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讀心術知識大全(如果你也想看穿別人)

 小美h16kxfxx3a 2019-09-03

第1章 是人就逃不掉的微反應

1.1 什么是微反應

“微反應”的全稱,是“心理應激微反應”。如果要為“微反應”這個心理學領域的新詞找個外國前輩詞匯來對應的話,那它的英文原文應該是“Micro-expressions”。

“Micro-expressions”一詞不是我發(fā)明的,隨著美國電視劇的迅速普及,很多國人都已經(jīng)知道了這個詞——“微表情”。這個詞也不是電視劇生造出來的,在其出現(xiàn)的原文中(美國Paul

Ekman教授的若干著作,如《情緒的解析》、《說謊》等),根據(jù)上下文,確實指的是面部微表情(時間非常短的或不充分的面部表情),用于判斷被測試人的真實情緒,可用于測謊。

但是,通過查詞典可知,“expression”一詞的中文意思不僅僅指表情,而是涵蓋了表達、表現(xiàn)、詞句等多種意義,最標準的譯法是“表達方式”。

例如,著名美劇Friends第二季第一集,Rachel意外得知Ross找到新女友后,表現(xiàn)失常,脫口而出一句“isn’t that just

kick-you-in-the-crotch, spit-on-your-neck

fantastic?”(直譯的話,這些語法就很有力度了:這難道不是很爽嗎?爽到如同一腳踢在檔里,然后再往脖子上吐一口痰。)

Ross的妹妹Monica有點窘,替Rachel解圍性的解釋道“It is an

expression.”翻譯過來應該是:這是一種表達方式(Rachel當時處于羨慕妒忌恨的狀態(tài),她的潛臺詞是很有力度、很刺激、很讓人興奮的fantastic)?!癊xpression”一詞的用法可以通過這個例子可見一斑。

“面部表情”對應的英文原文應當是“facial-expressions”。分析一個人的真實心理狀態(tài),不應當僅僅限于面部表情,而應當通過觀察并分析表情、肢體動作、語言意義等被測試人的表現(xiàn),才能全面判斷。因此,“micro-expressions”一詞,直譯應當不僅僅限于面部的微表情(英語達人不用在此處較真,我知道不會有“micro-facial-expressions”這樣組合的專有名詞,這不符合美國人的習慣。我是就詞論詞)。所以,此處的“expression”一詞更適合于翻譯為“表現(xiàn)”。

表現(xiàn)就不能是故意的嗎?憑什么用來判斷心理狀態(tài),甚至還能用來測謊?

研究表明,大部分人體的動作表現(xiàn)都是可以進行主觀控制的,當然也有極少數(shù)例外(如瞳孔)。但是,閱讀到后面你會知道,因為人的動物性,在受到刺激的時候所作出的反應(各種表現(xiàn))卻不太容易造假。在刺激有效的情況下,被測試人的最初瞬間反應絕大多數(shù)都是不受思維控制的,真實可靠。當然,這些反應都很快就被控制和修正了,且動作幅度很小,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只著重研究“Micro-expressions”的原因(“Micro”是微小的)。

因此,要想讓被測試人表現(xiàn)出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需要一個前提條件,即有效的刺激。鑒于針對“有效刺激”的研究與針對“表現(xiàn)”的研究同等重要,不可缺少,我們最終決定用“反應”一詞來涵蓋“刺激-表現(xiàn)”這個完整的過程,并把全部的內容提煉成一個詞,中文叫做

“微反應”,英文叫做“Micro-expressions”。

嚴格的來講,“微反應”是個廣義的“大詞”,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拔⒈砬椤?,屬于“面孔微反應”;二是除了表情以外的,其他能夠映射心理狀態(tài)的身體動作,也就是常說的“小動作”

,可以別扭的稱為“微動作”(湊個齊整),屬于“身體微反應”;三是語言信息本身,包括使用的詞匯、語法以及聲音特征,稱為“微語義”,屬于“語言微反應”。

但同時,“微反應”在通常漢語語境下,又會讓人直接聯(lián)想到身體的動作反應,即前面列舉的第二個方面的內容“微動作”。所以,“微反應”從這個角度講,也可以作為一個狹義的“小詞”,以便更貼近普通人的理解。搞純粹學術研究的達人們,就別跟我較這個真了。

這本書中致力探討的,是“身體微反應”,簡稱“微反應”(狹義)。

1.2 人,只是人

這句話有點別扭,好像是真理,又好像什么都沒說。

在《黑客帝國》(The Matrix)系列電影中,幾次出現(xiàn)的經(jīng)典臺詞“Only human”卻完美的表達了這句真理的一切含義。

人類自身有太多的不足,但卻始終無力改變這些本質上的局限。除去不具備飛天遁地這種神奇的本領外(借助工具實現(xiàn)的情況不在本書探討的范圍之內),人類即使連自身的思維、情緒,甚至身體控制都不能做到盡善盡美。

人,只是諸多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種類之一。所有的動物從出生開始,捕食以生存,交配以繁衍,循環(huán)不息。這么大規(guī)模的忙忙碌碌,到底為了什么呢?動物們并不知道自身存在的意義,它們只是按照某一種指示,努力的活著。

人亦如此。所有的事情,不論多么復雜,多么高級,不過是為了“活著”,正如動物一樣。

動物在求偶的時候,會充滿興奮的能量;領地被侵犯的時候,會憤怒的露出尖牙和利爪;雄霸一方的時候,會昂首挺胸,傲視群雄;斗敗之際,會低頭伏低,表示順從;遇到同伴時,會交頸而歡,耳鬢廝磨;感受到威脅的時候,會停止動作,豎起身體和耳朵,小心的傾聽;突然遇到捕食者時,會拼命逃跑,氣喘吁吁;如果跑不掉,則會體如篩糠,因恐懼而無力抗爭,最終喪失所有的能量成為口中之食。

這些直接與生存相關的反應,我們人類都有。

不過,人類這個種群相比于其他動物而言,卻有些特殊。他們雖然跑得不快、跳得不高、飛不起來也潛不下去,但是他們的頭腦比其他動物發(fā)達,所以會學習、會創(chuàng)新,會使用高科技工具。好事也有另一面,因為頭腦靈活,所以人類謊言和欺騙的方式也越發(fā)高明。這大概是“神”所做的平衡。

不過,人類在受到危及生存和繁衍的威脅時,還是會退回到動物的水平。在這種時候,人的動物性反應將取代人的理性“做作”而獲取控制權,通過種種微小的反應,將內心的情緒和想法展露無疑。如果這個世界有神的話,神應該能掌控一切,至少是掌控自己的一切,所以他們超越了人。但請記住,人不是神。

1.3微反應為什么能準確的映射心理狀態(tài)?

