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腎衰湯基礎方

 圖書 館員 2019-06-01

腎衰湯基礎方:

注肌酐過高 重用熟大黃或者土茯苓30一100克。

黃芪,人參,瓜子,白茅根,通草,益母草,沉香,琥珀,牽牛,牛黃,全蝎,白芷。適應癥:用于各種腎炎、腎病導致的腎功能損害,尿素氮與肌酐增高,以及尿毒癥的治療。

大量蛋白尿重用生黃芪30一50克,加益母草30克、川斷15克、白茅根30克;鏡下血尿加生荷葉10克、生側柏10克、生地榆30克.(方中的瓜子不知是什么瓜子?)

從中醫(yī)角度看,泡沫就是風,就是表證

1、鼻涕有泡沫,就是風,可以考慮小青龍湯。

2、吐泡沫痰,也要考慮解表。

3、大便有泡沫,也要考慮解表。

4、帶下有泡沫,也要考慮解表。

5、小便有泡沫,更要考慮解表。小便有泡沫,第一見于糖尿病,第二見于蛋白尿。治療這些病要考慮解表的重要性。

治腎炎蛋白尿一般15天可消失

配方及用法:黃毛耳草30克,丹參20克,貫眾、萆薢各10克,甘草3克。有明顯尿路感染癥狀者加蒲公英25克,尿血明顯者加大薊、茅根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禁忌:忌高蛋白、高脂肪飲食。

注意:臨床癥狀消失后,尿檢正常,乳糜尿試驗陰性,仍需服7~10天后才能停服。

療效:一般治療15天后,尿蛋白消失,乳糜尿轉(zhuǎn)陰性。

【小知識】

什么是蛋白尿(蛋白尿)?正常人尿液中有無蛋白?

蛋白尿(蛋白尿)是尿液通過酸化加熱后混濁而檢出的。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質(zhì)一般為40~80毫克,上限為150毫克,稱為生理性蛋白尿。由于量少,常規(guī)化驗檢測為陰性,超過150毫克/日,即屬于異常蛋白尿。人體在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情緒激動、過冷、過熱及在應激狀態(tài)時,蛋白尿-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稱一過性蛋白尿,在幾小時或數(shù)天后即可恢復正常。

腎炎蛋白尿有妙方

【名家醫(yī)論】慢性腎炎有妙方,切記不要被“炎”字束縛

腎炎蛋白尿有妙方

老朽調(diào)理慢性腎炎,在辨證論治處方內(nèi)常增人專病藥物,高血壓加黃芪60g、夏枯草20g;水腫加益母草20g、葫蘆瓢30g、澤瀉15g;血尿加阿膠(沖)15g、穿山甲(沖)5g。尿蛋白是一種頑固性癥狀,極難消除,一般用白

茅根、芡實子、天花粉;身體轉(zhuǎn)為虛弱時,可補氣、助陽、養(yǎng)陰,投白術15g、黨參15g、人參9g、黃芪30g、鹿角膠15g、山藥15g、烏賊骨15g、龜甲膠15g,方能生效,且勿被“炎”字局限,否則中藥即不易大顯身手了;若兼糖尿病尿糖加蠶蛾9g、沙苑蒺黎20g。

出處:張志遠老中醫(yī)醫(yī)案

性腎炎 張育軒

泌尿生殖系統(tǒng)病證

(一)慢性腎炎(蛋白尿,血尿,浮腫)

處方:黃芪30g 丹參30g 益母草30g 熟地10g 枸杞子10g 女貞子10g  沙苑子10g 甘草5g

加減:1 血尿加白茅根30g、旱蓮草12~15g、生地榆30g;

2 蛋白尿加鹿角膠10g(烊兌)、倒扣草30g;

3 浮腫加茯苓15g、豬苓12g、澤瀉12g、車前草30g。

慢性腎小球腎炎的中藥方劑

1、 補陽還五加味湯  黃芪45克、赤芍25克、川芎15克、當歸15克、地龍12克、桃仁6克、紅花6克、大黃6克、雞內(nèi)金15克、蒼術15克、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功效:益氣活血,逐瘀化濁。

處方來源:摘自 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 1990,(3

2 益氣活血湯  黃芪30克、黨參20克、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白茅根30克、澤瀉15克、益母草30克、生地15克、棗皮5。日一劑,水煎服。功效:補腎健脾,益氣活血。

3、 益腎湯  黃芪50克、茯苓40克、白茅根50克、山茱萸30克、阿膠20克、三七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4劑為1療程,平均25個療程。

功效:補氣活血,利濕消腫。

4、 固腎澀精分清飲  山茱萸15克、沙苑子15克、桑螵蛸20克、芡實15克、蓮子須5克、烏梅15克、澤瀉15克、茯苓20克、菟絲子20克、黃芪20克、黨參20克、益母草20克、荷蒂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2服。

功效:健脾補腎,固腎澀精。

5、益氣補腎活血飲  熟附片5克、仙茅15克、紅參10克、黃芪20克、白術15克、茯苓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白茅根20克、益母草20克、丹參2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澤蘭15克、防己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功效:健脾活血,益氣補腎。

