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一點都不夸張,我就親眼見過這樣的人。 我上一份工作的直屬領導,第一次和他出差,在機場他買了3本書,上飛機后,我開始睡覺,他開始看書。 一覺醒來,飛機落地,我問他收獲怎么樣,他說,全看完了,沒啥新奇的。 我有點懵:2個小時,他就看完了3本書? 后來我才知道,他每年要看至少100本書,那他是怎么做到的? 其實這樣的閱讀量并不算特別的夸張,但他閱讀的方法跟很多成功人士的方法大體相同: 1.建立對閱讀的興趣閱讀本身就是一件有樂趣的事情,跟玩游戲、追劇、旅游一樣,是一件趣事。 巴菲特的老搭檔查理·芒格曾說過,巴菲特醒著的一半時間是用在閱讀上的。巴菲特自己也回憶說,自己12歲的時候就已經讀完了奧馬哈市圖書館中所有關于投資的書。 一個12歲的孩子會帶著什么樣的野心和目的去閱讀嗎?除了興趣,沒有其他的動機可以解釋。 要想提升閱讀量,前提必須是要對閱讀感興趣。 如果你問怎么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 那只能回答你:別問,讀就是了。 2.樹立自己的知識框架框架這個東西比較難理解,可以說是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個需要大量的閱讀和時間作為積累。 當然也需要有悟性,也就是孔子說的:學而不思則罔。 如果建立了自己的知識框架,你會達到一種“六經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經”的境界。 舉個例子,當你學習了大量的數學、物理學的知識后,你再去讀牛頓的書,就會讀的很快、很順。 因為對書的內容,你自己心里已經有了一把衡量的標尺。 牛頓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雖然是一個科學家,但他的書中有大量的篇幅是在用宗教來解釋當時科學所無法論證的東西。 所以,當你經過一輪科學的訓練后再去讀他的書,你就會只關注他科學的部分,并將他的知識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相對比相融合,而自動過濾那些宗教的內容。 這樣,你讀書的效率不僅會更快,而且記憶會更深。 3.一本書不一定要讀完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固執(zhí),叫如果不把手頭的這本書讀完,我就不會開始讀下一本書。 其實完全沒必要這樣。 要知道,作者寫一本書的過程是很漫長的,這期間,作者有靈感迸發(fā)的時刻,也有思緒阻塞的時刻。 對于那些優(yōu)秀的內容、優(yōu)質的章節(jié),我們可以慢慢品讀,對于那些沒太大幫助的部分,大可Pass掉。 這里推薦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講授了一種讀書的方法: 讀書的時候要對內容進行分類,優(yōu)質的內容要拆解式地細讀,一般的內容要掃描式的略讀。 而且,完全沒必要一本接一本地讀,完全可以同時讀好幾本,哪本有收獲,就接著讀哪一本。 再給大家推薦一個小技巧:讀書的時候一定要先看推薦序、前言和目錄。 推薦序是別人看完后對這本書的評價,字里行間往往會透露出這本書哪里好哪里不好,挑別人覺得好的內容讀你會節(jié)省很多時間。 前言和目錄是作者對本書的框架的總結,看完后你自己心里就會有數,哪些章節(jié)對我有用,哪些章節(jié)對我無用,同樣能節(jié)省你的時間。 好了,方法就介紹到這,希望你能開始你的閱讀之旅,最后,分享一條關于讀書的勵志雞湯: 我也不知道我讀了這些書有什么用,但這就如同我每天都在吃飯一樣,它們的的確確構成了我的血和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