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鑒賞之 明清官窯瓷器補篇(二十八)

 獵鷹個人圖書館 2019-07-13

146清康熙 黃地綠彩花卉龍紋碗(一對)

鑒賞之八百四十八明清官窯瓷器補篇(二十八)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二行楷書款  直徑11.5厘米×2

此對宮碗敞口,深弧腹,高圈足,胎體輕薄,造型端莊秀麗。整器紋飾先于胎體之上錐刻,再施黃釉綠彩燒制而成,其中碗心雙圈內(nèi)飾一騰起立龍,其龍身盤虬,龍爪怒張,形體矯健,威風凜凜,是為典型之康熙騰龍。外壁口沿飾四葉草,脛部飾如意云紋,腹部主體以綠彩填飾八組靈仙祝壽紋,其間以火焰相隔。碗外底雙圈內(nèi)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字體古樸硬朗,為康熙朝款識典型寫法之一。

黃地綠彩工藝出現(xiàn)于明代,其具體作法為先在素胎上錐刻紋飾,然后以高溫燒成澀胎,復(fù)施黃釉綠彩,再低溫烘燒而成,整個流程極為復(fù)雜,因此自創(chuàng)燒以來,黃地綠彩瓷即成為明清官窯之名貴品種。此對碗紋飾鐫刻工整,黃綠二色發(fā)色良好,格調(diào)明快,對比鮮明,所飾桃紋及龍紋,既象征了對長壽的向往,又不失皇家威嚴之氣,且整器品相保存完好,是為康熙朝宮廷御用瓷器之精品,十分珍稀。

參閱:《中國清代官窯瓷器》第59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RMB 900,000

147清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盤

鑒賞之八百四十八明清官窯瓷器補篇(二十八)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二行楷書款  直徑39.5厘米

此件青花纏枝花卉紋盤,敞口弧壁,通體青花花卉為飾,外沿一周點綴回紋,內(nèi)沿一周卷草紋,內(nèi)外壁滿繪各種纏枝花卉,盤心彩繪青花纏枝花卉紋為主體紋飾,分繪荷花,牡丹,山茶,雛菊等各色花卉,紋飾之間間以花葉,色澤鮮艷明亮,花葉變化豐富,層次分明,有永宣遺風,底青花雙圈內(nèi)書“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纏枝紋,全稱“纏枝紋樣”,俗稱“纏枝花”,又名“萬壽藤”。因其結(jié)構(gòu)連綿不斷,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寓意吉慶。它是以藤蔓卷草經(jīng)提煉變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動感,優(yōu)美生動。雍正時青花工藝精細,修胎講究,而此青花纏枝紋盤的繪畫技巧可謂巧奪天工,繁復(fù)而不失華貴,盡顯皇家風范。

此盤紋飾源自明初青花瓷,景德鎮(zhèn)珠山出土一件宣德款青花纏枝寶相花紋盤,見1998 年臺北出版《景德鎮(zhèn)出土明宣德官窯瓷器》。圖版92 號。

RMB3,600,000

148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花口盤

鑒賞之八百四十八明清官窯瓷器補篇(二十八)

直徑:37.8厘米

此類永樂青花花卉紋盤存世十分稀少,為明代永樂青花之典型器物,盤口菱花折沿,淺弧壁、廣底圈足。通體繪纏枝青花紋飾。盤心繪牡丹花、茶花、蓮花、石榴花、秋葵等;內(nèi)、外壁繪形態(tài)各異的四季花卉;折沿繪一周纏枝靈芝紋。構(gòu)圖疏朗,筆觸流暢明快,以進口青料繪制的青花紋飾發(fā)色濃郁純正,伴有漂浮現(xiàn)象。足內(nèi)細沙底,露胎無釉,可見胎土淘煉細膩,為明永樂時期典型特征,是器造型精巧樸實,青料色澤鮮艷,釉色瑩潤。構(gòu)圖豐滿有秩,畫技精美,雅致宜人。

明代永樂時期青花與宣德青花一道,在明代開創(chuàng)了中國青花瓷雋永秀美,靈動鮮活的黃金時代。明成祖朱棣,年號永樂(公元14031424年),前后歷時二十一年,是明代國力初興的強盛時期。在眾多偉業(yè)的帶動下,各類生產(chǎn)的發(fā)展帶動了手工業(yè)的巨大進步,其中治瓷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影響,飛速發(fā)展,由于明代是以漢人為核心建立的封建王朝,所以明代皇家及官方的文化核心的高度,決定了明代的皇家審美的水準,必然超過前代的蒙古貴族,是發(fā)展成熟,內(nèi)涵豐富,高度發(fā)展的文化,最直接的影響了藝術(shù)品的制作。

