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龍嶺迷窟》TRINITY操作員趙浩老師 《龍嶺迷窟》是根據(jù)小說《鬼吹燈》改編的影視作品,其特效水平及故事設計完全以電影制作標準進行拍攝,是國產劇中的佼佼者。跌宕起伏的故事,古老的傳說,神秘古跡,命運的捉弄,還有引人入勝的地方文化,都讓這部劇成為熱點。而魔幻的充滿畫面感的故事如何拍攝落地,也是擺在整個劇組面前需要仔細討論的問題。除特效輔助,也需要一些與以往不同的豐富的鏡頭語言來幫助導演推進情節(jié)。想讓觀眾沉浸在現(xiàn)場感中,需要巧妙卻不花哨的運鏡。今天,我們采訪到《龍嶺迷窟》的攝影老師趙浩,他運用ARRI TRINITY為觀眾帶來全新的美學角度,也為導演和攝影指導提供了更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讓我們看看他使用TRINITY的心得體會。 1,能否介紹一下整個項目,前期做了哪些測試和準備?最終是什么原因選擇了ARRI TRINITY? 首先要感謝我?guī)煾咐顝娤壬瑳]有他的推薦,我可能也不會參與到《龍嶺迷窟》的拍攝。攝影指導陳瑩老師,他為人和善,文藝氣息濃郁,也很相信我,給了我很大的發(fā)揮空間。一開始溝通的時候,陳老師跟我說這次不僅要用到斯坦尼康,而且還有一套TRINITY系統(tǒng),這也是導演的要求,希望這個戲上可以應用,多一些鏡頭運動變化。我也很慶幸能遇到一位對攝影很了解的導演,費振翔導演有他一套獨特的鏡頭語言。 之前這套系統(tǒng)出來之后,我也曾去了解、測試過。這部劇算是我第一次應用到實際拍攝當中,所以在開拍前,我做了很多測試和準備。技術準備方面,我們的機型是ALEXA Mini,我選擇了直供電的小馬達,這種馬達設計小巧輕便,非常適合裝在TRINITY或者斯坦尼康上面。鏡頭方面有變形寬銀幕鏡頭、還有UP等,每款鏡頭的搭配都影響著整套系統(tǒng)的整體重量,水平調節(jié),電池配重的數(shù)量。所以在試片階段我們就嘗試并標記了每款鏡頭的匹配方式,合理化圖傳的位置,選擇不同重量的電池,選擇長短適中的視頻線,使整體外觀的規(guī)劃更合理科學美觀。這樣的技術準備都是為了應對現(xiàn)場變化的情況,比如現(xiàn)場會經常換鏡頭,我要在前期把這些硬件設備做匹配調整平衡,這樣標記出來,現(xiàn)場會高效一些,這也是我多年的一個習慣。 2,針對于ARRI TRINITY,總體的使用感受如何? 這套系統(tǒng)我把它戲稱為“人肉小搖臂”,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它兼具一部分斯坦尼康的功能之外,更大的變化是高低角度的轉換,很像一個在人身上的小搖臂一樣,高低上下切換不同角度,這個是與斯坦尼康最大的區(qū)別,也是它獨有的優(yōu)勢,不僅可以高角度俯拍,也可以低角度仰拍,可以快速的高低切換,給運動鏡頭帶來全新的視角; 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對于水平的調整,上部的小型遙控頭,水平自動校準,這給操作員更大的容錯率,哪怕操作桿是歪的,也不會影響攝影機的水平。另外它具有五種模式的切換,可以拍攝360、720度甚至更大的旋轉角度的鏡頭,也可以鉆過車窗,洞穴等狹窄的縫隙,拍攝一些特殊視角的鏡頭。另外還有一個就是監(jiān)視器的位置在萬向節(jié)的手柄上,無論怎么轉換角度,在監(jiān)看方面都是很方便的。 這是我對ARRI TRINITY功能上大致的一些感受,對于操作來講或者與斯坦尼康的對比,我可能會有很多感受。 3,對比一下斯坦尼康,它們之間各有什么優(yōu)劣? 這個我可能需要多說一點了,因為我之前也是斯坦尼康攝影師,對于兩者的不同可能頗有體會。 第一、高低角度的轉換。 傳統(tǒng)斯坦尼康對于高低角度的轉換來講,我們有正常模式和低拍模式(倒掛),正常模式拍攝的高低范圍大概在腰部到頭部甚至采用增高柱的話可以拍到高過頭部的范圍。低角度模式正常情況可以拍到臀部到腳部的范圍。這個模式的切換因人而異,現(xiàn)場需要花費10分鐘到30分鐘的調整。 ARRI TRINITY對于高低的調整是一次性的,就像一個杠桿或者小搖臂,可高可低,如果像拍到腳的話,還有一個主桿的延長桿。這樣就會拍到更高或者更低的角度。這是它最大的一個優(yōu)勢。 第二、畫面水平 對于畫面水平來講,無數(shù)的斯坦尼康攝影前輩,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糾錯、調整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體態(tài),最大的技術目的就是為了讓攝影機保持水平,對于一個成熟的斯坦尼康攝影來講,這需要花費幾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在不斷的實踐中摸索和掌握。