人的所有反應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1)可以用“想”來控制的運動,如各種可被控制的骨骼肌運動;

(2)不能用“想”來控制的運動,如心跳、瞳孔縮放、汗液分泌等(這些反應由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控制);

(3)一般不用“想”來控制的運動,包括三大類:第一類是身體的一些復雜運動,如打噴嚏、單腳平衡站立時各肌肉的協(xié)調等;第二類是習慣動作,長期養(yǎng)成的習慣動作無需思維的參與即可完成,習慣反應是建立判斷基線反應的重要標準;第三類是本能反應,這可是進化積累起來的反應,在測謊時最有價值:如遇襲時閉眼縮身、意外時短暫靜止、焦慮時吞咽口水或者出現(xiàn)尿感、焦急的跺腳、憤怒時肌肉緊繃、鼻孔張大、呼吸加速等。

之所以說這些反應一般不用想來控制,是因為如果經(jīng)過訓練,一些反應是可以用“想”來控制的。但是,因為人是動物,這決定了人并不能夠在受到刺激后對自身的反應進行完全控制,只要刺激有效,就一定會有反應。如何才能做到刺激有效?這個問題將在第2章中討論。

人所做出的所有反應,都是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指揮下完成的。深度昏迷的人,無法有意識的控制骨骼肌運動;即使是像心跳、胃部的蠕動、腺體的分泌等非隨意運動,也是由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控制的。

因此,通過分析人的應激反應,可以逆推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狀態(tài)和變化。分析的對象包括受刺激時需要動腦子“想”的反應、本能的反應、習慣的反應,以及不能用“想”來控制的自主反應,綜合分析這些反應可以比較準確的分析出人的真實心理。

分析可以用“想”來控制的動作,可以得知被測試人想要表現(xiàn)出什么內容,即使是表演也沒有關系,我們將分析結果稱為A。

分析不能用“想”來控制的運動,可以得知被測試人的真實心理狀態(tài),我們將分析結果稱為B,這種反應最真實。

分析習慣動作或者本能反應,只要刺激是有效的,它的可信度與B幾乎相同。但是一般來講,人會試圖掩飾負面的本能反應,所以要特別注意觀察其最初的短暫應激反應,以及隨后試圖掩飾的反應,分析其中的真與假和存在的矛盾。我們將分析結果稱為C。

最后,除了要注重各個結果之外,還要更注重A、B、C之間存在的矛盾之處,最終獲取真相。如圖1-1所示。

圖1-1 從刺激源到結論的流程

綜上,只要被觀察人出現(xiàn)了應激反應,就可以通過分析其應激反應的種類歸屬(可控的、不可控的、一般不可控的),來判斷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狀態(tài)和變化,再結合具體情境進行綜合分析,最后可得被觀察人的真實心理狀態(tài)。

1.4 破綻

我來列舉一些人類的經(jīng)典反應。

被心愛的人接受那一瞬間,心頭鹿撞;而愛情的欺騙和背叛,又會讓你捏緊拳頭。

面對不屑之人,微微揚起下巴,輕輕吐出一個“切”字;誠心接受批評和教誨時,卻會不由自主的低下頭。試想一下,你能在心悅誠服的時候,抬起頭來“切”一下嗎?

經(jīng)年好友的突然出現(xiàn),會讓你嘴巴和眼睛同時張大,繼而歡呼雀躍;要是把好友換成僵尸呢?嘴張得還是一樣大,卻是驚聲尖叫,拔腿狂奔。

被上級主管抓住不軌行為,手足無措;僥幸逃過的話,吐吐舌頭,拍拍胸口。

幾經(jīng)努力爭取,一旦得手,眉飛色舞;一旦失去,連翹翹嘴角的力量也隨之消逝。

如果你愿意,還可以列舉出更多的情形。但是現(xiàn)在,請回答我兩個問題:

第一,上面的反應,對你而言,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多少?

第二個問題則更有意思:上面這些反應,全部都是你“想”要做的嗎?

“想”,不是萬能的。

恰恰相反,人能活著,更多不是靠“想”的。

從出生開始,我們就天生會一些本領,比如張開嘴吸允,在媽媽的乳房上尋找甘甜的乳汁。我的兒子在不到2歲的時候,如果被我搶走了玩具,就會快速跺著雙腳,高聲向我喊:“給我!”這話是我特意教會的,怕的是將來上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但跺腳的動作,卻從沒有人教過他。

隨著對知識的接受和儲備,我們逐步學會了記憶、分析和評價。隨著對社會生活的學習,我們掌握了越來越多的高級本領,比如遵守規(guī)范、舉止禮貌。但無論如何,很多反應還是根深蒂固的固化在我們的身體中,有些是本能,有些是習慣。

當你遇到害怕的事情時,會不會出現(xiàn)下面的某些反應?

屏住呼吸,心跳加速,冷汗不自覺的冒出來少許。臉色發(fā)白,劇烈一點還會有想吐的感覺,會覺得有點冷。肌肉可能會不由自主的顫動。想盡量遠離那個可怕的東西,如果不能動,至少也會把身體后仰或者轉向另一個方向(比如說你的老板,呵呵)。抱起身邊的書本或者坐墊,擋住可怕的東西,還能讓自己覺得安全和溫暖。

當你遇到高興的事情時,會不會出現(xiàn)下面的某些反應?

呼吸不會拘束了,變得自由而有力度,心跳也會加速。不自覺的眉開眼笑。好事太大了,還會把雙手高高舉起,挺拔著身體,也許還會跳起來歡呼,渾身舒暢!條件允許的話,也許你會沖過去抱住你喜歡的東西或人。反正,總不會背過身去撇著嘴吧?

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一定會這樣嗎?所有人都會這樣嗎?也許你還會問,我要是故意控制住不做這些反應行不行?

簡單試試就知道,刻意的話,還是可以控制的。但同時我相信,你很吃力,因為控制住這種真實的反應是一個很復雜也很苛刻的過程:

1)首先要做到不意外。要預先知道會出現(xiàn)某種刺激,然后決定要控制住自己。

2)然后要做到不在意。不管刺激如何,都要接受這種刺激,快速分析這種刺激的性質(利或害)和力度。

3)再然后要做到不反應。通過感知和思考,把你能找到的可能的身體反應一一制止。沒準兒還有遺漏。

4)最后再復查一遍,自己是不是有沒管住的地方,補充完善。

真的控制住了,滿意了嗎?呵呵,那么接下來你聽我說:從你僵硬的身體和呆板的表情來判斷,你很不正常,應該隱藏了什么不希望人知道的事情。這么高興(或者驚悚)的事情,你居然沒反應?

這些,就是破綻。

而破綻的必然存在,正是觀察微反應可以洞察內心的基石。

1.5 自我控制能力

雖然我們不能避免破綻百出,但是我們可以向兩個方向努力:

其一是盡量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減少不必要的破綻;其二是盡可能多的了解這些破綻,減少被他人蒙騙的情況發(fā)生。

控制自己的身體,有兩層含義。

一種是肌肉的運動控制能力,讓動作可以保持精準而熟練。從這個角度講,舞蹈演員,尤其是古典舞蹈演員,以及運動員,比如武術、體操等講求精致的運動項目運動員,具備比較好的肢體控制能力。

但這種能力并不是重點。

控制身體的另外一層含義是控制應變能力,讓神經(jīng)系統(tǒng)可以處變不驚。

處變不驚,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受了刺激覺得沒什么”。

比如說:表演時,不擔心觀眾否定自己,名聲掃地從而影響了光輝遠大的“藝術事業(yè)”;體育比賽前,不害怕輸?shù)艉髧u聲一片,數(shù)月辛苦與獎金、廣告一并付之東流;演講時,不害怕被民眾質疑而聲名狼藉,政治生命就此一蹶不振;談判時,不擔心判斷失誤或不夠誠懇而損失慘重;就算看到形容恐怖的妖魔鬼怪,也要清爽而從容的告訴自己,這世上哪有超越生物規(guī)則和物理規(guī)則的怪力亂神?!

