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期《向往的生活》演員何藍逗讓彭昱暢和張子楓演吻戲(張子楓還未成年),彭彭說 ' 不行,她是我妹妹。',何藍逗露出一臉鄙視:' 這有啥,演員啥不能演。' 黃磊接話:' 那你跟彭彭演。' 聽到這話她表情立馬就變了,一臉不情愿和嫌棄:' 不行!' 實際開始演的時候,她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毫不修飾地,弄得彭昱暢處境尷尬。 網(wǎng)友看不下去了,直接把她罵上了熱搜。她只好在微博上公開道歉:' 謝謝大家的批評和建議,以后我會要求自己謹言慎行。' 說起來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上次她在《快樂大本營》上當眾吐槽汪蘇瀧個子矮,抖機靈說:' 不公平我和汪蘇瀧最矮!' 何炅想救場緩解尷尬,于是打圓場說:' 這樣說我會不高興的。' 她直接來一句:' 哦!還有何老師!' 何老師當時臉色就有點不對了,說:' 你這樣說我就更不高興了。' 網(wǎng)友直言,這演員演技不行就算了,就會搶戲搶話,這算是涼涼了。 在秦??磥?,一個人是耿直還是嘴賤是兩回事,我們喜歡耿直的人,但是我們絕對不會喜歡嘴賤的人。 一個懂分寸、有教養(yǎng)的人,說話間應該是帶有善意的,知道什么時候該閉嘴,什么時候該給別人留余地。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yǎng),莫過于 ' 口有遮攔 '。 1 有時候所謂的做自己,其實是口無遮攔 記得剛進職場的時候,有次辦公室里談起旅行,當時有個實習生說:' 我上個月去了東南亞,玩得好開心!' 結果一個工作好幾年的老油條說:' 東南亞也次了吧,到瑞士這種歐洲國家度個十幾天假的才叫舒服呢。' 當場鴉雀無聲。 口無遮攔的杰出代表了可以說。 就像你精心打扮一番出門,結果進到辦公室被評價:' 這么胖了還要穿娃娃裝,實話說像孕婦,下次還是別穿了。' 你說要去學英語,就會有人說:' 就你這毅力,還是別學了,堅持不下去的好吧。' 你跟別人興高采烈地分享了一大堆新出的彩妝,結果對面來一句:' 你買得起嗎?' 你拿了一個新包問好不好看,對方看了一眼說:' 得得得,就你有錢。' 你說男朋友很溫柔體貼,她說:' 可惜就是丑了點,不像我男朋友帥得發(fā)光。' …… 像喉嚨忽然被塞進一口大干饅頭,噎得人無話可說。 有時候,成年人友誼的破裂,一句話就夠了。 村上春樹曾說過: ' 很多人都會說這樣的話,我這人心直口快,不會拐彎抹角;我這人敏感脆弱,難以與人打交道。然而我多次目睹敏感脆弱的人無情地傷害他人,心直口快的人不自覺地再三強調于己有理的歪理。' 總有人不明白要做真實的自己只能回家,成年人的場合該有成年人的法則。嘴里說著做真實的自己,把標榜耿直當做真實的一部分,舉著直率的大旗行口無遮攔之事,實際上叫修養(yǎng)不夠。 2 你說話的分寸,就是你的修養(yǎng) 《紅樓夢》中女子,個個都把說話的分寸感掌握得爐火純青。 拿薛寶釵來說。行酒令時,林黛玉因怕被罰,脫口而出了一句 ' 良辰美景奈何天 '(此句出自《牡丹亭》)??稍谀菚r,《西廂記》和《牡丹亭》都算禁書,黛玉這樣的大家閨秀原是不應該看的,這被向來與她關系并不太好的寶釵逮了個正著。 但寶釵有當眾揭穿她嗎? 當然沒有。 只是等各自散去后,寶釵才在私下 ' 審問 ' 了黛玉,她是這樣說的:' 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jīng)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一席話,有理有據(jù)更有對黛玉的體貼和關懷,說得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暗佩服,也由此寶釵跟黛玉兩個人冰釋前嫌。 什么叫說話的分寸透露的修養(yǎng),這就是。 作家賈平凹曾寫過一個故事:' 朋友有口吃,說話慢。有天路上遇到有人問路,偏偏這人竟也是口吃,朋友就一語不發(fā)。同行的人不解,問他為什么不說,朋友答道:‘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會以為我是在模仿戲弄?!?' 說話容易,把握好分寸適時緘口太難。 一個有修養(yǎng)的成年人不會動不動戳別人痛點,更不會肆無忌憚地開玩笑別人玩笑,他們會在心里掂量自己說出口的話給別人帶來的感受。在說與不說之間,一個人的品行教養(yǎng)都無從掩飾,你是否為他人考慮,是否目中無人,是否體貼善意都會一一曝露。 蔡康永曾說:' 你說什么樣的話,就是什么樣的人。' 說話令人如沐春風是很難做到的,但一個人如果能做到在和人相處中,不在話術上爭高低,就已經(jīng)是一件難事,更是一種難得的修養(yǎng)。 3 該沉默的時候閉嘴,不懂的時候少說 《荀子 · 非十二子》里說:' 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意思是說話說得得當,是明理的表現(xiàn),不該說話的時候能沉默得得當,也是智慧的表現(xiàn)。 曾聽過一個故事,說的是國畫大師張大千因為留有長胡子,在一次吃飯中,朋友以他長胡子為由一直玩笑他。大家覺得尷尬之時,張大千講了一個故事回擊: 劉備當年要為死去的兄弟關羽、張飛報仇,關羽和張飛的兒子主動請纓為父報仇。劉備讓他們說出父親的最大功績,以此作為誰能出戰(zhàn)的判定。張飛之子對答如流,而關羽之子竟說父親功績是 ' 須長數(shù)尺 ',眾人哄堂大笑。九泉之下的關羽聽到之后,氣得英靈再現(xiàn),大罵兒子 ' 不孝之子 '。 故事是虛構的,但張大千的用意很明顯,他是借關羽之口對那位玩笑他胡子的朋友說:' 我的成就不在于胡子,兒子你可閉嘴吧。' 那位朋友聽完,想必是赧顏汗下。 有時我們遇到的最大敵人,恰恰就是口無遮攔的自己。在說話中,不懂得把握分寸,保留一份尊重,最終被嘲笑很可能是自身。 朱自清曾在文中寫到:' 所謂人情世故,一半兒是在說話里。許多人說了一輩子話,沒有說好過幾句話。古文《尚書》里說,' 唯口,出好興戎,' 一句話的影響有時是你料不到的,歷史和小說上有的是例子。中國人對于說話的態(tài)度,最高的是忘言,其次是慎言,寡言,訥于言。' 在人際交往中浸淫許多年,秦桑認為,一個定律用在說話上很有用,那就是:在該閉嘴時候閉嘴,不懂的時候少說。 尤其是自己沒有親身體驗過的事物,不要妄加評論。對比起那些喜歡說教、口不擇言,企圖通過大嗓門壓制世界的人,反而是安靜下來在小角落里靜靜聆聽別人說話的人,才更加令人感到可貴。 愿每個人都能在人際交往當中,學會克制自己,盡可能地考慮別人的感受,那么什么話該說,什么不該說,心里也就有底了。這和虛偽無關,而是我們在這個煩躁的時代愿意對這個世界吐露出更溫柔的那一面。 最后,再分享一個說話準則: ' 當你在掂量這句話是不是不妥,說明它本身已經(jīng)不妥了,那最好不說。' 今 / 日 / 互 / 撩 分享一個你身邊最會 ' 說話 ' 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