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成長
自在睡覺
昨天
歷時一年,“此念”出品 《生命·成長》系列教育紀錄片 正式推出第一季: 凱叔講故事APP 創(chuàng)始人 凱叔 正安康健 創(chuàng)始人 梁冬 水墨畫家 林曦 教育家 賴念華 漫畫藝術家 蔡志忠 心理學家 賀嶺峰 一土教育 聯合創(chuàng)始人 李一諾 探月學院 創(chuàng)始人 王熙喬 前芬蘭駐華大使館 科學與教育參贊 Dr. Mika 九位教育實踐者,向我們講述他們個人成長中的關鍵時刻,共同探討什么是好的教育。因為——教育,關乎人類的未來。 本 期 嘉 賓 賴念華 臺灣臺北教育大學 心理與咨商系教授及系主任 國際傅爾布萊特學術 交流基金會資深學者 日本立命館大學訪問教授 美國ABE認證之心理劇導演與訓練師 ▲點擊視頻觀看 《生命·成長》賴念華(上篇) 精 彩 對 話 01 表達性藝術治療是什么? 表達性藝術治療,就是透過譬如繪畫、音樂、演劇、演戲,甚至于動作、身體雕塑、或者是舞蹈,就是各種有別于純粹的語言的溝通方式,放入到我們在跟孩子的互動或者是跟人的互動里面。 我們常說,語言是最容易騙人的。而在表達性互動的過程、在創(chuàng)作的歷程中,其實我們會把我們自己最原始的部分展露,透過那個展露出來的部分,我們就可以找到如何協助一個人可以發(fā)展得更好,或者是解決他生活中的困難的方法。 如果一個幼稚園的孩子回到家,今天要是老師罵他了,他可能回家就會演老師在罵學生,然后等一下他就會跑過去自己當學生,然后還會回應老師,他就自己很忙,跑來跑去。所以這些東西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 如果作為一位父母,我們就會鼓勵你:你不需要知道他現在到底畫的代表是什么,可是你可以透過這些方式跟孩子玩。透過玩,透過互動,就會讓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可以越來越多。 在表達性藝術治療里面,我們就會強調一個很重要的部分——當一個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越高的時候,他其實心理發(fā)展就越健康,他就不會固著在某一個點。 當一個人固著在一個點的時候,他常常就會讓自己有困擾。我們希望孩子可以更流動、更有創(chuàng)造性、更有自發(fā)性,那他的生活就會更豐富更多元。 02 父親送給我最珍貴的禮物 是容許我改變跑道 在我整個的成長過程中,我最感謝的是我的父親。在我的整個成長歷程中,人家都說,“你好有創(chuàng)造性啊,你怎么點子這么多!” 我爸爸從來沒有打過我,也沒有罵過我,他也對我沒有太多的期待,就是不斷地告訴我說:“你一定要記住,就是做你最想做的,只要你覺得快樂,那就會成為你一生的事業(yè)。你喜歡做什么,那你要學會為自己負責?!?/p> 那時我已經從法國留學回來,我也教書了,是美術老師。可是我就是覺得這個好像不是我最想要做的,我不想當老師。 當我覺得我不喜歡時,我就會轉換,就告訴我自己一定要先離開。我要先離開這個不喜歡,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比較喜歡的東西。 當我轉換到心理學這個領域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這個領域好特別,我開始喜歡它。我雖然開始喜歡心理學了,可我心里也有點失落,因為我人生已經花了很多時間投資在美術領域。 最后我覺得很幸運,居然有一個領域叫做“藝術治療”,可以整合心理學跟藝術。后來我又學了心理劇,然后又發(fā)現了“表達性藝術治療”,這就是我太喜歡的東西了。 無論我是在跟來訪者工作,還是在跟我的學生互動,或者是我在上課,每一個moment,我自己都非常享受。人生可以做到一個你享受的行業(yè),我覺得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這個禮物是我的父親送給我的,就是他容許我可以轉換,容許我可以改變跑道。 所以從小教孩子會說 No 的能力,很重要。但是孩子說 No 以后,我們要繼續(xù)幫助他:你說了 No 以后,你有沒有想過你要什么?我們不能只給他一個選擇,我們也應該要打開另外一扇窗。 03 用一種標準衡量所有孩子 這對很多孩子很不公平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念書,學業(yè)成就表現要好,因為跟升學有關。升學的思維引導我們想要往那個方向走。 