上述種種,真能做到“處變不驚”的,有三種情況:

1)最高者,超脫得失。得到不喜,失去不惜(包括命?。_@個基本接近神的境界了。

2)中間者,經(jīng)歷豐富,積淀深厚,有比較靠譜的自信心。能做到這一點的,就已經(jīng)不是普通人了。

3)最低者,自我催眠,強迫自己相信本不是事實的情況。其實,這個更難,也許精神上患有疾病的部分人士,可以完全(注意這個副詞)做到。

在觀察別人內心的時候,這三類人也是最難對付的。厲害的政客屬于第二種,高超的演員屬于第三種,第一種至今還不多見。

關于第三種人,我并沒有試圖使用演員是精神病的隱喻來進行暗諷,而是說專業(yè)表演訓練必定采用俄國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斯氏體系”,主張角色體驗,忘卻自我,使演員與角色合一。所以,我說的是“高超的演員”,不包括那些“混個臉熟”的家伙。

總之,實現(xiàn)好的自我控制,是需要下功夫的,不但要克服困難重重的過程,還要承受運氣不夠好而帶來的無果。成本太大,風險太大。請各位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珍重。

而且,請相信我,即使你已經(jīng)成為了隱藏自我的高手,也逃不出動物類求生的本能規(guī)則。只要找到有效的刺激,作為人類的你,就一定會出現(xiàn)破綻,藏無可藏。也正因為如此,掌握如何有效刺激你想要了解的人,就可以抓住他的破綻,這相對于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反應而言要容易很多,因為這些知識是科學??茖W有兩個特征,可驗證,可推廣。如果能準確發(fā)現(xiàn)他人的破綻,繼而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你就可以“扮演上帝”(語出美劇“Lie

to Me”)。而這本書,可以教會你怎樣“扮演上帝”。

1.6 人具有的8種微反應

在本書后面的章節(jié)中,我們將為你解讀人所具有的各種微反應,其中,

凍結反應(第3章),是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時的第一反應。突如其來的刺激,會讓人瞬間出現(xiàn)短暫的停頓,用來看清狀況,判斷對策。如果在一個問題后,對方出現(xiàn)瞬間的行為停滯,說明這個問題讓對方感到意外,意外的刺激是打破對方心理防線的有效手段;

安慰反應(第4章),是人受到負面刺激(批評、壓力、否定等)后可能出現(xiàn)的反應。安慰反應在說謊的時候尤其常見且明顯,因為說謊時迫于某種壓力而進行的行為。如果對話的情境可以確定存在某種壓力,那么安慰(自己的)反應可以映射出當時的內心狀態(tài)——不舒適;

逃離反應(第5章),是人感受到厭惡或恐懼的時候會產(chǎn)生的反應。如果面對的刺激具有威脅性(可能傷害到自己),而自己又沒有改變局面的信心,則會出現(xiàn)逃離反應。遠古時代的逃離是跑,現(xiàn)代社會的逃離則多數(shù)比較隱晦。出現(xiàn)逃離反應,可以判斷出行為人內心對刺激源所持的負面心態(tài),厭惡或恐懼;

仰視反應(第6章),是對自己能力高低、地位差異、勝敗預測、優(yōu)劣定位的判斷后反應。進化積累的本能,使得人會仰視比自己高大的對象,蔑視比自己矮小的對象;反之,人也會本能的盡量抬高自己的身體以期建立優(yōu)勢,也會在認慫的時候,把自己的身體放低。所以,觀察一個人的體態(tài)高低,可以判斷其內心的自我定位;

愛恨反應(第7章),是人際之間心理距離的兩個極端——“愛”和“恨”所主導產(chǎn)生的反應。愛的時候會希望對方也能愛,會擔心對方不愛;恨的時候會主動拉開距離,會咬牙切齒的質問“為什么不愛我?!”,還會干出更瘋狂的舉動。身體間的距離,可以體現(xiàn)出人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的某些行為,也可以體現(xiàn)出其內心的喜愛與厭惡;

掌控反應(第8章),是在人在自己的“領地”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領導風范。自己的地盤里,人會表現(xiàn)得放松、自在、威嚴,還可以絲毫不費力的指揮。如果有人敢于挑戰(zhàn)自己的“領地”范圍,則會引起強烈的警覺和反擊。觀察人的姿態(tài)和動作,可以判斷出內心是否具有安全感,而挑戰(zhàn)對方心中設定的領地范圍,可以激起強烈的憤怒,這些可以幫助建立心理測試中的有效刺激;

戰(zhàn)斗反應(第9章),是憤怒的最強體現(xiàn),引發(fā)憤怒和戰(zhàn)斗的原因,無論多么具體,都可以歸結為生存和繁衍中遇到的威脅,比如“同行是冤家”可以溯源到對生存的威脅,“沖關一怒為紅顏”則可以溯源到對繁衍的威脅。一旦戰(zhàn)斗反應出現(xiàn),除了可以逆推出憤怒情緒之外,還可以預見到“不會輕易放棄”的行為趨勢;

勝敗反應(第10章),是戰(zhàn)斗結束之后的表現(xiàn)。勝利的人趾高氣昂,失敗的人垂頭喪氣。如果經(jīng)過“戰(zhàn)斗”之后,觀察到被測試人的勝敗反應,可以用來分析他的心態(tài),還可以用來預測事情未來的走向。

通過了解各種微反應,也就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下對他人的情緒和心理做出準確的判斷。準確把握了他人的心意,也就可以相應采取最有效的應對措施。

在講述具體的微反應之前,在第2章(幾個重要而細微的知識點)中我們提供了一些簡單的理論知識點,幫助你建立起基本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幾個重要而細微的理論點

這一章的內容我糾結了很久,是不是要寫在書里面,因為它們比較深澀。不過按照我人生的經(jīng)驗和教訓,人民群眾的聰明程度往往都是被低估的,所以我還是決定把這些相對理論的東西放在書里面,備查。

如果你僅僅是對微反應這件事情感到神奇而盼著盡快了解,然后試著去作“上帝”,那么就可以直接跳過這一章,直接開始閱讀第3章。但是,“上帝”并不好當,直接試著去當神,很有可能被魔鬼耍了。當你遇到疑惑和困難的時候,可以再回過頭來,從這一章里查找你可能需要的內容。

本書最好的閱讀順序,當然是從第1章到第10章,往往這樣的用力閱讀,會加速你掌握書里面介紹的本領。

2.1 說謊的理論

微反應研究最神奇的地方,也是它最高端的價值,是能夠分析他人是否說謊。也就是說,可以判明對方所說的是否就是他所想的,從而為自己的應對找到依據(jù),采取相應的措施。

什么是說謊?

心理學家們在心理學研究范疇中對謊言做出過很多種定義,每種定義都各具其合理性,而且,為了尋求學術上的縝密,專家們對定義的表述又都相對復雜或晦澀。有的論證到極端的時候,竟然發(fā)現(xiàn)表演魔術完全符合說謊的定義,還要特別把它作為例外剔除。

學術的嚴謹其實很多時候是怕被同行挑錯,其實說謊是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所以我在這本書里不求百分之百的嚴謹,只是簡單地定義為,說謊就是故意把假的信息傳達給別人。根據(jù)說謊者的需求,謊言的表達形式有很多,從一言不發(fā)到滔滔不絕,從一個眼神到連篇累牘的滿紙文字,都可以是謊言。

說謊的類型

說謊大致上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否認真實的信息,“不知道”或者

“不是這樣的”,學術上稱為“掩藏型說謊”;另一種是編造虛假的信息來代替真實的信息,把黑說成白,或者把黑說成有點黑也有點白,學術上稱為“捏造型說謊”。

說謊的目的

說謊的形式非常復雜,但目的卻是簡單的四個字——趨利避害。說謊,要么就是為了逃避危害(批評、損失甚至懲罰),有個壞東西擺在那,說真話就得倒霉,說假話就有機會規(guī)避;要么就是為了獲得利益(獎勵、收益以及被喜愛),有個好東西擺在那,說真話就肯定沒份,說假話就有機會得手。

趨利和避害都會存在掩藏與捏造的情況。根據(jù)我們的測試和實驗統(tǒng)計,在趨利中,捏造的情況更多,而且是捏造事實以提高自己的情況居多;在避害中,否認的情況更多些,將對自己不好的信息都掩藏起來或者否認掉,當然,捏造的情況也不少,一般會是捏造與事實不同的信息或者把負面信息的主體更換成別人,進行責任推卸和轉移。如圖2-1。

圖2-1 說謊的動機與形式

說謊的形式

謊言是經(jīng)過思維和推導之后的復雜反應,是歸屬于大腦中的高級功能管理,其邏輯復雜程度非常之高,下面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1.說謊形式一