腎炎證治

腎炎的臨床癥狀以水腫、血尿、蛋白尿、高血壓為特征。中醫(yī)應屬“水腫”范疇。

一、急性腎炎

急性腎炎,中醫(yī)稱為“風水”。癥見浮腫、尿量減少,或發(fā)熱、頭痛、口渴,腰痛,檢查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壓等癥狀。其浮腫常自眼瞼周圍開始,繼則顏面四肢,嚴重者可出現(xiàn)腹水、胸水,咳嗽氣喘。脈象初期浮數(shù)或滑數(shù),如全身浮腫,則呈現(xiàn)沉滑而數(shù)?,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急性腎炎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發(fā)機體產(chǎn)生變態(tài)反應,導致腎臟彌漫性腎小球損害而成的疾病??桌险J為,此病多為素體濕熱,外感風溫之邪,也有感受風寒化熱者,致使肺失宣肅,水氣不行發(fā)為水腫,治療當以清熱解表,宣肺行水為法。也就是“開鬼門,潔凈府”之法。風熱為主者以銀翹散、桑菊飲、越婢加術湯、五皮飲加減。

【基本方】:

霜桑葉10g 杭菊花10g  金銀花15g藤30g 生知柏各10g 青連翹10g 紫背浮萍10g   生甘草3g    滑石塊15g  嫩麻黃1g  生石膏30g (先煎) 米蒼術10g   云苓皮30g  陳皮10g   桑白皮10g    白茅根15g

【方解】:方中桑菊、銀翹、白虎同用清解表里之熱,麻黃、浮萍、桑葉、菊花發(fā)表宣肺以行水,苓皮、陳皮、桑白皮、炒知柏、滑石塊清熱利水,茅根涼血利水。

【加減法】:發(fā)熱者加薄荷5g。咽痛甚者加全蟬衣10g 大青葉15g。若以風寒為主者,以越婢加術湯合五皮飲加減,處方:嫩麻黃1g 紫蘇葉5g 紫背浮萍10g 云苓皮30g 陳皮10g  干姜皮6g 生甘草3g    滑石塊15g                                                                                                                        

五草湯(連楣山方)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健脾利水。

【組成】鹿銜草20克,益母草30克,魚腥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車前子15克,蒼術12克,麻黃4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清腎湯(傅云江方)

【辨證】腎陰不足,熱蘊水停。

【治法】滋陰,清熱,利水。

【組成】生地15克,山藥12克,茯苓15克,澤瀉12克,連翹15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七味治腎湯(王玉方)

【辨證】外感風邪,肺氣失宣,水道不利。

【治法】宣肺解表,清熱濕毒,祛風行水。

【組成】白茅根100克,土茯苓100克,夏枯草25克,桑白皮15克,大腹皮12克,小薊12克,蟬蛻10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二、慢性腎炎

對于“慢性腎炎”,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的認識,認為此病脾腎不足,濕熱內(nèi)蘊,久之腎之“葆精泄?jié)帷惫δ苁軗p,不能正?!拜峋眲t尿中現(xiàn)蛋白、紅細胞等,不能正?!靶?jié)帷?,則肌酐、尿素氮等代謝產(chǎn)物不能排除,成為濕熱甚至濕毒蘊于體內(nèi),其癥見腰酸痛、面灰白、浮腫,舌苔白,脈沉細或弦滑,毒盛者脈象滑數(shù)實大。治療上,孔老認為此病雖有肝脾腎不足,但濕熱、濕毒往往更重,濕熱濕毒為實邪,不宜峻補,因為峻補往往致使?jié)窀鼮槟z固難化,毒不得出,故治療上常在滋陰護腎的基礎上,以清利濕熱涼血為主。方用滋潛滲化方加減。

【基本方】:

生牡蠣15g(先煎)生石決明30g(先煎)生赭石12g   旋覆花12g(布包)桑寄生30g   炒知柏各10g   南石葦15g   云苓皮30g    川萆薢15g   海金砂15g   鮮茅根30g   川牛膝15g   生地榆15g   生甘草3g    滑石塊15g    血琥珀5g(同煎)

【方解】:方中生牡蠣、生石決明、桑寄生養(yǎng)肝益腎以葆精;生赭石、旋復花降肝胃之氣,炒知柏、川牛膝、滑石塊、南石葦、海金砂、云苓皮、川萆薢清利下焦?jié)駸?,助腎泄?jié)?,生地榆、白茅根涼血;血琥珀活血、利尿改善腎臟循環(huán)。

