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diǎn)擊加載圖片 本文配圖皆為古蜀文物 文章開始之前,先介紹一下司馬遷的家族關(guān)系。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擔(dān)任漢朝漢景帝、漢武帝時期的太史令; 祖父司馬喜在漢文帝詔入栗米受爵位以實邊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換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 司馬家族在秦漢之交出了一個厲害人物司馬卬,是項羽所封十八諸侯王之一,殷王司馬卬先投降劉邦后被項羽斬殺。 不過跟司馬遷不是直系關(guān)系。 司馬遷的高祖司馬昌曾經(jīng)擔(dān)任秦朝時期主管鐵器的官吏。 再往上細(xì)數(shù),就說到了今天的主角司馬錯,曾經(jīng)是秦國的客卿、國尉。 司馬遷為很多戰(zhàn)國名將樹碑立傳,比如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等,可見司馬遷的祖先司馬錯還不足以與當(dāng)時名將相匹配。 但是司馬遷為了炫耀祖上的功業(yè),可謂不惜筆墨。 《漢書》記載: “錯孫蘄····蘄孫昌,為秦王鐵官。當(dāng)始皇之時,蒯聵玄孫卬為武信君將而徇朝歌。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漢之伐楚,卬歸漢,以其地為河內(nèi)郡。昌生毋懌,···毋懌生喜,···喜生談,談為太史公?!?/strong> 點(diǎn)擊加載圖片 01 公元前316年,秦朝掌權(quán)的秦惠文王收到兩封書信,喜出望外的秦王又有些猶豫不決,所以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議。 書信是巴國和蜀國兩位國王寫來的,兩國爆發(fā)戰(zhàn)爭,兩位國王分別寫信向秦王求救。 秦惠文王早就有心征伐蜀國,此舉可謂正中下懷。 但是秦王還有一個顧慮:巴蜀道險路遠(yuǎn),一旦開戰(zhàn)曠日持久,其他諸侯國估計可能會趁機(jī)來犯。 朝臣們分為兩派,以相國張儀為首希望討伐韓國,而將軍司馬錯則力主伐蜀。 秦王一說完情況,年輕的司馬錯首先開口贊成秦王的主張,求情領(lǐng)兵伐蜀。 負(fù)責(zé)外交的相國張儀說道:“伐蜀不如伐韓國?!?/p> 點(diǎn)擊加載圖片 秦王讓張儀先說緣由。 張儀深得秦王信任,說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親近魏國、善待楚國,出兵攻占韓國的新城、宜陽,打通前往周王都城的路途,霸占周王的九鼎,索取天下的書籍,控制天子號令天下,這是稱霸天下的大業(yè)。我聽說做人要在朝廷上立名聲,在市場上賺財富,如今大王不去爭奪朝廷正統(tǒng),反而去跟蠻夷計較好處,這是背道而馳?!?/p> 司馬錯出班說道:“這話不對。我聽說:國家富強(qiáng)就要擴(kuò)充土地,軍隊強(qiáng)大就要讓老百姓富足,成就王業(yè)就要廣播道德,三者具備才能成就大業(yè)。如今大王地小民貧,我愿意先把容易的事情給大王做成。蜀國是西南的蠻夷大國,如今國王不行仁德發(fā)生變亂,秦國攻打他們?nèi)缤蚶亲窖蛞粯?。征服蜀國,天下諸侯不會覺得我們暴虐,獲得暴利天下諸侯也不會有意見,反而會贊揚(yáng)我們?nèi)柿x。” 秦王和張儀無言以對。 司馬錯接著說道:“我再說說伐韓國劫掠周天子會有惡名,也會被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周朝畢竟是天子,齊國和韓國鼎立扶持的象征。如今我們討要九鼎,韓國為了三川之地,將會向齊國、趙國求救。周天子將九鼎給楚國、土地給魏國,大王無法制止,諸侯各國就會聯(lián)合對付我們,我們就危險了。不如伐蜀來的實惠。” 秦王看張儀無言以對,于是聽從司馬錯的建議出兵伐蜀。 秦國以司馬錯為主帥,張儀、都尉墨等率軍出兵攻打蜀國,一路上勢如破竹。 