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提到空城計,都會為諸葛亮豎起大拇指,就連近代大文豪魯迅先生都怒贊諸葛亮,說他的智慧近乎妖。兩千五百人對敵十五萬大軍,實力懸殊近乎百倍,如果不是有過人的智慧和氣魄,又怎能嚇退司馬懿大軍。那么,在這里也有一個疑問,司馬懿也并非等閑之輩,就連他的兒子司馬昭都看出這其中有詐,怎么偏偏他就看不出來。 其實,真相和表象恰恰相反,司馬懿在接到前軍探馬來報的時候,早就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所以他才會有那意味深長的一笑。之后,他親自來到軍前,看到諸葛亮的端在西城城頭,安然撫琴,就已經洞穿了其中的玄機。 諸葛亮這次是真的被動了,如果自己攻進去,他必死無疑。除了司馬懿心知肚明,他的兒子司馬昭,他的部下也都看出來了這一點,都說諸葛亮此時還有閑心撫琴,太過鎮(zhèn)定和反常了,越是這樣越就證明他是故意做樣子的。于是,紛紛要求進軍,司馬懿不允許,給出的理由是諸葛亮這個人從來就是步步為營,穩(wěn)扎穩(wěn)打,他從來不弄險。所以他還能安然坐在城頭撫琴,就說明他身后還有大批兵力埋伏。 司馬昭不甘心了,自愿請命率軍前去試探,結果被司馬懿厲聲喝止。在眾人的不甘和猜疑中,司馬懿下令撤兵了。諸葛亮得以帶著一班文官和士兵穩(wěn)穩(wěn)退回漢中,保全了為數不多的兵力。結果,司馬懿部隊探到真實信息,司馬懿仰天長嘆,謙虛的說自己確實不如諸葛亮,世人被表象欺騙,卻不知司馬懿其實是大智若愚。他為何這么做?這還得從曹操說起。 曹操一代梟雄,文韜武略,陰謀陽謀,不擇手段,最出名的一句話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于是才有了殺死呂伯奢全家,也才有了華佗之死。司馬懿作為追隨曹操多年的謀士,深知曹操的本性。他死之前,還曾經和兒子交代,司馬懿這個人非常有能力,能用你就用,駕馭不住你就想辦法殺了他。現在,雖說曹操父子都已經過世,曹睿掌權,但是曹睿對司馬家族的忌憚和防備,司馬懿是比誰都清楚。而他現在不動自己,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諸葛亮未除,西蜀大患還在,他還需要自己來抵御漢軍。 所以專家也分析,如果有一天 諸葛亮死了,漢軍沒有了威脅,那曹睿就會卸磨殺驢,司馬家族一定會被曹睿趕盡殺絕,所以諸葛亮活著,司馬懿才對曹睿有價值,諸葛亮死了,他在曹睿那里的價值也就不明顯了。到時候,等待司馬懿的只會是因為功高震主而被殺。 結語:司馬懿的智慧,不在諸葛亮之下。諸葛亮忠義,司馬懿奸猾,所以司馬懿成了那個笑到最后的人。他假裝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是深諳“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的道理,誰說這不是一種大智慧呢!所以專家說,司馬懿不進軍是明智的,否則才是必死無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