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時期,最怕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娃的哭鬧了。 很多生娃前天不怕地不怕的媽媽表示,沒想到有一天會被寶寶的哭聲治得死死的。 而對于木有什么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新手媽媽來講,解決孩子哭的唯一方式,大概就是抱。 可每每遇到“抱”這個問題,家里就成為了辯論現(xiàn)場。
聽起來都對,所以!到底要怎樣? 前段時間看到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其實1歲以前的寶寶,是不會被寵壞的,孩子的每次哭泣都值得被擁抱! 親吻和擁抱孩子,這些活動會在大腦中引起特定的神經(jīng)化學反應,并促進相對應大腦區(qū)域組織的發(fā)育。 在生命的前3年,大腦會發(fā)育到成熟狀態(tài)的90%,很多人覺得大腦的發(fā)育代表的就是智力的開發(fā)。但其實,并不只是智力開發(fā),而是全方位開發(fā),包括智力、情感、并且影響孩子的余生的情緒控制、行為、社交和生理功能。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說三歲看老,看的不僅僅是智力發(fā)育,也包括,情感、情緒控制能力、社交能力、生理功能。 “事實上,當你擁抱寶寶時,會讓他感到安全,就像他的需求得到滿足一樣,這反過來會增加他的獨立性和自信心?!?/strong>研究人員補充道。 而前6個月,是嬰兒與看護人建立特殊聯(lián)系的最重要時期之一。 “在這個階段,我們絕對鼓勵寶寶的看護者,無論任何時候只要寶寶在哭、在尋找?guī)椭麄兊娜藭r,都要及時作出回應?!?/p> 6個月前的寶寶,每一聲啼哭都是簡單明了地在向你表達“一個訴求”。 嬰幼兒心理專家S·弗雷伯格在《魔法歲月》里這樣描述:“要學會用哭來控制父母,小寶寶必須要有思想、有感知客觀世界的能力、能理解因果關系。” 但是至少在6個月之前,寶寶是不具備這項能力的。 這個階段,應及時回應并滿足他的需求,給寶寶傳達的信息就是:你需要我,我就在你身邊。 而你的及時回應,孩子會逐漸意識到:我是最重要的,身邊有人照顧我。 慢慢得孩子的哭鬧會越來越少,越容易安撫,因為他覺得是安全可靠的,這是寶寶建立安全感的初級階段。 但是,對于這個觀點,很多過來人恐怕不能茍同,因為他們看到過無數(shù)個因為“一哭就抱”最終被寵壞的娃——抱著抱著,某天你就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放不下了、離不開了。
不得不說,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6個月之后隨著寶寶智商情商的發(fā)展,“一哭就抱”或者“一哭就滿足”確實很容易讓寶寶出現(xiàn)依賴心理。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獨立性差、獨立入睡的能力差、獨立玩耍的專注力差”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父母早期的干預過多了! 所以,研究結果提醒,養(yǎng)孩子不能單靠一腔熱血,平衡這個界限需要正確的技巧,如果處理不好確實是會養(yǎng)成壞習慣的。 一哭就抱的方式,眼下看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其實長遠看,很容易讓養(yǎng)育者偷懶,不去發(fā)現(xiàn)背后的問題,而是不管因為啥哭都用抱來解決。(是的,雖然我們體力上付出了更多、身體更累,但心理上其實是輕松的。) 而很多人做不到理性的處理這件事,是因為面對哭鬧無從下手。 事實上,除了抱或者不抱這種非黑即白的選擇之外,還有更科學、也更恰當?shù)幕貞绞?