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北沙參 【性味歸經(jīng)】 甘,微寒。歸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陰虛的肺熱燥咳,干咳少痰,或癆嗽久咳,咽干音啞; 胃陰虛或熱傷胃陰,津液不足的口渴咽干,舌質(zhì)紅絳,胃脘隱痛、嘈雜、干嘔等癥。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按 語】 南沙參與北沙參是兩種植物,一般認為兩藥功用相似,但南沙參偏于清肺袪痰,養(yǎng)胃生津的作用較差;北沙參養(yǎng)胃生津的作用較佳。 30.平貝母 【性味歸經(jīng)】 苦、甘,微寒。歸肺、心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用法用量】 3~9克,研粉沖服,一次1~2克。 【用藥宜忌】 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31.玄參 【性味歸經(jīng)】 苦、咸,寒。歸脾、胃、腎經(jīng)。 【功能主治】 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fā)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癰腫瘡毒。 【用法與用量】 9~15克。 32.生地黃 【性味歸經(jīng)】 甘苦,涼。歸心、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 滋陰,養(yǎng)血。治陰虛發(fā)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jīng)不調(diào),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25克,大劑50~100克;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用藥宜忌】 脾虛泄瀉、胃虛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33.生何首烏 【性味歸經(jīng)】 苦、澀,微溫。歸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 截瘧解毒,潤腸通便。適用于陰血不足之腸燥便秘以及瘰歷瘡瘍、癰疽腫毒等癥。 【用量用法】 15~50克,煎服。 【按 語】 何首烏生用潤腸、解瘡毒,制用補肝腎、益精血,功用不同。 34.白及 【性味歸經(jīng)】 苦、甘、澀,微寒。歸肺、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肺結(jié)核咳血,潰瘍病出血。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研粉吞服或沖服每次2~3克。外用適量。 35.白術(shù) 【性味歸經(jīng)】 苦、甘,溫。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shù)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 【按 語】 如脾陽不振,運化失職,必致里濕不化,水濕停留,而發(fā)生痰飲、痞滿、泄瀉等病癥,都可應(yīng)用本品。至于胃陰不足,舌苔光剝,津液缺少,唇燥口干者,不宜使用。 36.白芍 【性味歸經(jīng)】 苦、酸,微寒。歸肝經(jīng)。 【功能主治】 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jīng)不調(diào),自汗,盜汗; 肝氣不和所致的脅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攣疼痛; 肝陽亢盛所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癥。。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 【用藥宜忌】 不宜與藜蘆同用。 37.白豆蔻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用于濕阻脾胃,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胸悶氣滯,以及濕溫初起等癥;惡心嘔吐。 【用量用法】 5~10克,入湯劑宜后下。 38.石決明 【性味歸經(jīng)】 咸,微寒。歸肝經(jīng)。 【功能主治】 平肝潛陽,清熱明目。用于頭暈?zāi)垦#荒砍嗄[痛,視物模糊等癥。 【用量用法】 25~50克,先煎。 39.石斛 【性味歸經(jīng)】 甘、淡、微寒。歸肺、胃、腎經(jīng)。 【功能主治】 養(yǎng)胃生津,滋陰清熱。用于胃陰不足,津虧口渴,熱病津傷煩渴;陰虛津少,虛熱不退。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鮮者用量加倍。鮮者清熱生津之功較佳,故凡遇熱病肺胃火熾、津液已耗、舌絳干燥或舌苔變黑、口渴思飲者,可用新鮮石斛。 【用藥宜忌】 石斛能斂邪,溫熱病不宜早用;又能助濕,濕溫尚未化燥者忌服。 40.地骨皮 【性味歸經(jīng)】 甘、淡,寒。歸肺、腎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退虛熱。用于肺熱咳嗽、氣喘,或痰中夾血;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陰虛發(fā)熱等癥。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41.當歸 【性味歸經(jīng)】 甘、辛,溫。歸肝、心、脾經(jīng)。 【功能主治】 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腸通便。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崩漏及血虛體弱; 跌打損傷瘀痛,癰腫血滯疼痛,產(chǎn)后瘀滯腹痛,風濕痹痛及經(jīng)絡(luò)不利等癥。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 【用藥宜忌】 濕盛中滿、大便溏薄者忌用。本品行則有余,守則不足,故如屬崩漏經(jīng)多,使用時必須謹慎。 42.竹茹 【性味歸經(jīng)】 甘,微寒。歸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用于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眼,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 附:竹瀝 取新鮮淡竹截斷后,架起,燒其中央部份,二端即有淡黃色的汁液流出,以器皿盛容,即為竹瀝。 【性 味】 甘、寒。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的作用比竹茹強??捎糜诜螣崽刀嗫人浴獯貝?,以及中風昏迷、痰涎壅塞等癥。常與生姜汁同用。 【用量用法】 50~100克,單獨飲服或用藥汁沖服。 43.紅花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 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斑疹色暗。