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們在這個世界中睜開眼睛的那一天,便面臨許多挑戰(zhàn)。 發(fā)展社交技能并與周圍的世界互動將是他們成功和幸福的關鍵部分,這甚至比他們的學術成果更重要。 各位爸爸媽媽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絕對不能忽略這6件事情! 社交技巧的基礎之一涉及個人空間,幼兒可能無法理解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受到尊重的個人空間,這個空間是隱私的。 在向他們解釋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個人空間因人而異,因文化而異。 他們親近的人,比如兄弟姐妹,可能比陌生人更愿意與他們進行擁抱等肢體接觸,要以尊重別人的個人空間為主。 教孩子如何讀懂肢體語言。 人們緊張,通常會交叉雙臂; 人們感到不滿意時,嘴角會微微向下…… 教孩子讀懂一些簡單的微表情和微動作,可以讓他們很好的識別他人的情緒 讓孩子知道他們有權享有自己的個人空間。 如果孩子們不想被陌生人擁抱就一定要堅定拒絕,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身體的主導者。 同樣在他們擁抱別人之前,也要先得到他人的許可。 禮儀大師艾米麗·波斯特曾經(jīng)說過: 禮儀是對他人感受的敏銳感知,如果你有這種意識,不管你出身貧窮或富貴,你都是一個精神可貴的文明人。 學習使用禮貌用語是擁有良好禮儀的基礎。 父母需要教孩子們最簡單的禮貌用語,如“謝謝你,請,對不起......”, 餐桌禮儀是另一項基本的社交技巧。 3、4歲的孩子應該在吃飯時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禮儀,例如:飯前洗手,嘴里有食物的時候不要說話,從桌子上清理你的剩飯..... 他們有時會記不住,這是正常的。學習禮儀是一種終身教育,禮貌養(yǎng)成不會在一夜之間發(fā)生,我們需要慢慢來。 社交語言能力是人類最基本的能力,它在我們語言發(fā)展金字塔的最底端,支撐人類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但社交語言能力的高低不僅僅要看孩子會不會說話,神情、動作、語調(diào)等也是一種社交語言。 所以父母在判斷孩子是否有社交問題時,也要關注他們的非語言表達意圖。 神情 當孩子生氣時,他的眼神會變得突然尖銳,直直的看著你;當孩子想逃避的時候,他的眼睛會不停地轉來轉去,東張西望...... 眼神 眼睛在五官中是最敏銳的,大概占感覺領域的70%以上,這也就是我們平常總會說,“一個人的眼神是不會騙人”的原因。 語調(diào) 低沉、緩慢的語調(diào)可能意味著沮喪; 輕快、洪亮、語調(diào)上揚的語調(diào)可能意味著開心...... 無論孩子所說的內(nèi)容是什么,語調(diào)都能傳達他們說出來時的感受,兒童能從聲音中聽懂情緒通過辨別語調(diào),我們能讀出孩子的潛在情緒。 動作 有些孩子生氣時,每次都會不自覺的握緊拳頭,有些還有咬住下嘴唇......每個人的習慣都不同,當情緒發(fā)生時,孩子們很可能會用動作來“標記”他們。 當孩子發(fā)生了社交問題,表露出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呢? 語言上,說話要“慢”,孩子情緒發(fā)生時,先停頓個幾秒,給他一個自我緩和的過程,然后再問他發(fā)生了什么。 不要對孩子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教育,連一個訴苦和解釋的機會都不給。 我們一定要有來有往的與孩子進行對話,等他答復完再提問,耐心的說話。 孩子們小時候都會玩的一個游戲,就是“過家家”。 小一點的孩子會直接拿一個布娃娃來充當自己的“孩子”,大一點的孩子會和幾個小朋友一起分工扮演角色。 他們在玩的過程中都會產(chǎn)生對話,在扮演的過程中,孩子們會學習如何展開對話,保持對話,最后結束對話。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選擇拋球、下棋等親子游戲,在多人參與的游戲中,讓孩子明白“輪流”的概念。 當孩子從第三人稱的視角去看待一個問題的時候,他能更理性的思考,學來的經(jīng)驗能更好的消化和內(nèi)化。 支持孩子的友誼。 把孩子的好朋友邀請到家里玩,常和孩子朋友的父母交流。 經(jīng)常把孩子帶到小伙伴多的地方(公園等),制造和同齡人一起玩耍的機會。 正確處理孩子們的沖突。 小朋友之間打架或生氣是很正常的,鼓勵孩子在傷害朋友感情時及時道歉。 鼓勵參加課外、團隊活動。 重要的社交技能,如領導能力和同理心,可以通過團隊運動來學習,加入一些體育活動小隊是很好的選擇。 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一種基本素養(yǎng),練就這種能力需要每個父母,不斷與孩子配合和聯(lián)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