【加減法】:肝腎陰虛加生鱉甲15g。下焦?jié)駸峒由8?0g。浮腫小便不利者可酌選車前子15g、水紅花子10g、赤小豆30g、漢防己15g、萹蓄10g、瞿麥10g、白通草5g、燈芯5g、竹葉10g等,或加五皮飲(云苓皮30g、桑白皮10g、大腹皮10g、干姜皮6g、陳皮10g)。下焦氣化不利可加川椒目3g、北細辛3g,或上肉桂1g。氣滯腹痛加臺烏藥10g、橘子絡核各15g、荔枝核15g、小茴香10g。肌苷、尿素氮高者加熟軍或酒軍5g。血熱,尿中紅細胞酌選荷葉10g、茜草10g、大小薊20g、生炒蒲黃各10g、鮮生地30g、芥穗炭2g,或加叩珠粉1g(沖服)。表有風邪者加荊芥6g、防風6g;表虛易外感者加生黃芪20g、炒白術10g、口防風6g;抵抗力下降者加生黃芪20g、女貞子15g。血虛者加生黃芪20g、全當歸6g。腎虛腰背酸痛者加金狗脊12g、菟絲子12g、杜仲炭12g、山萸肉10g。外感風熱者加霜桑葉10g、杭菊花10g、金銀花15g藤30g、青連翹10g、全蟬衣10g、大青葉15g。

