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閉癥家長/教育者學習、成長和分享、互助的心靈家園。歡迎給我們投稿并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附上我們的二維碼。 文/泰澤媽 我是一個九歲星寶的媽媽,寶貝泰澤程度中等,目前就讀于普小三年級。 泰澤算不上干預成功的案例,因為他的的確確是個典型的譜系孩子。盡管這些年我一直在不停地努力,可他還是固執(zhí)地堅持著自己的蝸牛節(jié)奏:不緊不慢、淡定從容。 干預之路上我犯過很多錯誤,尤其是在泰澤進入大環(huán)境融合、需要我陪讀期間,作為媽媽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過高的期望值、太在意老師同學家長和周圍人的看法等觀念,無形中帶給了泰澤不少壓力。仿佛就是在昭告天下,泰澤一定要變成怎樣,不然就無法彰顯我做得多盡心、到位! 讓我明確意識到這些不合理期待的時間點,是在泰澤二年級下學期。一直還算乖巧的兒子,因為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學業(yè)壓力太大,突然出現(xiàn)了很多前所未有的行為和情緒問題,比如在課堂上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會突然控制不住地激烈拍桌子、咬鉛筆、哭鬧。 萬幸的是,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了心理學的學習,所以自我調整還算及時,起碼在泰澤偶爾發(fā)泄情緒的時候,我自己的情緒沒有被影響,也就是所謂的hold住了。盡管這個過程也很辛苦,可我沒覺得難以忍受,那時我整個人的狀態(tài)是自信的,我覺得自己可以勝任媽媽的角色,陪泰澤走出那種異常的狀態(tài)。 情緒穩(wěn)定保持平靜,理智就能在線,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能淡定從容。經過一個學期,泰澤在學校時的情緒基本能控制,適應性總體還不錯,跟隨、紀律、情緒、行為都還算穩(wěn)定。 我經常在微信群里看到家長們聊天,大家常會談到自己內心的一些苦惱。比如陪讀好累,明明也沒干什么可一天下來疲憊到頭暈腦脹甚至渾身酸痛,本來晚上計劃帶孩子運動或者學習,卻回家就癱在床上無法起身。 再比如孩子又在無聊地自言自語,讓爸爸教導孩子時卻不配合,家庭祥和氣氛立馬轉成雞飛狗跳,媽媽指責爸爸不好好學ABA、不會拆解課題、不會輔助,孩子爸爸卻反駁:我不會教,you can you up。后續(xù)就是自己腦汁絞盡腰酸背疼,然而狹路相逢的是孩子的智商、注意力都不在線,所以結局常常就是把自己氣得直想哭。 不知道您是否也像我一樣沉浸在自哀自憐里:這種日子要到什么時候?我太難了……為什么我這么倒霉?! 一旦陷入這些負面情緒,只要稍不留心,我們就可能與另一半發(fā)生口角,就可能忍不住批評甚至打罵孩子。 而夜深人靜凝望著孩子無辜的小臉時,我們又會陷入深深的自責,恨不得立愿發(fā)誓要做個溫柔、有耐心的好媽媽,結果卻常常是——臣妾做不到!為什么我們一次次懊悔卻在N次捶胸頓足之后,發(fā)出第N 1次連自己都無法確信的承諾?因為我們的心理資源不夠! 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的心理資源包括注意力、記憶力、自控力、判斷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些都是有限的、是可被消耗的。如同我們的身體在經歷長時間劇烈運動后,會累得一動不動一樣,我們的心理能量也是有一定限量的,消耗過多就會匱乏,匱乏后就很容易變得疲勞、麻木、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鈍,甚至沒有耐心、容易沖動、易燃易爆。 其實每一個“臣妾做不到”的背后,都曾經歷過內心激烈的自我戰(zhàn)斗歷程。 