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的訓練方法及S-S法 (2017-03-11 21:01:04) 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的訓練方法 一、符號形式與指示內(nèi)容關系的訓練
(一)階段1的訓練 此階段的兒童對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訓練時要利用各種方法、玩具等感興趣的教具,使兒童能充分注意外界的人與物的存在。 1.注意力的訓練 在兒童經(jīng)常接觸的環(huán)境中,給予足夠的感官刺激,鼓勵和引導兒童用多種感官去認識周圍的事物,如用能發(fā)出聲音的微型玩具車等先引起兒童的注視,然后訓練其對活動事物的持續(xù)注意能力。 2.對事物持續(xù)記憶的訓練 建立事物恒存的概念,如將兒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讓其尋找。 3.促進視線接觸的游戲 如舉高、團團轉(zhuǎn)、逗笑等,通過游戲,增加兒童與他人的視線接觸,促進意識傳遞方法的學習。 4.事物的操作 學習對外界的事物進行某種操作而引起變化的過程。從觸摸、抓握等單一的操作發(fā)展到敲、拿出等復雜的操作,可利用各種玩具,如搭積木、投環(huán)、擊鼓等。最初可使用幫助的手法,逐漸讓兒童對事物能做出相應合適用途的操作。 (二)階段2的訓練 此階段的兒童要訓練其能對日常事物有基本的理解,具有事物的匹配、選擇能力,并能聽懂事物的名稱和要求。 1.事物基礎概念的學習訓練 通過模仿讓兒童懂得身邊日常用品(帽、杯、電話等)的用途。訓練應與家庭指導同時進行,讓兒童能做到操作場面的擴大,即在訓練室、家庭和幼兒園等均能做。 2.多種事物的辨別學習訓練 (1)以形式特性為基礎的操作課題:通過分類游戲,學習認識事物的外部屬性(顏色、大小等)。如將不同顏色、大小的小球分組。 (2)以功能特性為基礎的操作課題:即認識事物的特性和用途,建立事物類別的概念,如將混放的人物、水果的圖片分開??捎幸韵聝煞N課題:①匹配:呈現(xiàn)2個以上示范項,兒童就手上的1個物品與示范項中的某一個相關物品進行匹配;②選擇:呈現(xiàn)1個示范項,給兒童2個以上選擇項物品,針對示范項,讓兒童在選擇項中做出合適的選擇。 (三)階段3的訓練 此階段的兒童為事物的符號形式形成階段。訓練順序為:符號形式形成一言語理解一言語表達。 1.手勢符號的訓練 適應證為中度到重度語言發(fā)育遲緩,言語符號的理解與表達尚未掌握的兒童,或言語符號理解尚可,但表達不能的兒童。因?qū)和瘉碚f手勢符號比言語符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故可作為媒介,逐漸向獲得言語符號過渡。 (1)狀況依存手勢符號的訓練:訓練重點是培養(yǎng)兒童能夠注意手勢符號的存在。訓練方法是在日常的情景及訓練的游戲中促進和強化。.如在分別的情況下,揮揮手表示“再見”,先讓兒童看著手勢,令其模仿;然后從模仿逐漸進入自發(fā)產(chǎn)生階段。 (2)表示事物的手勢符號的訓練:訓練重點是理解手勢符號和事物的對應關系。利用玩具娃娃訓練事物的對應關系:在兒童面前放作為選擇項能穿戴在玩具娃娃身上的三種事物,例如帽子、鞋、手套;訓練者拍打玩具娃娃的頭部再拍打訓練者自身的頭部,然后說“帽帽”,促使兒童選擇帽子。訓練中必須讓兒童充分注意手勢符號的存在,然后過渡至讓兒童單純根據(jù)訓練者的手勢符號進行選擇,即將玩具娃娃拿走,如開始時有困難,可用板將玩具娃娃暫時遮住。如果兒童選擇正確,要給予玩具娃娃相應部位的實際操作(戴帽子)進行正反饋強化,并進一步促進手勢模仿;誤反應時,要拍打玩具娃娃的相應部位,促使兒童修正。