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氣虛——自汗氣短;心脾兩虛——失眠多夢,何以解憂? 心肺氣虛證心肺氣虛證,是指心肺兩臟氣虛所表現(xiàn)出的證候。 表現(xiàn): 心悸氣短,久咳不已,咳喘少氣,動則尤甚,胸悶,痰液清稀,聲音低怯,頭暈神疲,自汗乏力,面白無華,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多由久病咳喘,耗傷心肺之氣,或先天稟賦不足所致。肺氣虛弱,宗氣生成不足,致使心氣亦虛; 而當心氣先虛時,其宗氣耗散,亦加重肺氣不足。宗氣不足,心之鼓動力弱,故見心悸,脈細無力; 肺氣虛則肅降無權,氣機上逆則咳喘; 宗氣不足,則氣短乏力,聲音低怯,動則尤甚; 胸陽不振,肺氣不宣,則胸悶; 肺氣不能敷布津液,則痰??; 肺主一身之氣,心主血脈,今心肺氣虛,全身功能活動減弱,肌膚及頭面供養(yǎng)不足,則面白無華,頭暈神疲; 表衛(wèi)不固則自汗; 舌淡白,脈細無力為氣虛之征。 治法: 補益心肺。 心脾兩虛證心脾兩虛證是指心血虧虛,脾氣虛弱所表現(xiàn)出的證候。 表現(xiàn): 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飲食減少,腹脹便溏,倦怠乏力,面色夢黃,或皮下出血,婦人月經(jīng)量多色淡,或崩漏或經(jīng)少、經(jīng)閉,吾淡,脈細弱。 多因久病失調,或慢性出血,或思慮過度,致心血耗傷,脾氣受損所致。 脾氣虛弱,生血不足或統(tǒng)攝無權,血溢脈外可致心血虛; 心血不足,無以化氣,則脾氣變虛,因而形成心脾兩虛證。 心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神不守舍故心悸健忘,失眠多夢; 脾氣虛,脾失健運,故食少,腹脹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黃; 脾氣虛,攝血無力,故皮下出血,月經(jīng)量多,或崩漏; 氣血生化無源,故經(jīng)少,經(jīng)閉;舌淡,脈細弱,均為心脾兩虛,氣血不充之征。 危害: 可影響心血管、神經(jīng)、消化、生殖等系統(tǒng),導致身體虛弱、無力,重癥者可危及生命。 治療原則: 補益心脾,益氣生血。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yī)專業(yè)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