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崩漏是指婦女不在行經(jīng)期間,陰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斷者,稱為“崩漏”、“漏中”、后者稱為“漏下”。若經(jīng)期延長達到2周以上者,應屬于崩漏范疇,稱為“經(jīng)崩”或“經(jīng)漏”。 一般突然出血,來勢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來勢緩的, 血量少的叫“漏”。崩與漏的出血情況雖然不盡相同,但其發(fā)病機理是一致的,而且在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常相互轉化,如血崩日久,氣血耗傷,可以變成漏;久漏不止,病勢日進,也可以發(fā)展成為崩。所以臨床上常常崩漏并稱。本病屬于常見病,常因崩與漏交替,因果相干,致使病變纏綿難愈,成為婦科的疑難重癥。 本病相當于西醫(yī)學中的無排卵型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病、生殖器炎癥和某些生殖器腫瘤引起的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 本病病機主要是沖任不固,不能制約經(jīng)血。引起沖任不固的常見原因有腎虛、脾虛、血熱和血瘀。 腎陰虛可以見到經(jīng)血非時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斷,血色鮮紅,質稠,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 腎陽虛可以見到經(jīng)血非時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斷,色淡質稀,腰痛如折,畏寒肢體寒冷,大便溏薄,面色浮腫,舌淡黯,苔薄白,脈沉弱。 脾虛可以見到經(jīng)血非時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斷,色淡質稀,神疲肢軟,氣短懶言,四肢不溫,食少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脈緩弱。 血熱可以見到經(jīng)血非時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斷,血色深紅,質稠,心煩失眠,渴萚冷飲,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血瘀血熱可以見到經(jīng)血非時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斷,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上有瘀斑點,脈澀或弦澀有力。 偏方一 取隱白穴、三陰交穴、神闕穴、大敦穴、腎俞穴、合谷穴進行艾條灸,每穴每次懸起灸15 ~20分鐘或實按灸6?9壯。根據(jù)病情每日1 次,7次為一療程。 偏方二 取隱白穴、三陰交穴、神闕穴、大敦穴、腎俞穴、合谷穴進行艾炷隔姜灸,每穴每次灸治10壯,艾炷如棗核大小。每日灸治1次,7次為一療程。 偏方三 取隱白穴、三陰交穴、神闕穴、大敦穴、腎俞穴、合谷穴進行艾炷隔蒜灸,取大蒜10瓣,搗爛如泥,壓成圓形薄餅1個敷于神闕穴上,將黃豆大小的艾炷放置于蒜餅上,連灸10?15壯,每日1 次,灸至血止為度。灸后局部出現(xiàn)水泡者,按照常規(guī)處理即可。 以上三個偏方適用于腎陰虛、腎陽虛的崩漏(癥狀如上所述)。 偏方四 取隱白穴、三陰交穴、神闕穴、大敦穴、血海穴、水泉穴,進行燈火灸,每次用燈芯草灼灸隱白穴、大敦穴、三陰交穴,每穴每次爆灸3?5壯,2 ~ 3天灸治1次,3次為一療程。 偏方五 取隱白穴、三陰交穴、神闕穴、大敦穴、血海穴、水泉穴,進行線香灸,每次用線香灼灸隱白穴、大敦穴、三陰交穴,每穴每次爆 灸3?5壯,2 ~3天灸治1次,3次為一療程。 偏方六 取隱白穴、三陰交穴、神闕穴、大敦穴、血海穴、水泉穴,進行火柴灸,每穴每次爆灸3?5壯,2?3天灸治1次,3次為一療程。 以上三個偏方適用于血熱的崩漏(癥狀如上所述)。 偏方七 取隱白穴、三陰交穴、神闕穴、大敦穴、地機穴、太沖穴,進行艾炷無瘢痕灸。令患者端坐,兩足并攏,用一根細繩將兩足踇指并捆在一起,將黃豆大小的艾炷放置于隱白穴上施灸,灸至局部灼燙時,再堅持1?2分鐘即可去掉,再換新艾炷進行施灸。一般 灸5 ~7壯,如出血仍然不止時,可以再灸10?20分鐘。 此偏方適用于血瘀的崩漏(癥狀如上所述)。 偏方八 取隱白穴、三陰交穴、神闕穴、大敦穴、足三里穴、脾俞穴,進行艾炷隔鹽灸,取精白食鹽適量納人臍孔,使之與臍平,再取生姜 一片放置于食鹽上,上放置艾炷施灸,艾炷如棗核大小,每次灸 5?7壯,每天灸治1次,5次為一療程。 此偏方適用于氣虛的崩漏(癥狀如上所述)。 【附注說明】 (1) 灸法對于治療崩漏效果較好,一般灸治1?3次即可以見效。 (2) 絕經(jīng)期婦女反復多次出血,需要做婦科檢查,應替惕 腫瘤。 (3) 大童出血可以出現(xiàn)虛脫,經(jīng)過灸治仍然不能控制時,速 送往醫(yī)院進行治療。 溫馨提示:灸至發(fā)泡有感染風險,臨床請慎重使用。 |
|
來自: 天下明醫(yī)平臺6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