我們每天都和內心沒完沒了地作戰(zhàn),以至于耗盡了心理能量,沒有力氣做真正應該做的事情。與此對應的,在我們周圍,我們也看到很多正能量的榜樣,比如活躍在以琳星社群的杭杭奶奶,年過花甲的老人耐心又智慧的陪著孩子安心快樂地感受著、進步著,她的積極陽光來自哪里呢?我感覺源于杭杭奶奶的個人心理能量內耗相對比較少,力氣都節(jié)省了,才能集中力氣干正事。 有意識減少心理能量內耗,是陪伴支持我們孩子的必要。 關于減少心理能量的內耗, 我有以下三點特別想與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討: 01 應對焦慮 星兒家長,尤其是陪讀的家長們,情緒往往很容易焦慮,焦慮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能量消耗。 (一)焦慮產生的原因 1.長期誘因。包括遺傳、早期創(chuàng)傷,例如原生家庭父母不和、總吵架,對孩子的忽視,過度批評等等,這可以解釋為什么很多生活比較順遂的人一樣會焦慮。 2.近期誘因。遭遇突如其來的變故,比如生大病、親人離去、破產等,當然也包括養(yǎng)育星兒過程中的各種突發(fā)狀況,特別是ASD的診斷,一定會讓新家長們壓力突升,在診斷初期,父母們往往更痛苦,容易出現(xiàn)失眠甚至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與新家長相比,老家長大部分都平靜很多,生活各方面基本都不耽誤,當然焦慮和憂慮也會有,只是會平穩(wěn)可控。 3.使焦慮持續(xù)的原因,這個是我要強調的重點。比如肌肉緊張,大家可以回憶一下,當你處于不平靜的情緒時,往往會伴隨著脖子僵硬、背痛、胳膊痛,甚至抬起胳膊都覺得很費力的情況,那就表示你很可能處在焦慮中。 又比如,消極的自我對話。根據合理情緒療法ABC理論,引起人們情緒困擾(C)的并不是外界發(fā)生的事件(A)而是人們對事件的看法(B),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于改變外部條件A,而是應該改變認知B,進而改變情緒C。 ABC原則,B即你怎么看待這件事——這個很關鍵,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很倒霉,望子成龍愿望幻滅、升職加薪前途已斷,人生從此完了,今生與幸福無緣……一旦產生這類消極的想法,往往會讓焦慮持續(xù)下去。 再比如,錯誤的信念。例如,我的孩子一定要出人頭地,我的孩子一定會摘帽,我要證明孩子“一定會正常”、“一定會很優(yōu)秀”——這肯定是高功能孩子的家長焦慮程度常常越高的原因。 家長們如果把重點放在一個特別高甚至不切實際的期望值上,接納就無從談起,也就不可能在教養(yǎng)孩子的時候,把著力點放在滋養(yǎng)孩子的心靈上,或者發(fā)展孩子自身的天賦和潛力,補充孩子天然缺失并隨時給予幫助和支持,而變成了改造他,即所謂的把他變?yōu)檎5暮⒆?,讓別人看不出他的問題。這樣很危險,因為從肌肉到神經隨時處于提防和戰(zhàn)斗狀態(tài),勢必會讓焦慮情緒長久存在身體內。 (二)幾種應對焦慮的方法 1.放松身體 當人焦慮時,通常會表現(xiàn)出一系列身體癥狀。這時,通過放松身體能抑制焦慮對身體的影響。放松身體,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漸進式肌肉放松。 幾十年前,埃德蒙·雅各布森醫(yī)生發(fā)現(xiàn)了漸進式肌肉放松對焦慮的作用。他說:“身體放松的時候,精神是不會焦慮的。”我們只需讓全身的肌肉,從頭到腳保持放松,焦慮感就會漸漸得到舒緩。 2)腹式呼吸和鎮(zhèn)定呼吸。 腹式呼吸是把氣吸到腹部,把手放在腹部,吸氣時腹部頂起來,呼氣時從腹部把氣慢慢吐出來。 鎮(zhèn)定呼吸采用的就是腹式呼吸:數(shù)五個數(shù),然后屏吸,接著數(shù)五個數(shù),慢慢吐出來。