 大量尿蛋白,浮腫較重甚至出現(xiàn)腹水胸水者,此為腎陽虛衰,陽虛水泛,孔老常以金匱腎氣丸、真武湯、五皮飲加減?;蛴行А?/p>

炮附片6~15g 上肉桂1~3g 陽春砂5g 大熟地25g 山萸肉10g 淮山藥15g 炒丹皮5g 云茯苓30g 建澤瀉12g川牛膝15g 車前子15g(包)本方劑之使用須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加減益腎湯  印會河,《中醫(yī)內(nèi)科新論》
【組成】當歸、赤芍各15克,川芎9克,丹參15克,桃仁、紅花各9克,蒲公英、紫地丁、山豆根、土茯苓、白茅根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風)解毒。
【方解】本方系從山西省中醫(yī)研究所的“益腎湯”加減而成。方用桃仁、紅花、當歸、赤芍、丹參、川芎活血以祛風,蒲公英、紫地丁、山豆根、土茯苓、白茅根,均系清熱解毒之藥,與活血藥配伍,既能解毒消炎,又可活血、治風,“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故用之多效,故為常用之良方。
【主治】風水型腎炎(泛指所有急、慢性腎炎)。
【加減】貧血,加黨參、黃芪各15克;高血壓,加夏枯草15克。
【附記】本方已為印老作“抓主證”的常用方,凡臨床見有化驗檢查符合腎小球腎炎,不論其急性期或慢性期,率多先用此方,療效頗佳。雖不能盡愈諸病,但其臨床療效,似覺較以前的“辨證論治”時提高了不少。
疏風利水湯 馬有度,《醫(yī)方新解》
【組成】紫浮萍、紫蘇葉各9克,桑白皮12克,益母草30克,車前子12克,白茅根30克,金銀花、連翹各1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疏風宣肺,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方解】本方系借鑒仲景越婢湯(麻黃、石膏、生姜、甘草、大棗)治療風水之經(jīng)驗。根據(jù)急性腎炎之特點,通過臨床實踐反復修訂而成。方用紫浮萍、紫蘇葉、桑白皮疏風利水為主藥;益母草、車前子、白茅根活血祛風,利水消腫;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均為輔藥;甘草解毒調(diào)和,祛痰止咳為使。綜觀全方,解熱作用明顯,利尿之功效較為突出,有助于控制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并有抗炎作用。兼能祛痰止咳。諸藥合用,共奏疏風宣肺、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
【主治】風水惡風,證見一身惡腫,脈浮不渴,續(xù)自汗出,無大熱者。可用于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或隱匿性腎炎急性發(fā)作。亦治上感、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及蕁麻疹等病。
【加減】急性腎炎,可酌加蜂房、赤小豆、玉米須;浮腫消退,正氣未復,且尿蛋白仍多者,酌加黃芪、當歸、石韋、蟬衣;慢性腎炎,浮腫不重者,去桑皮、車前子、白茅根,并與六味地黃丸合方;尿蛋白多者,加首烏、蜂房、黨參、黃芪;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酌加黃芩、桔梗、杏仁之類;蕁麻疹,宜加生地、赤芍、蟬衣之屬。
宣肺利水湯 鄒云翔,《鄒云翔醫(yī)案》
【組成】凈麻黃1.5~3克,生石膏、冬瓜子各15克,冬瓜皮30克,葶藶子、旋覆花(包)白芥子,光杏仁各9克,蒼術、白術各4.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宣肺利水。
【方解】本方是由仲景之麻杏石甘湯加味而成。方用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石膏、甘草)宣肺解表,肅降肺氣,止咳平喘;加入冬瓜子、冬瓜皮清肺化痰,利濕消腫;葶藶子、白芥子、旋覆花降氣消痰,瀉肺行水;蒼術,白術健脾燥濕,益氣利水。諸藥合用,共奏益肺利水之功。
【主治】水腫合并外感,證見發(fā)熱無汗,咳嗽痰多,口喝欲飲舌苔薄黃,脈細微數(shù)。證屬風熱襲肺,痰熱內(nèi)蘊者??捎糜诼阅I炎水腫兼有肺經(jīng)癥狀或有表證者。
【療效】臨床屢用,治驗甚多,療效頗佳。
健脾滲濕湯 鄒云翔,《鄒云翔醫(yī)案》
【組成】生黃芪、茯苓皮各30克,青防風,防己、陳皮、生姜皮各9克,大腹皮12克,白術,淡附片各15克,桂枝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補氣行水,健脾滲濕,溫陽化氣。
【方解】本方是由五皮飲加減而成。方用黃芪補氣行水;五皮飲(陳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去桑白皮瀉水消腫,兼能健脾;防風,防己祛風濕,利水消腫,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淡附片,桂枝溫腎回陽,散寒逐濕。諸藥相伍,能除泛濫之水濕。
【主治】水腫(水濕泛濫)。證見頭面胸腹四肢皆腫、小便短赤、脈沉細等肺、脾、腎三臟俱虛者??捎糜诼阅I炎。
蘇蟬六味地黃湯 鄭孫謀,《名醫(yī)特色經(jīng)驗精華》
【組成】熟地18克,山萸肉9克,黃芪15克,玉米須12克,益母草,澤瀉各10克,山藥18克,秋蟬衣3克,紫蘇葉6克,丹皮9克,桃仁5粒
【用法】水煎服(文火煎),每日1劑,空腹服,日服2~3次。
【功用】補腎利濕,活血消腫。
【方解】本方是由六味地黃丸加減而成。方用六味地黃丸(熟地、山萸肉、山藥、丹皮、澤瀉、茯苓)去茯苓,滋補肝腎;黃芪補中益氣,利尿通淋,蟬衣,蘇葉,解表散邪,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有較好的降尿蛋白作用。益母草,玉米須利尿消腫;桃仁、丹皮活血化瘀,能止血尿。諸藥配伍,共奏補腎利濕,活血消腫之功。
【主治】水腫病,遷延日久,氣血虛衰,面色不榮,臉浮跗腫,按之如泥,蛋白尿很難消失??捎糜诼阅I炎(陰水),腎病綜合征。
