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閉針:隱白、水溝、聽宮。 隱白 定位:在足大趾末節(jié)內側,距趾甲角0.1寸。 刺灸法:淺刺0.1寸。 釋義:隱,隱藏;白,白色,這里指赤白肉際部位。本穴位于大趾末節(jié)內側,好像隱藏于赤白肉際中,故名。本穴屬足太陰脾經(jīng)之井穴,井穴位于四肢末端,可以接續(xù)陰陽之氣,故可治陰陽氣血逆亂而引起的癲狂癇等神志??;井穴為經(jīng)氣發(fā)源之地,以艾灸之則可溫經(jīng)通絡、補中益氣,使脾的統(tǒng)血職能得以恢復,從而達到固崩止漏之功效。 水溝 定位: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用于急救時可用指甲掐按。 釋義:因本穴位于人中溝中,故又名人中。本穴屬督脈,督脈聯(lián)絡于腦,故本穴善治神志疾患,且醒腦開竅醒神之力宏,為急救要穴,對于昏迷、虛脫、暈厥等急癥療效較好,可使用針刺法或以指代針。 聽宮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刺灸法:直刺0.5~1寸,張口取穴。 釋義:聽,聽力,這里指耳的功能;宮,王者所居之處。本穴意為管理聽力的高貴之處,故名。本穴位于耳部前方,為手太陽小腸經(jīng)與手、足少陽經(jīng)之交會穴,為治療耳疾之要穴。舉凡耳鳴、耳聾、聤耳等耳疾,均可選用。 “啟閉針”由隱白、水溝、聽宮三穴組成。出自“靳三針”,靳老根據(jù)腧穴的協(xié)同功能組穴配方。小兒自閉癥患者臨床表現(xiàn)復雜,中醫(yī)認為,其證候往往“虛實夾雜”,病位在腦,心、肝、腎三臟同時受累,病程中相互影響。靳老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對小兒自閉癥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針灸治療方法。其中,“啟閉針”中隱白、水溝屬孫思邈的“十三鬼穴”,十三鬼穴為古代治療精神異常的十三個經(jīng)驗穴。水溝(人中),屬督脈之穴,督脈循行背部正中,與諸條陽經(jīng)交匯,稱為陽脈之海,且上行于腦,貫心絡腎;隱白,為脾經(jīng)的井穴,脾經(jīng)氣所發(fā)之處,其穴氣通肝木,可運脾化痰;聽宮,手、足少陽與手太陽之會,有安神活絡、聰耳開竅之效。根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靳老將“靳三針”中的“四神針”、“智三針”、“腦三針”、“顳三針”、“顳上三針”、“手智針”、“足智針”、“啟閉針”八組穴位合稱“自閉八項”,主治小兒自閉癥。 【速記歌訣】隱白水溝與聽宮,協(xié)同增效啟閉針;隱白足大趾甲旁,水溝聽宮頭面尋;醒腦開竅通陰陽,小兒自閉癥宜取。 【研究進展】兒童自閉癥(children autism)馬瑞玲等[1]以“靳三針”療法(顳三針、智三針、手智針、足智針、啟閉針、舌三針等)為主,輔以行為干預療法,以自閉癥行為評定量表和發(fā)展評定量表為效應指標,比較3組(綜合組29例、針刺組15例、干預組10例)治療4個月前后各量表的分值及諸因子的改變。結果顯示,綜合組行為評定量表的總分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該量表的軀體運動因子、交往因子及語言因子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但對感覺因子和生活自理因子的改變比較差異無顯著性,說明本療法對其主要癥狀的影響明顯;綜合組兒童自閉癥發(fā)展評定量表的多數(shù)項目治療前后有明顯的好轉,說明其對自閉癥兒童的影響是全面的。羅廣鋒等[2]以“靳三針”療法(四神針、顳三針、智三針、手智針、足智針、啟閉針等)治療自閉癥,療效評價采用孤獨癥兒童行為檢查量表,總有效率達82.9%。 