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古代書法家的目標是什么?這幾句話終于說明白了

 百尺桿頭進 2019-07-29

【原文】 書 丹

筆得墨則瘦,得朱則肥。故書丹尤以瘦為奇,而圓熟美潤常有馀,燥勁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欲刻者不失真,未有若書丹者。然書時盤薄,不無少勞。韋仲將升高書凌云臺榜,下則須發(fā)已白。藝成而下,斯之謂歟!若鐘繇、李邕,又自刻之,可謂癖矣。

【譯文】筆蘸墨寫字容易瘦,蘸硃寫字容易肥,所以書丹特別以瘦為難能,圓熟美潤常覺有余,而嫌不夠蒼勁,那是蘸硃寫字的必然效果,但要使刻手不失原來筆意,那就沒有比書丹更可靠的了。不過書丹時碑匾高大,起伏上下,不免辛苦:從前韋仲將登高寫凌云臺匾額,寫畢下來,須發(fā)都白了,所謂“藝成而下”,不正是這樣嗎!至如鐘繇、李邕喜歡自己刻字,那只能說是他們的癖好了。

【解讀】本節(jié)為鄧散木先生譯本所據(jù)《佩文齋書畫譜》本的最后一段。所謂書丹,本義是指用硃砂將文字書寫在碑石上,便于刻制,有時也泛指用墨或者其他材料書碑。書丹而后刻,可以追溯到朱書甲骨,甚至巖畫。由于紅色所具有的膨脹性,用硃砂寫字自然就顯得肥大;而黑色則具有收斂性,點畫就顯得細瘦。姜夔不可能具備近代繪畫才能,但是他對于顏色的感知無疑與繪畫相通。姜夔認為,書丹而后刻最能保證書寫的原初形態(tài)。不過,與此同時,姜夔也充分意識到,“書碑之勞”與“刻碑之癖”雖有可以稱道的地方,但韋誕、鐘繇、李邕則過分偏重于技法,而偏重技法的結(jié)果卻是“藝成而下”。

提到對于“藝成而下”的批評,自然會想到所謂“德成而上”。古代書法家往往以書法為余事,而正事則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人而后成藝,或者藝成而人成,常常成為古代書家的追求。技進乎道,緣藝求慧,以藝成人,常常成為有思想的書法家們的目標。姜夔在這一段中實際上拋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如何理解技道關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續(xù)書譜》中此前所討論的許許多多的技法,都是成藝成人的手段,而并非人生終極目標。比如,明代黃道周以書法為人生“七八等事”,就是較為突出的成人而成藝的例子。不過,還需要注意的是,許多書家仍然強調(diào)書法技法,把書法作為成人之重要途徑:如蘇東坡“一下筆便做千秋想”;米芾癡迷于書法,一生不擇手段搜求名跡,渴求書法成就;董其昌則屢次三番地申述自己超越前人書法成就的夢想與抱負;甚至黃道周推舉的王鐸也期望“后日世上,好書數(shù)行”。通俗點說,德、藝就像一塊硬幣的兩面,若偏于一面,就會傷及其他,只有兩者互為補充,才能相輔相成。

(文章來源:《書法報》,作者:鄧散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