【加減】蛋白尿多者、可重用黃芪至30克;白細胞多者,加馬齒莧24克,紅細胞多者,加血余炭、黑蒲黃各10克(夏布包);尿少者、加懷牛膝10克,車前子9克(布包):周身浮腫,總蛋白偏低者,可用羊肉250克,生黃芪30克,生姜皮2克(竹刀刮下)煎湯去渣(羊肉不要吃)、飲汁、每2天1次;皮膚甲錯,舌質(zhì)紫者,可用少量大黃以通脈,解毒。
加味三合湯 張夢儂,《臨癥會要》
【組成】麻黃,白術,白芍,陳皮,木通,熟附片各10克,知母,澤瀉,炒地膚子,車前草,紅飯豆,茯苓,炒麥芽各15克,北細辛2.5克,桂枝5克,生姜2片
【用法】先用開水泡藥,后用慢火熬2小時,2日1劑,分4次溫服,(即頭煎分2次服、藥渣備汁,再加開水1碗,將藥渣攪勻,火上熬開、待冷。蓋好,次日早晚分服)本方服后,如無不良反應,可連服5劑至7劑為1療程,停藥觀察兩周,如病有反復再服1個療程。如欲根治,改用白扁豆散常服。
【功用】溫腎理脾,宣肺通利,通補兼能。
【方解】重證多由水氣泛濫經(jīng)絡臟腑。治宜溫少陰,開太陽,補火健脾,利尿消腫,表里水氣一齊盡解。本方由仲景真武湯,修園消水圣愈湯,林一鳴消水腫方加減化裁而成。方用麻黃,桂枝開太陽以發(fā)汗;細辛,附子入少陰以溫腎;白術,茯苓,木通,車前子,地膚子健脾以利小便;紅飯豆,大麥芽利水健脾以消積;知母清肺滋腎、利二便消浮腫;白芍斂肝脾之陰,和血脈,利小便;陳皮理氣調(diào)中;生姜宣肺利水,綜合為劑,共奏溫腎理脾,宣肺,通肺,通膀胱,利三焦,寒溫并存,攻補兼施。
【主治】腎炎重癥,癥見面目四肢一身盡腫,甚至腿腫如柱按之如泥,凹陷成坑,囊腫如匏,腹大如鼓,陰頭發(fā)亮,小便短少,赤澀,尿檢有蛋白、管型等存在。神倦身重,四肢無力,脈多沉細,舌多胖嫩,苔白或膩滑,舌根部苔較厚。
白扁豆散 張夢儂,《臨會要驗》
【組成】白扁豆500克,紅飯豆250克,焦白術、白茯苓、熟附片、澤瀉、麻黃、桂枝、炒芍、車前子、炒黃柏、木通、陳皮各60克,炒知母、炒地膚子、麥芽、甘草、細辛、干姜各30克,干蟅蟲(土鱉)干螻蛄(土狗)各36個
【用法】上藥共炒,以白扁豆焦枯為度,研極細末,貯瓶密貯。每次服6克,飯前以米湯調(diào)服,或干嚼,以少量開水送服。每日3次,以1劑服藥共炒為1療程。病重者可連服3劑。
【功用】補脾,溫腎,理肺,益火培士,氣化水行。
【方解】水腫病,其本在腎,非獨腎臟為病,慢性腎炎,正虛邪實,或尿毒癥已瀕于危險階段。故方中重用溫中利濕,養(yǎng)胃健脾之白扁豆為主,佐以行水消腫之紅飯豆,散結除脹之大麥芽,逐水祛瘀之蟅蟲,螻蛄,更輔以加味三合湯(如上方)全方炒研為散劑,每服6克,乃重癥之輕投,急病緩用,補而不滯,行而不峻。如能耐心堅持服藥,不欲急于求成,多可轉(zhuǎn)危為安而得以治愈。
【主治】慢性腎炎兼尿毒癥。腎炎日久不愈,浮腫或輕或重,小便短少。甚至點滴而出。精神疲乏,頭目昏眩,嗜睡食少,惡心,嘔吐,反應遲鈍。腎功能受損嚴重。
【加減】如婦女患者,加茺蔚子、澤瀉,當歸60克。
益氣化瘀補腎湯 朱良春,《中國中醫(yī)藥報》1990年
【組成】生黃芪30克,仙靈脾20克,石韋15克,熟附子、川芎、紅花、全當歸、川續(xù)斷、懷牛膝各10克
【用法】上藥須用益母草90~120克,煎湯代水煎,每日1劑。
【功用】益氣化瘀,溫陽利水,補腎培本。
【方解】慢性腎炎的致病因素較為復雜。脾腎兩虛為發(fā)病的內(nèi)在因素,風、寒、濕、熱為病發(fā)之誘因。而臟腑,氣血,三焦氣化功能失調(diào),是構成本病發(fā)生的病理基礎。治療上當標本兩顧,補泄并舉,益氣化瘀,溫陽利水,通腑泄熱,故以益氣化瘀,溫陽利水,補腎培本為法治之。方中黃芪甘溫,專司益氣培本促使血液循環(huán),且能利水。仙靈脾辛甘性熱,功補腎陽,祛風溫;附子辛熱,補陽益火,溫中焦,暖下元。在慢性腎炎全過程中,脾腎陽虛是主要證型,而黃芪,仙靈脾,附子,是關鍵性藥物、除舌質(zhì)紅絳,濕熱熾盛者外,均應選作主藥。附子、仙靈脾除溫腎外,還具有腎上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石韋甘苦性平,功專利水通淋,且能消除腎小球之病變,有抑制過亢衛(wèi)氣之功。川芎辛溫,為活血理氣之要要藥;紅花辛溫,活血,破瘀,生新,且有降壓之功。當歸甘辛溫,補血活血,且有利尿之效。川續(xù)斷苦溫,懷牛膝苦酸性平,皆為補腎之品。益母草苦寒,功能活血,利水,消腫。益母草大劑量時,有明顯的活血利水作用,且能消除尿中之蛋白,屢用奏效。
【主治】慢性腎炎已久,腎氣虧虛,脈絡瘀滯,氣化不利,水濕潴留,腎功能損害纏綿不愈者。
【加減】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各型慢性腎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出現(xiàn)嚴重蛋白尿者,去黃芪,紅花,加連翹,漏蘆,菝葜各18克,地鱉蟲9克,魚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蟬衣4.5克,各型慢性腎炎以腎功能低下為主者,加炮山甲片7.5克;臨床辨證為陽虛者,加肉桂4克,鹿角霜,巴戟天各10克;腎陰虛者,加生地黃、龜板各15克,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各12克;脾虛者,加黨參,白術各15克,懷山藥20克,苡米仁30克;尿蛋白增高者加金櫻子12克,芡實15克,益智仁12克;浮腫明顯并伴高血壓者加水蛭1.5克(研末壓入膠囊,早晚分吞)以化瘀利水;血壓高者,去川芎,加桑寄生30克,廣地龍15克;血尿者,加琥珀3克(研末分早晚分服),茅根30克;尿少且短澀者,加蟋蟀18克,沉香4.5克(共研末裝入膠囊,每服6粒,一日3次)有較好的利尿之功;血膽固醇高者,加澤瀉15克,生山楂20克;顆粒,透明管型多者,加熟地黃20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5克;非蛋白氮及肌酸明顯升高者,加生大黃10~20克,丹皮12克,六月雪30克,扦扦活30克,并配合中藥煎液灌腸;濁陰上升而出現(xiàn)嘔吐、眩冒,癥情危篤、服藥困難者,改用生大黃10~30克,白花蛇舌草、六月雪各30克,丹參18克,生牡蠣30克等,煎成200毫升作保留灌腸,每日2次,并配以“醒腦靜”治之。