問題:你是不是獲得過專業(yè)比賽的冠軍?(積極信息)

說謊的回答:是。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屬于捏造,目的是趨利。因為這個專業(yè)比賽冠軍的頭銜,能夠帶來更多的收益(精神的被崇拜和被喜愛,或者物質的獎勵)。

如果回答:沒有。那么說謊的可能性就比較小。否認自己擁有這種好的頭銜,不能趨利,不能避害,沒有說謊動機。

2.說謊形式二

問題:你是不是偷偷挪用過公司的錢給自己消費?(負面信息)

說謊的回答:沒有。

直接否認負面信息,目的是避害,逃避可能面臨的懲罰(精神層面的不信任,或者物質層面的處罰、開除)。

如果回答:是。那么說謊的可能性就比較小。承認自己犯過錯誤,會引起懲罰,或者失去獲得利益的機會,沒有說謊的動機。

不過,上面的兩個例子,只是一層邏輯的直接判斷,如果事件本身的規(guī)則就很復雜,或者被測試人有什么宏大的欺騙計劃,則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我們把上面的兩個謊言復雜化一些

第一道問題:你是不是獲得過專業(yè)比賽的冠軍?

如果回答“沒有”,是不是一定就是實話?這可太不一定了。

比如存在這樣的一種規(guī)則,只有非職業(yè)選手(業(yè)余選手)才能參加這項比賽,大家都是業(yè)余的,比賽選手在同一水平區(qū)間內,比賽勝利了,獎金很豐厚。這個時候,就會出現(xiàn)專業(yè)的選手隱藏自己的履歷,以強欺弱,獲得好處。趨利!

第二道問題:你是不是偷偷挪用過公司的錢給自己消費?

如果回答“是”,也有可能是在說謊。

其實,錢是朋友(兒子、老婆、女友、上司)挪用的,自己很干凈,但是為了保護朋友(朋友安全潛伏下去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實現(xiàn)更大的利益,自己認也就認了。傳說中老大作案,小弟自己跳出來頂包就是這種情況。一方面迅速擺平整個事情,不但自己將來能上位,全家老小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顧(安家費),否則的話,自己和家人還可能遭到迫害。這種復雜規(guī)則下的說謊,趨利和避害兼具。

2.2 需要判斷的兩件事

看過上面的例子,你是不是覺得有點恐怖?怎么同樣一個問題怎么答都有可能是說謊???

先別害怕。問題和答案都很簡單,復雜的不是怎么說謊,而是在什么情境中說謊。要是有人能清楚的告訴你,前前后后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那個家伙想怎么樣(包括想要什么和害怕什么),是不是就簡單很多了呢?關鍵的問題是,一般沒有人能知道的這么清楚,真知道了也不會隨便告訴別人。

所以,一切要靠自己來判斷。

需要判斷的第一件事是:

什么情況?用英文講叫WHAT。再具體點說,就是在提問測謊之前發(fā)生過什么事?在測謊結論出來之后(包括結論正確和結論錯誤兩種情況)將會產(chǎn)生什么結果?誰最終可能得利?誰最終可能受損?

我知道這樣要調查的信息很多。盡量吧,越多越好,也許這些信息里還有假的,這個沒辦法,背景信息的甄別也不是這本書要操心的。

需要判斷的第二件事是:測試誰?用英文講叫WHO。不過這里的WHO不是指圈定嫌疑人范圍,而是指接受謊言測試的人的具體情況,包括性格、行為習慣、成長和教育經(jīng)歷、曾經(jīng)做過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在整件事情中處于什么位置(關系網(wǎng)絡中的位置)等等。后面的章節(jié)內容會讓你確信,不同的人說謊的方式是不同的。

那么接下來就只剩下一件事了:他有沒有說謊?因為不是每個問題都像回答“是”和“否”那么簡單。

2.3 腦功能和優(yōu)先級

謊言一定是偽裝的,即使是本能的說謊,也會至少經(jīng)過一層邏輯的判斷,那就是說實話會倒霉。因此,不論謊言的形式如何,它都是大腦的思維產(chǎn)物。

可怕的是,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太過復雜,人類目前的研究也只是開了個頭。圖2-2顯示了大腦的結構。

圖2-2 大腦的結構

不過知識有復雜的,也有簡單的,不能成為腦神經(jīng)外科博士,并不代表你不能了解下面的知識。

根據(jù)目前的研究成果,對整個腦的功能定義大致如下,表2-1是更直觀的呈現(xiàn)。

1)大腦負責調控主要感覺和運動,還負責更高級的認知、記憶、推理等思維性主觀意識活動。此外,大腦中的部分結構也掌控著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和邊緣系統(tǒng)功能;

2)下丘腦是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主要構成部分,負責調節(jié)尿形成、體溫、饑餓、心跳等非隨意運動,也掌控著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和邊緣系統(tǒng)功能,還負責控制垂體前葉的分泌;

3)下丘腦下面的垂體,負責調節(jié)其他內分泌腺;

4)小腦負責掌控人體平衡,管理肢體運動協(xié)調;

5)最末端(最下端)的延髓是內臟的自主調節(jié)中心(如呼吸、心率、血管收縮)。

6)其余未完全列出。

表2-1 大腦功能

部位結構功能

端腦(1)大腦調控主要感覺和運動;推理、記憶、認知等;自主和邊緣系統(tǒng)功能(情緒)

間腦(2)丘腦投射中心;所有沖動(除嗅覺)在此與大腦突觸聯(lián)絡

下丘腦調節(jié)尿形成、體溫、饑餓、心跳等;控制垂體前葉的分泌;自主和邊緣系統(tǒng)功能

垂體調節(jié)其他內分泌腺

中腦(3)上丘視反射

下丘聽反射

大腦腳協(xié)調反射;有大量運動纖維組成

后腦(4)小腦平衡和運動協(xié)調

腦橋投射中心

末腦(5)延髓投射中心;含許多核團;內臟自主調節(jié)中心(如呼吸、心率、血管收縮)

如果你覺得看到一大片讓人頭疼的專業(yè)名詞,只有一部分內容能看懂,那我們就再來簡化一下。用“操心”和“不操心”為標準,我們可以把人的行為分成以下三類:

1)腦高級功能,必須操心,比如說謊,比如中國人學英語;

2)腦中級功能,一般不需要操心,比如呼吸、走路、跑步、眨眼、咀嚼等等。這一類行為很有意思,很多一般不需要操心的事情,如果你想操操心,還是能夠控制的。但是,人在被逼急了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又操不了這份心。

3)腦低級功能,完全不用操心,比如心跳、比如吃完了飯之后的消化過程。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我們就可以開始總結一下了:

腦高級功能的行為容易做假,在觀察是否說謊的時候最不能相信。比如說話,所有的話都是大腦編排好的,只要說得出來,就是人家設計好了想讓你知道的。這樣的行為在觀察過程中可信度的優(yōu)先級反而最低。

腦中級功能的行為可以做假,所以需要使用一定的方法來過濾做假行為。什么方法可以過濾呢?那就是把人逼急了,讓他/她回到像動物一樣的原始自我保護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是真實心理反應。好在這一類行為很靠近原始狀態(tài)(因為一般不用操心嘛),所以我們肯定可以做得到。用術語講,叫做有效刺激。這一類行為在觀察過程中可信度的優(yōu)先級最高。

腦低級功能的行為雖然不用操心,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做假,比如故意想讓自己心跳加快,只要猛的憋一口氣,把全身肌肉繃緊幾秒鐘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學者專門研究并證實了一種能夠輕松破壞測謊儀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的方法(具體不便透露,某本學術類書籍中有公開披露),這就是為什么傳統(tǒng)的測謊儀(專業(yè)名詞叫“多道心理記錄儀”)和測謊方式不能非常準確的原因。不過有些這一類的表現(xiàn)很難造假,比如瞳孔的縮放,后面的內容中會詳細介紹。

由于最后這一類跡象很難被測試人員用視覺和聽覺的方式感受到,所以在微反應分析過程中,并不常用。

2.4 情緒與刺激

怎么樣才能制造有效刺激呢?