主要通過選擇性課題來完成,一般來說從實物——鑲嵌板——圖片,由抽象水平低到抽象水平高的教材進展;并注意選擇項的組合,開始時以身體部位遠距離組合為好,逐漸向近距離組合過渡。 (3)利用手勢符號進行動詞和短句訓練:在日常生活中,根據(jù)兒童的行為,訓練者在給予言語刺激的同時予手勢符號,并讓兒童模仿手勢符號,漸漸將此手勢固定下來作為此行為及要求的手勢符號。也可利用手勢符號作為媒介進行組句訓練,如兒童學習“吃蘋果”,訓練者拿著吃蘋果的圖片,先做“吃”的體態(tài),再做“蘋果”的手勢,讓兒童模仿,將短句的順序固定。 2.改善理解力的訓練 以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多的物品(杯、衣服等)、食物和交通工具等兒童感興趣事物的詞匯為主,從早期已學會手勢符號的詞匯開始,逐漸向言語符號過渡。如在兒童面前放3-4種物品的圖片,訓練者說物品的名稱,讓兒童選擇,進行理解訓練;可增加圖片的數(shù)目或物品的類別,從而增加訓練的難度;并結(jié)合游戲。 3.口語表達訓練 對能模仿言語的兒童,應促進其主動口語表達。口語表達要與理解水平相適應,一般來說,語言理解先行于口語表達,根據(jù)兒童語言理解階段不同,制定相應的口語表達訓練目標和選擇訓練課題?;卷樞蚴菑目谡Z模仿到主動表達,再進一步到生活使用。訓練過程中可用手勢符號及文字符號作為輔助形式,逐漸發(fā)展到單純用言語表達;當言語符號獲得困難時,可考慮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 (1)事物名稱的口語表達:以兒童可理解的詞匯為前提,從易于構(gòu)音或單音節(jié)詞開始練習(如媽媽mama等),先讓其模仿發(fā)音(在訓練早期,只要在兒童語言水平能模仿,如僅能模仿詞頭或詞尾、語調(diào)等均允許),然后逐漸增加詞匯,并促進兒童主動發(fā)出有意義的言語符號。 (2)詞句的口語表達:有些兒童早期對句子成分不能全部用成人語表達,可用手勢語十成人語(例如:“吃”的手勢符號 “蘋果”成人語)的組合訓練,逐漸過渡到用言語符號來表達完整的句子。訓練中對不足的句子成分可由提問引出,如給兒童看“吃蘋果”的圖,兒童回答“蘋果”時,訓練者可提問“做什么?” (3)文字符號的輔助作用:已形成文字學習的兒童有時使用文字符號作為發(fā)出信號的媒介,尤其是文字符號有助于想起音節(jié)。對照圖片,讓兒童寫出文字,然后一邊用手勢一邊指著文字一邊促進用言語發(fā)出信號,逐漸做到不看文字也能用言語表達。 (4)代用性交流手段:有明顯運動障礙時,最初就應考慮除言語符號外的代用性交流手段,否則,要以用言語符號的表達為第一目標進行訓練。尤其是言語符號表達困難的B群兒童可嘗試幾種措施,但如果最后所有措施均用了,仍不能形成用言語符號表達時,有必要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如文字板、交流板等。 (四)階段4的訓練 此階段的兒童要擴大詞匯量,學習內(nèi)容從名詞到動詞、形容詞、量詞、時間代詞、介詞等;并把已學過的詞組成詞句,從不完整句到主謂句、主謂賓句、簡單修飾句等形式進行訓練。 1.擴大詞匯量的訓練 (1)名詞的分化學習:目的促進常用詞匯(食物、動物和交通工具等)的同一范疇的分化學習。如把各種青菜(大白菜、菜心等)的圖片放在一起,對兒童進行分類學習。 (2)動詞的學習:采用實際的簡單動作游戲和圖片進行。訓練程序:操作的模仿——體態(tài)語符號的理解——言語符號的理解——言語符號的表達——自發(fā)表達。