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的農(nóng)民起義軍攻陷北京城,崇禎帝自縊于煤山,以身殉國。 當明朝滅亡的消息傳到關外的滿清盛京沈陽后,攝政王多爾袞立即召開王公大臣會議,商議是否出兵與李自成爭奪天下。 由于多爾袞從未與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打過仗,不知道這些農(nóng)民起義軍的戰(zhàn)斗力如何,他便向明朝降將洪承疇咨詢。 洪承疇是在四年前的錦州之戰(zhàn)中,被皇太極擊敗后而降的滿清。 洪承疇堪稱是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軍的克星,他此前曾長期與這些農(nóng)民起義軍作戰(zhàn),對起義軍的軍事戰(zhàn)斗力再熟悉不過了。他也曾有幾次將李自成等人斬盡殺絕的機會,但都因滿清的皇太極入關搗亂而喪失機會。 在洪承疇看來,李自成的農(nóng)民起義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遙想當日,他和曹文詔、盧象升等明將打起義軍是何等的得心應手,說是威風八面也毫不為過。 但是,他們這些明朝的精銳將領,一旦與關外的滿清對陣,就是屢屢受挫,甚至是瞬間陣亡。 因此,洪承疇在聽到多爾袞的詢問后,他直接回答說:“李自成流寇不過是烏合之眾,豈能與我大清八旗勁旅相提并論?” 多爾袞聽到后,便再無顧忌,他親率滿洲、蒙古八旗大部以及明朝降將孔有德、尚可喜等人的兵馬出征。 說是天助后金(皇太極后改為大清)也毫不為過,想當初,明朝與后金在遼東爭鋒,反復展開生死搏殺,而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卻在明朝大后方反復折騰,讓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顧此失彼,還悲嘆:“朕非亡國之君,事事皆亡國之象!” 李自成從陜西一路殺向北京,號稱百萬大軍,聲勢浩大,弄的明朝沿途州縣的官員紛紛不戰(zhàn)而降。 李自成進京之路上遭遇到的唯一抵抗者就是明朝寧武關總兵周遇吉。 周遇吉率領四千寧武軍與李自成展開激戰(zhàn),最后只是因火藥用盡,開門力戰(zhàn)而死。而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前后戰(zhàn)死將士達七萬余人,可謂是傷亡慘重。 多爾袞率領滿清大軍進關最初的路線是繞開山海關,因為山海關有吳三桂鎮(zhèn)守,他們也是一直屢攻不下的。 多爾袞最初的進關路線是繞開山海關,西經(jīng)薊州、密云等地直撲北京。 沒想到的是,滿清真是太幸運了,在這歷史關鍵時刻,他們又遇到了李自成與吳三桂的火拼,吳三桂派人前來乞降,多爾袞隨即改變路線,改道向山海關進發(fā)。 于是,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后,滿清的精銳八旗與李自成的百萬農(nóng)民起義軍直接面對后,展開激烈的交戰(zhàn)。 現(xiàn)實很殘酷:滿清的八旗軍戰(zhàn)斗力超強,吳三桂手下的明軍也是很勇猛,而李自成的農(nóng)民起義軍真的是不堪一擊。 之后的李自成一路敗退,最后命喪湖北通城的九宮山。中國歷史進入了清朝的統(tǒng)治時期。 本文參考自:《熬通宵也要讀完的大清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