五草寧血湯方藥:旱蓮草、白茅根、紫珠草、白花蛇舌草各15克,茜草、仙鶴草、小薊各12克。有氣虛加生黃芪30克,血虛加當歸12克,陰虛加生地12克,陽虛加菟絲子12克,淤血加蒲黃12克。功效:涼血止血,活血化淤,和絡滲濕。能止血尿,降低蛋白尿,保護和改善腎功能。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以血尿為主要特征的腎小球疾病,如IgA腎病、慢性腎小球腎炎等。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3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服用2~4個療程。

水腫日久宜化瘀

宋X X,女,24歲,1993年12月19日初診。

2年前顏面及下肢浮腫,按之凹陷,小溲短少。曾反復發(fā)作,西醫(yī)診斷為慢性腎炎o 2個月前,因勞累過度,上述諸癥加重,開始治療時投以大量中西利尿劑,小便雖有增加,但浮腫時輕時重,細觀其面色晦暗,腰膝酸軟,四肢清冷,納差,舌質(zhì)暗紅胖嫩、邊有瘀點,脈弦澀。證屬瘀血阻絡,陽氣閉塞,亟宜活血化瘀,通陽利水。予芍藥散加味:15g,川芎10g,10g,20g,20g,20g,30g,坤草20g,15g,白茅根30g,15g,12g。水煎服,6劑。

二診:尿量較前增多,浮腫明顯減輕,仍感腰膝酸軟,舌脈同前,加枸杞子20g,續(xù)服6劑。

三診:諸癥悉除,囑其隔日服1劑,再投6劑,以資療效。

【學生甲】老師,這例患者患水腫已有2年,久病不愈,用利水藥物難以奏效,用活血化瘀法則水腫消失,請您講其機理。

【老師】水腫病久后出現(xiàn)瘀血現(xiàn)象,則與“水能病血、血能病水”之機理有關,瘀血即為水腫之因,又為水腫之果,說明水血為患,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鑒于以上認識,因此,在治療遷延難愈的水腫病時,要想到采取活血化瘀法。

【學生乙】請老師談一下臨診時如何對水腫進行辨證施治。

【老師】水腫的辨證,應先分為陽水、陰水?!兜は姆āに[》指出“若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此屬陽水”;“若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澀,此屬陰水”。教材上講,凡感受風邪、水氣、濕毒、濕熱諸邪,證見表、熱、實證者,多按陽水論治;凡飲食勞倦、房勞過度,損傷正氣,證見里、虛、寒證者,多從陰水論治。陽水:風水泛濫者,宜散風清熱、宣肺行水,方用越婢加湯;濕毒侵淫者,宜宣肺解毒,利濕消腫,方用麻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水濕浸漬者,宜健脾化濕、通陽利水,方用五皮飲合胃苓湯;濕熱壅盛者,宜分利濕熱,方用疏鑿飲子。陰水:脾陽虛衰者,宜溫運脾陽,以利水濕,方用實睥飲;腎氣衰微者,宜溫腎助陽、化氣行水,方用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有瘀血征象的,常用活血化瘀法或合用活血化瘀法,取血行水亦行之意。

【學生丙】對于血瘀型水腫,臨床上常用哪些方藥。

【老師】《金匱要略》中的芍藥散是活血化瘀治療水腫的常用方,方中、川芎、芍藥活血,、、利水;(直指方)提出“血分宜桂苓湯(、、、、、川芎、、、)敚?醫(yī)學入門)治瘀腫用桃紅四物湯(、、熟地、、川芎、);《圣濟總錄》《濟陰綱目》均用小調(diào)經(jīng)散(、芍藥、沒藥、琥珀、桂心、);(醫(yī)門法律)指出用、、桂心、等藥;唐容川用五皮飲加、、、蒲黃、丹皮等;張錫純治水腫善用、白茅根;何廉臣治水腫每于方中加入通絡之晶,尤喜重用;現(xiàn)代醫(yī)家常?;钛龊屠[并用;已故名醫(yī)趙錫武認為“治水當活血,治腎炎水腫常選芍藥散加益母草、白茅根、、生地等;鄒云翔嘗用破血逐絡通經(jīng)廑蟲丸、桃紅四物湯及益母草、、鮑魚、等活血化瘀藥配用、等益氣行血藥。近年,我學習了前人的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后,選用既活血又利水腫的、益母草、白茅根、石葦,再配合益氣藥物等組方,治療水腫屬血淤型數(shù)例,療效顯著。

【學生甲】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講,活血化淤對水腫有哪些作用機制。

【老師】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小便量的多少直接受腎血流量的影響,活血化淤方藥能消除腎血管中存在的凝血、毛細血管壁上的炎癥,從而能相對地增加腎血流量,有助于腎的排尿功能,使小便通暢、水腫消除。這些有效治法,值得進一步探討和應用。

 慢性腎炎水腫法

方例:益氣化瘀補腎湯《朱良春方》

1、組成:生黃芪30克、仙靈脾20克、石葦15克、熟附子10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當歸10克、川續(xù)斷10克、懷牛膝10克。