首先,得把直接危害別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的行為排除在外,畢竟現(xiàn)在是文明社會,大家都是文明人。

那怎么辦?

情緒,要抓住情緒。

情緒是人內心深處的原始反饋,是直接與動物性的生存、繁衍需求相關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人如果沒有情緒,就是機器人;人如果全部都是情緒主導,就是低級動物。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同樣一個刺激,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情緒反應(沒反應也算一種);但另一方面,每個人也都會有關心則亂的刺激源。

人類常見的情緒有(排名不分先后,也不分簡單和復雜):

平靜、滿足、得意、高興;驚訝、輕蔑、厭惡、擔憂、恐懼、憤怒、威脅、恨;不悅、委屈、慚愧、為難(有候選項的擔憂)、尷尬、悲傷、悲痛。

情緒是真實的心理反應,刺激有效的前提下,人就會產(chǎn)生情緒。

但是,有的人即使被刺激了,表面上看起來也會波瀾不驚,很難被觀察到。

很難被觀察到,并不是觀察不到。

完全沒有反應,說明刺激不夠有效,應繼續(xù)加大刺激力度或更改刺激源;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那家伙服用了鎮(zhèn)靜劑或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疾病。

更多的人屬于另外一種情況——快速調整。在受到有效刺激的最初瞬間出現(xiàn)的反應非常真實,但隨后會很快控制住自己的反應,甚至改變和偽裝成另外一種反應,還要故意表現(xiàn)給你看,讓你印象深刻。那一點點真實的反應,時間很短、幅度很小,而且因為人人都有,見慣不驚,不足為奇,不以為意,很容易被忽略。但這些微小的反應才是重點,通過分析它們才有可能獲取真相。

所以,如何分辨情緒反應以及他們的真假,則成為了新的更高級別的問題。

2.5 情緒與能量

情緒能造假的方面包括種類和程度兩個方面。

該憤怒的時候卻貌似微笑,該恐懼的時候卻貌似憤怒,該高興的時候卻貌似悲傷(惋惜),這種情緒種類錯位相對容易分辨。

分析情緒的真假,難在對程度的判斷。反應程度太小或者太大,都會讓人不太容易確定反應是不是真的。

那怎么辦?

我們可以遵循情緒和能量匹配原則。

情緒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與情緒所引發(fā)的反應(肌肉運動)需要的能量相比,情緒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大。小刺激產(chǎn)生的情緒程度輕,反應需要的能量小,表現(xiàn)出來的動作幅度就應該小,時間短;大刺激產(chǎn)生的情緒程度重,反應需要的能量大,動作的幅度就應該大,時間相對長。

因此,表現(xiàn)出來的反應如果與刺激的程度不匹配,就是在做假。

2.6 幾個概念

被測試人:指所有通過微反應進行觀察分析的對象,比如某個你希望看出是否在說謊的人,不僅僅包括真的測謊過程中那個可憐(或者可恨)的嫌疑人;

行為人:有的時候,本書中為了說明一些動作和反應,會使用“行為人”這樣一個詞,來避免把無辜的人推到“被測試人”的位置上;

刺激源:指能夠給被測試人產(chǎn)生刺激的任何信息,可能是提問題的人,可能是問題本身,可能是一句話,也可能是一幅圖或者一段視頻。一切皆有可能。

基線反應:

基線反應是一個人自身的本能反應或者習慣性反應。在每一次測試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會設計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沒有利害關系的問題),觀察被測試人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的反應,比如思考時的反應、計算時的反應、輕蔑時的反應、憤怒反應或者悲傷反應、得意時的反應等等。

由于這些問題與被測試人心里想要隱瞞的事實沒什么關系,所以反應相對真實,可以作為后面測試分析的判斷依據(jù)。這些反應就是基線反應。

例如,我們可以先在聊天的時候,問及下面的問題:

列舉5位最喜歡的公眾人物?

評價某個以丑態(tài)而著名的網(wǎng)絡人物?

你的眼睛很漂亮,自己怎么看?

或者,也可以讓被測試人觀看一組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圖片……

在接下來測試核心題目時,如果被測試人在遇到可能產(chǎn)生相同情緒的題目時,出現(xiàn)了與基線反應不同的異動,可以設置為重點關注的線索。因為,在這個問題上,他/她很有可能說了謊。

因此,在判斷觀察對象是否說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觀察對象的反應與基線反應進行對比,如果出現(xiàn)了差異,則很可能對方說謊了,他的真實意圖并不如他所說。將各種反應與基線反應進行對比,這是判斷觀察對象真實心理和情緒的基礎。

2.7 微反應分析方程式

心理測試是一個比較復雜的事情,尤其是對于初學者而言,一般會感覺無處下手。而且因為可用于分析的標準很多,更多的人會在開始的時候,集中精力學習那些表現(xiàn)出來的反應,從而忽略整個分析體系。

因此,我們在這里把整個分析過程轉變?yōu)槿齻€方程式:

1)一級方程式:被測試人+刺激源(X)=微反應

2)二級方程式:情緒(Y)=過濾分析[微反應];//注:“過濾分析[]”是個函數(shù)

3)三級方程式:刺激源(X)+真相(WHY)=情緒(Y)

那么,解方程式的過程,也就是獲知真相的過程,如下:

1)解一級方程式:微反應是觀察到的,無論真假,記錄即可;

刺激源X是設計好的或者觀察到的,記錄即可;

2)解二級方程式:通過分析微反應解得Y值,也就是情緒;

3)解三級方程式:比較和分析Y與X之間的邏輯關系,解得WHY值,也就是事實真相。

一個實例

不好估計大家是不是能看懂了上面的方程式,現(xiàn)在舉個小例子,加深大家的理解。

先把真相公布出來,假設這是我們確定的,沒有爭議。

真相:男朋友腳踏兩只船了。

然后是測試的一些參數(shù):

被測試人:男朋友;

測試環(huán)境:1、女朋友在場;2、男方害怕女方知道真相;

刺激源:另外一個女孩突然出現(xiàn),并作小恩愛狀;

微反應:驚訝、瞳孔縮小、手足無措、臉色蒼白、結巴

表面反應:“這是我的同學,來借書的”。

OK!下面我們來滿懷興奮的解一下這道方程式:

1、分析微反應可知情緒(Y)值,即男方出現(xiàn)恐懼、尷尬、驚訝等負面情緒;

2、為什么這個女生來了,會讓他出現(xiàn)如此復雜的情緒呢?我們來分析真相(WHY)值:

1)他沒想到她會來(驚訝)

2)他不想在這個時候見到她(瞳孔縮?。?/p>

3)他不知道該怎么介紹她(尷尬,手足無措)

4)他害怕女朋友知道真相之后的一切可能(恐懼,臉色蒼白)

5)他還沒有想好如何完美的解釋這種局面(結巴)。

真相(WHY)值已經(jīng)解得:心里沒鬼,清清白白的兩個人,會這樣嗎?原因自己想。

3、怎么就說謊了呢?因為他說“這是我的同學,來借書的”。此時此刻,借書和借板磚,恐怕沒有任何區(qū)別。

要注意的是方程式中的變量和數(shù)學中的方程式變量不同。數(shù)學方程式中的變量是未知的,這里的方程式變量表示有價值的分析線索,可以是已知的,但很重要,當然也可以是未知的。

第三章 注意!千萬別動(凍結反應)