可是,每個孩子的特質都不一樣,有的孩子可能藝術性很強,他就不一定能在學業(yè)成就上表現得那么好,有的孩子空間概念很好,可能邏輯思維就沒法那么強。 你想想看,在我們的社會里,如果所有人都只會讀書,那這個社會好可怕。這個社會就會少掉比如攝影師、藝術家,會剪接、會音樂的各種各樣的人才。 用一種標準來衡量所有孩子,這對很多孩子很不公平。世界上很多杰出的人,比如比爾·蓋茨、或者是喬布斯,當他們在念大學時被退學,或者是他沒有辦法繼續(xù)念書時,我相信他父母一定很焦慮??伤麄兒髞沓晒α耍麄兊墓适卤毁潛P。 如果我今天看到這個孩子,他跟社會的標準不一樣,可是我容許他、欣賞他、肯定他,我愿意他把跟這個社會價值不一樣的部分展露出來的時候,這個孩子的潛能就會被發(fā)揮,那我們在世界上就會有很多喬布斯跟比爾·蓋茨。 04 骨感的現實面前 父母能做些什么? 很多父母聽了很多理論之后,觀念有了改變,腦子里有了理想的教育狀態(tài),他們也希望孩子能享受這種理想的教育,但是學校教育的現實卻難以改變,孩子還是得上學,學校就是這個樣子,父母無力改變這么多時,怎么去做呢? 第一步,看見和欣賞孩子。 我常說,如果你的孩子這個世界所有人都不接納他,至少你作為父母也應該要接納他,因為你是帶他來這世界的人。 你沒有辦法立刻改變這個世界的氛圍的時候,至少第一步,作為父母,我們要有能力,我們也要愿意去看見跟欣賞自己的孩子,你決定了這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你就被賦予了這樣的責任。 第二步,鼓勵和接納孩子。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看到:“你在這個部分的能力確實沒有別人好,但我可以看到你更適合做什么,更適合學習什么。”如果我們可以做到這點,我相信這是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幫助孩子分辨出來“我最擅長的是什么,那我的立基點可以在這個地方,可以多琢磨,然后我也可以在這里多發(fā)揮??赡苷娴牟皇俏业膹婍棧乙脖仨氁姓J,這可能就不是我所擅長的。同時,我可以接受我不擅長的,可是我也可以欣賞別人比我好。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自己。” 記住,教育孩子不是把他放在一個保溫箱里了,我們應該讓他們有機會可以跟這個真實的社會接觸。在接觸的歷程中,他如何看到自己,然后如何自處,這個自處的里面,他可以看到自己的價值,他同時也可以看到別人的價值,這樣才會公平。 05 如何發(fā)現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這個部分很簡單,就是父母應該試著去融入到孩子的生活里面。譬如說孩子可能在扮家家酒,那我們也可以跟他們一起玩,孩子在那邊玩沙子,我們也可以去玩玩看! 我們可以讓自己回到童年世界跟孩子一起互動,其實不需要什么技巧,就是同在。可是我常常會看到,父母比較辛苦的部分是——我們失去了玩樂的能力,我們連玩樂都要學習。他們只會說:“你這樣不行,你應該怎么樣……”我覺得很可惜。 其實在玩樂的過程中,人們的智慧,人們的創(chuàng)造性就會在里面發(fā)生了。 因為創(chuàng)造性就是從生活中萃取出來的,所以你注意去看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他很歡樂,那就是代表他融入其中。在那個過程中,我們先不要這么著急給評價和教導。教導的事情留給老師做,我們父母先學會跟孩子玩。 把孩子送去學畫畫、學音樂,其實那是第二個層次。如果這個孩子喜歡這些我們再去幫助他,拓展他這方面的能力,再通過專業(yè)的人協助他,在這個地方就可以有一些技能的教導。 這個地方我一定要特別提醒——因為我自己也教過畫畫,我常常說,如果為了滿足家長,那我知道我可以怎么教孩子,讓孩子的作品變得讓家長滿意??墒俏冶仨氄\實地說,其實這個過程,如果我真的要這樣做的話,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就完全被我們剝奪了。 所以其實父母要做選擇的話,稍微慎選一下,一開始不要那么在乎成品,等孩子經歷了一段時間,如果他真的很喜歡也很投入,你真的想讓他往這個方面的技巧發(fā)展的時候,我們再開始做技能訓練,但這個東西不要太早,先讓他喜歡。 我真的要提醒,父母這個角色是無人可以替代的,只有你可以幫助你的孩子。 |
|
來自: 為什么73 > 《正an個人收藏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