而Trinity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一傳統(tǒng)的“手工”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電子穩(wěn)定器的自動調平,這給操作員更大的精力去調整其他的工作。我覺得這是科技的一種進步,當然就像手工工藝和機器化生產一樣,各有千秋。因人而異,各有喜好。作為斯坦尼康攝影師來講,經歷了多年的鍛煉的手藝終歸還是自己的,也有自己的樂趣所在。 第三、操作體態(tài) ARRI TRINITY系統(tǒng)就像我之前講的,它像個“人肉小搖臂”,顧名思義,為了獲得更大的拍攝半徑和高低角度,這套系統(tǒng)的重心與斯坦尼康相比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加上需要配平的電池和它自身的重量,相比裝備同一機型和鏡頭的斯坦尼康來講,重量上和操作的體態(tài)上有很大的不同。這需要操作者有一套完全不同的體態(tài)步伐配合TRINITY,需要更強壯的體力支撐這套系統(tǒng)。當然,我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如果想操作TRINITY,首先必須有非常扎實的斯坦尼康操作基礎,這是必須的。 第四、監(jiān)視器的不同與適應 ARRI TRINITY的監(jiān)視器是置于萬向節(jié)的手柄之上的,它是與彈簧臂相連接,所以在走動的時候,會受一些顛簸影響,與斯坦尼康不同,斯坦尼康的監(jiān)視器在主桿上,監(jiān)視器穩(wěn)定觀看起來不會有顛簸感,畫面平穩(wěn)。所以這方面使用TRINITY監(jiān)看畫面時,需要適應監(jiān)視器的顛簸,不要影響畫面的判斷。 第五、電子與手動的靈動性思考 ARRI TRINITY的水平和俯仰都是由電子控制的,尤其是俯仰是由萬向節(jié)手柄的俯仰撥桿控制,在行走操作過程中調節(jié)俯仰,需要不斷的加強練習,否則不會特別精準的控制構圖;斯坦尼康的水平俯仰其實是由手直接控制主桿來獲取的,很像攝影機云臺的pan桿操作,是一種手隨腦的聯(lián)動性,對于畫面構圖的控制可以說更靈敏一些,這也是拍一些快速移動鏡頭時的一種體驗。尤其是拍武戲,斯坦尼康的物理布局更貼合人體,運動時會相對更靈活。所以對于快速運動時,慣性更大的TRINITY的靈活性相對弱于斯坦尼康。 第六、機型鏡頭的選擇 ARRI TRINITY對于機型的選擇會更苛刻一些,這也取決于穩(wěn)定器的物理間距,比較合適的機型選擇,比如ALEXA Mini LF或者威尼斯等小機型。斯坦尼康對于機型和鏡頭的選擇空間會更大一些,小到ALEXA Mini加老蔡司,大到IMAX攝影機或者膠片攝影機加變型寬熒幕鏡頭。 第七、空間大小的選擇 我覺得ARRI TRINITY需要一個更大的空間和平臺去操作,比如我們這次在黃土高原拍攝,那里環(huán)境惡劣風比較大,傳統(tǒng)斯坦尼康可能會受風力影響比較大,我就選擇在外景使用TRINITY來拍攝,不怕受風的影響。而回到棚里拍攝時,我們有一個蜘蛛洞的場景,也就是迷窟里,我選擇了斯坦尼康,因為它更貼合人體,操作空間相對較小,不需要把主桿打橫,在狹窄的洞里面尤其是轉彎時會更方便靈活。 4,在拍攝期間,針對于ARRI TRINITY的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拍攝運動,可否舉一個例子? 我記得我們有一場戲是胡八一、王胖子、大金牙逃過馬大膽一行人的追捕,而躲到了一個牛車上的戲。那是一個轉場鏡頭,從古蘭縣逃到黃土高原的郊外,導演的轉場設計很巧妙。我們這個鏡頭從牛頭開始,逐漸的鏡頭降下來變成側面,伴著夕陽的逆光,逐漸到了牛蹄子和車輪,非常美妙的塵土效果,把黃土高原的質感呈現(xiàn)了出來,隨之鏡頭一路跟著牛車尾部,突然一雙腳落地,鏡頭停下來,漸漸向上搖起來,到了胡八一的臉上,王胖子和大金牙隨之也從牛車上跳了下來,追了回來。我覺得我們把TRINITY的功能用到了,而且鏡頭巧妙又沒有炫技。 5,之后還會繼續(xù)選擇ARRI TRINITY進行拍攝嗎? 我是這么考慮的。我其實并不是一個器材控或者技術控,我認為一切的技術手段都是來輔助和完成畫面效果的,并不是非哪件器材不可,每一件設備都有它的效果和使命,這也是作為一個攝影師來講,合理的分辨和選擇器材來完成畫面的一種能力。TRINITY和斯坦尼康我都會應用,而且這兩套設備也是我進組必備的,因為兩者都有著本質的不同,不會誰取代誰,我會根據(jù)鏡頭的需要來選擇它們。我現(xiàn)在很認ARRI的品牌,是因為ARRI TRINITY系統(tǒng)和它的Artemis系統(tǒng)有通用的主桿,我可以改成斯坦尼康也可以升級成TRINITY。兩種系統(tǒng)同時使用,節(jié)省了成本。言歸正傳,不可否認的是TRINITY的出現(xiàn),給攝影或者說是觀眾帶來了一種不同的美學角度,也給導演和攝影指導提供了更大的運鏡可能。當然,無論是ARRI TRINITY還是斯坦尼康,一切都是服務于故事,而非炫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