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大家的朋友圈,都被《嘆息橋》刷屏了吧? 說實話,乍一看這劇,小探并沒提起什么興趣。 放眼看去,從劇名到封面,滿屏都透著一股子嚴(yán)肅的文藝性冷淡風(fēng)。 講的,還偏偏是愛情。 瞬間,我就頭腦風(fēng)暴了一出“中年愛人間的苦情大戲”。 emmm…… 對不起。不約,不看。 所以,當(dāng)整個朋友圈都在推它的時候,我很是好奇。 好奇看似其貌不揚的它,究竟是怎么掀起圈內(nèi)集體高潮的? 第一時間,我去刷了劇。 這一刷不要緊,直接停不下來了。 《嘆息橋》 2020.3.28 近些年提起港劇,聽到最多的就是“港劇式微”。 亞視逐漸沒落,直至2016年4月1日完全停播。 TVB高層內(nèi)部斗爭不斷,基層員工薪水被過度壓榨,頻頻抗議。 最終,不僅大量演員陸續(xù)離巢,一批著名監(jiān)制和編劇也紛紛離開。 “港劇已死”之風(fēng),愈刮愈烈。 “已死”或許過于言重,但難復(fù)當(dāng)年盛況卻是事實。 所以,對于港劇愛好者來說,每出一部優(yōu)質(zhì)港劇都顯得彌足珍貴。 好在,在一片式微聲中,有那么一匹黑馬橫空出世。 它便是2016年成立的ViuTV。 雖然成立僅僅四年,但如今的ViuTV已經(jīng)在港劇界闖出了一番屬于自己的天地。 一開始,它的定位就很明確,聚焦青年受眾,注重內(nèi)容創(chuàng)新。 開臺的第一部劇《瑪嘉烈與大衛(wèi) 綠豆》,出手即黑馬。 至今在豆瓣還保持著8.9的高分。 如今播出的《嘆息橋》,完全就是它的全面升級版,青出于藍(lán)。 制作班底和主演,還是原班人馬。 導(dǎo)演,李紹波和25。 編劇,黃綺琳。 主演,林保怡搭檔周家怡。 一開播豆瓣就沖上了9分,至今穩(wěn)定在8.8。 要說這劇究竟好看在哪里? 最先要談的肯定是它獨特的敘事方式。 有多獨特? 這么說吧,別看它講的是愛情,沒點腦子你是看不懂的。 首先在時間線上,它就分為20年前和20年后兩個時間段。 每集故事,都會以片頭曲為分割。 曲前,講的是20年前的故事; 曲后,講的是20年后(也就是現(xiàn)在)的故事。 同時,現(xiàn)在的故事中,又會穿插黑白色調(diào)的回憶。 每個主角也都由兩個長得完全不像的演員,分別飾演年輕和年長階段。 6位主角,11位演員,再加上其他一些配角…… 到這,光是時間線和角色,就夠讓人眼花繚亂了。 偏偏,這劇采用的還是多視角的敘事方式。 每集都會以一個主角的視角來講故事。 同一件事,它可以用多個人的視角講很多遍。 每一遍,不僅不會讓人視覺疲勞,反而能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讓人樂此不疲地想看下去。 而且,每集還都會有一個特定的主題。 懷疑、妥協(xié)、迷茫、情義、失常、正常、責(zé)任、轉(zhuǎn)移…… 圍繞這些主題,再搭配各個主角的視角,講故事的同時又能展現(xiàn)角色的心境。 故事的謎底也會如剝洋蔥般一點一點揭開。 讓人一看起來,便欲罷不能。 以前三集為例。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前三集的內(nèi)容,應(yīng)該就是: “一場跨越時空的三角戀”。 三個主角分別為李子勇、何樂兒、胡啟源。 第一集,以李子勇的視角展開。 如今,他是一家餐廳的老板。 開場僅僅幾分鐘,他的性格就被刻畫得異常深刻。 通過客人臨時戴戒指,判斷人家出軌; 餐廳橄欖油被偷,表面看他漫不經(jīng)心,實際卻在暗暗觀察。 顯然,這是一個擅長觀察、心思極細(xì)的男人。 心思細(xì),是好事。 但太細(xì),就不見得了。 這不,最近他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女友何樂兒似乎有些不對勁。 起因是一張電影票。 在他的記憶中,明明是2月21日和女友看的電影,但最后女友給他的票根卻是2月14日的。 2月14,情人節(jié)。 