材菟絲子的介紹內(nèi)容整理自《中華草本》《中國藥典》《全國中草藥匯編》等資料,內(nèi)容僅供參考與學(xué)習(xí),不宜當(dāng)做私自用藥菟絲子的參照,請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用藥。 故事 相傳很早以前,有個養(yǎng)兔成癖的財主,專顧一個長工給他養(yǎng)兔。并規(guī)定,死掉一只兔,得扣掉四分之一工錢。 一天,養(yǎng)兔的長工不慎將一只兔子的腰部打成重傷。他把財主看到,便偷偷地將這只傷兔藏在黃豆地里。后來,他意外的發(fā)現(xiàn)這只傷兔并沒有死。他把這怪事告訴了父親,父親吩咐他定要將此事探個究竟。那長工按照父親的吩咐,又將一只受傷的兔子放進(jìn)黃豆地里。他跟隨著傷兔仔細(xì)觀察,發(fā)現(xiàn)傷兔很喜歡吃一種纏在豆秸上的野生黃絲藤。不久傷兔的傷竟?jié)u漸痊愈了。那長工把觀察到的情況告訴了父親,父子倆斷定:那黃絲藤可以治好許多腰傷的病人。他想,黃絲藤首先治好的是兔子,其形狀又如細(xì)絲,于是便將它取名為“兔絲子”。由于黃絲藤——兔絲子是味草藥,后人便在“兔”字上加上草字頭,這樣就成了“菟絲子”,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人們還編了一個謎語:“澄黃絲兒草上纏,亦非金屬亦非棉,能補肝腎強筋骨,此是何藥猜猜看?” 猜 中 藥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么?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
|
來自: 谷山居士 > 《醫(yī)藥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