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陵滕從事文會堂 宋·范仲淹 東南滄???,幕府清風(fēng)堂。 詩書對周孔,琴瑟親義黃。 君子不獨(dú)樂,我朋來遠(yuǎn)方。 言蘭一相接,豈特十步香。 德星一相聚,直有千載光。 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 笙磬得同聲,精色皆激揚(yáng)。 裁培盡桃李,棲止皆鸞皇。 琢玉作鎮(zhèn)圭,鑄金為干將。 猗哉滕子京,此意久而芳。 選自《崇禎·泰州志》 眾所周知,北宋泰州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出現(xiàn)了“文昌北宋,名臣名宦交相重”的盛況。 其中有在泰州任職的“五相”,即呂夷簡、晏殊、范仲淹、富弼、趙抃;又出現(xiàn)了在文會堂縱論天下、詩歌酬唱的“五賢”,他們是范仲淹、滕子京、胡瑗、周孟陽、富弼。 一座小小的文會堂,卻將泰州“五賢”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在這里把酒臨風(fēng),詩詞唱和,縱論天下,共同抒寫泰州歷史上最絢爛的人文情懷,至今傳頌不衰。 題目中的滕從事,就是指的騰子京。 騰子京,名宗諒,與范仲淹同登進(jìn)士第。 又一起在泰州為官,故而情誼非同一般。 由于滕子京的邀請,泰州“五賢”一時齊聚清風(fēng)堂,稱贊這是一個雅集好地方。 滕子京眼看酒過三巡,便趁機(jī)提出為清風(fēng)堂寫記的事情,大家都答應(yīng)回去寫。 誰知,范仲淹沉吟一會,便即興賦詩道出了上面這首詩。 眾人聽了,都道一聲“好”。 滕子京于是命人將這首《書海陵滕從事文會堂》一詩裱起來,掛在清風(fēng)堂內(nèi)。 后來,清風(fēng)堂也因此改名為文會堂。 這首詩一開頭,就講述了雅集的地點,即海陵郡清風(fēng)堂。 第二句交代事情,聚在這里撫琴吟詩。 第三句,顯示了范仲淹早期的憂樂情懷,“君子不獨(dú)樂”,也成為這首詩最有名的一句。 現(xiàn)在《(崇禎)泰州志》上也記載了這首詩,卻在第三句后多了“一學(xué)許周查,三遷徐陳唐”。 這顯然是后人羼進(jìn)去的,因“徐陳唐”即徐神翁、陳豆豆、唐甘弼,三位道士所處的時代要晚于范仲淹,所以這三人不可能來參加宴會。 至于“許周查”,倒是極有可能。 周,即周孟陽,是在座的“五賢”之一。 許,是歐陽修文章《許氏南園記》里提到的許元,字子春,官至天章閣待制。 查,則是指查盛雍的后人查道,字湛然,官至龍圖閣待制。 查盛雍是宋代海陵科舉史上第一位考中甲科進(jìn)士的人。 查家前后五世七進(jìn)士,可謂“海陵第二望族”。 第四句,寫君子蘭花的香氣,為了烘托第五句德星閃耀。 第六句,寫在座的有崇尚道教的高士,也有文思高翔的才子,還有精通音律的音樂家,甚至還有栽培桃李的教育家,這真是一個偉大的盛會。 倒數(shù)第二句,是勉勵大家為國家效力,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最后一句是向主人滕子京表示致謝。 從此,文會堂內(nèi)時常傳來眾人爽朗的笑聲,文會堂再也不寂寞了。 一年之后,范仲淹丁憂守制離開泰州。 兩年之后,滕子京也離開泰州,文會堂從此人去樓空。 多年以后,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約請時任參知政事的范仲淹寫序。 范仲淹于一年后,即慶歷六年(1046),在貶謫的鄧州任所寫下了著名的《岳陽樓記》。 這一前一后同為滕子京約稿的千古名篇,見證了二人多年的情誼與始終胸懷天下的憂樂情懷,最終成就了各自在歷史中的價值。 南宋紹興年間,始建五代的文會堂在戰(zhàn)火中消失了它的蹤跡。 秋草獨(dú)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文會堂寂寞了千年之后,今人在望海樓西側(cè)廣場一角,易址新建了一所文會堂,將泰州“五賢”的文人情懷繼續(xù)傳承下去。 -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