/strong>。 《嬰語的秘密》的作者育嬰師特蕾西·霍格憑借她25年護理的經(jīng)驗提出S.L.O.W技巧,幫助新手父母讀懂并適時適當?shù)臐M足嬰兒需求。 S.L.O.W技巧每一個字母都有各自的含義: S(STOP):停一停 聽到哭聲后先等待幾秒鐘,平復思緒,不要一聽到嬰兒哭聲就立即把他抱起來,停下來認真聽一聽并學著辨識不同的哭聲。 L(Listen):聽一聽 聽一聽寶寶正在對你說什么。 最初,寶寶的哭聲表達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假如每次寶寶哭鬧時媽媽都立刻抱起、就會無意間扼殺他們用不同哭聲表達的需求的能力。 O(Observe):看一看 看一看,寶寶的肢體語言在向你表達什么?周圍發(fā)生了什么? 是寶寶困了?還是剛剛有一個奇怪的噪音,嚇到了? 動用所有的感覺器官來解讀寶寶的哭聲、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 小技巧:解讀寶寶哭泣的最常見原因 “我很無聊”:哭聲抑揚頓挫,不刺耳,聲音響亮平和,節(jié)奏感強,無淚液流出??迺r還會頭部左右不停的扭動。 “我餓了”:哭聲是有節(jié)奏的、重復的、短而低沉,由小變大,通常嬰兒會做出吸吮嘴巴的動作并發(fā)出聲音或者吸吮手指或拳頭。 “我吃多了”:哭聲比較尖銳,兩腿亂蹬,吐奶。 “我累了,想睡覺”:連續(xù)哭鬧,鼻音很重,一聲聲不耐煩的嚎叫。還會伴有揉眼睛,打哈欠,拽耳朵。 “我尿尿了”:哭聲強度較輕,無眼淚流出,可能聞到尿液或者便便的氣味。 “我要打嗝”:會發(fā)出“e”的聲音,可能會有大幅度的蜷腿或踢腿的動作。 “我出牙了”:4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開始出牙,寶寶的哭鬧次數(shù)肯定會增加。會伴有過度流口水和啃咬任何觸手可及的東西。 如果你不試著分析寶寶的哭聲,那這些原本存在差異的哭聲,最后就會同化為一種高音量的警告式啼哭。 W(What's up):出什么事了 整合所見所聞推斷嬰兒的表達,用正確的方式來回應他的需求。 回應的方式有很多種,抱只是其中一種。 很多時候,輕拍、撫摸、低聲說話,孩子就可以被安慰了,這個時候,就不需要再抱起。 拿媽媽們最發(fā)愁的“哄睡”來舉個實例吧。
然后我需要做的就是,盡量不抱起,而是躺下把她摟進懷里輕拍,如果哭得厲害就抱起來轉兩圈,安撫一下情緒,但要堅持哄睡還回到床上。 具體的睡眠訓練之前有寫過具體的做法,可以去看一下?!稄娜胨щy、非抱不睡到自主入睡,鬼知道我經(jīng)歷了什么》 我堅持過一段S.L.O.W,之后真的發(fā)現(xiàn):
C媽說 為什么美國兒科學會說,“當寶寶哭泣時,及時回應他們的哭聲并不會寵壞他,這也不是溺愛?!?/p> 為什么李玫瑾教授在“家庭的心理撫養(yǎng)”演講中提到:“一歲前你的撫養(yǎng)方式會決定孩子成年的修養(yǎng),一個暴脾氣的人一定是早年家庭撫養(yǎng)他的那一階段很不如意,這個階段充分地關注他,有恩于他?!?/p> 因為,回應孩子的哭鬧,在任何時候都是必須的,這點無需糾結。 你真正需要學習的是應對“需求性啼哭”的正確技巧,把握界限,適時適當?shù)貪M足寶寶的需求,也適當?shù)亓艚o孩子一些自我成長的空間。 否則沒有任何底線的一哭就抱,真的有可能成養(yǎng)出一個獨立性差的黏人寶寶哦。 本文觀點參考: 《secrets of the baby whisperer》 Attachment Theory: Why is it important to hug your baby often? New research says babies should be picked up every time they cry |
|
來自: 昵稱1942319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