每天練習腹式呼吸或鎮(zhèn)定呼吸兩次,每次五分鐘,至少堅持兩周,能有效緩解焦慮引起的生理反應。 此外,練習瑜伽也能放松身體。 我本人是瑜伽的獲益人,曾有一段時間我的負面情緒嚴重,每天焦慮的半個身體都很疼痛、胳膊僵硬,那種疼痛加重了我自己疑病的顧慮——就是從那時開始,本來很懶的我出于恐懼,堅持練了一段時間的瑜伽,在肌肉收緊放松的切換中,常能感覺到壓力隨著汗水一起蒸發(fā)到空中,感覺很奇妙,可以說瑜伽運動確實助我驅趕過焦慮。 所以,我為瑜伽打CALL。有條件的話,大家可以試著練練,我的切身體會是身處焦慮期,瑜伽的療愈效果特別明顯。練習不必拘于環(huán)境或形式,到健身房或在家找網上的視頻跟著練習都OK。每周抽出3次時間,一次半小時到一小時,應該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肌肉放松和隨之而來的精神放松。 2.放松精神 放松精神的渠道很多,因人而異,有信仰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認識的不少老家長都是基督徒,上帝會承接住他們很多難以承載的。 3.思考問題從現(xiàn)實出發(fā) 這是我著重要與大家分享的,我覺得自己獲益比較多的部分。 不同的思維方式使每個人對事物的感受不同,思考問題從現(xiàn)實出發(fā),就是讓我們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維方式。 生活中,最易導致焦慮的思維方式是災難化思維。這種思維通常包含“如果……怎么辦”的字眼,比如“如果飛機墜毀怎么辦?”、“如果出車禍怎么辦?” 對于自閉孩子的家長而言,產生災難化思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今天孩子在課堂上哭鬧影響教學,老師電話聯(lián)系家長商量怎么解決,家長就很容易陷入災難化思維:“完了,要被開除了”、“面臨退學了”、“混不下去了”等等。 那么如何扭轉災難化思維,可以通過三個步驟實現(xiàn)。 第一步,識別扭曲思維。這時,家長們要把擔憂的問題轉換成肯定句陳述,比如把“如果孩子被勸退了怎么辦?”換成“我認為孩子要被退學了。” 第二步,質疑扭曲觀點的正確性。試著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擔憂的事情會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多高?以前這種情況發(fā)生的頻率高嗎?如果最糟的情況發(fā)生了,就真的無法應對了嗎?以前孩子出現(xiàn)過狀況嗎?最后解決了嗎?學校會因為孩子偶然一次的行為問題就直接讓孩子退學嗎?即使學校真的提出退學,和學校老師溝通,申請陪讀不可以嗎?當?shù)丶议L組織,教務會不會給予我保護和支持?轉學不可以嗎?即使真的無法在普校繼續(xù)學習,不可以考慮特校嗎? 第三步,用符合現(xiàn)實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觀點。這要求家長們從實際出發(fā),客觀地評估現(xiàn)實情況,從而讓自己慢慢接受現(xiàn)實,走出焦慮。 一方面,家長的目標是讓孩子盡量適應社會,生活自理,學校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種資源,不是決定孩子干預成敗的絕對影響因素。以琳星低年級2群的匡寶是特殊學校的學生,媽媽的堅持讓孩子自理能力非常強,情緒穩(wěn)定,運動能力還顯示出特別的優(yōu)勢,所以家長們的執(zhí)念別太重。 另一方面,孩子被退學的可能性極低,只要家長積極配合學校,拿出行動力,肯定能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畢竟人性本善,誰也不想眼睜睜的看著不好的事情發(fā)生,尤其作為教育工作者,家長的配合態(tài)度會給老師更多信心,大家一起冷靜商量,總會有解決辦法。 