長期的進化使人類像動物一樣,在遇到意外刺激的時候,會在第一個瞬間,非常非常短的瞬間,保持靜止不動,我們稱之為凍結反應。

3.1 凍結反應原理

動物需要生存,對大自然只有一個需求,那就是食物,有的吃草,有的吃肉。

動物要吃肉,必須經(jīng)過捕捉和搏斗,弱肉強食。

捕獵者和被獵者,都對運動的物體特別敏感。這是在長期的生死斗爭中進化出的一項強大的本領。動物敏銳的感覺器官,可以綜合通過聲音、視覺、氣味甚至空氣的流動來感受物體的運動。捕獵者容易觀察到逃離的對象,被獵者容易觀察到快速逼近的獵手。

青蛙大概是這項進化的極致物種,它們的眼睛對于飛行或跳躍中的小昆蟲,能夠精準的計算其軌跡并準確捕獲,但由于它們的眼睛不會關注靜止的昆蟲,所以就算給它的周圍擺上若干新鮮的死蒼蠅,它們還是因為不能食用而餓死。(看來什么事情也不能極端?。。?/p>

一頭羚羊正在烈日炎炎的大草原上悠閑的吃草,突然感受到了空氣的流動發(fā)生了細微的變化,同時還夾雜著些許食肉動物的腥氣撲鼻而來。這時候,它一定會停下所有的動作,將頭抬高(大部分感受器官都集中在頭部),盡量用眼睛、鼻子、耳朵和身上的每一根毛發(fā)來判斷:

有沒有危險?

危險來自于什么動物?

它們有多少?

它們的速度有多快?

它們距離自己還有多遠?

我們的群體能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需不需要逃跑,還是戰(zhàn)斗?

往哪里跑不會中埋伏?

……

這么多的問題,需要在1秒鐘以內判斷出個大致結果(對于動物來說,更多的判斷不是使用大腦思考),否則就可能讓自己葬身敵腹。

經(jīng)過逐代的進化,人類也在積累著這種本能的反應。在感覺到意外刺激的時候,首先減少動作,保持靜止,也就是出現(xiàn)凍結反應,雖然很短,但很重要。隨后快速對局面作出分析和判斷,最后才是采取相應的行動。

這件事情實在很不容易,因此會消耗掉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全部力量(在那一剎那),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高度集中,會使得身體的其他運動大量減少,甚至停止。一方面是因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無暇顧及(沒有命令它們動),過多的運動會增加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負擔;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謀定而后動,不必要的動作可能會在情況未知的情況下闖禍。你說,此情此景,還有沒有可能抖手抖腳的做些無聊的動作呢?

3.2 驚!

意外,也就是出乎被測試人的意料之外(想不到),是刺激源有效的必備條件。意外造成的最直接結果就是驚訝,緊隨驚訝之后而來的,可能是恐懼(準備逃跑)、憤怒(準備戰(zhàn)斗),或者喜悅。

你能想象一個人驚訝的樣子嗎?

圖3-1,驚訝的樣子

對,那個呆住的樣子就在你的頭腦里(如圖3-1):眉毛挑高,眼睛睜大,嘴巴不自覺地張開(動畫片里,下巴還可能重重的砸在地上),整個人瞬間呆?。ㄒ苍S很短),那一刻沒有任何其他動作。

不過,真能做出這么明顯驚訝反應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多的。在遇到有效刺激的時候,更多的人只會輕微睜大雙眼,有可能嘴巴會張開(倒吸一小口氣),而沒有其他的過分表現(xiàn)。

而且,如果被測試人內心早就對某個問題有防備或者抵觸情緒,在遇到相關負面刺激的時候(自己不想被問到的問題,或者沒想到對方會知道這樣的問題),真正的吃驚反應很短很小,幾乎肉眼不可察覺(但還是有)。隨后則多表現(xiàn)為皺緊雙眉,表示嚴重關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兩種反應的潛臺詞:標準吃驚的潛臺詞是“???”,后面這種吃驚的潛臺詞是“嗯?”(內心:他怎么會知道?或者,他怎么問這個問題?)其實,后面的皺眉反應,表現(xiàn)的是繼驚訝之后的不悅或者厭惡。

驚訝的那一瞬間,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集中全部能力處理復雜信息的救命時間。意料之外的刺激,是超出被測試人意識控制之外的新信息,被測試人根本無法知道這個刺激會帶來什么結果。長期的生存壓力進化出保命的本領,被測試人需要在最短的時間里判斷出刺激源的性質和力度,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化解這個刺激。

試著設想一個場景:如果你和秘密情人正在家里

“商討一些事情”,突然聽到提早一天出差回來的老婆敲門,你們兩個人最初的那一瞬間(不到一秒種)會是什么反應?呵呵,肯定不是立即匆忙整理和解釋或逃跑,因為那已經(jīng)是呆住片刻之后所采取的補救措施了。

(多說一句,千萬別做虧心事啊。)

當然也有讓人高興的刺激出現(xiàn)凍結反應的情況:你所仰慕的導師突然打來電話,告訴你排名在你前面的那個同學自己放棄了,你可以準備讀研究生了,你在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瞬間,會是什么反應?應該不是直接道謝并興高采烈吧?如果那樣,會讓老師覺得你很有準備的樣子。就是那不到一秒的驚訝之后,喜悅、激動和感謝才會噴涌而出。

3.3凍結反應的表現(xiàn)

3.3.1 最古老的凍結——跪叩

中國古代的禮儀規(guī)則紛繁復雜,尤其是見皇上之前,還需要專門機構來培訓,因為如果禮儀犯了錯誤,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后果。

諸多古老的禮儀中(之所以說古老,是因為現(xiàn)在基本已經(jīng)被廢棄),最為中國人所熟悉的是下跪叩首。叩首,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跪下磕頭。跪下磕頭的禮儀曾一度被認定為是封建余孽,目前除了子孫輩的給長輩行禮用外,已經(jīng)從社會禮儀中剔除了。

其實,跪叩不是人造出來的禮儀動作,而是進化產(chǎn)生的求生本領,是本能的自我保護動作。

跪下,膝蓋著地,能夠降低重心,防止頭和軀干在意外過程中嚴重摔傷,但另一方面則不能逃跑,不能攻擊,完全的消極等待;叩首更妙,把頭直接放在地上(已經(jīng)最低了),還要用手擋在腦后(這個動作后來可能被禮儀改進了),保證不會出意外的危險。而且,通過這一跪一叩,還完美的把胸部和腹部以及生殖器等要害部位全部藏好,避免了最脆弱的地方受傷害的可能。這么完美的防護動作,絕不是拍腦袋能想出來的。

當然,這個求生的動作后來被統(tǒng)治者看上,并提升做了禮儀也很有道理。畢竟,上級站著,下級在地上做出這么個樣子,會讓雙方都感覺到巨大的差異并心安理得的接受。差異越大,社會層級結構就越牢固,統(tǒng)治起來也就更容易。

可以想見,皇帝一發(fā)火,不用說粗口,挨批的大臣就馬上輕車熟路的做出一整套下跪叩首的動作。看似禮儀嚴格,尊重到極致,其實還有些先天的動力使然。

3.3.2 標準凍結——整個身體僵住

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如果還不能確定傷害來自何方、傷到哪里,身體最直接的反應不是逃跑,而是停在那里不動,出現(xiàn)凍結反應。

比如打籃球的時候,一群業(yè)余選手沖進籃板下面的三秒?yún)^(qū)內,等著投籃之后搶籃板(此處略去籃球基本規(guī)則6600字)。如果籃球磕框彈起,作勢下砸,就會有膽小的家伙低頭弓背,停在那里不敢亂動。他擔心的是,如果這個時候亂動,沒準砸到更要害的部位(比如后腦),還不如就定在這,大不了砸一下后背或屁股。

這種為了避免更大傷害的身體凍結反應還有很多,本書不一一列舉。除此之外,心理受到意外刺激的時候(刺激源往往是意外的信息),也會出現(xiàn)幾乎相同的凍結反應。

在學校里面,學生最關心的是成績,即使是在“自由”的大學中,也是如此。

為了拍攝到一手的凍結反應視頻數(shù)據(jù),我們在實驗室開會的時候,設計了一個小的惡作劇。

從考試成績名單中,挑選出了5名成績最好的學生,還有5名成績最差的學生(但都及格了),然后安排好負責拍攝的助教人員,準備妥當后開始執(zhí)行。

一進教室,所有的學生還是像往常一樣各自安閑,有幾個學生稍顯緊張,我拿眼睛一掃,大致上都是成績剛剛超過及格線的那幾個,估計是他們沒什么自信,所以用期待的眼光看著我。

我先是用提高了的音量念出了前5名學生的姓名,然后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道:“你們怎么考的,這次怎么會沒及格呢?!”

