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觸碰了我的邊界,請別怪我不善良

 迷小藏 2019-10-27

作者:周小寬


有讀者問:“是否可以寫一篇關于邊界建立的文章?很多人無法建立自己的邊界,又因為很善良,所以總是受到別人的傷害?!?/p>

的確,自我邊界的建立,是我們在這個世界能夠按照“我們的想法”去活著的前提。

如果你因為我堅持自己就感到失望難過,覺得自己受到傷害,指責我不善良;而我無法面對由此產生的強烈的內疚感,并且馬上也覺得自己“不善良”

----那么在這種認知里,我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

所謂邊界,則是另外一種認知方式——將自己與他人分開,在中間劃出一條界限。

不讓他人控制我們,而我們也絕對不去控制他人。

你可以認為我不善良,但是我還是堅持我對于自己的看法。

我不會控制你對我的看法,但是你的看法也不會影響我對自己的看法。

這就是有邊界的人。

觸碰了我的邊界,請別怪我不善良

01、不試圖控制他人的評判,才談得上邊界

我有個好友,38歲未婚,最近幾年的過年或者長假都盡量不回老家。

寧可一個人過中秋,也不想陷入那種人人都要來借著“為你好”對你指手畫腳的氛圍。

這位好友,是以一種遙遠的空間上的距離,來保護自己的邊界。

但我想,這個假期,選擇回老家的很多人會和開頭那位讀者一樣,沒有了空間的距離,在近距離的數(shù)天相處中,并開始意識到了“如果再不建立邊界,我就真的活得很難受了”。

如何建立一條自己的邊界,讓自己的婚姻大事、生不生孩子、離不離婚這樣的選擇,真正成為自己的,而不是父母親戚或者任何他人都要來摻和的事情——是大家關于邊界建立的強烈需求的濃縮體現(xiàn)。

就以被“關心”婚姻大事為例。

如果你回到老家,你是不能阻止價值觀和你不一樣,生存環(huán)境和你不同,文化背景和你有差異的父母等親戚對你的婚姻大事的窺探或者關心,或者直接干預的。

因為這是他們的選擇。

無論客觀講對錯與否,一定要阻止他人這樣做,那就是一種絕對化的控制了。同時也表示,你沒有看到父母或他人的邊界。

認識到這一點了,繼續(xù)往下,那么我的邊界如何體現(xiàn)呢?

你的邊界體現(xiàn)的方法就是,當你的父母這樣做的時候,你聽到,看到,但是你還是繼續(xù)做你自己,因為父母只能做出父母的選擇。而你的選擇,他們永遠無法替你做出,無論他們多么想。

在這里,你就可以看到,一條明確的界限。

界限的一邊,是父母的心愿,父母的選擇,他們采取的各種行動,比如威脅、苦情、講道理、約相親甚至上躥下跳上綱上線道德譴責等等;

界限的另一邊,是你的心愿,你的選擇,關于自我的堅持。

可是現(xiàn)實是,總是在問邊界如何建立,或者一直建立不好邊界的人,到這里就卡殼了。

因為,當他們看到了父母的行動、反應、感受到父母的情緒或者評判,他們就陷入了糾纏,把自我和父母糾纏在了一起:

“我要說服他們,改變他們,讓他們認同我選擇不結婚也能過得很好”

“我希望我媽能理解我,不要因為我不結婚而在親戚面前覺得丟臉”

“我希望我爸爸不要對著我嘆氣了,希望他不要拿不生孩子這種事情來指責我不孝”

……

你不但不想結婚、生孩子,

你還接受不了你的父母等人,

即他人有和你不同的想法和態(tài)度;

你不能接受他們因為對這件事不同的認知而產生的負面情緒;

你希望媽媽不覺得你讓她丟臉,

希望爸爸不覺得你是不孝........

