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0多名開國將帥中,許多人的出身都是比較苦的。比如著名的開國上將許世友將軍,小時候家里就很窮,他之所以到少林寺當和尚,一是因為對武術的熱愛二是為了有口飽飯吃。再比如另一個著名的開國上將楊得志,家中兄弟姐妹很多,卻沒有半分地,父親靠打鐵養(yǎng)家。為了謀生,他先是跟父親學打鐵,后來又到安源煤礦挑煤,吃了不少苦。 開國將帥中,像許世友和楊得志這樣苦出身的人還有很多,由于家里窮,有時連飯都吃不飽,當然就更沒錢讀書了。因此他們當中不少人很早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十幾歲就參加了紅軍。但并不是所有的開國將帥都是苦出身,也有一少部分人家境還算可以,比如陳賡、粟裕、王樹聲和徐向前等人,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王樹聲和徐向前的故事。 王樹聲是湖北乘馬崗人,祖父是個私塾先生,后來又自學了醫(yī)術,教書之余還給四鄰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治病。時間久了,手中慢慢有了一定的積蓄,就在當?shù)刂昧?0多畝地還買了幾片山林,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也稱得上殷實人家了。王樹聲也因此接受了比較好的教育,高小畢業(yè)后他回到家鄉(xiāng)在乘馬崗初小任教,1925年被聘為該校校長。 不久后王樹聲就在堂兄王幼安的影響下走上了革命道路,黃麻起義后正式加入了紅軍隊伍。紅軍時期曾任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參加過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為紅四方面軍的發(fā)展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他先后擔任過晉冀豫軍區(qū)副司令員、太行軍區(qū)副司令員和中原軍區(qū)副司令員等職,率部多次和日偽軍激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歷任鄂豫軍區(qū)司令員和湖北軍區(qū)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和王樹聲相比,徐向前的家境稍微差點,他的父親是清末的一個秀才,常年在內(nèi)蒙一帶給有錢人家做私塾先生,一年的工錢是一個銀元寶,約合50兩白銀,這在當時來說,雖然稱不上富裕,但也足以維持一家人的溫飽了。1919年19歲的徐向前考入了閻錫山開辦的太原省立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先后在陽曲縣太原第四小學和川至中學小學部當教員,由于給學生講述革命故事和進步思想,他被閻錫山委派的校長段保芳辭退。 不久后徐向前考入了黃埔一期并在192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長征、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徐向前都擔任了重要的職務,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徐向前和王樹聲早年的時候都曾在小學當過老師,王樹聲還當過一段時間的校長,如果是太平盛世,他們很有可能在教育界有一番作為。但動蕩的時局改變了他們的初衷,也改變了他們的命運。1955年授銜的時候,他們一個是元帥一個是大將,這個成就恐怕是當初二人所不曾想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