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杜甫堂成詩卷》筆法遒勁、結(jié)字秀潤、姿態(tài)橫生,墨韻生動,為其中年時意蘊豐厚之杰作。 《書杜工部榿木詩卷帖》紙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蘭千山館寄藏),行書,縱27.9,橫85.4cm,又稱《榿木卷帖》。 此帖墨法最有特點,安岐評論說:“此卷字畫沉著,用墨濃淡適中,較豐墨者別有生動之趣。” 明代金冕跋云:“昔先生嘗贊美杜子美詩、顏魯公書皆求之于聲律點畫之外,今觀先生書杜詩,后千百年,宛然若昨日揮灑者,蓋寓精神于翰墨而才品所自到爾。倘拘以宇宙之得而論之,是未可同賞妙也。” 在這短幅中,蘇軾以其筆墨骨肉賦其形,以其才學(xué)品性灌注其神情生氣;吟物有所寓,詠詩有所悟,讀杜有所思,揮毫有神助,使后人“愛玩不忍舍”。 釋文: 背郭堂成蔭白茆, 緣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吟風(fēng)葉, 籠竹和煙滴露梢。 蹔下飛鳥將數(shù)子, 頻來語燕定新巢。 旁人錯比揚雄宅, 懶墯無心作解嘲。 蜀中多榿木,讀如欹仄之欹,散材也,獨中薪耳,然易長,三年乃拱。故子美詩云:飽聞榿木三年大年夜大,為致溪邊十畝陰。凡木所芘,其地則瘠。惟榿不然。葉落泥水中,輒腐,能沃田,甚於糞壤,故田家喜種之。得風(fēng),葉聲發(fā)發(fā)如白楊也。吟風(fēng)之句,尤為紀(jì)實云?;\竹,亦蜀中竹名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