這么重要的日子,女朋友到底是和誰看的電影? 令人懷疑的事還不止這一件。 最近,有個叫胡啟源的人一直在困擾著他。 當(dāng)女友接到胡啟源的來電,手套都來不及摘就慌忙接起電話。 女友閨蜜前一秒提起胡啟源,下一秒趕緊閉口不談。 而且,相處這么久,他還從來沒去過女友的家里。 每次想進(jìn)去坐坐,女友都會找借口拒絕。 所有情況都在暗示他,自己頭頂要冒綠光了。 所以,他決定去女友家看看。 這一看,果然,一頂大綠帽直接扣了下來。 到這,何樂兒的人設(shè)似乎也清晰了,腳踩兩條船的渣女一個。 但是等等…… 胡啟源跟她到底什么關(guān)系? 李子勇說自己才是第三者又是怎么回事? 帶著疑問,第二集以胡啟源的視角展開了敘述。 原來,胡啟源與何樂兒早在八年前就相識于朋友的聚會上。 如今,他們已經(jīng)是同居了八年的情侶。 最近,他明顯能感覺到何樂兒的疏遠(yuǎn),頭頂似乎也在閃著隱形的綠光。 果然,某天自家樓下,他就抓了個現(xiàn)行。 到這,何樂兒渣女的人設(shè)算是坐定了。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后面竟然還有反轉(zhuǎn)! 第三集,以何樂兒的視角展開。 在她的視角中,故事又有了另一個版本。 與胡啟源相戀八年,兩人之間的甜蜜早已變了味道。 曾經(jīng)的激情,耐不住歲月的消磨。 激情退卻,剩下的只有相看兩生厭。 在她眼里,胡啟源沒有情趣、不懂浪漫。 而且,還永遠(yuǎn)一副爛泥扶不上墻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戀愛八年還不提結(jié)婚,這讓她很沒有安全感。 恰巧,李子勇又在這時出現(xiàn),讓她暗淡的生活多了一抹色彩。 而且,20年前他們還有過一次邂逅。 20年前的李子勇與何樂兒 再次相遇的兩人,自然而然就擦出了火花。 終于,在一次爭吵之后,何樂兒提出讓胡啟源搬出去住,算是提出分手。 她與李子勇的關(guān)系,也從地下轉(zhuǎn)為地上。 這樣一看,她雖有錯,但也完全能夠理解。 至此,看似一段不恥的三角戀,好像又沒有錯的人。 可他們又真的都是無辜的嗎? 并不見得。 只是當(dāng)話筒遞到他們手中時,他們都只站在了自己的立場上為自己說話。 這讓小探想起了70年前的那部電影——《羅生門》。 故事從一場殺人案入手。 導(dǎo)演黑澤明同樣采用多視角的敘事方式,從強(qiáng)盜、女人、武士、砍柴人各自的視角,試圖還原案件真相。 最終,四個敘述者,道出了四個版本的真相。 背后的原因,發(fā)人深省。 歸根結(jié)底,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編造謊言。 表面看,這是一場充滿懸疑色彩的兇殺案。 但更深層次,它卻是一場通過對真相的追尋,進(jìn)而實現(xiàn)的一次對人性的拷問。 《羅生門》 里面的一句臺詞,至今令人振聾發(fā)聵。 “謊言是人之本性,在大多數(shù)的時間里,我們甚至都不能對自己誠實”。 放在這里,再合適不過。 表面看,三個主角對待同一件事似乎產(chǎn)生了記憶偏差。 但實際上,不過都是自私心理在作祟。 比如劇中關(guān)于兩次看電影的對比,都很值得玩味。 第一次,是何樂兒與李子勇看電影。 中途,他們座位前方一直有兩個人在嘀嘀咕咕。 李子勇的記憶中,他從兜里掏出紙巾,捏成團(tuán)朝前邊兩人扔了過去。 此舉逗笑了何樂兒; 之后兩人開開心心手牽手離開。 但在何樂兒的記憶里,卻是李子勇跟她要的紙巾。 扔紙團(tuán)的舉動讓她很不耐煩。 最后兩人也是一前一后,不愉快地離場。 第二次,是何樂兒與胡啟源看電影。 電影過后,兩人在影院外大吵了一架。 在胡啟源的記憶中,自己做到了一個合格男友該做的一切。 是何樂兒咄咄逼人、故意找事。 最后,他霸氣地將鑰匙一扔,宣告自己要搬出去。 但在何樂兒的記憶中,一切的錯卻出在胡啟源身上。 他不善解人意、不懂得照顧人、還說出了很傷人的話。 最后,何樂兒一氣之下將鑰匙收回,宣告分手。 