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度瑞桂2020-04-13 21:46
駁殼槍,是民間對德國毛瑟C-96軍用手槍的稱謂,就是那種10發(fā)彈倉供彈,只能單發(fā)射擊的德國毛瑟C-96軍用手槍。
至于二十響、盒子炮、大肚匣子等,是德國毛瑟C-96軍用手槍改進型號,大概誕生在1932年,屬于20發(fā)彈匣供彈,既可單發(fā),也能連續(xù)射擊。
兩把槍械隨槍都配有一只木制的槍盒,可以將槍柄和木盒相連接,實施抵肩射擊,此時,兩把槍械的有效射程,就提高到了150米,特別是20發(fā)彈匣供彈的德國毛瑟C-96軍用手槍,就是一把微型沖鋒槍,對缺乏沖鋒槍的中國軍隊來說,意義非常重大,彌補了步兵火力不足的弊端。
歷來手槍都以小巧玲瓏,易于攜行,而受到軍方歡迎,但毛瑟C-96軍用手槍卻以體積大、笨重而出名,所以在發(fā)明國德國,并不受軍方待見,因此裝備數量極少。
反倒是中國,當年軍閥混戰(zhàn)時,由于受到西方列強的武器禁運,槍械包括火炮都屬于禁運范圍,手槍是例外,因此10發(fā)彈倉供彈,火力較猛,射程較遠的德國毛瑟C-96軍用手槍,就受到了國內大小軍閥的歡迎。
包括抗戰(zhàn)前國府引進了大量的20發(fā)彈匣供彈的盒子炮,加上國內無數兵工廠的仿制品,這兩把槍械在國內的擁有量不亞于100萬把,成了抗戰(zhàn)時期軍民抵御日軍侵略非常給力的武器,日軍最怕抗日軍民的兩把槍械,一把是捷克ZB-26輕機槍,另外一把就是駁殼槍和盒子炮。
至于駁殼槍和盒子炮為什么被淘汰,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就是此槍笨重,不易攜帶,作為手槍確實分量太沉了,此其一。
其二,戰(zhàn)后沖鋒槍逐漸在中國普及,包括湯姆遜沖鋒槍、波波沙沖鋒槍,特別是56式沖鋒槍等制式裝備的大量裝備,火力和威力自然都遠在毛瑟手槍之上,軍隊中就淘汰了駁殼槍和盒子炮。
其三,駁殼槍和盒子炮,當手槍使用,畢竟體積大,重量沉,已經不適應我軍基層指揮官配用,在有了54式手槍以后,這兩把毛瑟軍用手槍,就完成了在軍中的使命徹底退出現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