明代官窯青花,大多端莊秀美,器物線條柔美流暢。講究修胎,器形十分規(guī)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煉,胎質(zhì)純,雜質(zhì)少,胎質(zhì)細膩,胎體厚薄適度,工藝進步較大,紋飾與繪畫趨于精致,題材豐富,種類多樣。作為明代青花大發(fā)展的永樂青花,其造型圓潤、靈巧、清秀,不但繼承了前朝器形,還吸收了大量外來的元素,制作出了許多創(chuàng)新器物。

此件青花菱口折沿盤便是在風格上繼承了西域青花大盤之風格,同時融合傳統(tǒng)紋飾,在器形的體積上適當放大或縮小,從而成為了玲瓏秀巧,風格疏朗的作品,其紋飾與線條的纖細,纏枝花卉姿態(tài)的舒展,沒有絲毫的刻板與工致,給人以暢然自得,富含生機的質(zhì)感,是為明代青花瓷器之典范,值得慢慢欣賞與玩味。玫茵堂收藏有一件明永樂青花花卉菱口大盤于本器造型尺寸紋飾近似,可資比較。

參閱: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663。

RMB 9,000,000

149清雍正 黃地青花一束蓮盤

鑒賞之八百四十八明清官窯瓷器補篇(二十八)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二行楷書款  直徑40厘米

此件黃地青花瓷盤形制周正,圓口弧壁,下承圈足。釉質(zhì)瑩潤,削足考究,足端露胎,胎質(zhì)潔白細膩。通體以黃彩為地,盤心繪“一束蓮”紋,盤內(nèi)、外口沿以纏枝花卉紋邊飾。青花色澤青翠,黃釉色調(diào)濃艷,二者形成鮮明對比。底部青花雙圈內(nèi)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雍正時期多有此類仿照永宣時期的摹古作品,“一束蓮”裝飾既有極強的裝飾性,又暗喻宣導(dǎo)清廉,勤儉為民的政治理念。黃地青花的裝飾極具特色,這種工藝首創(chuàng)于宣德時期。清代《南窯筆記》記述的“宣德有青花填黃地者”,便指這種工藝。其制作過程為先在瓷胎上繪畫以鈷作著色劑的青花紋飾,施白釉經(jīng)高溫燒造后,再在白釉處加填低溫鉛黃彩,復(fù)入爐經(jīng)低溫焙燒而成,所以這類工藝又有“青花填黃彩”之稱。明代成化、弘治時期燒造量比較大,清代康熙、雍正時沿襲燒制黃地青花,器型比明代豐富,在清代官窯青花器中以青花黃彩更為名貴。

此盤是目前已知全部黃地青花瓷中體型最大者,同此盤相似的僅有兩件,分別是倫敦蘇富比197132日的第190號拍品及倫敦佳士得1978710日的47號拍品。

來源:玫茵堂珍藏。

參閱:《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頁122。

RMB 18,000,000

150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六方貫耳瓶(一對)

鑒賞之八百四十八明清官窯瓷器補篇(二十八)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45厘米×2

這一對十分珍稀的乾隆青花六方貫耳瓶,無論形制或是紋飾,均為乾隆青花瓷器作品中獨有,存世罕少。從外觀上看,這對青花貫耳瓶的特殊之處在于其頸口方直,常見之乾隆六方貫耳瓶多作撇口,左右管耳為圓形,以求線條的呼應(yīng)與對稱。其造型猶如青銅時代尊彝之氣,造型渾樸;口沿略帶唇口,外壁自上而下綿密鋪陳青花裝飾,計有方格回紋,如意紋,海水紋,纏枝寶相花繪團壽紋,方格回紋,如意云頭紋,蓮瓣紋及回紋,下承方足外撇,底心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其中頸部留白,給人以層次綿密而又舒朗有致之感,兩側(cè)貫耳也破天荒的摒棄了圓筒及方管,使用了隨形四邊形方尖耳,突出了整體效果,并且貫耳之上使用了仿青銅器上的竊曲紋,每面二組,上下相稱,更加增添了是器古拙渾厚的風格。