2、功能:益氣化瘀、溫陽利水,補腎培本。

3、主治:慢性腎炎日久,腎氣虧虛,絡脈瘀阻,氣化不行,水濕潴留,腎功損害,纏綿不愈者。

4、用法:須用益母草90-120克,煎湯代水煎藥,日一劑,早晚分服。

5、方解:慢性腎炎病因較為復雜,脾腎兩虛為發(fā)病的內(nèi)在因素,風、寒、濕、熱為發(fā)病的誘因,而臟腑、氣血、三焦氣化功能失調(diào),是構成本病發(fā)生的病理基礎。治療上當標本兼顧,補瀉并舉,益氣化瘀,通腑泄?jié)幔娇勺喙?。故以益氣化瘀,溫陽利水,補腎培本為法治之。故擬制“益氣化瘀補腎湯”。

方中黃芪甘溫專司益氣培本,促進血液循環(huán),且能利水;仙靈脾辛甘性溫,功補腎陽,祛風濕;附子辛熱,補陽益火,溫中焦,暖下元。故黃芪、仙靈脾、附子是關鍵藥物。故為主藥。石葦甘苦性平,功專利水通淋,且能消腎小球之病變,有抑制過亢衛(wèi)氣之功;川芎辛溫,為活血理血之要藥;紅花辛溫,活血破瘀生新,且有降壓之功;當歸甘辛溫,補血活血,且有利尿之效;續(xù)斷苦溫,利水消腫。益母草用大劑量時,有明顯活血利水作用,且能消除尿中蛋白。

6、按語:人的體液排泄,主要依賴脾腎兩臟。脾虛則水液難以蒸化,停滯而為腫;腎虛則開闔不利,膀胱氣化失司,水濕停滯,形成水中。

水為陰邪,得陽始化。古往今來,醫(yī)家治療慢性腎炎均注重溫振脾之陽,即所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法。

然而在用此常法治療慢性腎炎(水腫)日久者,多效果不明顯。朱氏總結五十余年治療經(jīng)驗,提出“慢性腎炎,脾腎兩虛為發(fā)病內(nèi)因,風、寒、濕、熱諸邪為發(fā)病誘因,臟腑、氣血、三焦氣化功能失調(diào),是發(fā)病的病理基礎”的學術見解,并治則提出“標本兼顧,補瀉并舉,益氣化瘀,通腑瀉濁”十六字方針,擬制“益氣化瘀補腎湯”,為慢性腎炎的臨床治療研究,獨辟蹊徑,開拓了臨床醫(yī)家的思路。

“益氣化瘀補腎湯”組方配伍嚴密,承襲了古代名家用藥,即溫補脾腎的傳統(tǒng),又獨具匠心地運用益氣、化瘀之品為伍。溫陽、補腎、利水、益氣、化瘀,相得益彰。值得指出的是,方中諸多溫熱之品,加入了苦寒之益母草為使,既可防熱藥太過,又增強了活血利水之功,可謂配伍組方中“巧奪天功”也。朱氏總結,用益母草利水消腫,必須大劑,非60-120克不可(兒童酌減),尤其對血瘀水阻或水、氣同病之腫脹,堪稱克星之品,不能不說是一大創(chuàng)見。

慢性腎炎尿毒癥階段,本方的加減應用,朱氏指出:當腎虛為本,濕熱水毒,濁瘀為標,絕不能只治其本,不治其標;在治腎的同時,必須配合化濕熱、利水毒、泄?jié)狃鲋?,方能逆轉(zhuǎn)。

患者嘔吐、眩暈、服藥困難,臨床醫(yī)家頗感棘手。怎樣才能保證湯藥進入人體,發(fā)揮藥效?朱氏提出了用湯藥保留灌腸,以力圖轉(zhuǎn)機,這在各科疾病的,中醫(yī)診治領域中,皆可借鑒。

7、加減:

1)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或各型慢性腎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出現(xiàn)嚴重蛋白尿者,去黃芪、紅花,加連翹18克、漏蘆18克、巴契18克、地鱉蟲9克、魚腥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蟬衣4·5克;

2)各腫慢性腎炎,以腎功能低下為主者,加炮山甲片7·5克;

3)臨床辨證為陽虛,加肉桂4克、鹿角霜10克、巴戟天10克;

4)腎陰虛者加生地黃15克、龜板15克、枸杞子15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2克;

5)脾虛者加黨參15克、白術15克、懷山藥20克、苡米仁30克;

6)尿蛋白增高者,加金櫻子12克、芡實15克、益智仁12克;

7)浮腫明顯,并伴有高血壓者,加水蛭1·5克(研末單服)以化瘀利水;

8)血壓高者去川芎,加桑寄生30克,地龍15克;

9)血尿者加琥珀3克(單服)茅根30克;

10)尿少且澀者加蟋蟀18克、沉香4·5克(單服)有較好利尿功能;

11)血膽固醇高者,加澤瀉15克、生山楂20克;

12)尿中題粒透明管型多者,加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5克;