話音都還沒落,全班都安靜了(群體性凍結反應),一致把目光投向我(希望獲取更多信息)。因為這個消息太意外了,所有的人都沒想到,這幾個平常的好學生,居然這次考試沒及格。瞬間過后,有的人緩過來的比較快(可能是因為跟他們沒什么關系),一部分人還是緊張的等待著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視頻所拍攝到的那5個人的反應,非常經(jīng)典。5個人全部都在第一瞬間出現(xiàn)了典型的吃驚表情,身體的所有動作都停了下來。片刻過后(不到一秒鐘),改變最快的,是他們臉上的表情(恢復正常),因為大家平時成績都還不錯,所以自信心比較強(這也是為什么會非常意外的原因),自控能力比較好,不會表現(xiàn)得神情失常。但是隨后,這5個人的表情又不約而同的呈現(xiàn)出上面所描述過的關注和懷疑神情(最典型特征是皺眉)。隨后,5個人恢復了神智,有人起身要朝我走過來,有人在座位上要和我說話。我抬手阻止了他們。

然后,我接著念出了另外5個人的姓名,也就是成績比較差的那5位。視頻中記錄的反應是,這5個人的凍結時間相對短了很多,臉上的表情也沒有剛才那么明顯。然后,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進行了眼神交流,流露出了少許悲傷的表情和反應。也許是因為他們的成績低已經(jīng)預先被大家所知道,班里的其他人也沒有那么關注了,該干嘛干嘛(而且在前一個刺激之后,這個消息已經(jīng)沒有任何意外的刺激力度了)。但是,按照大學中的慣例,這5位也沒有馬上接受這個結果,還是表現(xiàn)出了要爭取一下的行動,紛紛起身。

當然,隨后在辦公室中,我馬上給他們解釋了這個實驗的真相,大家都松了一口氣,整個實驗結束。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假設:意外刺激的力度越大,凍結反應的幅度和時間長度越大,二者成正比。在隨后的諸多測試中,大量測試結果也正在不斷地驗證著這個假設。

不過,這么大的刺激程度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常見,因此這么明顯的反應程度在本書看來,也就不是研究的重點。除非是被測試人在測試過程中受到了極大的刺激,而他/她的心理素質又比較差,才可能出現(xiàn)如此明顯的凍結反應。

真正在測試過程中有意義的凍結反應,幾乎都是比較隱晦的。

3.3.3 隱晦的凍結反應(1)呼吸

呼吸的凍結反應是屏住呼吸或者降低呼吸的幅度和頻率,也就是俗話說的“大氣都不敢喘”。這是經(jīng)典的凍結反應之一。

在微反應研究體系中,呼吸與能量儲備直接關聯(lián)。呼吸動作的頻率和幅度增加,意味著能量儲備增加,準備有所動作(不光是身體的動作,也包括思考和言語),且動作的難度越大,呼吸的量(頻率或者幅度)就越大,二者成正比。

因此,吃驚的時候本能反應是快速吸一口氣,留著備用。但感受到恐懼的時候,尤其是迫于客觀條件不能逃跑、不能反抗的時候(比如現(xiàn)代社會的規(guī)則、禮儀等),則會出現(xiàn)屏住呼吸或者減弱呼吸的凍結反應。案例:

我的一位同事有一次負責籌辦會議,因為諸事繁雜,居然忘記了派車接某位重要領導駕臨會場,還好對方很大度,沒有計較,最終的會議也很順利。不過此事還是搞得自家領導很惱火,晚上在慶功宴的時候,便挨了幾句批評。雖然只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但這位老兄因自覺慚愧,還是收斂了剛才還熱熱鬧鬧的心情,凝神靜氣的低頭聽著領導的話,尤其是在幾句話之間的間隔沉默期,屋里的每個人都不自覺地屏住了呼吸,生怕隨后會有暴風驟雨的來臨。好在,領導點到為止,命令大家重新斟酒,屋中凝結的空氣才又被喧鬧打破。

請注意,為什么感覺空氣猶如凝結了一般?這種最古老的修辭語法來自于每個人的細微呼吸。

其實,這種輕微呼吸的遠古本質是隱藏,是為了不引起獵手的注意。在被捕獵的過程中,弱勢的一方不能戰(zhàn)斗(打不贏)則只有逃跑,如果跑得也不快,那就只能藏起來了。而隱藏的時候,如果呼吸不加以注意,氣流的流動和呼吸的聲音則會把自己的位置暴露給捕獵者,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此,長期進化積累的本能是,隱藏自己的時候會減弱甚至停止呼吸。到了現(xiàn)代社會,視覺上的隱藏除了軍人、特工和罪犯之外,已經(jīng)很少有人需要了,最多不過是尷尬的時候“恨不得有個地縫鉆進去”的心態(tài)。但遭到負面壓力的時候,心理上還是會希望通過隱藏的手段來保護自己,主動減弱或者停止呼吸,試圖減少對手對自己的關注(雖然客觀上不可能)。

因此,正常狀況下,遭遇負面刺激(比如挨批評)的人是會不由自主減弱甚至屏住呼吸的。

根據(jù)這個結論進行推導,如果老板罵人的時候發(fā)現(xiàn),挨罵的家伙居然呼吸劇烈,這是應當留意的反常反應,往往意味著挨批的人有委屈、不服甚至反抗的情緒,需要進一步了解信息。

實踐應用

總結一下,如果在面臨刺激源的時候,被測試人出現(xiàn)了呼吸的減弱甚至停止變化,說明其心理處于一種恐懼狀態(tài),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但不敢逃跑,不敢反抗,被動等待結果的到來。這樣的心態(tài),表示刺激是有效的。也就是說,我們問對問題了,這個事情被測試人很關心,關心則亂。而發(fā)現(xiàn)被測試人的關注點,是繼續(xù)施展有效刺激的前提條件,能夠通過這個關注點,測試出對方的情緒,以推導其真正的心理狀態(tài)。

3.3.3 隱晦的凍結反應(2)手

你有沒有站在一個舞臺上,面對著臺下數(shù)百觀眾的注視,而覺得很不自在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一般人在這種時候,都會不知道怎么擺放自己的雙手?

其實,“不自在”是一種擔憂狀態(tài),潛意識中擔憂的是不被觀眾喜歡或者被觀眾否定。在哪里最自在?當然是家里,因為不用擔心。

站在舞臺上的人,無一例外都希望自己的內在和外在被觀眾所接受。而這種擔憂,則成為了壓力的來源。表情可以強顏歡笑(雖然很假,但可以強行擠出來,而且這也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脊梁可以挺直(當然,這也有很多人做不到),雙腿反正負責站立(有事做就暫時不用管它們了),可是手怎么辦呢?