如學習動詞“吃”:①兒童吃東西時,訓練者在旁做體態(tài)語符號(用手拿且放入口中)和說成人語“吃”,讓兒童模仿體態(tài)語和誘導言語表達;②訓練者做“吃’’的體態(tài)語,兒童將面前的餅干放入口中;③訓練者發(fā)出成人語“吃”,訓練兒童用體態(tài)語來表達;④訓練者做體態(tài)語,并詢問“我在做什么呀?”,鼓勵兒童用言語表達;⑤反復訓練,鼓勵兒童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言語(成人語)來表達要求。 (3)形容詞的學習:多采用游戲和圖片進行。訓練程序:分類——言語符號的理解——言語符號的表達——自發(fā)表達。如學習詞匯“紅色”,“綠色”:①在兒童面前放紅色和綠色的卡片數(shù)張,讓兒童分類,兒童每拿起一張卡片,訓練者用成人語說卡片的顏色,讓兒童模仿發(fā)音;②通過游戲來促進和強化:訓練者說卡片的顏色,讓兒童選擇并模仿發(fā)音;③訓練者指著卡片問“這是什么顏色?”,要求兒童用言語表達;④反復訓練,鼓勵兒童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言語表達(成人語)來形容事物。 2.語句訓練 (1)名詞句的學習:句型:事物的屬性十事物名稱,選用大小、顏色等事物的特征對比明顯的實物、模型、鑲嵌板、圖片等。訓練程序:確定構(gòu)成名詞句的各詞匯是否理解一能理解表示名詞句的圖(圖片仿照)一名詞句的理解。 如學習“大、小十事物名稱”:選用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圖片數(shù)張,①在兒童面前放同一事物不同大小的兩張圖片,訓練者問“哪個是大的?”“哪個是小的?”,讓兒童選擇,同樣方法確定兒童理解事物的名稱;②并列擺放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四張圖片作為示范圖,讓兒童選擇相同的圖片;③并列擺放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四張圖片,用“大的鞋”“小的帽子”等的言語刺激讓兒童選擇相應的圖片。 (2)兩詞句的學習:句型:動作主十動作(主語十謂語)。訓練程序:確定構(gòu)成兩詞句的各詞匯是否理解——能理解表示兩詞句的圖——兩詞句的理解——表達。 具體訓練與名詞句的學習基本相同,最后一項:訓練者與兒童交換位置,兒童用言語發(fā)出指令,訓練者選擇相應的圖片。 (3)三詞句的學習:句型:動作主十動作十對象(主語十謂語十賓語)。訓練程序:確定構(gòu)成三詞句的各兩詞句是否理解一能理解表示三詞句的圖(圖片仿照)一三詞句的理解一表達。訓練方法基本與上述相似。三詞句的理解,可從1/4選擇逐漸過渡至1/8選擇,并注意圖片放置的順序。 3.語法訓練 可逆句的學習,訓練程序:明確顯示句子的內(nèi)容一排列句子成分的位置一表達。 如學習句子“貓洗熊貓”:①在兒童面前放一張“貓洗熊貓”的大圖,讓兒童注意觀察大圖中拿刷子的動物;②訓練者將小圖按“貓” “刷子” “熊貓”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并讓兒童注意主語的位置;然后讓兒童練習排列順序;③兒童說出句子。在此基礎上學習有連詞、介詞等的句子,并鼓勵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已學習的句子,多看簡單的圖片和做練習,多聽故事。 (五)階段5的訓練 此階段的兒童主要學習組詞成句的規(guī)則,能理解和自己說出被動句。訓練程序:明確顯示句子的內(nèi)容→排列句子成分的位置→表達。如學習句子“兔子被烏龜追”,訓練方法基本與可逆句的學習相同,當兒童出現(xiàn)利用詞序與前可逆句一樣的方法去理解、排列小圖時,要及時給予提示,改正錯誤的圖序,訓練者可與兒童做相應的模仿動作或游戲來促進兒童對被動句的理解,反復訓練,直至兒童能自己排列、理解、說出被動句式。 