這種“希望”就不只是堅持自己,

還包含了對他人反應的強烈控制。

你一方面想堅持自己,另一方面想控制他人,你在堅持自己的同時,還想控制對方的反應,所以,你才無法堅守自己的邊界。

邊界沒有什么學習建立的方法,除非你放下控制,而一旦你真的放下控制,你自然就有邊界,就可以堅持自己了。

這是真相。

觸碰了我的邊界,請別怪我不善良

02、你活著,不是為了讓別人都滿意

“我知道,我不應該試圖控制我的父母的反應,而且改變他們的價值觀幾乎不可能我也知道,可是如果我令他們有不舒服的反應的話,內疚感就會把我吞沒?!?/p>

很多人的內心沖突,是這樣的:意識到要建立邊界,也不想刻意控制他人,但是由于沒法忍受內疚、沒法忍受“不認同”,而不得不去顧忌他人的反應。

從心理學的多個角度去分析,或者審視我們的原生家庭、文化的影響,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在“做自己”這件事上,并沒有建立自己可以信服的理論支持。

首先,潛意識里面可能會覺得,“為自己而活”是非常自私的;同時一些原生家庭創(chuàng)傷比較嚴重,比如被嚴重無視而缺乏自我價值感的人,則很容易被他人的壞評價淹沒,所以始終都把“讓別人滿意”而不是讓自己滿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所以,我們需要意識到自己屬于什么類型的人格特征,看到我們的痛點和最軟弱的部分,然后有針對性地去培養(yǎng)“我感”,以我的感受為先,凡事更注重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他人。

嘗試去承受內疚,處理內疚的情緒,

而不是一直一直地逃避,寧可違背自己的意愿,也不愿意去體驗一點點內疚情緒或負面評價。

如果是這樣,你就永遠失去了建立自我邊界的機會。

慢慢通過嘗試,而不是逃避,去克服對內疚和不認同的恐懼,是唯一方法。

我的一個來訪者,從來不敢在媽媽面前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愿,如果想堅持自己,而讓媽媽不愉快,她就會極度內疚:

她的媽媽多年前離異,含辛茹苦地將年幼的她帶大,動不動就以自己犧牲了一切來養(yǎng)育孩子這種話語去“感動”她,實則是以“付出”在綁架這個來訪者的人生。

所以她從小就覺得自己活著就是要讓媽媽滿意,覺得媽媽為她付出了太多。

她求學、選專業(yè)、去哪個城市、做什么工作、和誰戀愛,和誰結婚,就連是否要離婚,都首先想到的是媽媽的感受,媽媽會不會快樂。

實際上,在這個故事里,可以看到,她曾經(jīng)別無選擇地將自己的生命拱手相讓,將自己的生命獻祭給了媽媽。

因為孩子都會認同母親,特別是當我們很弱小沒有一個比較有力的人格的時候。

但是當我們長大,就可以去重新建立認知體系、自我意識,將生命的主控權拿回來。

建立新的認知,是一種重要方式。

在一種新的認知里,她看到了自己和媽媽其實可以有邊界。

在她的故事里,這個新的認知是:

1)成年人結婚、生子、離婚的選擇,不應該由孩子承擔。

2)媽媽當年選擇結婚,后來選擇離婚,她選擇生下你,養(yǎng)育你,這都是她的(主動或被動)選擇。有命運的偶然,也有內心模式導致的必然。

3)你不需要為了媽媽的選擇和人生好壞背負責任。她過好她的人生,承受她選擇的結果;你過好你的人生,去承受你選擇的結果,這就是生命的公平。

以上三句話,其實每一句話都和“邊界”有關:

成年人和孩子的邊界;媽媽的選擇,和孩子的選擇的邊界;還有媽媽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的邊界。

合理的邊界應該是:

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不應推責

自己去承受自己選擇的所有結果,包括他人對你的不滿

他人的人生由他人承擔,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承擔,無關道德

如果能牢牢地守在這樣的邊界上,那么就能活出自己了。

觸碰了我的邊界,請別怪我不善良

03、再深切的愛里,都應該有邊界

愛不應該是控制,不應該是互相蠶食對方的人生。

沒有邊界的愛,并不是真正的愛。

無論是父母與孩子的關系,還是戀愛、婚姻。

任何一種真正的愛,都不可能建立在讓對方出讓自由的基礎上。

這種愛,既不道德,也不高尚。

如果一個媽媽將孩子的人生牢牢掌控說這是愛,

或者一個丈夫將對妻子全方位的控制說成是愛,

這都是無視他人生命邊界的表現(xiàn),

而“愛”只是將踐踏邊界這件事“合理化”的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

對于那些放棄自我的邊界,不惜代價去滿足愛人的人,我想問:

如果你堅持自己,愛人就會離開你或者不再愛你嗎?

