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嚴蒼山辨治哮喘 哮喘是常見的肺系疾病, 嚴蒼山老師, 對哮喘的辨析施治, 有自己獨到的經(jīng)驗。 今選四例整理如下, 以供參考。 例1 蔡某 初診:腎命火衰,水飲上凌于肺,咳逆喘息,不能平臥,兩腳浮腫,漸及少腹,脈弦,苔白滑。防其水腫泛濫,則殆焉,擬與溫腎納氣為治。 桂枝心各1.8g 姜半夏9g 陳皮4.5g 連皮苓9g 遠志4.5g(水炙) 貢沉香2.4g 北細辛3g 五味子2.4g 干姜3g 光杏仁9g 連皮生姜3片 二診:咳嗽喘逆,兩腳腫脹漸及少腹。脾腎陽虛,水飲泛濫,上凌于肺,茲與小青龍湯法加減,以覘動靜。 凈麻黃3g 北細辛1.8g 連皮苓21g 清甘草2.4g 姜半夏9g 陳皮4.5g 車前子9g(包) 建澤瀉9g 桂枝心各1.8g 五味子0.9g 淡干姜3g 木防己9g 川牛膝9g 三診:腳腫喘逆,病責在脾腎,陽虛水飲泛濫也。前與小青龍加減,見效不多,茲宜補中寓攻逐,水下行則正不傷。 炒白術(shù)9g 茯苓皮18g 木防己9g 大腹皮6g 川牛膝6g 建澤瀉6g 車前子12g(包) 光杏仁9g 沉香片2.1g 連皮生姜2片 控涎丹3g(空腹吞) 四診:昨與控涎丹逐水,佐以扶正,下水數(shù)行,氣逆略平,腫脹稍減,而胃納轉(zhuǎn)佳,不甚怠倦,可知前方合度,再與出入進治。 車前子9g(包) 建澤瀉9g 開口胡椒2.4g(炒汁出) 姜半夏9g 陳廣皮6g 木防己9g 炒白術(shù)9g 川牛膝9g 連皮苓18g 沉香片2.4g(后入) 連皮生姜3片 控涎丹3g(空腹吞) 按:本案西醫(yī)診斷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抗菌、利尿無效,病勢危篤。先生初用溫腎納氣,繼以小青龍湯,未見明顯療效,因病家體質(zhì)尚可,遂用逐水法,冀其痰飲去而正氣復,果然收到了良好療效,后續(xù)與原方損益,緩解了這次發(fā)病。 例2 潘某 男 40歲 初診:十余歲時咳嗽起因,嗣后與年俱增,轉(zhuǎn)為哮喘,逢夏減輕,交冬增甚。喘不過劇,唯覺咳嗽、咯痰不爽,氣逆胸悶,而近來輕度發(fā)作,脈弦滑,苔本薄膩,口不干,汗不多。病久根深,肺腎兩虛,寒熱錯雜,非易治療,茲先從肺經(jīng)著手,以止咳化痰下氣為主。 炙麻黃1.8g 光杏仁9g 旋覆花9g(包) 蘇子9g 白芥子4.5g 炙桑皮9g 川象貝各4.5g 射干4.5g 化橘紅3g 竹瀝夏9g 廣郁金6g 沉香粉1.5g 指迷茯苓丸9g(包) 二診:據(jù)述從幼即好杜康,肺氣受傷已匪朝夕,釀成哮喘有由來矣。咳嗽終年不斷,夏令較減,冬令增甚,平時胸悶,行動與登高則喘逆抬肩,喉有水雞聲,痰色白而黏。足見痰飲膠固,病久根深,殊非普通藥劑所能取效也,茲再擬麻杏石甘合三子養(yǎng)親加味治之。 麻黃1.8g 光杏仁9g 石膏9g 甘草3g 蘇子6g 川象貝各4.5g 橘紅4.5g 沉香粉2.4g 萊菔子6g(打) 白芥子6g 甜葶藶6g 款冬6g 旋覆花9g(包) 三診:經(jīng)服麻杏石甘合三子養(yǎng)親、葶藶瀉肺復方圖治,日中咳嗽見瘥,痰易出,夜分咳增,苔白滑。濕濁頗盛,茲再仿原法加以化濕。 炙麻黃2.4g 光杏仁9g 炙石膏9g 炙蘇子6g 炙芥子6g 姜半夏9g 川厚樸3g 旋覆花9g(包) 川貝粉3g 炙款冬9g 化橘紅4.5g 清甘草3g 清氣化痰丸9g(包) 按:古人云哮有宿根,遇寒轍發(fā)。本例即是。發(fā)時治肺,緩時納腎,為一定治法,因本案痰飲膠固,久發(fā)不止,故側(cè)重在宣肺清熱、化痰降氣,與麻杏石甘合三子養(yǎng)親湯為主治。