雖然我已經學習一段時間的心理學,但遇到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同樣也是災難化思維。例如,這學期開學初,下午我不在校陪讀,班主任課間看到泰澤在課桌下摸小雞雞,第一時間制止后并在微信里告訴我。我當時馬上心慌著急,心想:這下完了,照這樣發(fā)展下去,沒準明天就亂摸女生被家長投訴,很快要被學校開除了,以后流落到社會肯定會騷擾女性、被人當流氓打…… 各種幻想、各種恐懼,發(fā)微信給家長前輩,得到的回應是“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偶爾出現(xiàn)這些行為很正常,冷處理,以后找恰當?shù)臋C會進行性教育就行”。的確,泰澤只出現(xiàn)了一次,可我已經腦補到他坐牢了,回頭想想自己的慌亂,幾乎全出于幻想和自我恐懼,再有類似情況可能發(fā)生時,該預防預防、該教育教育,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了,沒必要想太多讓自己焦慮。 愛畫畫的泰澤 第二種反應是兩極化、絕對化思維,即認為事物非黑即白,非好即壞。 比如,一個媽媽想成為好媽媽,然而有一天忍不住對孩子怒吼了、發(fā)脾氣了。由此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壞媽媽,于是開始變得焦慮。 今天老公買了一束花,就感覺“我好幸福”;明天心情不好,拌幾句嘴,就認為“我眼瞎,嫁了個渣男”; 今天孩子狀態(tài)很好,注意力集中,家長就信心滿滿,對未來充滿期待;明天孩子各種不在線,又崩潰到四處吐槽、訴苦。情緒垃圾倒了一遍又一遍,除了浪費時間、消耗精力、傳播負能量,實質上毫無意義。 孩子還是那個孩子,沒錯,與昨天讓家長幻想的能摘帽上大學的孩子是一個人。所以,家長要淡定、從容,即使孩子表現(xiàn)不佳,他也有狀態(tài)好的時候,總體是進步的,孩子不好的狀態(tài)遲早會過去的。 面對這種思維的應對方法:使用百分率界定自己。例如,我做得不夠好的有20%,但有80%的表現(xiàn)仍然是出色的,我是個足夠好的媽媽,孩子今天出了點狀況,但是昨天很自覺,整天表現(xiàn)很棒,他是一個不斷成長進步的孩子。 第三種反應,總想看透他人心思,即揣測別人的想法,而且往往覺得別人對自己質疑、批評、不夠善意,俗稱自己給自己加戲——“總有惡人想害朕”。 這個時候要提醒自己別瞎猜,生活中大部分煩惱都是瞎猜出來的,幾乎所有的婆媳關系,大部分的夫妻矛盾和這個關系很大,心理學上把這叫投射。 舉個例子,孩子上課的時候哭了,老師看見了沒有什么行動,家長就會想:老師就是看不慣我、就是看我不順眼;老師根本不管我們、老師放棄我們了、老師巴不得我們退學——事實往往不是家長想的,要培養(yǎng)自己的感知能力,不要沉溺在各種受害者幻想中,這種思維方式會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也容易破壞自己的人際關系。 當出現(xiàn)這種思維時,可以停頓、反思、求證,結果往往大不相同,其實真實的情況是老師怕激發(fā)孩子更多的情緒,不知道如何干預。 第四種反應,將問題放大,遇到問題,就開始“我受不了了”、“我要逃跑”,這個時候最該告訴自己:我可以應付。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我慢慢應付、我一件一件做,我總能完成。 第五種反應,個人化,即認為別人說的話、做的事與自己有關,而且喜歡和他人比較,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與他人的對比之上。“別人怎么看我?”因為這句話,大家真的受了很多的辛苦、承受了太多不該承受的壓力。在這里提醒陪讀的家長們,請格外注意,所謂的內心強大,就是提醒自己,自己沒那么重要,沒人會一天到晚琢磨你、討論你。當認為別人的反應與自己有關時,在沒得到合理證據前不要下結論;當與他人比較時,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 4.