一、文字訓練 正常兒童的文字學習是在全面掌握了言語的基礎上再進行的學習,但對于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兒童言語學習困難時,如果將文字符號作為語言形成的媒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另外還可以作為言語的代用手段,因此,文字學習的導人必須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病例進行。 (一)適用情況 1.音聲語言的理解與表達發(fā)育均遲緩的兒童,應以文字作為媒介促進言語符號的理解與表達。 2.音聲語言的理解好而表達困難的兒童(如B群兒童),應讓其先獲得文字語言,以文字作為表達的媒介,從而促進音聲語言的表達,另外,文字還可作為輔助的手段或用作說話困難時的代償交流手段。 3.既有以上原因,又并伴有構(gòu)音障礙、說話清晰度低下的兒童,在文字學習的同時,應利用文字進行音節(jié)構(gòu)造的分解與合成訓練。 4.輕度或臨界全面發(fā)育遲緩,學齡前到低年級的病例,考慮到在學校的適應問題,有必要進行文字學習指導,在文字符號獲得的同時進行音節(jié)分解、詞匯、句子等語言學習。 (二)文字訓練程序 1.文字形的辨別訓練 為掌握文字符號,必須能夠辨別字形。 (1)辨別幾何圖形:作為基礎學習,必須先能夠辨別各種幾何圖形(10種以上)。 (2)單字字形的辨別:讓兒童先學習單個文字,如從數(shù)個文字中選出指定的某單個文字。最初要選擇相似性低的字,以后逐漸向相似性高的字過渡。 (3)單詞水平的辨別:最初選擇字形及字數(shù)相似性低的單詞,讓其先看字長,然后從2個字長的單詞中選出某個單詞,逐漸再進行相似性高的文字辨別訓練。如:門——小羊——毛巾。 2.文字符號與意義的結(jié)合訓練 當兒童能辨別l~2個音節(jié)詞后可進行此階段的訓練,以文字符號與圖片意義相結(jié)合為目的,訓練順序如下: (1)文字單詞圖片:文字單詞的匹配,給兒童一張文字單詞圖片,桌面放數(shù)張文字單詞卡,將文字單詞圖片與文字單詞進行匹配; (2)文字單詞的選擇:給兒童數(shù)張文字單詞,桌面放一張文字單詞上面有相應圖片的卡片(示范項),進行文字單詞的選擇; (3)文字單詞圖片的匹配:給兒童一張文字單詞,桌面放數(shù)張圖片,將文字單詞與圖片進行匹配; (4)圖片的匹配,給兒童一張圖片,桌面放數(shù)張文字單詞,將圖片與文字單詞進行匹配。 3.文字符號與音聲的結(jié)合訓練 用音聲語言進行文字單詞的選擇:在兒童面前放數(shù)張文字單詞卡,訓練者用音聲語言說,讓兒童指出相應的單詞。再進一步,讓兒童指著卡片的每一個文字與訓練者一同朗讀,促進音聲言語的表達。選擇詞匯時,從言語能夠理解和構(gòu)音正確的詞匯開始,選擇項的組合從音形、文字、文字數(shù)、意義等容易辨別的開始進行組合。 4.文字符號與意義、聲音的構(gòu)造性對應的結(jié)合 可進行圖片與相應的文字單詞用線連接的作業(yè),然后讀出文字。 漢語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檢查法法> 一、S-S法原理 語言行為大體上存在三個觀點:即語法規(guī)則,語意學,語用論等來進行,這也就是Bruner所說的,第一是語言的構(gòu)造形式 (form),第二是辨別、記憶、產(chǎn)生、范疇化等的內(nèi)容(content),第三是交流關系的建立,維持、展開等使用方面(use)。在S-S法中這些分別被稱為記號形式-指示內(nèi)容關系;與促進學習相關的基礎性過程;交流態(tài)度。 語言行為可從三個側(cè)面進行,語言發(fā)育遲緩患兒也可以叢三個側(cè)面進行評價。