附: 四神Ⅰ針、四神Ⅱ針、四神Ⅲ針、四神Ⅳ針 定位:在頭部,百會前、后、左、右各旁開1.5寸,共四針。 刺灸法:① 四針均由百會向外平刺,刺激面比較廣泛,多用于精神發(fā)育遲滯兒童及腦癱、自閉癥、多動癥、眩暈等癥。② 四針均由外向百會平刺,刺激面比較集中,有聚神之功,多用于癲癇、失眠、健忘等神志病。③ 四針均向患側平刺,能起到氣至病所的作用,適用于中風后偏癱、肢端感覺異常者。④ 四神Ⅰ針、四神Ⅱ針均向前平刺,四神Ⅲ針、Ⅳ針向通天方向平刺,四針方向均朝向前額部,多為配合治療鼻部、前額部等疾?。ㄍㄌ?,在頭頂,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 釋義:四神針位于頭部,百會四周。腦為神明之府,百會為諸陽之會,督一身之正氣,故針刺四神針不僅能改善頭部經(jīng)脈氣血,尚能通調全身之氣血,使陰陽平衡、精神乃治。 智三針[神庭、本神(雙)] 神庭 定位: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 刺灸法:平刺0.5~0.8寸。 釋義:神,為腦之元神;庭,庭堂。本穴為腦神所居之處,故名。本穴歸屬于督脈,且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與督脈的交會穴,因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jīng)均入絡于腦,《黃庭中景經(jīng)》說:“神庭者,腦神之宅,保身之堂也”,故本穴是治療神智疾患之要穴。 本神 定位:神庭旁開3寸,當神庭與頭維(位于頭側部,當額角發(fā)際上0.5寸,前正中線旁開4.5寸)連線的內2/3與外1/3的交點處。 刺灸法:平刺0.5~0.8寸。 釋義:本,根本;神,神明。本穴為人身元神之根本,故名。本穴歸屬于足少陽膽經(jīng),且為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之處,《黃帝內經(jīng)》曰:“膽為中正之官,主決斷,五臟皆分主神志,故為神之本。”本穴因位于前發(fā)際神庭穴旁,內為腦神之所屬,可主治與神明有關的病癥。 腦三針[腦戶、腦空(雙) 腦戶 定位:在頭部,后發(fā)際正中直上2.5寸,風府上1.5寸,當枕外隆凸的上緣凹陷中。 刺灸法:向下沿皮平刺0.8~1.2寸。 釋義:腦,大腦也;戶,出入之門戶。督脈上行至風府,由此處入屬于腦,故名。本穴屬督脈,且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jīng)交會穴,為腦之經(jīng)氣出入之門戶,故有調理腦神、鎮(zhèn)靜安神之功效。 腦空 定位:在頭部,當枕外隆凸的上緣外側,頭正中線旁開2.25寸,與腦戶相平。 刺灸法:向下沿皮平刺0.8~1.2寸。 釋義:腦,大腦;空,空虛。本穴之內正當腦干、延髓與小腦交界處,位居風池直上1.5寸處,為通腦之孔竅而得名。本穴屬足少陽膽經(jīng),為膽經(jīng)在腦之穴,有平肝息風、補益腦髓之功效。 顳三針(顳Ⅰ針、顳Ⅱ針、顳Ⅲ針) 定位:顳Ⅰ針——在頭部顳側, 耳尖直上2寸(小兒1.5寸)處。顳Ⅱ針——顳Ⅰ針水平向前旁開1寸。顳Ⅲ針——顳Ⅰ針水平向后旁開1寸。 刺灸法:① 針尖與腧穴局部皮膚呈30°向下刺入,針刺深度為成人1~1.2寸,兒童0.8~1寸;該組穴位針感較強,痛感尤甚,可根據(jù)臨床情況及患者耐受程度調整進針角度。② 針至局部有麻脹感或放射至整個頭部為度,用同樣方法針第二、第三針,一般不灸。③ 中風偏癱患者取偏癱對側顳三針。 釋義:“顳Ⅰ針”位于頭顳部、耳部上方,根據(jù)腧穴近治作用,可主治側頭部及耳部相關疾病,如頭暈頭痛、耳鳴耳聾等;顳Ⅰ針還通過率谷及角孫,前者為足太陽、少陽之會,后者為手、足少陽之會,故針刺“顳Ⅰ針”可疏通肝、膽、三焦、膀胱諸經(jīng)之氣,起到平肝息風、清瀉肝膽之火,鼓舞少陽生發(fā)之氣機的作用。