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歌德說,重要之事絕不能受芝麻小事牽絆。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做到「要事優(yōu)先」,柯維《高效能的七個習慣中》的第三個習慣就是「要事第一」。 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就會成功,這簡單的道理,實施起來卻不簡單。做事的方法也許容易學,別人總結的大部分能直接用。但什么才是正確的事,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在不同的階段,也是不一樣的。工作期間正確的事是完成工作業(yè)績,而休假正確的事是好好陪家人。所以正確的事,重要的事,需從自身出發(fā),在場景中尋找。 什么樣的事才是要事什么才算是重要的事,如何衡量呢? 管理學和心理學給的建議大多是,角色演繹或目標分解法,就如我前文怎樣制定可達成的目標中說的那樣,確定一個長期目標,比如年度目標,再分解為短期目標,如月度計劃,再到周任務,每日行事歷,然后對每日行事歷排序,確定要完成的事,優(yōu)先要完成的事一般都是重要的事。 這樣的方法有用,但不夠好,當目標不斷分解后,會出現(xiàn)失焦現(xiàn)象,忘了最初的愿望,用張小龍的話說就是,通過分解目標尋找每日要事時,容易偏離「原動力」。還有更好的方法嗎,讓我們再回到大師德魯克的指導,他說排定重要次序需遵從以下四個原則: 德魯克的要事原則
要事有骨牌效應除了滿足以上四個原則外,重要的事不一定是看起來很大的事,但一定有多米諾骨牌效應。我們平??吹降墓桥拼笮∈窍嗤?,推倒一個,后面的形成連鎖反應,依次倒下。物理學家通過實驗驗證,骨牌能推倒比它大50%體積的骨牌,這意味著骨牌不止可以線性增長,還能實現(xiàn)指數(shù)增長。如果將要做的事,恰當排序,小骨牌放在前面,大骨牌放在后面,我們就可以少做事,獲得大成長,并推動更多相關事項進展。 比如你想完成一篇五六千字的專業(yè)文章,這是一張大骨牌。你不應該,而且也直接推不動這張骨牌。你要找到更小的骨牌入手。比如先積累讀書卡片,在讀參考材料時,隨時收集概念,術語,金句等素材,有了感想馬上記錄。當有足夠數(shù)量的素材后,再確定一個框架,將素材串起來,一篇內(nèi)容豐富,論證有效的專業(yè)文章就出來了,你推倒了這塊大骨牌。 并且,你積攢的這些知識卡片,以后寫作其他主題時可復用,你還可以將經(jīng)常使用,具有相同主題的卡片打包封裝,做成一個固定的知識模塊。這就是骨牌效應帶來的大收獲。 要事需產(chǎn)生附加價值我們再來看看以持續(xù)改善為口號的豐田,在豐田的理念中,要事一定是從工作目的出發(fā),能讓每個動作產(chǎn)生附加價值(Value),稱之為V動作,而不能帶來附加價值的都是廢動作。比如在組裝生產(chǎn)線上,只有組裝才是V動作,而與之有關的等待,修改,調(diào)整,搬用,都看做浪費,要盡量減少。一切資源都要圍繞V動作展開,因此,重要的事就是要多做V動作,要能產(chǎn)生附加價值。 比如打籃球比賽,最終目的是自己一方多進球,讓對方少進球。在進攻時,V動作就是投籃, 防守時V動作就是阻止對方投籃,其他傳球,運球,阻擋都給V動作服務。 我們小結一下前面的內(nèi)容,重要的事需從自身出發(fā),為最終目的服務,關注未來,重視機會,有骨牌效應,能帶來附加價值。 對要事做量化至此,我們對要事給了一個定性說明,但這還不夠,現(xiàn)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還有句名言:
所以,我們還要想辦法量化,如何量化呢?增長黑客有個增長等式的理念,可以借鑒。所謂增長等式就是通過一個簡單的公式,將增長有關的因素都列入這個等式,等式中的所有因素都驅(qū)動公司增長。 比如,易貝(ebay)的增長等式:
易貝認為它的核心價值與平臺的商品總數(shù)密切相關,所以它成為公式的輸出量。 再來看亞馬遜的增長等式:
這是兩個電商企業(yè)的增長等式,那如果我想提升行為設計學這個公眾號的影響力,等式該怎樣寫呢?