13)非蛋白氮及肌酐明顯升高者,加生大黃10-20克、丹皮12克、六月30克、扦扦活30克,并配合中藥煎液灌腸;

14)濁陰上泛,而出現(xiàn)嘔吐、眩暈、病情危篤,服藥困難者,改用生大黃10-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六月雪30克、丹參18克、生牡蠣30克等,煎成200毫升作保留灌腸,每日2次,并配以“醒腦靜”治之。

慢性腎炎水腫法二

方例:清化益腎湯《李壽山方》

1、組成和用法:生黃芪30-50克、白術10-15克、當歸10-15克、丹參15-30克、冬葵子30-50克、土茯苓30-50克、益母草30-50克、益智仁15-20克、浙貝母10-15克、白茅根30-50克。用法:文火久煎,分溫兩服。有水腫者,少鹽飲食。

2、功能:益氣化瘀,清利濕熱。

3、主治:慢性腎小球腎炎。癥見水腫時重時輕,時起時伏,或始終水腫不明顯,腰痛倦怠,或無明顯癥狀,舌質(zhì)偏淡,或有紫氣瘀點,面色無華,脈沉細或弦。尿常規(guī)檢查有蛋白、管型、紅白細胞等,或有血壓高、貧血、膽固醇與類脂質(zhì)高等。辨證屬于脾腎虧虛,氣陰兩虛,或陰陽俱虛而兼挾濕邪血瘀之水腫、腎勞證者。

4、方解:方中黃芪、白術補氣健脾助運以扶正,氣虛甚者,宜量大;黃芪配當歸、丹參,增強益氣養(yǎng)血化瘀之功,使瘀消而不傷正;冬葵子、土茯苓、浙貝母、白茅根,清熱解毒利濕,為祛邪之主藥,量宜大,有黃芪、當歸之助,使?jié)袢ザ粋?,可放心大膽用之;益母草活血化瘀而利濕,且有降壓之效,對血瘀濕甚水腫,甚者可用至60-100克無妨;益智仁溫腎攝精,以固腎氣治本。諸藥共奏益氣化瘀,清利濕熱之效。

5、加減:尿少浮腫明顯者,加石葦、車錢草;有胸水、腹水者,另用蟋蟀7只、螻蛄7只,研細末,分2次服,酌加黑白丑;有血尿者,加琥珀、小薊;瘀血明顯者,舌有紫氣瘀點,或舌下絡脈淡紫粗長,水腫難消者,加紅花、水蛭粉(每次一克吞服)面色光白,短氣者,加人參(或黨參、太子參);頭眩煩熱,口干不多飲,舌質(zhì)偏紅加生地、女貞子;舌質(zhì)偏淡加熟地、枸杞子;背寒怕冷、便溏、面光、血壓偏高者,加懷牛膝、苦丁茶;食少難消者,加谷麥芽、雞內(nèi)金;尿但白久不消失者,加芡實、金櫻子、魚螵粉(每次2克吞服);遇新感冒而有表證者,加麻黃、生石膏,或金銀花、連翹、板藍根;曾用激素者,加菟絲子、鹿角霜,待病情緩解后,漸停激素。

6、按語:本方系《金匱要略》防已黃芪湯、葵花茯苓散、當歸貝母苦參丸等化裁組成。7、醫(yī)案:王某,男,16歲,幼年有腎炎病史,近因發(fā)熱、水腫、尿少,到大連某醫(yī)院急診,3天后熱退,而水腫增劇。中醫(yī)診為慢性腎炎。癥見面色蒼白,眼周晦暗,精神不振,全身高度水腫,陰囊腫大光亮,臍凸,背平足心平,腹部及下肢肌膚有多處水泡隆起;小便色黃短少,大便2-3日一行,納呆食少,有時惡心,倦怠短氣,臥床不起,有胸水腹水征;脈象沉澀,舌質(zhì)淡紅胖嫩,邊有瘀點,舌下絡脈淡紫細長。脈證合參,證系脾腎陽虛濕瘀互結,蘊滯三焦,水氣泛溢,治以益氣化瘀,淡滲泄水,佐以扶陽予清化益腎湯加減。

清化益腎湯加減《李壽山方》

由黃芪50克、黨參30克、丹參20克、桂枝7·5克、炮附子6克、二丑各15克、益母草60克、土茯苓30克、冬葵子30克、大腹皮15克、白茅根30克、當歸10克、鹿角霜15克、菟絲子15水煎服。日一劑,10劑后小便增多,大便已調(diào),水腫漸消,飲食少增,除間斷補充血漿蛋白外,激素漸撤。原方加減治療2月余,水腫全消,面轉(zhuǎn)紅潤,食量增加,二便通調(diào)。腎功能正常,脈象弱滑,舌質(zhì)淡紅,瘀點消失,舌下絡脈淡紅細短,濕祛瘀消,正氣漸復,遂出院回家調(diào)養(yǎng)。囑食黃芪大棗粥,配服魚鰾粉、枸杞子等。3個月體重增加,一切正常。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