得以緩解,嗣后更以健脾化痰、補腎納氣收功,藥養(yǎng)兼功,不容忽視。 例3 卞某 女 20歲 初診:素有咳嗽,1960年轉(zhuǎn)南京工作,釀成哮喘。晝輕夜劇,發(fā)則喘息抬肩,虎虎有聲,甚則氣窒欲絕,痰多白沫,咯不爽,中西醫(yī)藥設(shè)法殆遍,苔薄,舌根花剝,口中干,脈象弦滑帶數(shù)。痰熱壅于內(nèi),風寒束于表,肺氣肅降無權(quán),發(fā)則腎氣不納,此病最屬頑固,癥象實多虛少,還宜麻杏石甘加味,清熱化痰。炙麻黃2.4g 杏仁9g 炙石膏12g 生甘草3g 炙蘇子6g 旋覆花6(包) 炙紫菀6g 川貝粉3g 酒黃芩4.5g 天竺黃4.5g 陳膽星6g 甜葶藶9g 天麥冬各4.5g 二診:哮喘已止,咳嗽未瘥,痰尚多,再予原法進步。 原方去甜葶藶、酒黃芩,加海蛤殼9g、海浮石9g。 三診:咳嗽未發(fā),哮已止,胃納亦佳,鼻竅不利,噴嚏多,病不離于肺,還宜清宣上焦。 炙麻黃1.8g 光杏仁9g 炙石膏12g 生甘草3g 旋覆花6g(包) 天麥冬各4.5g 炙款冬6g 白桔梗3g 辛夷4.5g 蒼耳子9g 陳膽星3g 川貝粉3g 白芷1.8g 四診:日前咳嗽未發(fā),近又喉中作癢,防其哮喘,再作擬麻杏石甘法。 炙麻黃2.4g 杏仁9g 炙石膏12g 生甘草3g 大力子9g 射干4.5g 桑葉6g 川貝粉3g 冬瓜仁12g 旋覆花6g(包) 炙紫菀6g 炙款冬6g 五診:哮喘迄未再發(fā),胃納亦佳,茲將返南京工作,續(xù)予養(yǎng)肺斂氣,以免反復。 南北沙參各6g 五味子3g 炙甘草3g 炙款冬6g 鐘乳粉6g 旋覆花6g(包) 白芍6g 白茯苓9g 冬術(shù)9g 炙橘紅6g 河車大造丸250g(包) 按:哮喘一證,發(fā)時治肺,平時補腎,先生嘗諄諄言之。先生據(jù)切身體會,認為今人體質(zhì)多火,痰熱者居多,且六淫之邪皆從火化,本例咳喘,痰雖白沫,而咯不爽,化熱之象,故持仲師麻杏石甘湯加味。先生晚年對咳喘強調(diào)瀉肺火,重用黃芩,蓋東垣、瀕湖學術(shù)之余緒也,信而有證,確具臨床價值。喘平時,先生常用蛤蚧、胡桃、河車、地黃之類培補本元,以調(diào)治“宿根”也。 例4 陳某 女 53歲 初診:久年痰飲,咳嗽痰多,咯不爽,胸悶喘逆,夜寐不安,脈弦滑,苔白。脾腎兩虛,水飲泛而為痰,肺氣肅降無權(quán)也,治擬小青龍湯法加減先進。 麻黃2.4g 杏仁9g 蘇子6g 白芥子9g 瓜蔞子皮各9g 旋覆花6g(包) 紫菀6g 海浮石9g 蛤殼9g 沉香粉1.8g 半夏9g 橘紅6g 金水六君丸9g(包) 二診:痰飲病有12年之久,逢寒則起,汗易出,脾腎兩虛,水泛為痰,還擬原法增損之。 光杏仁9g 炙蘇子6g 橘紅3g 瓜蔞子皮各9g 竹瀝夏6g 旋覆花9g(包) 紫石英15g 茯苓9g 沉香末1.8g 紫菀6g 海浮石9g 蛤殼9g 三診:咳嗽較瘥,今晨痰中帶血,肺有郁熱,陽絡(luò)損傷,動則氣逆,大便欠爽,還擬肅肺寧絡(luò),化痰潤腸。 瓜蔞子皮各9g 旋覆花6g(包) 黛蛤散9g(包) 海浮石9g 光杏仁9g 炙紫菀6g 炙桑皮6g 仙鶴草9g 茜草炭6g 炙蘇子6g 四診:咳逆已瘥,痰亦減少,守效方多服,以冀大愈。 光杏仁9g 紫石英15g 甜葶藶6g 旋覆花6g(包) 炙紫菀9g 炙款冬6g 炙桑皮6g 南沙參6g 炙蘇子6g 川貝粉3g 廣橘紅4.5g 按:本案咳喘屬飲邪射肺,偏寒,故用藥尚溫,然非燥熱競進之謂,而主潤肺溫開。三診時又見痰血,變方?jīng)鰸櫍舫踉\見寒即大劑桂、附,恐此時已成焦頭爛額客矣。用藥進退,可師可法。 |
|
來自: 安歌_ > 《咳喘感冒呼吸(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