我們不可能一次就寫出完美的等式,需要持續(xù)的迭代,優(yōu)化。但公式一定要將核心因素包含進來。什么是核心因素呢,是對核心價值最不可或缺的一個變量。在增長黑客領域,這個變量有個專有名字,叫北極星指標,其寓意就是像北極星一樣,閃耀在天空,即使在黑暗的夜里,也能指引我們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量化要事的指標:北極星指標當然北極星指標的作用不止是指引方向,它還能讓我們明確優(yōu)先級,提高行動力,監(jiān)測當下進度,確保所處位置。百度現(xiàn)在的處境,很大程度上源于將財務收入作為核心指標,而忽略了用戶體驗造成的。 決定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還是跑偏了,差別可能就只是一個北極星指標的選擇上。指標不僅是數(shù)據(jù)的反饋,還是對提供價值的理解,并指導日常工作中每次決策和行動。因此,北極星指標的選擇非常重要。一個有效的指標滿足以下五個標準: 北極星指標的五個標準1.它能反應你的努力程度嗎? 如果一個指標不能對行動作出及時反饋,那指標作用將大打折扣。比如,有很多人,將讀書量作為年度閱讀核心指標,但我認為這個指標不夠好。讀書有很多種,泛讀、精讀、閑讀,泛讀一本書和精讀一本書不可相提并論,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學習知識,但如果不把學到的記下來,什么也不會發(fā)生,過不了幾天就忘的一干二凈。 讀完一本書我連一張卡片都寫不出,那我就沒什么收獲。因此,我不以讀書數(shù)量為指標,而以筆記數(shù)量為指標。它比閱讀量更能反映我的努力程度。 2.指標變好,能證明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嗎? 北極星指標要能反應整體狀態(tài),不用看其他數(shù)據(jù),只從這個指標就能獲知整體進展。比如,從前面的公眾號影響力公式中,我選擇累積關注量為指標,它的增長能證明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嗎? 我看未必,假如現(xiàn)在,我的公眾號累積關注量是1萬,文章閱讀量為1000,一年后,累積關注量是10萬,閱讀量是2000,我的影響力增加了嗎?事實上它在變壞。 3.是領先指標還是滯后指標 指標有兩種,一種是事前控制指標,影響投入資源,決定輸入量,因為在事前,我們稱之為領先性指標。還有一種是事后的指標,這種指標是前一段工作結果的輸出,用于事后評估,所以就是滯后性指標。 我記得有個知名籃球教練曾說,如果你打球時只盯著記分牌看,你永遠也贏不了球。記分牌記錄的是過去的成績,已成事實無法改變,而只有當下才能掌控,我們通過改變當下改變未來。因此要漂亮的完成一件事,應多關注領先性指標,而非滯后性指標。 4.指標是否可操作 如果一個指標不可操作,那就失去了指標的意義。這里的可操作,既要精確可測量,還應該是可控的。假如你想瘦身,體重就不能當做一個指標,它是你要實現(xiàn)的目標,是要達成的結果,但你不能直接控制體重,而可控的是吃的食物和運動量。相對來說,運動30分鐘則是一個可操作的指標。 5.指標應適時而變 最后,指標不是固定不變的,應適時而變。不同的階段,指標可能大不相同的。發(fā)展階段有效的指標,在成熟階段會變得無效。比如寫文章,在信息收集階段,讀書卡片是個有效的指標,但在寫作階段,卡片數(shù)就不再是有效指標,每天寫作的字數(shù)可能是個更恰當?shù)闹笜恕?/span> 警惕虛榮指標與指標悖論我們前面說的讀書量和累積關注量,雖然不全是虛榮指標,但肯定含有虛榮的成分。由于這樣的數(shù)據(jù)容易測量,還可以用來炫耀,很多人拿它作指標。但這樣的指標對進步幫助有限。 除了警惕虛榮指標外,還得小心指標悖論,經(jīng)濟學家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說過這樣的一句名言:
什么意思呢,我們說獎勵什么,就鼓勵做什么,獎勵并不能激勵人,它只能激勵人獲得獎勵。如果我將公眾號閱讀量作為指標,我就會為了提高閱讀率,而想盡各種辦法,比如做標題黨,封面圖片放美女圖等,但這對最終目的(影響力)卻是有害的。 如何解決這個悖論呢,可以通過增加多樣性來避免。在北極星指標之上,增加一兩個輔助指標制衡,防止跑偏的太遠,而忘了當初為何出發(fā),以及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好,如何尋找要事以及確定指標這個主題到這里先暫告一個段落。但有一個關鍵問題我們跳過了,那就是如何構建一個成功公式,也可以說是增長模型,進步模型。一旦模型錯了,指標也會跟著錯,以后我寫文章解決這個問題。 最后祝你假期玩的開心! --大輝 2019年正月初四 參考文章:怎樣制定可達成的目標 前一文章:小改變,大成就第一定律 在公眾號沒更新的這段時間,在知識星球發(fā)布了很多內(nèi)容,我的愿景是花10年時間,以計算機科學,網(wǎng)絡科學,認知科學為基礎,結合商業(yè)管理思想,設計思維,行為設計的方法論,整合一套經(jīng)得起考驗的個人成長體系,會在知識星球發(fā)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