這個時候,雙手就會不由自主的呈拘束狀態(tài),產(chǎn)生凍結反應。

圖3-3,圖3-4,手的拘束

比如女生常見的動作是將雙手拉住置于身前(常被人認為是羞澀可愛狀),因為如果不拉住進行相互約束的話,兩只手就會跑到身體兩邊,不知道該怎么擺放了;男生常見的動作是將雙手拉住背在身后(常被人認為是成熟或者有秩序感)。如圖3-3和圖3-4。

另有幾種比較隱晦的動作,看似雙手的拘束有著合理的原因,而且可能很酷,比如將雙手插入褲兜,類似的變形動作還有新手主持人用一只手拿住麥克風(這樣就被占用了,有了交代),另外一只手插入褲兜。如圖3-5和圖3-6。這種姿態(tài)一般只發(fā)生在未經(jīng)世事(沒見過大場面)的小男孩身上(年齡可以放大到40歲),他們也認為這樣好像是個挺瀟灑的樣子。

圖3-5和圖3-6 手的拘束

不瀟灑的也有,比如用袖筒攏起來,合理解釋是冷,有氣溫做借口,兩只手的拘謹就可以藏得很好(當然也有可能是真冷)。如圖3-7。

圖3-7 手的拘束

其實,這一類的姿態(tài)是借助外力拘束雙手的運動,這些手的反應在具體的情境中,都可以解釋為“不知所措”的凍結反應,映射了內心的緊張和焦慮。如果你覺得這樣判斷太勉強,可以回想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什么時候看到過國家領導人在正式場合中雙手作插兜狀?

這幾種手的凍結反應有著其內在的心理規(guī)律。擴張的肢體動作表示擴張和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多樣的肢體動作表示多樣和豐富的心理狀態(tài),而收縮的肢體動作則相應代表了隱藏、示弱的消極心理狀態(tài)。無論把手放在身前身后,或則插在兜里,其背后的心理狀態(tài)都是將自己的肢體面積縮小(軍人的背手軍姿不在此列),或者是減少肢體動作的多樣性和被關注程度(不擅長的時候少做為妙),以期達到減少被批評(否定)的目的。

反之,對情境很有掌控感的人,比如一檔很受歡迎的電視節(jié)目中,鮮有主持人會出現(xiàn)手插兜的情況出現(xiàn),因為他/她自信(已經(jīng)被很多人認可了)。

我們可以想見,老板在自己的地盤里也很有掌控感。當他/她訓斥下屬的時候,是不會把手局限在一個地方或一種姿態(tài)的;訓練有素的專業(yè)演員對表演場地有掌控感,上臺表演或者發(fā)言的時候,也不會把手插在褲兜里或者拘束為別的姿態(tài),而是會非常自然的擺放在身體兩側,隨著劇情適時的運動(手的動作也很優(yōu)雅,不用擔心被詬?。?/p>

即使不是擁有掌控感,而僅僅是對情境有安全感,也不會出現(xiàn)凍結反應。比如朋友聚會的時候,真正開心的人(有心事的不算),也都是談笑風生、杯觥交錯,身體做出輕松隨意的姿態(tài)和動作,不會拘束在那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只要有一個人呈現(xiàn)手的拘束凍結反應,就會顯得特別明顯,要么是生疏,要么是自卑,非常容易辨認。

實踐應用

當對局面沒有掌控感,沒有安全感,擔憂(害怕)被否定、不夠自信等心態(tài)下,會出現(xiàn)手的凍結反應。最典型的反應是把手拘束起來,或者藏起來,普通人的經(jīng)驗是認為他緊張,但其實質是逃避,希望逃避負面刺激。

一旦被測試人出現(xiàn)這樣的反應,就說明其心理呈弱勢定位,沒有進攻趨勢,甚至連防御心理都很弱,比較容易實施刺激,而且刺激的效果會相對明顯。

3.3.3 隱晦的凍結反應(3)腳

站姿中最常見的腳的凍結反應,是雙腿并攏挺直,肌肉緊張。在明知不能逃跑的狀況下(如果能逃跑,則會出現(xiàn)在第5章中討論的準備逃跑的起跑姿態(tài)),比如受訓或挨批,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到負面刺激后,不會出現(xiàn)大喇喇的叉開雙腿站立,或者完全無所謂的隨意站姿,而是緊張的并攏站直,斷了自己逃跑的后路,一動不動的承受著接下來的刺激。

此情此景,不動要比動好,因為不動可以將未知情境中的變化可能降至最低,最容易獲取到盡可能多的信息,最容易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決策。如果自己亂動,則無形中將變數(shù)和可能出現(xiàn)的負面刺激以幾何級數(shù)增大,需要處理更多的未知變化,反而增加了自己的負擔。這就是為什么高手過招的時候,往往是不輕易出招,一出招便高下立分的原因。

坐姿中最常見的腿和腳的凍結反應,是把雙腿約束成一個不能亂動的狀態(tài),最常見的是把雙腳拘束在一起,或者別在椅子腿后面。如圖3-8和圖3-9。

圖3-8和圖3-9 腳的拘束

如果你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故意去做這兩個動作,會發(fā)現(xiàn)它們還是挺吃力的。而且時間長了之后會讓雙腿感覺疲勞和酸痛。但是,人在緊張的時候,則會不由自主的做出類似的動作來拘束雙腳,呈現(xiàn)局部凍結反應。和手部的拘束道理相同,收縮的肢體映射了收縮的心態(tài),而且借助外力或則憑借本力控制住腳,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動作,從而減少受攻擊(批評)的可能性。這種完全消極的等待心態(tài),是實施有效刺激的最佳伴侶。

招聘面試的時候,是觀察凍結反應的最佳時機。來應聘的人大致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沒把握的,這類人很多,而且其中不乏符合招聘條件的,但仍然都屬于懵頭懵腦瞎撞,最終給別人當了炮灰;另一類是有把握的,這類人很少,因為要做到有把握,自己滿足條件只是最低要求,還要對整個局面有把握,比如單位性質、崗位的定位、HR習慣等等,當然,有后門的也算。

心懷仰視和祈求的應聘者,無一例外都會束手束腳、語言滯澀(有的臺詞可能背的很熟,但不能正常交流);而有把握的人,則會看起來很放松、自然,即使兩條腿叉開站立,也并不會讓HR覺得礙眼。如果換成是前面那類人,你讓他分開雙腿站立,比要了他的命容易不了多少,他會認為這樣會顯得很傻、很不尊重,完全的不好!這就是“關乎一心”的差別了。

3.3.3 隱晦的凍結反應(4)臉

面容僵化

呼吸、手和腳的凍結,是天然而本能的自我保護反應,用于判斷被測試人身處窘境是比較可靠的。一般情況下,面部的反應要克制很多,也就是摻雜了很多主觀控制的表現(xiàn),比如勉強的笑或者慚愧的笑。但負面刺激如果壓力過大,凍結反應也會呈現(xiàn)在臉上,讓被測試人失去禮儀和修養(yǎng)的矜持,表現(xiàn)為面部肌肉僵化,表情僵硬,缺少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即使是最靈活的眼睛也會表現(xiàn)得滯澀,不過因為需要繼續(xù)觀察和接收信息,還會輕微運動,但總體上是盯著負面刺激源,尋找后續(xù)的解決方案。如圖3-10。

圖3-10 面容的凍結

我們測試過一個青年男子,測試的問題是他對愛情的忠誠度,為了增加測試情境的壓力,他的女朋友也在測試現(xiàn)場。當男子承認他曾經(jīng)“將自己與xx(女朋友姓名)交往的細節(jié)告訴過其他人”時,女孩子當時就呆住了,繼而表現(xiàn)出巨大的尷尬和克制的憤怒,表現(xiàn)最為明顯的就是臉,整張面孔面沉似水,表情僵硬,不知該如何面對這個局面。

實踐應用

因此,如果測試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通過刺激讓被測試人面容僵硬,說明刺激充分有效,刺激源中所包含的信息是被測試人非常關心的內容,在隨后的測試方案中可以針對這個重點進行突破,以獲取更多有效的信息。

讀心術知識大全(如果你也想看穿別人)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