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吳謙等所著的《醫(yī)宗金鑒 · 正骨心法要旨》中有云:“一旦臨癥,機觸于外,巧生于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我們在臨癥的時候,通過觸診來判斷內在的問題,此時對于該問題的解決已經在腦中構思,手法已經刻畫,而這些手法都是平時熟練于心的,心到手到,手到病除。那么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平時的一點一點的積累,對于正骨的從業(yè)者來說掌握脊柱的定位是最基礎的東西了,只有將這些東西熟練于心才能達到“手隨心轉,法從手出”的地步。現(xiàn)在開始帶領大家學習如何精確的觸診各個脊椎。 首先普及一下,頸椎有7節(jié),用英文字母C代表,第一頸椎即C1,胸椎有12節(jié),用英文字母T表示,第七節(jié)胸椎即T7,腰椎用英文字母L表示,第五節(jié)腰椎即L5。
C1:第一頸椎沒有椎體,二側的橫突很長,所以一般只能觸診到橫突,觸診時在乳突的下方約一指的距離便是第一頸椎的橫突。 C1約在翳風穴的位置上 C2:第二頸椎的特征是棘突最大且分叉,所以一般觸摸棘突。觸診方法是從頭后正中線向下滑動摸到的第一個骨性凸起便是第二頸椎的棘突。 C2頸椎的棘突最大且分叉 C3:第三頸椎的觸診首先需要定位C2,C2向下一個便是C3 C4:頸椎的生理曲度是向前凸的,第四頸椎的位置處于頸椎生理曲度的最凹點,在加上項韌帶和肌肉組織一般情況是不容易觸診到棘突的,如果觸診到了棘突則表明生理曲度有可能變直后者反張。所以正常情況下只可以觸診到橫突和后關節(jié)突。 C5:第五頸椎的觸診需要先定位出第七頸椎,第七頸椎向上數(shù)二個棘突便是第五頸椎。 C6:第六頸椎的觸診同樣需要先定位出第七節(jié)頸椎,第七頸椎向上數(shù)一個便是第六頸椎。 C7:第七頸椎最大的特征是棘突最長、最凸,又名隆椎,所以當?shù)皖^時最凸的一節(jié)棘突便是第七頸椎。 C7當?shù)皖^時最凸
T1:第一胸椎的觸診需要先定位出C7的位置,C7向下一個就是T1 T2:第二胸椎的觸診需要先定位出C7的位置,C7向下數(shù)2個就是T2 T3:第三胸椎的觸診需要先定位出C7的位置,C7向下數(shù)3個就是T3 T4:第四胸椎在肩胛骨內側最突出的高點,即二肩胛骨內側連線之間的椎體便是T4 T4 T5:觸診第五胸椎需要先定位出第七胸椎,第七胸椎處于二肩胛骨下角連線的位置。從T7向上數(shù)2個椎體便是T5 T6:觸診第6胸椎需要先定位出第七胸椎,第七胸椎處于二肩胛骨下角連線的位置,從T7向上數(shù)一個椎體便是T6 T7:位于二肩胛骨下角連線的中間 T7 T8:第八胸椎的觸診需要先定位出T7,向下數(shù)一個椎體便是T8 T9:第八胸椎的觸診需要先定位出T7,向下數(shù)2個椎體便是T9 T10:第八胸椎的觸診需要先定位出T7,向下數(shù)3個椎體便是T10 T11:第八胸椎的觸診需要先定位出T7,向下數(shù)4個椎體便是T11 T12:第八胸椎的觸診需要先定位出T7,向下數(shù)5個椎體便是T12
L1:觸診第一腰椎需要首先定位出L2,向上數(shù)一個椎體便是L1 L2:第二腰椎的棘突平雙側的肋弓下緣 L2 L3:觸診第三腰椎需要先定位出L4,向上數(shù)一個椎體便是L3 L4:第四腰椎的棘突下平二側髂脊的高點。 L4 L5:觸診第五腰椎首先定位出第四腰椎,L4向下數(shù)一個椎體便是L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