正視恐懼 大部分的恐懼和懶惰有關,人們害怕改變,害怕溝通,害怕適應新環(huán)境、學習新知識、涉足新領域,寧愿怕得要死,也拒絕成熟,拒絕承擔責任。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開篇第一句話,“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在于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xiàn)人生的超越”。人生都難逃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自閉癥的家長還加上養(yǎng)育星寶,面對的也是巨大的挑戰(zhàn)。但不爭的事實是逃避痛苦會把痛苦放大,這一點很難用幾句話說完,這也是自我成長的一部分,需要長久的修行。 5.經常運動 經常運動對身體有諸多益處這個是公認的,比如心肺功能的完好、皮膚的狀態(tài)、睡眠的質量、神經遞質的分泌都與運動有關。運動的方式很多,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的,例如跑步、游泳、騎自行車、有氧健身操、健步走、爬山??傊?,無論選擇哪種運動,讓身體動起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02 接納自己和孩子 其實,很多焦慮和抑郁情緒與自我接納能力關系密切,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說說我對接納這個詞的理解。 首先要摒棄那些“應該”。 “應該”,即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有一套嚴格的規(guī)則。例如“我應該做個完美的媽媽”、“我應該完美的處理好一切”、“我應該讓他能跟上學業(yè),不能掉隊”、“只要我的孩子有一天摘帽了,我的人生才應該是完美的,我才是幸福的媽媽”。每個應該背后都帶著巨大的壓力,最不應該對孩子、對愛人,對別人說的一句話是“你應該”,那對自己說“我應該”呢?不要給自己設置過于強迫性的任務,盡可能地讓自己身心放松,不考慮結果,專注于當下的努力耕耘。 陪讀的家長看到的往往都是孩子各種差距和不足。和NT孩子比,他們確實是各種落后、各種不積極甚至有時情緒不穩(wěn)定,如果家長只盯著孩子之間的差距,想要縮短差距, 家長和孩子很容易崩潰的。 我認為,在融合方面,可以借鑒NT的學習,但是基本目標是孩子自身潛力的充分發(fā)展,更好地適應社會,與別人友好共存,而不是變得和別人一樣。 根據孩子當下的能力,普校里面很多題目確實困難,就像泰澤,四年前的他還在以琳個訓課上連“先拍手,然后轉圈,最后捂嘴巴”都搞不明白,今天的他可以上別的選修課,而且自己拿好文具找到對應教室安靜地上課——孩子的努力足以讓我們感動;五年前,奶奶喊他幾遍“去不去沃爾瑪”,他都沒有反應,而現(xiàn)在泰澤也能主動商量明天去哪里,想干什么——孩子的進步也足以讓我們欣慰。 所以,活在當下,別太為未來焦慮,我們的孩子終究是需要更多支持和扶持的。這是我們大家一起推動的工作,不要勉強孩子獨立適應這個社會的所有要求,這個對絕大部分孩子很不現(xiàn)實,我們需要從心里接納這一點。 泰澤愛做面食 接納的同時也包括對自我的接納。很多媽媽會很自責:我怎么就做不到像方老師那樣,我不夠努力、不夠自律、不夠聰明,我家沒錢、請不起專業(yè)的好老師,所以我的孩子沒有帶好。 親愛的,生活已然不易,不要給自己加戲。抱抱自己,這么多年,你辛苦了,不要再自我攻擊了。我們可以有偶像,偶像是方向,我是我,我是足夠好的母親,而且一直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就足夠了。 以我為例,有一天我背痛睡不好,意識到自己又焦慮了,我的第一個念頭:“怎么搞的?心理學學了這么久,怎么還是控制不住自己胡思亂想?!這么焦慮,明天頭暈腦脹,肯定又什么都干不好!