事實證明,大部分人都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東西。 至于真相,很少有人在乎。 在個人利益面前,人都會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式進(jìn)行表述,甚至不惜為此編織謊言。 用豆瓣網(wǎng)友的一句話形容: “記憶的主觀性何其強(qiáng)大,而愛情哪有那么多為什么”。 愛情的羅生門下,誰對誰錯早已說不清了。 這一切,是那么的無奈又真實。 而如此真實的,又何止愛情。 這部劇雖然主打懸疑+愛情,但同時它也講了親情、友情。 它講原生家庭的影響。 不說一句臺詞,僅一個低機(jī)位攝影,便將母權(quán)之下的童年陰影渲染得淋漓盡致。 它還講友情之上、戀人未滿的曖昧。 同樣一句臺詞沒有,僅一墻之隔的距離,便足以訴說兩人的悸動。 除此之外,它還常常打破第四面墻,主角直接跳出來和觀眾對話。 既展現(xiàn)了角色內(nèi)心和現(xiàn)實的反差,也進(jìn)一步增強(qiáng)了戲劇性和互動性。 它還經(jīng)常在拍攝中穿插一些小驚喜。 比如開篇的抽幀鏡頭,直接致敬了王家衛(wèi)的《重慶森林》。 上《嘆息橋》;下《重慶森林》 第五集的夾幀鏡頭,又暗示著角色的精神恍惚。 而且隨著主角的情緒變化,每次夾針的表情也都不一樣。 大半夜冒著生命危險截圖 當(dāng)然了,不得不提的還有它的構(gòu)圖。 用豆瓣網(wǎng)友的話來說: 每一幀都讓人舒適,攝影愛好者的寶藏。 在劇中,你能看到大量的對稱構(gòu)圖、三分之一構(gòu)圖。 這些構(gòu)圖上的處理,絕不僅僅是為了美觀。 它們還都是敘事的一部分,對人物處境和情緒的展現(xiàn),都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比如下面這張對稱構(gòu)圖。 明明是血濃于水的親人,卻硬生生被墻壁隔在兩邊,暗示了這對母子間情感上的裂痕。 而如鐵欄般的窗戶也像一座監(jiān)獄,將兩人牢牢封住。 暗示著這個家里已經(jīng)沒有了溫暖。 與其說這是家,不如說是他們兩人的牢籠。 再看下面這組三分之一構(gòu)圖。 這是胡啟源剛剛與何樂兒吵完架,和朋友在一家玩具店談心的場景。 過程中,他沒有過多的抱怨,只是平靜的敘述。 但這種天花板好像隨時都會掉下來,以及夾縫中的視角所展現(xiàn)出來的壓抑和逼仄感,卻足以展現(xiàn)出他此時內(nèi)心的崩潰。 又是不言不語,便將感情渲染得淋漓盡致。 類似高逼格的情節(jié),在劇中多到數(shù)不過來。 也難怪有人會夸它是“一堂讓影視回歸敘事的創(chuàng)作課”。 作為見證過港劇輝煌時期的90后,能再看到質(zhì)量如此之高的港劇,著實令人興奮。 說到這,小探想起了近些年伴隨“港劇式微”出現(xiàn)的另一個聲音——港劇崛起。 何來崛起之說? 所謂“港劇崛起”,與其說它是一種現(xiàn)象,小探覺得它更像是一句口號。 類似的口號,并不陌生。 國產(chǎn)電影崛起、國漫崛起……相信大家都沒少聽。 去年夏天,《哪吒》爆火掀起國漫崛起熱潮 每當(dāng)出現(xiàn)一部優(yōu)質(zhì)影視作品,這句口號就會被喊響一遍。 激情澎湃中,是對出現(xiàn)一部佳作的興奮和驕傲; 但興奮和驕傲退卻,背后暗藏的卻是觀眾對于現(xiàn)狀的不甘和對于崛起的迫切。 無論是國影、國漫,還是港劇,確實都在走上坡路。 但不得不承認(rèn)的是,離“崛起”還有一段距離。 長途漫漫,絕非一朝一夕即可抵達(dá)。 崛起之路,亦非幾部佳作即可實現(xiàn)。 這期間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是出手必是精品的決心。 好在,努力的人一直都在,優(yōu)秀的作品也在陸續(xù)輸出。 那么我想,即使走得慢一點,也總有一天會抵達(dá)的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