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用藥宜忌】 月經(jīng)過多,孕婦忌用。 附:藏紅花 【性 味】 甘,寒。 【功能主治】 功效與紅花相似,臨床應(yīng)用也基本相同,又兼有涼血解毒作用,可用于溫病熱入血分及斑痧大熱等癥。 【用量用法】 1.5~5克,煎服。 44.紅景天 【性 味】 甘、苦、澀、涼。 【功能主治】 潤肺止咳,活血止痛,清熱解毒。治咽喉痛,肺痛;有補腎、養(yǎng)心、安神、調(diào)經(jīng)活血、明目之效用。 【用法用量】?。ㄇ衅╅_水浸泡,每日2~3次,每次5克。 45.西洋參 【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涼、微苦。歸心、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適用于肺虛勞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癥癥;可供激烈活動后疲勞乏力,口于而渴,大汗出者服用。 【用法用量】 一般用量為5~15克,煎服。 【用藥宜忌】 本品忌用藜蘆同用,虛寒者忌用。 46.吳茱萸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溫,有毒。歸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溫中,止痛,理氣,燥濕,治嘔逆吞酸,厥陰頭痛,臟寒吐瀉,脘腹脹痛,經(jīng)行腹痛,五更泄瀉,高血壓癥,腳氣,疝氣,口瘡潰瘍,齒痛,濕疹,黃水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5~7.5克;或入丸、散。 【用藥宜忌】 陰虛火旺者忌服。 【按 語】 本品溫中散寒的功效,與干姜相似,故寒郁中焦,脘腹冷痛,吳萸、干姜,每常同用。但干姜尚能溫上焦,可溫肺化飲;吳萸還能溫下焦,暖厥陰以治寒疝,助腎陽而治寒瀉。 47.懷牛膝 【性味歸經(jīng)】 平,味苦、酸。歸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 滋補肝腎,壯腰膝:用于肝腎不足引起的筋骨酸軟、腰膝疼痛。 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jīng)、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jīng)閉,肝陽眩暈。主要用于治療婦科疾病、高血壓和咽喉腫痛等。 【用法用量】 10~15克。 48.杜仲葉 【性味歸經(jīng)】 微辛;性溫。歸肝、腎經(jīng)。 【性味歸經(jīng)】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降血壓。主治腎虛腰痛、肢體痿弱、久遺滑精、五更泄瀉、虛損之虛勞、頭目眩暈、小便余瀝。胎動不安、胎元不固。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克。 49.沙苑子 【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性溫,。歸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 補腎固精、養(yǎng)肝明目、潤膚嫩膚、強腰健骨。可用于護膚美顏及治療腎虛腰痛、陽萎遺精、頭暈?zāi)垦?、白帶過多、視力減退諸病癥。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315克;或入丸、散。 【用藥宜忌】 陰虛火旺者忌服。 50.牡丹皮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微寒。歸心、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高熱、舌絳、身發(fā)斑疹,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陰虛發(fā)熱;用于經(jīng)閉、跌撲損傷,瘡癰腫毒、腸癰等癥;對于瘡癰腫毒、腸癰等癥,本品也是常用的藥物。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51.蘆薈 【性味歸經(jīng)】 苦,寒。歸肝、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肝熱,通便。用于用于熱結(jié)便秘或習慣性便秘; 肝經(jīng)實火、頭暈頭痛、躁狂易怒; 用于蛔蟲腹痛或小兒疳積等癥。 【用量用法】 內(nèi)服,入丸散,1.5~4.5克。外用,研末調(diào)敷。 52.蒼術(shù)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溫。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躄,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53.補骨脂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溫。歸腎、脾經(jīng)。 【功能主治】 補腎助陽,溫脾止瀉。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 【用法用量】 煎服,6~15克。 【用藥宜忌】 陰虛火旺、大便秘結(jié)者忌服。 54.訶子 【性味歸經(jīng)】 苦、酸、澀,平。歸肺、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 澀腸斂肺,降火利咽。用于久瀉久痢,便血脫肛,肺虛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啞。 【用法用量】 3~9克。 55.赤芍 【性味歸經(jīng)】 苦,微寒。歸肝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于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用量用法】 6~12克,煎服。 【用藥宜忌】 不宜與藜蘆同用。 56.遠志 【性味歸經(jīng)】 苦、辛、微溫。歸心、腎經(jīng)。 【功能主治】 寧心安神;祛痰開竅;解毒消腫治驚悸,健忘,夢遺,失眠,咳嗽多痰,癰疽瘡腫。 【用量用法】 內(nèi)服:煎湯,30-10克;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酒調(diào)敷。 【用藥宜忌】 心腎有火,陰虛陽亢者忌服;《本草經(jīng)集注》:得茯苓、冬葵子、龍骨良。畏真珠、藜蘆、蜚蠊、齊蛤。 57.麥門冬 【性味歸經(jīng)】 甘、微行、微犁。歸肺、心、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養(yǎng)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 ,清心除煩,潤腸通便。用于溫燥傷肺,干咳無痰,咽干鼻燥;肺陰虧損,勞熱咯血;胃陰不足,舌干口渴;溫邪人營,煩躁不安;陰虛腸燥,大便秘結(jié)等癥。 【用法用量】 煎服,10~15克。 【用藥宜忌】 麥冬性寒而潤,外感風寒咳嗽、脾虛泄瀉者忌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