同年十月,司馬錯便俘虜了蜀王,將其封號改為“蜀侯”。 司馬遷不惜筆墨記載了這段論戰(zhàn),而且還“含蓄”地加了一筆“蜀既屬秦,秦以益強(qiáng),富厚,輕諸侯?!?/p> 大致意思就是:我祖宗給秦國打下蜀國后,秦國更強(qiáng)大富有,從此看不起東方各國了。 《史記》記載: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惠王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司馬錯曰:“·····以因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謂危也。不如伐蜀完?!被萃踉唬骸吧疲讶苏埪犠?。”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strong> 點(diǎn)擊加載圖片 02 沒過幾年,蜀國的相國陳莊謀反,殺死了蜀侯,徹底投降了秦國。 不過秦惠文王一死,陳莊輕視剛剛繼位的秦武王,宣布自立為王。 秦武王派親信甘茂帶領(lǐng)司馬錯等平定蜀國的動亂。 也許是因為這一仗不是司馬錯的主將,司馬遷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誅蜀相壯。” 不過司馬遷沒有放過任何一個能夠炫耀的細(xì)節(jié)。 秦昭襄王六年,蜀國貴族公子和官員再次舉兵謀反了,這一次司馬錯作為主帥出征。 司馬錯很快平定了蜀侯煇和蜀國群臣。 在《史記》的“秦本紀(jì)里,司馬遷特別標(biāo)注了一句,正式宣布:司馬錯安定了蜀地。 《史記》記載: “六年,蜀侯煇反,司馬錯定蜀?!?/strong> 點(diǎn)擊加載圖片 03 后面司馬遷更不像話了,從秦昭襄王十二年至二十七年,幾乎就是在說“我爺爺怎樣怎樣···” 根據(jù)老王不完全統(tǒng)計,在《史記》各處提到司馬錯至少6處之多(其中秦本紀(jì)提到5處),這在《史記》里是絕無僅有的。 秦昭襄王十二年開始,司馬錯擔(dān)任國尉,成為一等一的戰(zhàn)將,而白起則是在此之后擔(dān)任的國尉。 公元前291年,司馬錯領(lǐng)兵奪取魏國的軹地,回頭又打下了韓國的鄧地,一口氣手撕兩個國家。 司馬遷還讓司馬錯蹭白起的“熱點(diǎn)”,有意按時兩人并駕齊驅(qū): 公元前289年,司馬錯擔(dān)任客卿,與戰(zhàn)神白起一起攻克垣城。 隨后幾年,司馬錯和白起幾乎交替掩護(hù)攻城略地: 司馬錯攻打魏國河內(nèi)郡,逼迫魏國獻(xiàn)出了舊都安邑。 司馬錯在白起之前先攻打楚國,隨后司馬錯攻占隴西,從蜀地進(jìn)攻出國,而白起則是在司馬錯的戰(zhàn)功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趁勝追擊。 《史記》記載: “明年,起與客卿錯攻垣城,拔之?!庇钟校骸岸吣?,錯攻楚?!ぁぁぐ灼鸸ペw,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馬錯發(fā)隴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 點(diǎn)擊加載圖片 04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司馬錯的孫子司馬蘄曾經(jīng)是白起的心腹。 司馬蘄跟隨白起參與了對趙國的長平之戰(zhàn)。 隨后,白起不愿意圍困邯鄲,司馬蘄與之一道被秦王解除職務(wù)。 為此,白起還向司馬蘄解釋了秦王對他們的疑心。 秦昭襄王后來命令白起再次領(lǐng)兵攻打趙國,白起拒絕,最終白起和司馬蘄一道被賜死。 也許這個就不是司馬遷值得炫耀的地方了,因此沒有再提及吧。 《漢書》記載: “錯孫蘄,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夏陽。蘄與武安君坑趙長平軍,還而與之俱賜死杜郵,葬于華池?!?/str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