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是指由官府燒制專供宮廷用瓷的窯場,其產(chǎn)品為宮廷所壟斷,嚴禁在宮廷以外使用。素有“舊官”與“新官”的分別,前者是指北宋汴京(開封)官窯,后者是指南宋杭州修內(nèi)司和郊壇下官窯,我們通常所說的官窯,是指南宋官窯。 官窯青釉盞托 南宋顧文薦在《負暄雜錄》中曾提到“宣政間(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边@是有關官窯最早的記載。 官窯青釉蒜頭瓶 北宋汴京的官窯,據(jù)《飲流齋說瓷》記載,開封官窯瓷器“體薄色青,有帶粉紅者,濃淡不一,有色帶白而釉薄如紙者。大觀中,尚月白、粉青、大綠三種。有蟹爪紋,紫口鐵足,蓋其胎本紫色也。”曾有人據(jù)此推斷而認為北宋官窯即是指汝窯,雖然具體窯址沒有找到,但依據(jù)文獻的記載和當時瓷業(yè)的盛況,北宋官窯應該是存在的,欲窺其真實面貌,還有待日后進一步的考古發(fā)掘和研究。 官窯大瓶 北宋覆滅后,高宗南渡,定都杭州。南宋朝廷沿襲北宋遺制,重設御窯廠。南宋葉寘在《坦齋筆衡》中具體提到:“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后苑,號邵局。襲故京遺制,置窯于修內(nèi)司,造青器,名內(nèi)窯。澄泥為范,極其精致。油(釉)色瑩澈,為世所珍。后郊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侔矣?!?/p> 官窯青釉方花盆 南宋官窯在浙江杭州,從出土器物和傳世官窯瓷器綜合考察,器型除習見的盤、碟、洗之外,仿商、周、秦、漢古銅及玉器者甚多,多為宮廷陳設、觀賞品。它們的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體較薄,施釉較厚。釉色是官窯瓷器技術和藝術上的最高追求,它創(chuàng)造出青釉的高檔品種粉青、月白、米黃等釉色,這些釉色色澤優(yōu)雅,透明感降低,釉層厚而勻凈。 官窯葵瓣洗 由于胎體中含鐵量較高,官窯瓷器大部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層較薄的部位泛出鐵紅色,即文獻中的“紫口鐵足”。釉面的開片網(wǎng)羅全器,經(jīng)藝術素養(yǎng)高的宋代工匠們巧妙的雙手,人為地把它變成一種釉面裝飾,讓自然延伸、交錯的冰裂紋與溫潤的青釉搭配和諧,相得益彰,給單調的器物增添了天然的美感。 官窯青釉弦紋瓶 官窯瓷器雖然在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極少數(shù),但因為它高超的燒造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成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歷史長廊中閃耀的傳世明珠。官窯瓷器存量不多,今多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館、臺灣故宮博物院,還有少數(shù)的精美作品,已于早年流失國外,令人扼腕嘆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