都怪老公,他從不教孩子,讓我承擔那么大的壓力,我才焦慮的”,“哼,泰澤,你就不能省心點,攤上你這個熊孩子,真讓我頭疼!”——看到了沒,因為對焦慮的不接納,我又進入了以往的強迫性思維和受害者模式,攻擊自己、攻擊愛人、攻擊孩子。 然而當我對自己說,焦慮只是一種情緒,它現(xiàn)在來了,就讓它存在,感受焦慮帶給我的所有感受,活在當下,我就會輕松很多;再配合瑜伽、冥想、轉變觀念,過不了多久,我又能恢復了平靜。 說了這么多,其實核心就是幫助大家學會接納,讓自己放松,也幫助孩子放松。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們不是要積極干預嗎?要努力嗎?怎么可以松懈呢?在這里我覺得有必要澄清,放松不是不努力工作,是盡量減少內心沖突、能量消耗,幫助我們集中精力,心態(tài)平和,智商、情商都在線,才能更加勝任工作,當然也包括干預孩子。 03 愛上自己找回自我 1.學會呵護自己,愛自己。 所謂呵護自己,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擁有充足的睡眠、娛樂和空閑時間。呵護自己,可以通過安排空閑時間實現(xiàn)。 所謂空閑時間是指放下手頭事務,讓自己休息和恢復精力的時間。它分為三類:休息時間、消遣時間和關系時間,它們對無焦慮生活的養(yǎng)成很關鍵。其中,休息時間即暫停一切活動讓自己安靜存在的時間,如躺著聽音樂;消遣時間是指參與補充能量、重塑自身的活動時間,如釣魚、遠足、烘焙面包;關系時間是指把個人的目標和責任放一邊,安心享受與人的相處時光,這里的“人”包括伴侶、子女、父母、朋友、寵物等。 此外,呵護自己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晚上睡好覺;白天小憩,如午睡15分鐘;閱讀陶冶心靈的書籍;花時間獲得感官享受,如泡熱水澡、逛公園、買花給自己。 當然對于星兒家長,陪伴孩子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實在太多了,剛剛描述的那些生活有點奢侈,但可以根據自己和家庭的情況進行協(xié)商、平衡。所以,更需要自己有更好的溝通能力和求助能力。 人之所以是社會群居動物,就是因為人是可以互相交換、互相幫忙的,就好像陪讀家長在學校時多幫助老師同學,然后慢慢地放手,讓孩子在老師和同學的提醒下完成一些課程。當然,這個過程家長不能追求完美,要降低期望,那就可以留出一些時間呵護自己。 有一段時間,泰澤入學不久,狀態(tài)也不穩(wěn)定,我每天午飯時間回家一邊聽課一邊收拾家務,感覺輕松很多??赡芎秃⒆?4小時在一起,并不一定有利于親子關系,也會不利于媽媽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孩子適應環(huán)境和泛化、成長。其實,越來越多的人可以hold住孩子,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帶他、可以教他,本身就代表了孩子在進步。 現(xiàn)在泰澤上三年級了,他的課外班美術、跆拳道和一對一的籃球課接送,我拜托給爺爺奶奶幫忙,當然前提是我已經通過很長時間的努力,讓孩子和老師已經建立配合,包括進班陪讀。(泰澤的課外美術班我進班陪伴了兩年多,今年年初才完全撤出,老師自己可以教他) 等老師可以勝任教孩子,孩子獨立上課狀態(tài)比較穩(wěn)定、只需要接送的時候,我需要和爺爺奶奶搞好關系,在生活的其他細節(jié)上多照顧、感恩老人。一般老人也愿意做點事情的,只要我把前期工作處理好了,他們只幫忙接送,還是很開心的。(當然有的老人比較難溝通,可以再找其他人幫忙,例如同學家長或者其他親朋好友)。 下午學校的課程,泰澤獨立在學校學習,當然一般都是副科,困難相對小。他的情緒和行為也基本上滿足學校要求,偶爾有點狀況,老師也能幫助和包容。