你是否在用一種自我犧牲的方法,去換取對方對你的選擇和投入,換取一段和他在一起的關系,或者他(她)妻子或丈夫的那個位置?

如果真的是這樣,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你要做回自己時,他也就不再愿意為你停留,你會怎樣?

你真的能享受這種出讓自我邊界,得到“愛”的回應的狀態(tài)嗎?

所以我覺得最好的愛情,并不是兩個圓相遇變成了一個圓,而是兩個圓仍然是兩個圓,他們可以重疊、可以分開、可以保持一定距離遙望。

無論對方如何變化,他們還是自己那個圓。

而最好的父母的愛,則是無論父母做出了什么犧牲或者選擇,所為的都是讓孩子可以毫無負擔地成為他自己,不是一個大圓去包圍了一個小圓。

我記得有人曾經(jīng)這樣形容過真正的慈善,說真正的慈善是一種給予,但同時還要照顧到接受者的尊嚴。

其實真正的愛也可以這樣理解,那就是無論你在關系中做了多大的給予,都一樣要去尊重接受者的邊界,不要踐踏他的自我。

撕掉那些合理化的理由、表面化的道理,我覺得這才是人性中真正的道德之光。

觸碰了我的邊界,請別怪我不善良

04、建立邊界,和善良無關

當你理解了控制他人對你的看法會影響邊界的建立,

理解了好的愛是尊重他人的邊界,

理解了你沒有責任去背負別人的生命而出讓自己的底線

——那么你就已經(jīng)具備了建立邊界的基本認知。

如果因為維護邊界,而造成的內疚感、道德壓力、自我譴責讓你難受,有一個詞,可以幫到你——“自我悲憫”。

治愈系心理學家貝弗莉.恩格爾提出了這種療愈方法:

她說:“悲憫心不僅是羞恥感的解藥,同時也能化解病態(tài)內在評判者釋放的毒素。當你開始悲憫自己時,你就能讓病態(tài)內在評判者沉默無言?!?/p>

“悲憫自己也能讓你正確地審視自我的價值,能更理解自己,接納真實的自己,認為自己在本質上是善良的。即使犯錯,你也能原諒自己?!?/p>

維護邊界,不等于不善良。

如果你總是無法維護自己,或者覺得維護自己的邊界就是自私的、不應該的甚至有罪的,如果你無法停止因為別人的反應而評判自己,那么你需要更多地“自我悲憫”。

你要去感受你被侵蝕的生命發(fā)出的痛苦的吶喊,你需要告訴自己,我要悲憫我自己。守住邊界,是為了讓我自己免于被傷害和被吞噬。

就像開頭提出問題的我的讀者,

她說,很多人因為善良,而無法守住邊界因此被傷害,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你需要重新去審視“這種善良”。

一旦拒絕他人,引起他人的不快,就覺得自己不善良的人,可以多思考幾遍貝弗莉●恩格爾的話,

你是否相信自己本質上就是善良的?

你能接納你自己嗎?

實際上,在某些人的潛意識深處,

因為過去養(yǎng)育者不恰當?shù)膶Υ?/p>

讓他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夠好的存在,

他唯有在養(yǎng)育者或他人肯定的評價里,

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善良”的。

這只是我們對于善良的錯覺。

而這也是關于邊界的魔咒,很多人一觸碰到就會退回來。

邊界和善良無關。愿你能打破這個魔咒。

——the end——

觸碰了我的邊界,請別怪我不善良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