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蘇颋自幼聰穎過人,讀書時常常能一覽而背誦千言。 神龍年間,宰相張柬之率眾發(fā)動政變,推翻了武則天,扶植中宗李顯上位。其時政局稍安,朝廷需要重新任命一批新的官員,蘇颋就在這個時候被委任為中書舍人,負責起草詔令、文書。此時的蘇颋年紀尚輕,雖然他曾經在監(jiān)察御史之位上干過好些年,成績也不錯,但中書舍人要處理的工作卻遠非前者可比,所處理的詔令大多都事關國家大事,而且數(shù)量上動輒上萬。正因為中書舍人不好當,所以當毛頭小子蘇颋接到任命后,許多人便懷疑他究竟能否承擔如此重任。不過這種疑慮在蘇颋上任后就煙消云散了。 處理政務時,蘇颋稍微過目一下文件,便能立刻說出處理意見,這些意見事后都被證明是準確、直接的有效方法。得益于蘇颋這個“大腦”,中書省運轉得極快,工作效率遠大于前。 蘇颋的聰敏既利于國家也利于社稷,但有人卻因此苦不堪言,那便是負責將蘇颋口述的意見記錄成文案的書吏們。他們佩服蘇颋的能力,但又不止一次地向蘇颋抱怨,讓他口述的時候再慢一些,照顧照顧他們,不然長此以往恐怕手腕就要報廢了。蘇颋的頂頭上司,時任中書令的李嶠對此形容道:“蘇颋思如泉涌,吾輩所不能及啊”,而這也正是“思如泉涌”這個成語的由來。(出自《譚賓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