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歌手成熟和成功的標志,在于有沒有形成自己與眾不同的演唱風格.換一句話說,就是有沒有唱過一首被聽眾認可和接受的原創(chuàng)歌曲。 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而要做到可謂難上加難。 我們看到的事實是,各大音樂學院、藝術院校的聲樂專業(yè)的畢業(yè)生,以及各大專業(yè)文藝團體的獨唱演員,盡管他們可以把教材上的保留曲目和傳統(tǒng)的民歌,唱的神形兼?zhèn)?,乃至在政府,甚至國外舉辦的各級聲樂大賽中頻頻獲獎,但在這千千萬萬的學子中,能唱火一首在聽眾廣為傳唱的原創(chuàng)歌曲者,卻是鳳毛麟角。究其原因,都是因為歌者沒有形成自身的演唱風格。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呢? 道理縱然有千千萬萬,但我以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讓聲音不要過于通暢,聲音在局部范圍的阻塞,可以產(chǎn)生獨特的個性。(或胸腔、或咽腔、或鼻腔) 不過就美聲唱法而言,由于其核準聲音是否洪亮、金屬、通暢及共鳴和聲音的穿透力的標準,更多地具有共性,所以,要讓歌者在聲音上突出與眾不同是很困難的。 他們的成功還是靠演唱難度極大的歌劇詠嘆調(diào)和古典藝術歌曲的保留曲目為依托。個別能演唱原創(chuàng)歌曲的歌者,實際上還是建立在演唱以各少數(shù)民族愿始音調(diào)的原創(chuàng)歌曲。不過這種原創(chuàng)歌曲,其創(chuàng)作成分已經(jīng)很少很少,大多數(shù)只不過是改編民間歌曲而已。 所以,美聲唱法在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百姓的真實情感方面,一直是個問題。 然而,通俗唱法卻截然相反。美聲唱法雖然有意大利、德國、法國、俄羅斯及中國等不同學派,但其聲音的本質還是大同小異的,只不過是本國語言上的一點差異而已。 通俗唱法的流派甚多,幾乎因人而異。如何唱好一首原創(chuàng)歌曲及如何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幾乎要完全依賴于作詞、作曲和配器。換一句話說,詞曲和編曲及后期制作的好壞,似乎比演唱本身還要重要。 但這樣說恐怕略欠公平,大家都知道歌者與作者,在歌曲的傳播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雞和蛋之間的關系,沒法分出先后和輕重。 通俗唱法的歌者翻唱一首已經(jīng)竄紅的歌曲,速度之快,以假亂真的本事讓人嘆為觀止。絕不象美聲唱法的歌者,經(jīng)常用幾年的時間,練習一首保留曲,還常常不著調(diào)。 通俗唱法的歌者,音樂的綜合素質都不是太高,很多人甚至不識譜,但他們的聽覺記憶驚人,有些新歌聽個幾遍就可以做到神似。 而一旦讓通俗唱法的歌者,演唱原創(chuàng)歌曲時,由于不識譜,更傷腦筋的是,沒有了模仿者,一時感到無從下手。(據(jù)說很多港臺歌星,如果沒有歌曲的樣帶做參照,幾乎是不會唱歌。) 他們更多的是依賴作曲家的言傳身教。但作曲家畢竟不是歌星,他們的示范演唱帶有很哼唱的痕跡。 再說,他們嗓音的變化也不見得適合自己寫的歌曲。 更糟糕的是他們的音區(qū)和通俗唱法的女歌手相差4--5度,高八度唱太緊,低八度太松。更要命的是,通俗歌手的聽覺記憶太好。所以,模仿總是走彎路。 然而,通俗唱法的歌者,畢竟有著嗓音的個性優(yōu)勢。 我以為獲得成功的秘訣是:能夠解決錄音和泡棚的問題,在廣播級的錄音和成熟音樂制作人的監(jiān)制下,不斷試唱各種不同風格力所能及的作品,調(diào)整自己的聲音狀態(tài),鑒別出不同的感覺,讓自己的聲音和作品聽上去好聽,并且最終能夠打動人。此時,你自己的演唱風格就形成了。 做到這一點其實也很難,要有足夠的悟性和資金。但比起美聲唱法而言,總算是還有路可走。 美聲唱法的缺點是沒有個性,通俗唱法的缺點是個性太強;美聲唱法的歌者在演唱歌曲時,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相同的感覺,通俗唱法的歌者在演唱原創(chuàng)歌曲時,找不到參照的演唱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