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特菲爾德說,效率是做好工作的靈魂! 什么是高效工作?很多人的意識里,高效只是單純的能力問題,專業(yè)度高,動作就會更快,小宋就是這么想的??勺罱∷斡幸粋€奇怪的發(fā)現,兩個能力水平差不多的人,工作的效率卻天差地別,一開始的時候,小宋以為,慢會做得更好更完美,慢工出細活嘛??蓾u漸地,小宋發(fā)現不對了,工作速度慢的人,做出來的活反而得不到客戶的認可,相反,在有效時間內完成的另一個員工,卻總能得到客戶的夸獎。照理說,兩個人能力差不多,應該一樣高效才對。 小宋開始懷疑工作進度慢的員工在偷懶,于是暗暗觀察,結果發(fā)現,那人上班也算兢兢業(yè)業(yè),并沒有明顯的偷懶的動作。于是,小宋越來越疑惑,再觀察下去才發(fā)現,工作效率低,不是能力差別有多大,關鍵在于“深度工作”上!比爾·蓋茨、西奧多·羅斯福、理查德·費曼、馬克·吐溫、伍迪·艾倫、J. K.羅琳、喬納森·弗蘭岑、卡爾·榮格、唐納德·克努特、查爾斯·達爾文,這些引領時代潮流的行業(yè)翹楚,都是深度工作的踐行者! 01 那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的概念,來自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博士卡爾·紐波特所著的一本書《深度工作》。作者在書中直指信息經濟時代的驚人真相——知識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時間都花費在處理此類浮淺事務上,而這些工作不僅產出的價值有限,還會永久性的損害人們深度工作的能力! 1.什么是深度工作 作者認為,人的工作一般分為兩種:深度工作和浮淺工作。在作者看來,兩者的定義如下: 深度工作:在無干擾的狀態(tài)下專注進行職業(yè)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chuàng)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復制。 我的理解是,深度工作,就是要全神貫注的工作,專注度越高,越深度。加拉格爾在《全神貫注》一書中所述,數十年來的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是根據我們關注的事物來構建世界觀的。因此,職場的產出=專注度×時間。 浮淺工作: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chuàng)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復制。 我的理解是,浮淺工作,就是那些不需要大量費神,機械般操作就能完成的工作,比如職場上的打印、打掃等雜活。 2.深度工作的錯誤解讀 在深度工作的概念上,還有很多人有一些錯誤的認識,我們也要堤防一下: (1)努力就是深度工作 你有沒有發(fā)現,職場上有這樣一種怪現象,就像小宋公司的那個速度慢的員工更,工作時間也鮮少有空閑的時候,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忙死了”,但最后,產出卻很少,這就是偽忙碌,長時間的“偽忙碌”,反而會降低你對深度工作的認同感。 已知產出=專注度×時間,努力忙碌的時間哪怕是100,若專注度為0.1,產出也不過是10而已。 職場上,判斷一個人是否高效,并不是以他的努力、忙碌為參考標準,而是產出,努力,并不等于是深度工作,很有可能,是被浮淺工作所累的偽忙碌。 (2)深度工作是一種能力 還有一種錯誤解讀認為,深度工作,是有能力的員工才做得到的。你一定聽過這樣的話: 我就這點能力,能做到這樣就很不錯了 這已經是我的極限了,如果我做得到,我就不是拿這點工資了 其實,深度工作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至于如何做,我會在后面說到。當一個員工,以能力弱小微借口,來拒絕深度工作的時候,往往不是真的不會,而是不愿意。 (3)做深度工作只能做一件事 小宋公司里,那個速度慢的員工曾經對小宋說過一句話,如果讓其做了一個項目,就不能讓讓他再做別的事情,美其名曰,這是專注做好一件事情。注意了,深度工作,并不是說,每個人在每個崗位上只能做一件事,或者一個項目。 經常有員工說,自己是做視頻剪輯的、是做文案的,就該專注的做好這些事情,老板不應該安排別的工作來擾亂自身專業(yè)的發(fā)展。當然,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不是深度工作的概念。 02 要想知道阻礙深度工作的原因,看這四點就明白了 既然深度工作最大的特點是專注,在我們工作的過程中,是什么在影響我們深度工作?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小宋所描述的那個員工,小宋表示,在他的持續(xù)觀察下發(fā)現,這個員工在工作中,喝水上廁所,有時候接電話回微信的動作特別多,當然不是說不可以,而是這個頻率已經超出了范圍。 所以我們得出,阻礙深度工作的原因,有三個: 1.