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生活,從來都是越樸素,越高貴;越簡單,越幸福。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最好的修行,是斷舍離。 1 斷絕貪欲 王陽明說:“減得一分人欲,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脫灑,何等簡易!” 王陽明所謂減“人欲”,并不是要求我們做一個無欲無求、超凡脫俗的人。 而是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不被虛假的欲望所蒙蔽。 人有七情六欲,這是天理。但萬萬不可有貪欲。 朱熹曾說:“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span> 欲望本身并不是壞事,人餓了就要吃飯,冷了就要添衣,這些都是天性使然。 然而很多人不僅要吃飽,還要頓頓山珍海味,以飽口腹之欲; 不滿足于當下的生活,還要無休止地追名逐利,這就是貪欲。 我們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為錯把欲望當作需要。 才使得自己疲于奔命,越陷越深。 家常菜,粗布衣,結(jié)發(fā)妻。 看似觸手可得,已是千金難買的福氣。 2 過猶不及 比起“過多”,人們總是優(yōu)先考慮“不足”。 《百喻經(jīng)》里面有個“愚人吃鹽”的典故。 從前有個愚蠢的人,他到別人家去做客。 主人留他吃飯,他嫌菜太淡,沒有味道。 主人聽后,便往他的菜里加了些鹽。 加了鹽的萊果然好吃多了。 愚人暗自想道:“菜之所以好吃,是因為有鹽的緣故。 加少許鹽尚且如此,要是鹽再多些,豈不是人間美味?” 于是,這人便空口吃起鹽來。 誰知吃了以后,滿口咸澀,舌頭都失去了味覺。 再好吃的東西,只有在適量的情況下,才能品味到其美妙的滋味。 一旦超過了自身所能承受的限度,便只能用 “過猶不及”來形容。 3 掃除雜念 如何做到斷舍離? 王陽明提出了一個方法。 他說:“私欲日生,如地上塵。日不掃,便又有一層?!?/span> 人的欲望如同塵土,欲望一生,心塵便起。 一天不打掃,心上便鋪滿一層。 必須立即清掃,否則多了積成堆,不但清掃起來費勁,想清掃干凈更是難上加難。 正如佛家所說: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王陽明認為,人心就像是一面鏡子。 要想心如明鏡,就要用功打磨,使之能夠清晰而不被迷惑。 所謂修身養(yǎng)性,功夫全在這里面。 貪欲一分一分減少,道行一分一分增加。 當欲望少之又少,人便進入一種順其自然的境地。 也就是道家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儒家所謂“從心所欲”,佛家所謂“圓覺”的大自由境地。 心靈便得到全然解脫,給點陽光就燦爛,幸福也會不求自來。 好的人生,總是在做減法。 當你產(chǎn)生某種執(zhí)念時,不妨反問自己: 對我而言,這些真的重要嗎? 不必要的東西,理應盡早舍棄。 割掉人生的贅肉,才能輕松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