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中的點畫都非常生動活潑,富有意趣,這主要得益于王羲之嫻熟的書法功夫,對書法的深入研究,和創(chuàng)作《蘭亭序》所處的環(huán)境與狀態(tài)。毫無疑問王羲之的審美情趣與“魏晉風(fēng)度”有關(guān),也與其年齡閱歷的不斷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特別是從書法歷史的角度看,王羲之所處的時代以及書法發(fā)展演變歷史的新階段有關(guān),與王羲之的審美理想和對書法的悟性密切相關(guān),也與書法演變歷史的發(fā)展機遇密切相關(guān)。 正因為有這些基礎(chǔ),才有了王羲之這篇和書法同輝映的文章《蘭亭集序》,也造就了王羲之書法的獨一無二的巔峰地位。王羲之書法的地位,特別是《蘭亭序》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雖然不可忽視唐太宗的大力推舉,實際上在晉代——王羲之生命活動的年代,隨著其書法藝術(shù)的成熟,從來都是書法圈的紅人,就像現(xiàn)代我們的網(wǎng)紅,否則也不可能會出現(xiàn)在大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視野中,案頭上。 《蘭亭序》可以說是王羲之的最為成熟的代表作品。在其流傳下來的以文章形式保留下來的作品恐怕僅此一件,而且是書文之原創(chuàng)。 王羲之最具代表或成熟的作品,雖然真正的真跡我們已經(jīng)無緣目見,但從這件“下真跡一等”的作品,完全可以窺見其面貌。 經(jīng)典之所以經(jīng)典,其不同凡響之處,與這些一點一畫,或者字里行間,都在告訴我們?yōu)槭裁矗C明著為什么。 就像我們今天所學(xué)習(xí)的幾組并列的點畫那樣,也在傳達著魏晉法度的遺韻和王羲之的超逸絕倫,自然妍美,妍美流風(fēng)。 寫出行書的流動暢達感,難的系數(shù)并不是特別高,但所難的是流動暢達之中見穩(wěn)健,穩(wěn)健之中見節(jié)奏,節(jié)奏明快之中神品。 【相向點】由挑點和撇點組成。兩點呈相向之勢,相互呼應(yīng)。 【若】字的上兩點,顯得對比非常清晰。昨天有自媒體網(wǎng)友談到為什么自己的書法點畫線條單一,結(jié)構(gòu)呆板,字形缺少變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善于處理點畫線條的變化形態(tài)。我們看這個兩個點的寫法。左粗右細,左為點右化為長豎曲線。左豎直右曲弧。左低右高。僅僅兩點簡單來看,就要四種變化特征。這樣的處理不可能沒有生動的變化之美的。 左點的用筆方法是由左上方向右平向落筆,右頓挫,駐鋒向下運筆在做頓,提筆之畫中向右提筆出鋒。右撇點化為一條右弧線,起筆接左點筆勢,起筆略高。入紙后輕頓調(diào)鋒左曲線左下運筆。注意收筆出,不是提筆出鋒,而是筆宋畫端,提筆收筆與左點內(nèi)。整個運筆過程非常完滿。 【茂】字的兩個比較“若”字的上兩點,顯得更加輕靈流便圓活。點畫位置仍然是左低右高,左點粗重縮小,兩個點畫運筆鋪毫幅度相近。左右點高低對比非常懸殊。整體看造型左點以圓輪廓線為主,右畫以方輪廓線為主,所以見棱見角。 左點起筆由上到下,落紙后向左挫鋒,在左下偏右左頓,頓出下角輪廓,然后不提筆,挫鋒向右上調(diào)整好方向以后提筆出鋒。右撇的起筆較高,注意二者間的比例,欲豎先橫,調(diào)鋒向下,在做曲弧線向左運筆。收筆前仍然不了直接率意而下,可見提筆漸細運筆變化,并與下一筆一氣呵成。類似的連帶書寫,要經(jīng)過反復(fù)臨摹練習(xí)才能夠掌握。 【相背點】由挑點和撇點組成,兩點呈相背之勢,筆斷意連。 【興】字的下兩點,相背點。左重右輕,兩點略微平齊,基本在一條平行線上。注意運筆過程要交代清楚,就是起筆行筆收筆出鋒,雖然短促緊湊但用筆節(jié)奏要清晰。如左點的起筆由右上到左下鋪毫入紙,先下做頓,以側(cè)鋒右向鋪毫運筆迅速上提筆出鋒,右點起筆接上筆勢,右下斜頓,頓出點的右下角,頓挫出輪廓,提筆左向出鋒。 【與】字的下兩點左點近楷,右點取行書筆意,過程一組對比關(guān)系。這兩個點取勢較險,呈八字形取勢,上合下開。左點順勢落紙鋪毫,寫得與米宮格線近,然后向豎下作頓,提筆向右上出鋒。右點接左點出鋒筆勢,注意露鋒落紙后的節(jié)奏變化,有一個鋪毫向右下的動作。駐筆出右下角帶筆向左出鋒收筆。收筆方向向左和左點收筆位置在一條線上。 【上下點】由兩撇點組成,兩點可連筆完成。 【終】字的右下兩點,連帶書寫,這兩個點寫得非常遒勁優(yōu)美。第一個點以方筆為主,第二個點見曲線和圓筆輪廓線。注意用筆節(jié)奏,不可率意。兩點之間的連帶直中見曲。收筆方向是回鋒內(nèi)收。 【于】字的右下兩點,和上畫筆斷意連。上點造型近直角三角形,由右向左下撇出。與下點連帶牽絲,豎直,下點筆鋒落紙后由左向右鋪毫邊行邊頓,出鋒不提筆以側(cè)鋒而為之。注意收筆出鋒方向在整體字形內(nèi)。和左部豎鉤的鉤底輪廓線在一條線上。豎向看兩個點的輪廓線大約在一個等腰三角形內(nèi)。 【兩點水】上點用右點或撇點,下點用仰點或挑點,一上一下,一短一長。 【況】字左兩點,上點橫平,下點如一個?形狀。以上點為參照,下點略微偏左一些。上點輪廓近平行四邊形,收筆由畫內(nèi)向左出鋒,和下點的過度牽絲,間呈左弧線飛渡。下點的書寫用筆略為復(fù)雜一些。落紙后有一個向下鋪毫運筆過程。頓挫出下輪廓后略提筆向上漸行漸提,需要注意收筆角度 并不是直接向右部的豎畫,而是偏向豎直上方。行筆至左部“口”的左豎上部凌空由上左向右落筆,筆斷意連。 【次】字左豎點,上點圓,略斜,角度近四十五度。落筆鋪毫后頓出右下角略做衄挫,提筆出鋒。下點做圓頓,較為緊湊。出鋒提筆向上。兩個點的輪廓線以圓弧線為主,非常飽滿。 寫好連帶點畫,要先做足讀帖功課,臨摹練習(xí)前不妨先分開臨摹練習(xí)一下,然后在組合在一起,書寫時一方面要注意第一點起筆和上一筆的連帶關(guān)系,同時要注意兩點間的斷與連的關(guān)系,包括出鋒收筆方向,總之要筆意連貫,一氣呵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