互聯網社交干擾 馬克·吐溫先生,在他寫作《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時候,拒絕了所有社交,躲進了他在紐約的農場里。除了少數公司是斷外網的,大部分公司的電腦都是聯網的,哪怕電腦不聯網,手機總可以連上,在互聯網的社交干擾下,我們的注意力,往往會被其他的事情所吸引。《深度工作》中提到“一旦你的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即使在你想要專注的時候,也很難擺脫這種積習”。 如果你是做新媒體的,本來上網是為了找找靈感,看看有沒有什么熱點可以借助,可往往,你總是在刷微博的道路上,一過一上午; 如果你是做設計的,本來在各大網站看看設計模板,想挑一張好的,結果看著看著,就看到了別的地方,最后啥都沒挑好; 如果你是一個客服,正大光明的與人聊天,維護用戶,結果呢,一不小心就和親朋好友聊得不亦樂乎,顧不上回用戶信息了。 這樣的事情,你一定碰到過,這并不是我們的初衷,而是互聯網社交的干擾,讓我們的目光,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擴大化,無法聚焦。這種習慣一旦養(yǎng)成,你就很難回到深度工作的狀態(tài),然后你就會歸咎為,今天狀態(tài)不好。 2.無法擁抱無聊 什么是無聊?是一種注意力傾注的對象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時的心理體驗。作者在《深度工作》里提出,無聊就是分心,當工作被打斷卻不能快速接上,就是無法擁抱無聊。在《為什么精英都是時間控》中說這種狀態(tài)一旦被打破,再次恢復至少需要15分鐘。 公司里,老板要開會,在會議室坐等老板到來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掏出手機打發(fā)時間,這個時候,你的大腦就可能已經被重新編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心智殘疾”,你的大腦已經不能夠勝任深工作……一位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研究發(fā)現:一旦人們的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即使在你想要專注的時候,也很難擺脫積習。 其實,開會等待老板的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用冥想去擁抱無聊,想一想剛才的工作是否有漏洞,想一想等下的工作要從哪一步開始,保持大腦與工作的聯系,像一個插頭一樣,隨時準備重新插入插座,是我們擁抱無聊的最好方式。 3.陷入浮淺工作 浮淺工作的概念,我們在前文已經提到過了,每一個公司都不可能完全避免浮淺工作,其實那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只會做浮淺的工作。 工作沒有計劃,在最有專注度的時間,做了浮淺工作,導致一整天的工作效率降低; 不會復盤工作進度,不查看自己的工作完成量,不以百分比劃分,只會判斷完成和未完成; 不會劃分工作重要性,將時間平均分配,而不是把時間集中在重要事項上,為瑣碎事件所累,看似忙碌,其實什么都沒做。 當你沒有深度工作的時候,任何一件事,都是浮淺工作,這就是為什么忙忙碌碌,卻感覺自己什么都沒做的原因。記住,當你發(fā)現這一狀況的時候,不要去責怪公司的業(yè)務量過于雜亂,而要去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式出了問題,想一想,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03 如何進行深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7signals公司曾為測試深度工作理論,執(zhí)行了一些激進的措施:在整個6月的時間內,公司讓員工在自己的項目上深度工作,并免去所有的浮淺工作,結果表明,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此項試驗中產生了兩個可以迅速投入生產的項目。 你瞧,深度工作的展開,能讓一個公司空出兩個生產項目的時間,這就是效率提高的魅力。那么,我們要如何進行深度工作,提高效率呢? 1.接納一種深度哲學 在《深度工作》一書中,提到過四種深度哲學,分別是禁欲主義哲學、雙峰哲學、節(jié)奏哲學和新聞記者哲學。 (1)禁欲主義哲學 禁欲主義是指一種以戒除世俗歡愉為特點的生活,也就是苦修。實踐者往往有明確且價值極高的職業(yè)目標追求,他們通過放棄一些曾經的欲望,摒棄浮淺工作,來達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心理學家威廉·霍夫曼和羅伊·鮑邁斯特在2012年發(fā)表的論文中說道:欲望并不是什么例外之事,而是生活的常態(tài)。要克服生活的常態(tài),就需要有極大的自控力,這種哲學,適用于自律的職場人。 比如,一個經常在朋友圈發(fā)布動態(tài)的人,為了深度工作,切斷了朋友圈的聯系,甚至關閉了朋友圈; 比如,一個在工作中,總是喜歡吃東西的人,為了深度工作,再也不吃下午茶了。 