語言發(fā)育遲緩語言障礙的性質(zhì)不只是言語(speech)障礙,更主要的是語言(language)的障礙。而且,很多孩子還伴有智力和人際關系障礙,另外不少兒童還具有行為障礙。所以,應該對這些兒童的語言行為和相關活動進行綜合評價。 二、適應年齡和適應性 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語言發(fā)育遲緩,原則上適合1歲半?6歲半的語言發(fā)育遲緩兒童,有些兒童的年齡已超出此年齡段,但其語言發(fā)展的現(xiàn)狀如不超出此年齡段水平,也可應用。另外,學齡前的兒童獲得性失語癥也可以參考應用。不適合聽力障礙為原因的語言障礙。 三、檢查一般要求 檢查場所:安靜、寬敞 檢查位置:桌面、地上 與兒童接觸方法:在游戲中,態(tài)度親切 檢查用具:配套工具和圖片冊箱 檢查順序:一般較差的患兒應從頭開始,為了節(jié)省時間,對年齡較大或水平較高的患兒沒有必要進行全部的檢查,可按以下順序:①不可用圖片檢查的患兒:可用實物進行檢查(1)?(2);②可用圖片檢查的患兒,在3-2階段以上,用圖片檢查單詞?詞句檢查。③發(fā)育年齡在3歲以上、能進行日常會話者,進行階段4?階段5,以詞句檢查為主。 記錄方法:配套記錄表格 四、S-S法的構(gòu)成 檢查內(nèi)容包括符號形式與指示內(nèi)容關系;基礎性過程;交流態(tài)度三個方面進行綜合檢查。但以言語符號與指示內(nèi)容的關系檢查為核心,后者的比較標準分為5個階段,見如下。將檢查結(jié)果與正常兒童年齡水平相比較,即可發(fā)現(xiàn)語言發(fā)育遲緩兒童。 第1階段:對事物,事態(tài)理解困難。 第2階段:事物的基礎概念。2-1:功能性動作;2-2:匹配;2-3:選擇。 第3階段:事物的符號。3-1:手勢符號(相關符號);3-2:言語符號:幼兒語言(相關符號)、成人語言(任意性符號)。 第4階段:詞句,主要句子成分。4-1:兩詞句;4-2:三詞句。 第5階段:詞句,語法規(guī)則。5-1:語序;5-2:被動語態(tài)。 《S-S法》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檢查法(續(xù)2) (一)語言符號形式—指示內(nèi)容關系 1、階段1:事物、事物狀態(tài)理解困難的階段。此階段語言尚未獲得,并且對事物、事物狀態(tài)的概念尚未形成,對外界的認識尚處于未分化階段。此階段對物品的抓握、舔咬、搖 動、敲打,一般為無目的性。例如,拿起鉛筆不能夠做書寫操作而放到嘴里舔咬。另外對于自己的要求,不能用某種手段來表現(xiàn),這個階段的兒童,常可見到身體左右搖晃、搖擺、旋轉(zhuǎn)等;正在干什么突然停住、拍手或?qū)⑼僖耗ǖ降厣?、手上等反復的自我刺激行為?span style="overflow-wrap: normal;word-break: normal;line-height: 21px;;"> 2、階段2 事物的基本概念。此階段雖然也是語言未獲得階段,但是與階段1不同的是能夠根據(jù)常用物品的用途大致進行操作,對于事物的狀況也能夠理解,對事物開始概念化。 此時可以將人領到物品面前出示物品,向他人表示自己的要求。一般認為在階段2又 包括從初級水平到高級的水平。因此在階段2中設定了3個亞項:①階段2-1:事物功能性操作;②階段2-2:匹配;③階段2-3:選擇。其中匹配與選擇都是利用示范項進行操作,因為檢查順序不同,對兒童來說意義也不同,因此分為2項。 階段2-1:事物功能性操作:此階段兒童能夠?qū)κ挛镞M行功能性操作。例如:拿 起電話,讓兒童將聽筒放到耳朵上,或令其撥電話號碼等基本都能操作。在生活當中,外出穿鞋、戴帽等,如反復練習,會形成習慣。檢查分三項進行,即:事物,配對事物,鑲嵌板。 