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化痰丸(《明醫(yī)雜著》) 【組成】人參10g 白術10g 干姜10g 甘草10g 半夏15g 茯苓15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胃陽虛,寒飲內停,食少便溏,嘔吐清水,咳唾稀痰,舌苔白滑,脈象沉遲。 【證析】嘔吐清水,咳唾稀痰,是本方主證;脾胃陽虛,寒飲內停,是此證病機;舌苔白滑,脈象沉遲,是陽虛飲停的辨證依據(jù)。脾胃同主中焦,職司運化。脾胃陽虛不能運化水濕,故食少便溏;飲停于胃,故嘔吐清水;上泛于肺,故咳痰清稀。何以知為脾胃陽虛?從主證而兼苔滑脈遲知之。嘔吐清水與咳唾稀痰均為水飲內停之象,舌苔白滑與脈象沉遲則為病性屬寒之征。 【病機】脾胃陽虛,寒飲內停。 【治法】溫中化痰法。 【方義】脾胃陽虛,故用理中湯為基礎溫中健脾,復中焦的健運;水停飲蓄,咳痰清稀,故用半夏、茯苓祛痰滲濕。理中湯的溫中健脾,是杜其生痰之源;半夏、茯苓的祛痰滲濕,是治其已聚之疲,標本兼治,頗合本病機理。亦可隨證加人桂枝、附子、砂仁、陳皮之類,增強療效。 學習此方可以受到啟示:祛痰之方,不必限于多數(shù)祛痰藥物組成。若系臟腑功能衰弱的水飲內停,應當著重振奮臟腑功能,才是治病求本之道。 【應用】 此方可用于兩方面的見證。一是脾胃功能衰弱的嘔吐、便溏、食少;一是肺寒停飲的咳嗽痰稀。前者是脾胃陽虛,納運升降失常的本臟自??;后者是脾病及肺,肺不布津的寒痰咳嗽。前者使用本方是恢復脾胃的納運升降,后者使用本方是肺病治脾,培土生金。用治嘔吐,可加陳皮、砂仁;便溏可加砂仁、車前子,或訶子、肉豆蔻;食少,可加山楂、神曲、麥芽、雞內金;咳嗽,加細辛、五味子。 【歌括】 理中化痰用理中,參術姜草芩夏同, 陽虛飲聚成痰飲,溫中化痰法可從。 編輯:明德小全 |
|
來自: 光年中醫(yī)骨傷科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