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丹鳳中學 張富群 郵編:726200 《數學課程標準》(高中)明確指出:“高中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yǎng),以滿足個人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理解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必要條件。 一、知識與技能 “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薄疤岣邤祵W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fā)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發(fā)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做出判斷?!?/span> 二、過程與方法 “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xù)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span>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首先,依托課本,扎實落實課程基礎知識。創(chuàng)設學生生命個體獨立獲取數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養(yǎng)成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習慣的高中數學課堂學習生態(tài)環(huán)境。 數學課堂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獲取數學基本技能的核心主陣地。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位高中學生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需的數學素養(yǎng),滿足個人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在確定課堂學習內容時,必須緊緊抓住承載高中數學課程知識體系的課本不放,讓學生反復研讀和體會教材上的每一個概念、公式、定理的形成背景,每一道例題的重要價值,自覺建構起內化了的課程基礎知識體系。在基本概念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基本概念發(fā)生的歷史背景和生活背景,給學生留出對概念背景形成感性認識的時間和空間。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和學生一起揭示基本概念的內涵,為學生做出科學抽象的示范。特別地,在基本概念形成的最后階段,要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體驗知識形成和發(fā)現的生命愉悅,使學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的內涵。在基本概念形成以后,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和學生一起找尋基本概念的外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知識基礎舉出屬于自己的實例,擴大基本概念的外延,提高應用基本概念解決新問題的自覺性。在基本公式教學中,教師要把重心放在基本公式的前后聯系和推導過程上。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獨立推導基本公式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基本公式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理解公式的來龍去脈,熟練掌握基本公式,為靈活運用基本公式奠定基礎。在基本定理教學中,教師要把重心放在基本定理證明過程中的思路上,給學生留出自己探討證明思路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對基本定理經過反復思考后。熟記于心、運用自如。 其次,引導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積淀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包括函數與方程的觀點,數形結合思想,換元法,配方法,消元法等等。數學思想方法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蘊涵于數學知識學習的全部過程之中,需要學生個體經過親歷體驗才能活化于內心。作為教師,只有深刻理解高中數學新課標中“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xù)學習中的作用”,才能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身體力行,為學生做出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表率,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數學思想方法體系。 第三,在落實數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數學能力。學生數學能力主要包括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數學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在落實數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數學能力,使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成為不斷提升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 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把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數學能力放在核心位置上。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對新知識預習時,要主動走到學生中去,通過與學生個別交談,聽取和解答學生在預習活動中的疑惑,從中總結和歸納出具有生命活力的真問題,并署上此問題由某位同學所提出,作為預習活動的前置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和展示,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的熱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避免向學生發(fā)出“你聽明白了嗎?沒有問題了吧?”這樣的問話,而是以“您還有什么新的疑惑和不同的想法?”的口氣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質疑。要使課堂教學呈現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tài)發(fā)展趨勢,使問題成為課堂學習向前發(fā)展的推動力量。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反復提煉自己的數學語言,使之精煉準確;規(guī)范自己的板書,使之清晰簡練,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做出表率。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要走到小組中去,聽取學生的發(fā)言,和學生平等交流,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意識,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 高中數學新課標把發(fā)展學生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到了高中數學課程教學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在基本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生活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基本概念發(fā)生背景,明確數學知識來自于實踐;形成基本概念以后,鼓勵學生從自己生活經驗找尋基本概念的外延,自覺應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先聽取學生對當前所探討的數學問題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即使學生錯了,也要把他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加以分析,和學生平等探討錯誤的原因,在辨析中獲得對正確的深化認識。對于學生中出現的具有重要價值的創(chuàng)新見解,教師要充滿熱情的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不斷積聚成偉大創(chuàng)新發(fā)現的自覺意識。 第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數學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大膽揭示解決數學問題的科學思考過程,堅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科學精神,向學生展示數學美,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進而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落實讓學習發(fā)生在學生身上,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的新課程理念,其目的就是著力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學生厭學問題。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關鍵要讓學生學會,只有學會了,才能會學、樂學。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在起始年級降低起點,面向全體學生教學,讓學生扎扎實實的把課本學好、學懂、學通,建立起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要防止在高一年級就采取大量引入高三復課中的綜合性難題以及高考題的所謂一步到位的教學方式,也要避免不顧學生學習實際頻繁組織考試的所謂以考代練的教學策略。 教師在給學生個別輔導時,要大膽向學生揭示解決數學問題的科學思考過程。特別地,當學生提出一個陌生問題時,教師不回避,積極和學生一起思考,一計不成時,再生一計。要讓學生看到,數學思路是發(fā)散的,多角度的,靈活多變的。成功來自于反復試誤和失敗,清晰與模糊相伴,復雜與簡單同行。當學生指出老師的錯誤時,老師要虛心接受學生的批評,要自覺的樹立起向學生學習是教師優(yōu)秀人格的體現的觀念。堅持師生共同追求科學真理,培養(yǎng)學生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科學精神,形成追求真理、熱愛科學的人生態(tài)度。 第五,向學生展示數學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數學是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精華,數學美蘊含在數學知識形成、發(fā)展和全部知識體系之中。數學中的簡單美是數學家先驅經過無數次不斷加工、提煉、探索和交流、修訂的結果,數學的每一個符號語言都是經過數學家反復研究后形成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反復領會數學語言,體會他那獨到的簡單美。數學中,從函數圖像的對稱到曲線與方程的對稱,從幾何體的對稱到數學公式、定理(命題)的對稱,等等,數學中的對稱美隨處可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抓住數學的對稱美,和學生一起進行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激發(fā)學習數學的情感。數學中的和諧美、奇異美更是美不勝收。教師向學生展示數學美,可以起到培養(yǎng)學生崇尚數學科學的理性精神,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總之,深刻理解高中數學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體系,是把數學新課標具體落實在高中數學具體教學實踐的必要條件,只有教師心中明晰了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才能有效的落實在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之中,不斷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數學課程素養(yǎng),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