階段2-2:匹配:此階段在日常生活當中不難判斷是否有“匹配行為”,如果能將2個以上物品放到合適的位置上,可以說“匹配行為”成立。例如:將書放到書架上(或書箱 里),將積木放到玩具箱里,像這樣將書和積木區(qū)別放到不同的地方為日常生活場面,在這樣的場面中是很容易將“匹配行為”引出來的。 階段2-3:選擇:此階段是當他人出示某種物品或出示示范項時,兒童能在幾個選擇項中將出示物或與示范項有關的物品適當?shù)倪x擇出來。與階段2-2匹配不同的為匹配是兒童拿物品去匹配示范項,而選擇則是他人拿著物品或出示物品作為示范項。 選擇檢查時,兒童與出示的示范項之間,要有一定程度的空間距離,也就是兒童用手抓不到物品的狀況,如果太遠出示物就起不到示范項作用。發(fā)育階段低的兒童視線轉(zhuǎn)向很困難,因此選擇行為很難成立。檢查用具同“匹配”。 3、階段3事物的符號。此階段為符號形式與指示內(nèi)容關系開始分化。語言符號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即具有限定性的象征性符號,也就是手勢語;幼兒語階段及與事物的特征限定性少的任意性較高的成人語階段。 本檢查法將手勢語、幼兒語包括在階段3里,具體分項目為: 階段3-1手勢符號:即象征性符號,開始學習用手勢符號來理解與表現(xiàn)事物。此階段可以通過他人的手勢開始理解意思,還可以用手勢向他人表示要求等。 手勢語與幼兒語并不是同一層次的符號體系。手勢符號為視覺—運動回路,而幼兒語用的是聽力-言語回路,因為聽力—言語回路比視覺—運動回路更難以掌握,所以將此兩項分開為階段3-1 (手勢符號)及階段3-2 (言語符號)。 階段3-2言語符號:即幼兒語(象征性符號),成人語(任意性符號),此階段是將言語符號與事物相聯(lián)系的階段。但是事物的名稱并不都能用手勢語、幼兒語、成人語來表達。a.能用三種符號表達的,例如:“剪刀”用食指與中指同時伸開做剪刀剪物狀(手 勢語手勢語和“咔嚓、咔嚓”聲同時(幼兒語);“剪刀”一詞(成人語),b.無幼兒語,只能用手勢語及成人語表達的(例如:眼鏡),c只能用幼兒語及成人語表達的(例 如“公雞”)。d..僅能用成人語表達的。在理論上兒童是按a→b→c→d順序來獲得言語符號的。 在檢查中,階段3-2共選食物、動物、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方面名詞16個,身體部位6個詞,動詞5個詞,表示屬性的2個種類。階段3-1手勢符號的檢查詞匯中,使用的是階段2 (事物)的基本概念中用的詞匯以及階段3-2詞匯中的手勢語。 《S-S法》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檢查法(續(xù)3) 3、階段4組句,語言規(guī)則(非可逆態(tài))。本階段能將某事物,事態(tài)用2?3個詞組連成句子。此階段中又將兩詞句和三詞句分成兩個階段。 階段4-1兩詞句:開始學習用2個詞組合起來表現(xiàn)事物,事態(tài)的階段。兒童在此階段能夠理解或表達的兩個詞句有各種各樣,在本檢查法中僅舉了四種形式即:[屬性 (大、?。?事物]、[屬性(顏色) 事物]、[主語 賓語]、[謂語 賓語]。 在日常生活中,如不設定一定的場面檢查是很困難的,另外,注意選擇項圖片不宜太多,否則兒童進行起來很困難。 階段4-2三詞句:此階段與階段4-1詞句]同樣,但考慮到句子的多樣化,在此僅限定兩種形式。即[屬性(大小) 屬性(顏色) 事物],例如:大紅帽子,小黃鞋等;[主語 謂語 賓語]例如:媽媽吃蘋果。 另外在“階段5語法規(guī)則”中也有三詞句,但有所不同,階段4的句型是非可逆句,主語與賓語不能顛倒,如:“媽媽吃蘋果”,而不能為“蘋果吃媽媽”。 5、階段5能夠理解三詞句表現(xiàn)的事態(tài),但是與階段4-2的三詞句不同的是所表現(xiàn)的情況為可逆。 