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分裂是指,意識與無意識的分裂。心理學(xué)家把人心分為意識心和無意識心兩個部分。 在幼兒時期,人基本上沒有意識,一切行為皆源于本能的反應(yīng):餓了就要吃,不高興就哭,想尿就尿......在幼兒眼中,他與周圍的環(huán)境是一體的,不知道“我”與“你”,“彼”與“此”是不同的。所以幼兒不會顧及旁人,不會想到人們制定的各種規(guī)矩,完全感性,沒有理性思維的能力,情商基本接近為零。 因此幼兒的知覺,思維,行為是完全一致的。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他不需要通過理性分析做出判斷,然后才決定去做。幼兒通常有什么就說什么,想什么就做什么,沒有任何的心機。 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幼兒的自我知覺能力開始逐漸顯現(xiàn),逐漸從“天人合一”的混沌“無我”狀態(tài)中分離出來。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人很難記得三歲以前的事情。因為記憶,就必須要有一個記憶的主體—“我”—抽身反觀,去回憶過去的事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兒童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兒童越來越發(fā)現(xiàn),這種不控制自己情緒,隨性而發(fā)的語言和行為不僅會傷害到他人,甚至傷害到自己。再加上文化,世俗禮儀的教育,兒童慢慢的學(xué)會了壓抑,控制情緒,學(xué)會了保護自己。 這樣,兒童的很多情緒,情感就不敢直接用語言或行為表現(xiàn)出來了。這是兒童向自然人向社會人的過度,開始了其適應(yīng)社會的漫長旅程。天長日久,這些被壓抑,控制的情緒就會被埋藏在內(nèi)心的最深處,形成所謂的無意識。 有了壓抑,控制,人所說的話,所做的事就未必是其深層的本能欲望反應(yīng),于是意識與無意識就逐漸分離了。為了維持個體的生存,人的自我意識,社會意識不斷增長,理性的一面就逐漸生成了;與此相對應(yīng),人的無意識也被埋藏得越來越深,成為感覺不到得暗物質(zhì)。 但是,本能與理性,無意思與意識是矛盾的,在人的每一項活動中,這兩者無時無刻不在沖突,爭斗著。一旦“生之所欲”占了上風(fēng),對權(quán)利,財物,名聲,情感等種種誘惑就會生起強烈的占有欲;而一旦理性占了上風(fēng),就會盡量控制心中的欲望與沖動。盡量使自己符合社會道德的要求。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郭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xué)心理學(xué)部 |
|
來自: qzsywfj8658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