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做事
決定人生成敗的,不是人生得意時如何,而在于人生低谷時怎么做。
一個人最終能否成就大事,關鍵看他做事時能否低頭。
周所周知,曾國藩是個愚鈍之人,他人讀一遍能記住的書,他讀三遍都記不住。之所以沒有成為庸人而成為一代圣人,完全是因為他能吃苦,努力到能讓自己感動。
愚公移山的故事我們都再熟悉不過,都敬佩愚公頑強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卻沒有人能做到。
曾國藩卻能將這種精神用在讀書上:讀不懂上一句,堅決不讀下一句。今天看不懂的內(nèi)容,明天再接著看。不貪求多也不要求快,直到弄明白為止。
曾國藩在家書中一再告誡家中子弟,做事要下笨功夫,捷徑不一定就好走,天下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凡事都要踏踏實實,打好基礎。
遇到事情要下苦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要熬過這段苦,自己便又能精進一分,凡事要相信苦盡才能甘來。
曾國藩訓練湘軍時,這樣勸告軍中將士:“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舍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必須晝夜從事,未可須臾稍離?!?/span>
不舍不息,是做事的態(tài)度,亦是一種修行。
做事不耐煩,總是貪多求快,卻不知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
做事耐煩,不會被紛繁的外界所打擾,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貪念,專注于眼前的事情。想要走捷徑的人,往往會繞更大的彎。
做事最大的捷徑,就是做事耐煩,腳踏實地,專注目標,眼里沒有其他。
就像穿越一望無際的雪山,眼里沒有寒冷,沒有冰雪,只有腳下的路。【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慧眼識人
曾國藩最傳奇的是他識人的能力。
老話常說: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
曾國藩識人之術,堪稱一絕。傳說在三千步之內(nèi)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和能力。
一次,李鴻章帶領三個人來請曾國藩任命,當時曾國藩剛吃完飯,正在散步,他有飯后散三千步的習慣,于是一干人等在旁等候。
散完步,李鴻章請他見這三個人,曾國藩回答道,不用見了。
李鴻章大吃一驚,詢問詳情,曾國藩說:“剛剛散步的時候,我已經(jīng)看過了。”
第一個人一直低頭不敢仰視,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可以派一些保守性工作給他。
第二個人不誠實,在人面前表現(xiàn)恭敬,但我一轉身就開始東張西望,如此表里不一的人,將來必定陽奉陰違,不可任用。
第三個人始終目視前方,不卑不亢,此人將來成就不會在你我之下,能夠委以重任。
又一次二人有緣相見,卻無緣相識。但曾國藩對友人說:“此人雖未接觸,但我認為他將來必能成大事,卻會為國捐軀而死。”
此人便是江忠源,他一直以來將金錢視為身外之物,有朋友在京城不幸去世,他自己典當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包括衣物,徒步當車,把朋友的靈柩送回了老家。
果然,在與太平軍的蓑衣渡一戰(zhàn)中成名。在成名后的第二年,江忠源因為帶病出征,最后負傷,投水而死,為國犧牲。
看人,不止要看他在人前的表現(xiàn),還要看他在人后的表現(xiàn)。識人看人是一生都需要鍛煉的本領。
看人,要通過舉手投足來看他的本質,看內(nèi)在,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被眼前表象所蒙蔽。
人才都是熬出來的,眼力都是練出來的。
低頭做事,慧眼識人,人生不會一帆風順,走哪都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