在職場中,拋棄一些欲望,來達到專心的目的,這就是禁欲主義哲學。就像J.K.羅琳,在開通的推特賬戶里,只發(fā)過一條消息:“這是我的實名賬戶,但恐怕我不會經常發(fā)聲,因為當前紙筆仍是我的最愛”。 (2)雙峰哲學 顧名思義,雙峰,就是將時間分為兩塊,將其中一段時間,像禁欲主義一般,追求高強度、無干擾的專注,其余時間完成浮淺工作。既認同深度工作的高產出,也認同浮淺工作所帶來的價值。 職場上,我們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工作,但總有一些是特別重要特別緊急的,這些事就是第一個峰;而有些事,是可以緩一緩的,但也是必須完成的,這些事是第二個峰。比如: 一個設計項目,最重要的就是進行創(chuàng)作設計,因為要匯報,在完成設計之余,要做一份PPT,兩件事兩個峰; 一天之內,領導告訴你,要寫出一篇產品軟文,同時要幫助設計寫幾句過得去的標語,軟文和標語也是兩個峰。 在創(chuàng)作時,高強度無干擾的投入,在做PPT和寫標語時,可以相對輕松的完成。 (3)節(jié)奏哲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事情的先后順序,時間的二八法則,通過創(chuàng)造一種工作節(jié)奏,將深度整合到生活中,轉化成一種簡單的常規(guī)習慣。 有的員工,有一個習慣,每天提前10分鐘到公司,整理出一天需要完成的事情,標出重要程度; 有的員工,有一個習慣,瑣碎的事情會安排在下班前一個小時集中處理,其他時間一概不考慮; 有的員工,有一個習慣,做完一件事情,一定要劃掉或者打鉤,制造一種儀式感。 正如村上春樹,每日固定的寫作量400字×10頁,不因外在或內在因素做出改變。在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情,形成一種自己的節(jié)奏,不會因為外力干擾而改變,這就是節(jié)奏哲學。 (4)反應哲學 能夠隨時切換到深度工作模式,不因為被打斷而無法進入狀態(tài)。你有過一秒進入工作狀態(tài)的體驗嗎?如果沒有,估計不適合這個哲學。 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稱贊一個演員演技好,會說,前一秒還在拍笑場的戲,后一秒就能進入哭戲,無縫轉化,是演技派。在職場上,凡是放假歸來,總有人無心工作,這就是反應遲鈍,不能快速進入工作狀態(tài)。 根據自身的情況和性格,選擇一種哲學狀態(tài)去遵循,是深度工作的第一步。就像我們選擇一套準則,選擇一個榜樣,選擇一個方向,選擇一條路,接下來,我們就是開始行動了。 2.把深度工作培養(yǎng)成習慣 習慣是好東西,就像我們經常被浮淺工作所累,漸漸成為難以根治的惡習,我們也可以將深度工作培養(yǎng)成習慣。 建立日程表:將深度工作納入到日程表中,成為日常行為,就像很多公司的日報一樣,在自己心中用深度哲學建立日程表。 有專門的場所與具體的時間框架: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什么事情?有的人上午精神更加,有的人下午思維活躍,選出你的時間,來專注地工作。還有的人,在咖啡館靈感很多;有的人,在會議室效率增倍,有可能的話,選擇你的工作場所,來輔助你的專注度。 規(guī)則和程序化:建立你的工作程序化,有規(guī)則可循,比如,今天幾點前要完成的事情,若是沒有完成,給自己一個小懲罰;若是今天的事情全部按期完成了,下班后給自己一點獎勵。 一旦我們習慣專注,深度工作就不再是難事,就像我們習慣懶散、習慣舒適一樣,人,往往也會習慣專注。 3.用4個原則進行深度工作 在《高效能人士的執(zhí)行4原則》一書中,有4條原則,有助于我們深度工作: 聚焦到極端重要的事情上:精簡目標并甚至完成時限。 沒有團隊能夠同時聚焦兩個重要目標,你的局部浮淺工作是要為深度工作服務的,就像你為了取得一個戰(zhàn)役的勝利,需要做哪些事?而所有的目標,都要有一個完成時限,比如在某一個時間節(jié)點,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 抓住引領性指標:在職場上,有滯后指標和引領性指標。滯后指標是你想要達到的終極目標,比如一天要寫5000字;引領性指標是那些和達成最終目標關系最為緊密的事情。根據目標作出調整,根據環(huán)境快速調整,就像一個狙擊手,始終對準自己的目標。 讓指標可視化:將完成的引領性指標和滯后性指標轉換為看得見、摸得著的量化成績??梢杂靡粡埡唵蔚娜粘瘫韥砀櫭刻爝M行深度工作時間并計算產生有形結果(比如解決了一個關鍵問題)的日子。 定期問責:匯報工作計劃完成情況;回顧記分表,尋找成績和不足;清除障礙,做出新計劃。每周同一時間開,形成確定的問責節(jié)奏感,一般控制在30分鐘內,只講和最重要目標以及引領性指標相關的事情。 關注極端重要的事情,抓住引領性指標,做好計分,定期問責,能幫助我們進行深度工作。 04 總結 “深度工作是喚醒你當前智力水平下的每一點價值所必需的”。我們以為,高效是能力問題,其實是方式問題。選擇自己的深度哲學,培養(yǎng)專注習慣,用4個原則進行深度工作,避免互聯網社交的干擾,擁抱無聊,脫離浮淺工作的桎梏,才能讓我們更高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