5-1階段為主動語態(tài),如:“烏龜追小雞”。 5-2為被動態(tài),此階段中要求能理解事情與語法規(guī)則的關系。如:“小雞被烏龜追”等。 (續(xù)4)《S-S法》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檢查法 (二)操作性課題 1、投入小球 方法:將小盒子或杯子放到兒童面前,檢查者將彩色玻璃球一一給予,令其根據(jù)檢查者的指令,將小球放進小盒子里。 標準:將小球從小盒子上的洞口一一放入或可以模仿,均為達到標準。 2、延遲反應: 用具:小毛巾、帶響小玩具(小塑料動物玩具) 方法:將小玩具出示給兒童,引起興趣,然后用小毛巾蓋住。 標準:兒童能主動的將毛巾掀開找出小玩具或模仿掀開小毛巾,將玩具拿到手里,為達到標準。如掀開小毛巾沒將小毛巾拿出來,不能算達到標準。 3、圖形匹配 (1)3種圖形 用具:3種形狀鑲嵌板 方法:將鑲嵌板母板放到兒童面前,然后檢查者將鑲嵌板子板一一給予。 標準:只要將具體形狀對上即可,不必要求放的是否規(guī)則,全部通過可以往下進行。 (2)6種形狀 用具:鑲嵌板6塊 方法:同3種圖形 標準:同3種圖形 4/6以上正確可以往下進行。 (3)10種形狀 用具:鑲嵌板10塊 方法:同3、6種 反應形式: 1)形狀重疊: 2)用手指相應形狀 兩種方法可,記錄清楚即可以 標準:根據(jù)發(fā)育年齡進行對照,又分為7/10和10/10兩種 4、積木 (1)堆積 用具:三塊正方形積木 方法:檢查者將三塊積木垂直向上堆,然后推倒,讓兒童自己堆積。積木由檢查者一一給予。 通過標準:能堆積即可以,不必要求整齊。 但要注意記錄主動堆積還是模仿堆積。 (2)排列 用具:三塊正方形積木 方法:同堆積,積木水平排列 標準:同堆積 (3)隧道 用具:三塊正方形積木 方法:檢查者先壘一個隧道,要強調(diào)隧道口,然后令兒童模仿。 標準:只要下面兩塊積木留有空隙即可以。 5、描線 (1)畫點、 用具:筆和紙、 方法:用筆在紙上亂點,可以模仿 標準:只要能在紙上點出點即可 (2)畫垂直線∣ 標準:該直線斜度在30度以內(nèi),即可向下檢查 (3)畫圓○ 標準:圓的始點與終點能閉合為標準 (4)畫“┼”字 標準:橫線與豎線能交叉即可 (5)畫正方形□ 標準:四邊大致為直線,四角大致為直角,能閉即可。 (6)畫三角形△ 標準:三個邊大致為直線,三個角閉合即可。 (7)畫菱形◇ 標準:四邊大致為直線,能閉合即可。 (續(xù)5)《S-S法》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檢查法 (三)交流態(tài)度 1. 對他人行動的注視 對他人的行動大致經(jīng)常注視 ±對他人操作自己較關心的事或物時注視 ﹣完全或幾乎不注視 2. 視線 大致經(jīng)常視線交流 ±經(jīng)過促進視線可以交流(如“看這里”或?qū)⑹挛锬玫綑z查者的面前時)。 ﹣完全或幾乎無視線交流 1. 對他人的指示、問候、招呼的反應 對他人的指示、問候、招呼用言語回答,或者邊看指示者的面部邊行動 ±不看指示者的面部但有行動反應 ﹣完全無反應 2. 對他人的表達 用言語或手勢進行表達 (i看他人面部 ii不看他人面部) 用手指著來表示要求 (i看他人面部 ii不看他人面部) ±用提示行動不表示要求(讓看物品等) (i看他人面部 ii不看他人面部) ?領著大人的手到物品存放處表示要求 (i看他人面部 ii不看他人面部) ﹣無要求表示 3. 感情起伏的表現(xiàn) 感情表現(xiàn)用可以理解或適當?shù)某潭冗M行表示 ±感情表現(xiàn)雖然能夠理解,但過分 ?感情表現(xiàn)大部分不能夠理解 ﹣幾乎沒有感情表現(xiàn) 4. 詢問—回答的關系 理解了問題的內(nèi)容后進行回答(包括手勢、文字) ±對問題的內(nèi)容不能很好理解,但對其要答話的狀況明白,對問題或吱吱唔唔笑嘻嘻 ?