陶瓷制作,分為圓器與琢器。圓器即為旋轉(zhuǎn)拉坯一次成形或部分成形拼接燒造的瓷器,技術(shù)相對容易掌握,耗費人力物力較少,另一類琢器因為造型特殊,不能通過旋轉(zhuǎn)拉坯制作,需要分別制作不同部分,最后拼合成形制作,此類器物制作難度加大,要求工匠嫻熟掌握各部分的制作,使每個部分重量薄厚的差距都控制在極小的范圍之內(nèi),才可成功燒造琢器,此對青花貫耳瓶即屬于后者,為了展示技術(shù)的復(fù)雜與匠藝的高超,此對瓷瓶的每個部分,幾乎都使用了幾何形構(gòu)成,橫平豎直,筆直的瓶頸與肩部順暢柔美的曲線完美結(jié)合,彼此未受半分影響,腹部及方足過度順暢自然,雙耳雖然纖薄,但造型也絲毫不差,平直方正,整體六方的造型以及精準順暢的曲線,不得不令人贊嘆其工藝之精湛。

此二者除卻造型之美,其青花裝飾又是一大亮點。首先青花色澤沉穩(wěn)濃翠,雖然不見了康熙時期的鮮亮與活潑,但是卻一展雍干之際的特點與風格,此時的青花瓷器發(fā)展受到皇帝本人的審美情趣影響,著意模仿永宣青花之特色,故而色澤趨于沉穩(wěn),其紋飾排布疏密有致,描繪極為精細,主體纏枝花卉紋連綿不斷,幾乎布滿每一個角落。同時,其表現(xiàn)手法仍以涂抹為主,青花濃淡過度十分自然,為乾隆早期,雍干交替之際所體現(xiàn)出的,承上啟下的過渡階段特點。

其次花紋風格也十分值得注意,此對器物使用了乾隆一朝十分少見纏枝寶相花紋飾,寶相花作為我國傳統(tǒng)紋飾,其藝術(shù)形象幾經(jīng)演進與變更,至清代其紋飾基本固定下來。常見器物中寶相花往往作為中心紋飾出現(xiàn),其周邊鋪陳紅蝠、吉磬、纏枝花卉或卷草紋,或與佛教八寶搭配,屬于內(nèi)涵十分豐富,可獨立展示裝飾的主體裝飾。但是在此對器物的應(yīng)用之中,寶相花則作為重復(fù)出現(xiàn)的紋飾,分列排布,連綿不斷的圍繞了器身表面,同時寶相花心處加繪團壽紋,也許治器者想表達“多寶多壽”之意,也未可知。查閱相關(guān)記錄,無論寶相花的使用還是紋飾的排布,均與一件大清雍正年制款的青花纏枝花卉撇口貫耳瓶相同,僅區(qū)別于瓶口及雙耳造型的處理。

纏枝花卉中繪畫或填寫吉語嘉句的裝飾手法,則流行于雍正時期,乾隆早期一部分瓷器上也有相同風格器物。乾隆五年、六年唐英供奉京城東壩天仙圣母廟的青花纏枝蓮紋香爐的蓮花紋飾,可以與此二者相比較,這種纏枝蓮團壽紋為乾隆十年以前高檔御瓷的流行裝飾手法。此對六方瓶釉汁瑩白堅致,青花色澤濃郁深沉,制作精良,皆與乾隆早期器物特征相吻合。據(jù)此,我們可以綜合判定其為乾隆早期官窯精品,應(yīng)為唐窯為了乾隆皇帝專門燒造的創(chuàng)新力作,存世珍稀,彌足珍貴。

雍正、乾隆兩位帝王,皆對藝術(shù)如癡如醉,尤以仿古溯源為最,故而百般訪求青銅鼎彝,唐宋瓷珍,歷代名作……他們的這一追求不遺余力的展現(xiàn)在他們對于本朝藝術(shù)品的品評與造作之上,宮廷陳設(shè)大器,往往師法三代青銅器皿,從中獲取威嚴與儀軌,并借其造型與紋飾做裝飾。

寶相花為我國傳統(tǒng)裝飾紋樣之一, 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其又稱“寶仙花”、“寶花花”。盛行于隋唐時期。它寓有“寶”、“仙”之意。常在花蕊裝飾珠寶或串珠,花朵周遭遍布繁花茂葉,象征豐滿繁盛,聯(lián)想到乾隆皇帝尚處皇子之位時,受封和碩寶親王,故而唐英也許是有意為之,恭祝新主多福多壽。

來源:北京市文物公司舊藏

參閱:北京翰海1997年春拍《中國古董珍玩》專場958

RMB 19,000,000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