當然這些也是他一年級通過我全天陪讀爭取到的,那時我每天中午打掃教室,及時清理孩子們產生的垃圾,其他的時間隨時幫老師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因此,環(huán)境、時間是之前投入的,現(xiàn)在泰澤的狀態(tài)穩(wěn)定了很多,所以拜托老師,鍛煉他獨立上學,也是可行的,這樣我才有時間去工作室實習,學習心理學提升專業(yè)能力。 和周圍人保持一個良好的關系非常重要。我們收獲越多的溫暖和善意,對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就越有益。所以,即使面對困難,我們也要樂觀,愛自己,讓自己平安喜樂,更容易產生憐憫和感恩的心,同時進一步推動良好的人際關系,得到更多的關愛和幫助,進而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 如果我們滿腹牢騷、一身戾氣,看誰都不順眼,總有被迫害的心理,那等于自己給自己加罪。其實,與人斗氣也是一種內耗,遇到任何事,綜合考慮自己和他人雙方的利益,盡量雙贏,才是成年人的思維方式。 2.把丟失的自我找回來,奪回幸福的主導。 泰澤診斷后,我一度認為孩子已經這樣了,這一生我的任務就是拯救他幫助他,做好一個賢妻良母就是本分,至于我自己的價值感和成就感,以及最初的理想,都是奢望。一個自閉兒母親的身份把所有的一切都困住了,安守本分,困在原地,唯有如此,才可以不耽誤孩子、才是負責、才是好媽媽,要求自己心甘情愿地付出,甚至犧牲。 當面對困難時,我們都有自己的思維慣性,或多或少地會有依賴他人的習慣,去需求事物的理解,也就是尋找那個自我的存在。 面對內心的焦慮、不安,我們也習慣于傾訴和吐槽,但這樣做有一個風險,如果我們的另一半此刻接不住我們的情緒,我們就會掉入痛苦又孤獨的深淵:本來只是痛苦,依賴、渴望另一半幫忙分擔,卻引發(fā)了不耐煩、不愿意聆聽,原先的痛苦又增加了一分孤獨,感覺更痛。特別當我們想到自己放棄前程,為了孩子承受太多的痛苦,而作為丈夫卻不愿意分擔,更加感到痛苦、孤單又委屈。這個時候,我們甚至懷疑自己所做的這一切犧牲值都不值得,他還愛不愛我?他是個渣男。 這樣又進入了極端化思維和受害者模式,我們忘了他每天早出晚歸為這個家打拼。所以,問題不是老公,而是我們把自己弄丟了,所以一定要把丟失的自我找回來。 這些年我也不斷地成長,越來越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該選擇什么以及要承擔什么。金韻蓉女士在《愛上自己》里面有句話:既然做了決定,就要勇敢承擔責任,我能夠為我的選擇負責任的時候,就會釋放出可怕的能量。 一定要有找到自己喜愛的,有價值感、讓自己真正內心快樂的事情,讓自己的潛力得到發(fā)揮,讓自己充實快樂、舒服,我們自然就會產生平安喜樂的慈悲心和感恩心,愿意給予周圍每一個人最大的善意,讓大家都快樂,我們也會因此收獲更多的幫助。 所以,我建議全職媽媽,根據自己真正的興趣,選擇一些工作,其實很多工作也不需要朝九晚五的全天坐班,比如心理咨詢師,瑜伽教練,化妝師、兼職寫作、翻譯、導游、攝影師、微商、圖片處理、手工制作、烘焙、中醫(yī)保健按摩等等都是很好的職業(yè),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現(xiàn)實情況選擇。 這樣做的理由有二: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掙錢,請專業(yè)的老師教孩子一些技能,美術、音樂、武術等,甚至部分時間可以請陪讀老師代替自己;另一方面,自己也能放松,有一些新的圈子,更多地體驗和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應對焦慮、接納孩子、認識自己、善待自己,讓自己盡量輕松地成長、理性的選擇、堅毅的承擔,只要走在成長的路上,我們就能活在當下,活出豁達和從容。 祝福大家都能活出真我,享受美好! 喜歡我們,就設置為星標吧 在訂閱號列表一眼就能找到我們 就能及時收到我們的精彩推送了 (方法見下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