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我與宋詞的結(jié)緣,便因此詞起。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為蘇軾,作于熙寧八年(1075年) 正月二十日。其時蘇軾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年已四十,所悼者是蘇軾的前妻王弗。 蘇軾與王弗的故事,要從岷江河畔的中巖寺說起。 1051年,蘇軾在青神中巖書院求學(xué),老師是父親蘇洵的好友王方。蘇軾聰明好學(xué),王方喜愛在心。中巖寺風(fēng)景絕佳,寺下有一綠潭。每有人在池邊擊掌,魚兒便從巖下游出。一日,中巖寺的住持和尚與王方邀文人雅士為這汪碧池取名,使魚池能為古剎增色。 會聚在魚池的文人秀士,有的起“藏魚池”,有的起“引魚池”,還有的起“戲魚池”、“觀魚塘”……蘇軾最后展出他的題名“喚魚池”,王方一聽,大喜道:“妙哉,‘喚魚’,既新且雅,有聲有色?!彼觳┑帽娙她R聲喝彩。此時,王方的愛女王弗在閨房中也題名“喚魚池”,讓丫環(huán)送到池邊。眾人驚嘆,王方情不自禁地說:“此乃天緣之合,韻成雙璧?!焙髞?,王方將王弗許配蘇軾。至和元年(1054),19歲的蘇軾娶16歲的王弗。這就是“喚魚聯(lián)姻”的千古佳話。 王弗嫁與蘇軾為妻后,成為他終日不去的伴讀,頗有紅袖添香夜伴讀的味道,并且出乎蘇軾意料之外的是,王弗對詩書非常熟悉,而且記性極佳,有時連蘇軾都趕不上。 蘇軾讀書偶有遺忘, 她便在旁提醒。 蘇軾問她其它的書, 她都略知一二。蘇軾在《亡妻王氏墓志銘》中回憶: 其始,未嘗自言其知書也。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靜也。 蘇軾性情率真,口無遮攔,滿眼沒有一個壞人。他當(dāng)官之后,父親對此最為不放心。家人有客來訪時,蘇軾與客人在廳中談話,王弗便躲在屏風(fēng)后傾聽??腿俗吆?,王弗便幫蘇軾分析,哪些人可推心置腹,做朋友;哪些人口蜜腹劍,要警惕,以免受其害……這便是“幕后聽言”的故事。對此,蘇軾在《亡妻王氏墓志銘》中也有所記載: 軾與客言于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與是人言?!庇衼砬笈c軾親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币讯?。 可惜天妒良緣, 紅顏薄命, 王弗二十七歲因病亡故。這一變故讓夫妻情深的蘇軾悲痛萬分。在此后的十年間,蘇軾歷盡艱辛,宦海浮沉。因反對王安石的變法,他頗受壓制,心境悲憤。在被貶黜至到密州后,又遇上密州兇年,“天上無雨,地下無麥”,“盜賊滿野,訴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蘇軾內(nèi)心的壓抑、苦悶無與人訴,無從說起。宋熙寧八年(1075),正逢亡妻十年忌辰。一天夜晚,蘇軾做了一個夢,夢中再現(xiàn)了與亡妻昔日的恩愛,醒后情不能已,淚如雨下,終寫下這一千古絕唱,向亡妻表述了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這首詞上下闕可分為三層:夢前、夢中、夢后。 上闕寫夢前蘇軾對亡妻刻骨銘心的思念。開篇“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蘇軾從心底迸發(fā)出郁積已久的深長悲嘆之聲,交代了二人生死相隔時間之漫長,漫長到已不再常常思量。 但盡管這樣,和愛妻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蘇軾仍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此時此刻,蘇軾人在密州,而王弗遠(yuǎn)在眉州,獨(dú)臥泉下。兩地相隔千里,彼此無法向?qū)Ψ皆V說自己的“凄涼”?!翱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算是對自己的自嘲,曾經(jīng)和你一起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郎,已成為滿臉塵土,兩鬢灰白的老翁,恐怕你也認(rèn)不出我了。 下闕“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寫蘇軾夢中與亡妻相會的情景。有人說,人死后尚有三處可得相逢,即“夢中地下更來生”。在夢中,蘇軾突然之間仿佛回到了家鄉(xiāng),看到愛妻也并未離去,和往常一樣,正在臨窗梳妝。他滿腹柔情,站在妻子身旁靜靜地看著,眼里流露出濃濃的愛意與戀情。但分別地太久了,離別重逢本應(yīng)該互訴衷腸,但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只好“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三句寫蘇軾夢醒后的感慨。那令人肝腸寸斷的短暫相逢,竟然只是一場幽夢!此處蘇軾沒有再說自己的思念,而是設(shè)身處地,想著愛妻在九泉之下對他也一定牽腸掛肚。正如李易安說”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只是蘇軾亡妻只身躺在千里之外的一座由松柏包圍的孤墳中,一輪清冷的明月寂寞地照耀著,更顯得凄涼與寂寥。 這首詞,采用白描手法,言語如家常,全無雕琢之痕跡,樸實(shí)無華,用最平淡的語氣說著最悲慟的想念。有的人讀到情意綿綿,而有的人讀到聲聲泣血。唐圭璋說:“此首(《江城子:》)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響凄厲,誠后山所謂‘有聲當(dāng)徹天,有淚當(dāng)徹泉’也?!?/p> 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從《詩經(jīng)》開始,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悼亡詩”,如《唐風(fēng)·葛生》、《邶風(fēng)·綠衣》。西晉潘岳更是憑借《悼亡詩三首》,開創(chuàng)了悼亡詩以紀(jì)念亡婦的先河,使人們提及悼亡詩便是專為亡妻而作。之會,最為膾炙人口的悼亡詩有元稹的 《遣悲懷》、李商隱的《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guān)遇雪》等等。而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chuàng)。此后的悼亡詩詞,或多或少都受到蘇軾這首《江城子》的影響。例如納蘭容若的悼念亡妻的詞作《采桑子·彤霞久絕飛瓊字》、《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南鄉(xiāng)子·為亡婦題照》。 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纏綿俳側(cè),讓后代讀者看到了蘇軾善良癡情的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