“顳Ⅱ針”、“顳Ⅲ針”均位于顳部——少陽經(jīng)所在區(qū)域,擴大和加強了顳Ⅰ針的治療作用。 顳上三針(顳上Ⅰ針、顳上Ⅱ針、顳上Ⅲ針) 定位:顳上Ⅰ針——左側頭部顳側, 耳尖直上3寸(小兒2.5寸)處。顳上Ⅱ針——顳上Ⅰ針水平向前旁開1寸。顳上Ⅲ針——顳上Ⅰ針水平向后旁開1寸。 刺灸法:① 針尖與腧穴局部皮膚呈30°向下刺入,針刺深度為成人0.8~1寸,兒童0.5~0.8寸;該組穴位針感較強,痛感尤甚,可根據(jù)臨床情況及患者耐受程度調整進針角度。② 針至局部有麻脹感或放射至整個頭部為度,用同樣方法針第二、第三針,一般不灸。③ 本組穴位一般只取左側。釋義:“顳上Ⅰ針”位于頭側部、耳部上方,正當“顳三針”上1寸處。本組穴剛好在手、足少陽經(jīng)交會區(qū)域,可以升發(fā)陽氣,鼓舞氣血運行,改善局部的大腦供血及代謝,同時促進語言功能的提高?!帮D上Ⅱ針”、“顳上Ⅲ針”均位于顳部——少陽經(jīng)所在區(qū)域,擴大和加強了顳上Ⅰ針的治療作用。 手智針(內關、神門、勞宮) 內關 定位: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透刺外關,行針以有向指端放射的觸電感為宜。 釋義:內,前臂之內側;關,關隘;此穴居前臂內側之沖要,可以通胸膈關塞諸病。本穴屬手厥陰心包經(jīng),心主神明,心包為心之外衛(wèi),代心受邪,故本穴不僅可以治療上肢痿痹等局部疾患,還為寧心安神之要穴,善于治療癲狂癇等神志疾患。另內關為八脈交會穴,通于陰維脈,《難經(jīng)》云:“陰維為病苦心痛”,即陰維脈主心胸胃諸疾,故內關具有化痰通絡之功,善于治療心胸胃疾患。 神門 定位: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刺灸法:直刺0.3~0.5寸,因穴下有尺神經(jīng)、尺動脈通過,故不宜深刺。 釋義:神,神明,心藏神;門,門戶。本穴為心經(jīng)之原穴,乃心神游行出入之門戶,故名。《黃帝內經(jīng)》云:“五臟六腑有疾者,皆取其原也”,故本穴為寧心安神之要穴,安神作用極佳。 勞宮 定位:掌心橫紋中,第2、第3掌骨之間,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釋義:勞,勞作,宮,宮殿,引申為居處;手司勞作,穴在掌心,因其所在和功用而得名。本穴為心包經(jīng)之滎穴,《難經(jīng)》云:“滎主身熱”,故本穴善于清心胃之火。本穴對于心火內盛、心神被擾、胃火旺盛、濁氣上攻所致的病癥,可清瀉火熱,開竅醒神,故歷代醫(yī)家認為本穴可主治神志病、胃火口臭等疾患。 足智針(涌泉、泉中、泉中內) 涌泉 定位:位于足底(去趾)前1/3處,足趾跖屈時呈凹陷處。 刺灸法:直刺0.8~1.2寸。 釋義:《黃帝內經(jīng)》云:“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即腎經(jīng)之氣來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各處,此穴如人體泉水上涌之處,故名涌泉。本穴為腎水之源頭,善于滋腎陰、涵肝木,為滋補肝腎要穴,用于治療腎陰虛,水不涵木,肝陽上亢而引起的頭暈、頭痛、失眠等;涌泉穴為本經(jīng)井穴,具醒腦開竅、寧神益智之功,對于神志疾患,如癲狂癇、小兒驚風、暈厥等均可選取本穴治療。 泉中 定位:足趾關節(jié)與足跟連線中點(即足心)。 刺灸法:直刺0.5~1寸。 釋義:本穴為經(jīng)外奇穴,在足少陰腎經(jīng)涌泉穴之下,足掌之中部,故名。本穴具有益腎寧神、平肝息風的作用。 泉中內 定位:泉中穴旁開0.8~1寸。 刺灸法:直刺0.5~1寸。
如果您覺得本文不錯,請轉發(fā)點贊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