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楚生是怎樣臨帖的 來楚生(19.3——1975)浙江蕭山人,早年名稷勛、號然犀、負翁、楚鳧、一枝。齋名然犀室。晚年常署非葉、安處、初門,并名其室曰安處樓。他出生于武昌,辛亥革命開始后,隨父回浙江老家,他自孩提時就喜歡刻刻畫畫,并有良好的成績,但高中畢業(yè)考進上海美專,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此時年僅二十歲。在美專時,他與年輕的教授潘天壽先生志趣相投,亦師亦友,成為知己之交。 來楚生是一位多能的藝術家,書、刻、畫均堪稱一流,被藝術界譽為“來氏三絕”。他自己排的次序是書法、篆刻、繪畫。 來楚生書法,可貴之處在于學古而不泥,入帖時進得深,出帖后離得遠,而且出后不是滿足于另一家,而是真正的獨辟蹊徑,自創(chuàng)新體,又不求急功近利,扎扎實實地做到大器晚成、得到書法界一致肯定。 其隸書非始自某一古碑名帖,而是從臨摹清朝金冬心的隸書入手并兼取鄭谷口的。金、鄭二家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字的風格活潑隨便,甚至有些點畫與楷書無異、沖破了隸書碑刻過于嚴肅莊重的傳統(tǒng)風貌。來楚生自此打下一定基礎,吸取了一些優(yōu)點之后,便直追漢隸,諸如孔廟三碑,曹全、石門等都下過苦功,盡取各碑所長為己有。到一九七○年前后,再對漢簡作了深入研究。他七十年代的隸書作品常帶有“漢簡味”,但漢簡中那些過份規(guī)律化成為習氣的東西,他是一概不取的。其臨帖時主要有幾個特點: 一是取其生動活潑之情趣。書寫時流暢自如,但粗不俚俗,放不野怪,有瀟灑秀逸的神韻。 二是變化多姿。字形或方或扁或長,偏旁部首或大或小或與常規(guī)的比例相反,看似無規(guī)律,實則遵循法度。結構上也時有突破,如常將一字的兩部份左右拉開,使之遙相對峙而生異趣。 三是融會貫通。他能隨心所欲地把篆、楷、行各體自然地揉合于隸書中,即使常令書家頭痛的簡化字,也寫得得心應手,甚至能出奇趣。 來楚生臨《禮器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