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是秦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國君,他從19歲時登基,在位56年,完全稱得上是秦國國君乃至我國歷史上一位較長壽的君主。 秦昭襄王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發(fā)現(xiàn)并重用了“戰(zhàn)神”白起,白起也竭盡全力地為秦昭襄王東征西討,幾乎滅楚亡趙,基本奠定了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格局與走勢。 但是,秦昭襄王在老年的時候,卻犯了一個致命的大錯誤,他受相國范雎的挑唆,與白起發(fā)生矛盾,并且因白起不答應帶兵出征,一怒之下,竟然命白起自盡。 秦昭襄王殺了白起,一時是痛快了,但是不久他就吃到了大苦頭。 秦國的軍隊在戰(zhàn)國后期堪稱是無敵軍團,秦國依靠“商鞅變法”時建立起來的二十級軍功爵制,秦軍一上戰(zhàn)場,往往是所向披靡,勝利一個接一個,但真是這樣的嗎? 常言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秦軍要想成為無敵軍團,那得看是在誰的指揮下,在白起為將的帶領下,秦軍確實是無敵軍團,但是,在當時,一旦離開了白起的指揮,無敵軍團也就不再無敵。 當初在長平之戰(zhàn)中,白起坑殺40萬趙國降卒后,幾乎殲滅了趙國所有的軍事力量,如果在此時乘勝進攻,滅亡趙國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但是,在這關系到秦國未來發(fā)展的關鍵時刻,范雎卻擔心白起功勞太高,因而以“百姓困于運輸,國內空虛。臣恐楚、魏乘虛攻秦”為由,勸說秦昭襄王召白起班師回秦,將這個本來能提前滅亡戰(zhàn)國后期唯一能與秦國叫板的趙國的機會白白錯過了。 白起回國后即與范雎爆發(fā)起激烈的矛盾。而范雎利用白起不會通融和低頭的性格缺點,多次在秦昭襄王面前詆毀白起。 當秦昭襄王命令白起再次帶兵出征趙國,但白起拒不答應,他一方面固然是在發(fā)泄對范雎與秦昭襄王的不滿,另一方面則是根據(jù)當時的形勢的變化而做出的理性判斷。 秦昭襄王只得改派王陵伐趙,結果在進攻邯鄲的時候嚴重受挫。秦昭襄王再次請白起出馬,而白起再次拒絕了秦昭襄王的命令。 無奈之下,秦昭襄王又改王龁代替王陵,并增加軍隊圍攻邯鄲,但戰(zhàn)局仍未有明顯好轉。 秦昭襄王實在是坐不住了,他親自抵達白起的府邸,勸說白起帶兵伐趙,但白起仍然以生病為由予以拒絕。秦昭襄王大怒之下,削去了白起的武安君爵位,并將他逐出咸陽。 三個月之后,秦軍前線依舊是敗報頻傳,秦昭襄王盛怒之下,再加上范雎的挑唆,他腦子一熱,降旨令白起自盡,那個令東方六國無不聞風喪膽的“殺神”,最終在咸陽以西10公里,一個叫杜郵的地方,飲劍自盡。 白起一死,范雎馬上就向秦昭襄王推薦了兩個人才,他訴說王稽之忠,大談鄭安平之能,最終讓秦昭襄王任命鄭安平為將軍,王稽為河東太守。 但是,令秦昭襄王和范雎沒想到的是,這兩個人簡直給秦國帶來大巨大的羞辱。 很快,在邯鄲之戰(zhàn)中,秦軍被趙、魏、楚三國聯(lián)軍打得大敗,無敵軍團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鄭安平突圍不成,竟然帶著兩萬秦軍投降了趙國。 而那個當了河東太守的王稽,卻暗中與諸侯國相通,出賣秦國的利益,在邯鄲之役不久,河東及太原郡也相繼失守。 到此時,秦昭襄王才如夢初醒,感慨“夫物不素具,不可以應卒,今武安君既死,而鄭安平等叛,內無良將而外多敵國,吾是以憂?!保ā妒酚洝し饿铝袀鳌罚?/p> 秦昭襄王與白起,本來是我國早期歷史上一對少有的君臣和睦的典范,結果在他們的晚期,由于君臣沖突,最終王權大于軍權,以白起自盡而告結束。 他們君臣沖突的結果,二人都沒有勝利的一方。秦國在邯鄲之役中,無敵軍團損兵折將,竟然造成了多達20萬人的傷亡。邯鄲之戰(zhàn)嚴重地消耗了秦國的實力,推遲了秦國統(tǒng)一六國的步伐。 幾年后,一位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雄主——秦王嬴政,成為了秦國的國君,他把秦昭襄王和白起的爭執(zhí)看的清清楚楚,他追念白起之功,愛屋及烏地封白起之子為官,恰到好處地解決了前朝遺留下來的這段公案。 同時,嬴政充分信任王翦、王賁父子,重用他們帶領秦軍四處征戰(zhàn),最終在秦先祖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的輝煌偉業(yè),而嬴政也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