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提的有點意思,首先明確一點,古往今來那些大書法家不是每個人都臨過《圣教序》的,這中間有很多緣故,例如范本的獲取不易等等。但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說它好是因為科技的發(fā)達,影印復(fù)制技術(shù)讓我們有機會見到各種優(yōu)秀的法書范本,說它壞是因為范本太多,反而很多人不會選擇了。 《圣教序》是唐代一個叫懷仁的僧人,他本身也是一位書法高手,他從王羲之的各種字帖中找尋符合要求的字,集字完成的《圣教序》。那時王羲之的字帖范本摹本也比較多,因此《圣教序》雖然說是集字成碑,范本沒有的字也是拼接而成的。但因懷仁本身書法功力精鑿,又是竭盡心血,最終完好地再現(xiàn)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shù)特征,明代王世貞說:“備盡八法之妙”,成為王字的一個大寶庫。 然而此碑宋以后就中斷了,傳到今天最好的拓本也是宋拓本,因此免不了失真。碑刻的書法作品特別是行書作品,很難去研究他的筆法,所以宋代米芾才十分反對碑刻拓貼。 行書的學(xué)習,筆法很關(guān)鍵,特別是文字筆畫使轉(zhuǎn)之處,墨跡本的范本更容易觀察。所以初學(xué)行書我倒是建議先學(xué)習一下趙孟頫的行書,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行書用筆之法后,再去學(xué)習《圣教序》反而會事半功倍。而且趙孟頫就有一套臨摹的《圣教序》,是非常好的一個參考模板。 不管怎么說,要想走“二王”這一派的路子,《圣教序》作為王羲之書法范字的寶庫,確實不容錯過。 以上僅是自己的一點建議和看法,不對之處還望指正,不妨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