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風來襲-頭條號 2019/7/2608:01 殷商甲骨文中有一個以“轡(pèi)”字命名的神秘部族,在各期卜辭中時有出現(xiàn),常與虘(cuó )方、羌方、羞方并提,被稱為“四邦方”。轡族的出身可能并非中原國家,而是跟羌方、羞方一樣出身于游牧民族,但與商王朝長期交織,或已融入中原文化。轡國與商王朝的關系分分合合,不太穩(wěn)定,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商王朝一直對它十分重視。那么轡國的地理位置在哪?根據(jù)一期卜辭:“戊寅卜,賓,貞今秋(上工下口)其圍轡?!币馑际寝\方遭到了(上工下口)方的圍剿。(上工下口)方是殷商西北部大國,商朝的死敵,商王在其周邊冊封了許多國家來監(jiān)視和防御它。(上工下口)圍剿轡方,說明轡方與其鄰近,也在西北方向。轡方是“四邦方”之一,可見這些方國都是緊密相鄰的。轡方位于商王朝西北部邊境,是商王朝防御西部或西北部強敵入侵的重要屏障。有說法認為商代轡國位于今山西石樓縣以北的太原地區(qū)。 “轡”的甲骨文是“三道繩索連著一輛馬車”的象形,是一幅三馬拉車的場景?!抖Y記·曲禮》說:“執(zhí)策分轡?!笔侵格R索?!对娊?jīng)·簡兮》中有“執(zhí)轡如組”,指韁繩。當然有說法認為甲骨文中的“轡”為“叀”,是一種紡織業(yè)上的收絲器。不過甲骨文并非“絲”,而是一種“索”,很明顯由多繩交織而成。我們知道,周代金文繼承了商代的甲骨文,其意大多未變。周代銅器“公貿(mào)鼎”中也有這個字,銘文敘述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叔氏派公貿(mào)去慰問(己其)伯,(己其)伯賞賜公貿(mào)良馬、韁繩、一輛車??梢娂坠俏暮徒鹞闹械摹稗\”是和馬車韁繩聯(lián)系在一起的。早轡部族的來歷可能跟這種用來駕馭牲口或馬車的韁繩有關。 轡國在一期卜辭中是商的成員國,商王與轡國的關系較好,此時大概是武丁統(tǒng)治時期,商朝國力強大,轡國種種原因被迫成為商的附屬,每年要進貢財物,比如“……五十在轡。”這是轡國向商王進貢財物的數(shù)量?!?span style="margin: 0px;padding: 0px;border: 0px;">貞轡受年。”這是商王貞問轡地的收成情況,可見轡地土地肥沃,商王辟有自己的私有農(nóng)田。轡國雖遠在西北部,但商王還是會時常派人去轡地執(zhí)行任務,如“爭曰雀乙酉至于轡。”這是商王派遣雀侯前往轡地。雀侯在卜辭中多以武將身份出場,曾替商王東征西討,是商的宗室成員。再則轡地位處西北邊境,敵國林立,所以此次派雀侯前往轡地,多半是執(zhí)行軍事任務。卜辭:“呼我人先于轡。”、“勿呼我人先于轡。”這是商王呼令“我人”前往轡地。 轡方也不是從頭到尾臣服商朝的,途中有過兩次反叛,分別見于卜辭三期和五期。三期卜辭“叀可伯囗呼(伐)絴方、虘方、轡方……”商王令可伯去征討絴方、虘方、轡方。到了四期卜辭中,轡方又與商王朝握手言和,轡方再次成為殷商西北部的防御據(jù)點。卜辭:“壬申卜,御召于轡。”召,召國,也是商王朝的西部勁敵,這是商王在轡地做好對召國的防御部署?!?span style="margin: 0px;padding: 0px;border: 0px;">壬戌,貞乙丑王步自轡。”商王還親自去了轡地巡視。同組卜辭中還出現(xiàn)了多個未能釋得的地名,可見商王視察的地方有多個,是一路循序而進的。卜辭:“亥,貞甲子(酉彡)囗在轡。”這是商王在轡地進行(酉彡)祭,(酉彡)祭,據(jù)說是一種大型樂祭,商周時期的禮樂制度發(fā)展已經(jīng)十分完善,一個國家的“禮、樂、刑、政”是極其重要的,而禮樂源于各種各樣的祭祀。商王在轡地進行(酉彡)祭,不但說明商王對轡地的重視,還可以看出轡地是一個禮儀文化之邦。 但是到了商末,轡國再次反叛。卜辭“乙丑王卜,貞……遣告侯田,冊虘方、羌方、羞方,轡方,余其從侯田甾伐四邦方。”以上“四邦方”又聯(lián)合起來開始造反,商王急告侯田,并命侯田出征討伐。轡方的反復無常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來自商王朝的壓力,轡方是商王設立在西北部的重要屏障,肩負著監(jiān)視西北部的邊境情況,責任重大;二是來自西北部強國的威脅,(上工下口)方曾圍剿過轡方,轡方的安全受到挑戰(zhàn),反叛也許是一種無奈之舉。轡國可能亡于這段時期,之后不見轡國蹤影。 文/堰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