僅僅是對問題機械地模仿 ﹣無反應 5. 特征性語言 i 自言自語 有 無 ii 回響言語 有 無 iii韻律 正常 異常 (續(xù)6)《S-S法》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檢查法 五、S-S法評價總結(jié) 1.評定總結(jié)和診斷 評定總結(jié)和診斷檢查結(jié)束后,要對檢查結(jié)果和問診情況進行分析、綜合各種信息。如對磁共振、CT結(jié)果等進行評價、診斷。S-S法檢查結(jié)果顯示的階段要與實際年齡語言水平階段進行比較,如低于相應階段,可診斷為語言發(fā)育遲緩。 2.分類 (1)按交流態(tài)度分類:分為兩群:Ⅰ群,交流態(tài)度良好;Ⅱ群,交流態(tài)度不良。 (2)按言語符號與指示內(nèi)容的關系分群:原則上適用于實際年齡3歲以上兒童。分為 ABC三個主群。但是要注意到這種分群并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語言的發(fā)展, 有的從某一癥狀群向其他的癥狀群過渡。 根據(jù)言語符號與指示內(nèi)容相關的檢查和操作性課題(基礎性過程)的完成情況相比較,將以上的A和C群又分為6個亞群。 A群:言語符號尚未掌握,符號形式與指示內(nèi)容關系的檢查在3-1階段以下,不能理解口語中的名詞。 A群a:操作性課題和符號形式與指示內(nèi)容的相關檢查均落后于實足年齡。 A群b:操作性課題好于符號形式與指示內(nèi)容的相關檢查。 B群:無亞群,但應具備以下條件和言語表達困難:①實足年齡在4歲以上。②詞句理解在4-1階段以上。③一般可以用數(shù)詞表達。④言語模仿不可,或有波動性。⑤上述②?④的狀態(tài),持續(xù)1年以上。⑥無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 C群:語言發(fā)育落后于實際年齡,條件為言語符號與指示內(nèi)容相關檢查在3-2階段以學上。亞項分類: C群a:動作性課題和言語符號與指示內(nèi)容相關的理解和表達全面落后。 動作性課題=言語符號的理解=表達 C群b:動作性課題好于言語符號與指示內(nèi)容的相關情況。 動作性課題>言語符號的理解=表達 C群c:言語符號的理解好于表達,操作性課題檢查基本與言語符號理解相當。動作性課題=言語符號的理解〉表達 C群d:言語符號表達尚可,但理解不好,此亞群多見于孤獨癥或有孤獨傾向的兒童。 3.鑒別診斷 (1)早期發(fā)現(xiàn)很重要; (2)聽覺障礙,發(fā)聲器官的運動發(fā)育障礙,自閉癥和智能低下均可引起語言發(fā)育遲緩; (3)年齡較小懷疑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孩子,有必要每隔3~6個月復查一次。 六、S-S法特點 1.通過此方法可以將實際生活年齡與語言發(fā)育遲緩的水平作比較,了解語言發(fā)育遲緩的狀況,為診斷與評價提供依據(jù)。 2.根據(jù)檢查結(jié)果以及臨床表現(xiàn)制定訓練程序及訓練方法。 3.此法適應全部語言發(fā)育遲緩兒童。 4.根據(jù)檢查結(jié)果進行癥狀分類。 (1)符號形式—指示內(nèi)容的關系 (2)語言符號包括符號形式和指示內(nèi)容間的關系 (3)符號形式:是指示內(nèi)容的傳達媒介,即符號的形式的側(cè)面(表明意義的), (4)主要是言語、手勢和文字符號。 (5)指示內(nèi)容:符號的內(nèi)容的側(cè)面,包括一般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