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熱愛語文的青年教師,都特別希望自己能上出扎實而靈動的課,課堂上能夠帶給學生新鮮的、充實的學習體驗和扎實的、滿滿的收獲,所以認認真真?zhèn)湔n,從目標定位到教學流程設(shè)計,都深思熟慮??墒牵娴倪M了課堂,隨著教學流程的推進,有時會發(fā)現(xiàn),課堂上的狀況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甚至有駕馭不住的危機感,然后,就凌亂了。通過課堂觀察和與青年教師探討,我發(fā)現(xiàn),之所以出現(xiàn)課堂上凌亂的狀況,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教學流程的設(shè)計,不是基于學生怎么學的設(shè)計,結(jié)果給自己挖了坑,凌亂了很多青年教師,在確定了一篇課文的學習目標之后,就進一步思考,對應目標的學習內(nèi)容是什么,可以怎樣組織學生展開學習活動,然后就設(shè)計教學流程。比如,教學《秋天的雨》,根據(jù)單元閱讀訓練要素,確定了兩個重點學習目標,一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五彩繽紛”等詞語,二是讀懂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秋天的雨。圍繞這兩個重點學習目標,設(shè)計了三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一是識字學詞,讀通課文;二是讀懂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秋天的雨;三是細讀,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學習寫句子。進了課堂,就引導學生按照這樣的流程學習課文。在理解課文是哪幾個方面寫了秋天的雨時,教師設(shè)計了幾個步驟,第一步是讓學生看圖片,說說圖片上事物特點;第二步是讀一讀課文,找一找與圖片內(nèi)容一致的段落;第三步是梳理一下從哪三個方面寫秋天的雨的。結(jié)果,在第二步的時候出問題了,因為學生覺得水果也是“五彩繽紛”的。學生的想法沒有錯啊,教師這時候就凌亂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教師在設(shè)計教學流程時,只從自己教的角度考慮,沒從學生學的角度考慮。教師要將自己心中的“流暢設(shè)計”轉(zhuǎn)化為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活動設(shè)計”,要在設(shè)計時就將自己當成學生,想象一下這樣的活動設(shè)計,會在學生那里出現(xiàn)哪些“后果”。這樣,就能避免出現(xiàn)自己意想不到的狀況。教師問得多,講得多,學生言語實踐的活動少,師生對話不在一個頻段上,凌亂了青年教師一是怕自己控制不了課堂進程,二是覺得自己沒講清楚,學生就可能沒懂沒會,往往會問過不停,講過不停。這種情況下,學生根本沒有時間自己靜下心來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自己的學習實踐達到理解、領(lǐng)悟和評價的目標;這種情況下,教師自己也往往不能真正靜下心來傾聽學生說了什么,學生到底表達了什么意思,更無法準確地判斷學生話語背后會有怎樣的思維過程和狀態(tài)。例如,在學習《松鼠》的課堂上,教師不停地追問:寫了松鼠的外形,還寫了什么;寫了松鼠的活動范圍,還寫了什么……學生忙著根據(jù)教師的問題從課文中找答案,卻沒有經(jīng)歷獨立閱讀思考、梳理文本思路的學習過程,結(jié)果就有可能出現(xiàn)在某一個段落上糾纏不休的狀況,因為學生出現(xiàn)不同的理解和概括了。教師急著要得到自己期待的答案,就不得不又提出一個又一個更加瑣碎的問題來,而不能冷靜地判斷學生的問題出在哪里——是沒有完整地細讀段落,還是表達上的大同小異,追問也就難以與學生的想法產(chǎn)生聯(lián)結(jié)。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將學習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用心地讀每一個自然段,自己提取信息概括信息梳理信息,當學生帶著任務與文本充分對話之后,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收獲,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做針對性引導。學情研判不夠細膩,學生不順著自己的思路走時,凌亂了學習《松鼠》,梳理文本的說明思路,教師以為學生會自己概括每個自然段是從哪個方面介紹松鼠的。結(jié)果,學生自讀思考后,有的從一個自然段中提取了好幾個零碎的信息,有的提取的信息不全,有的運用了概括的方法,但概括不準確。教師一個個聽下來,就被這各不相同的問題給整蒙了——這該從何處入手來引導呢?再比如,學習《葡萄溝》,讀完第二自然段,問學生想不想去葡萄溝,有學生說不想去。為了讓學生想去,教師就強調(diào)“最甜的葡萄”,可學生堅持不想去……只能凌亂了??!出現(xiàn)這種情況,除了教師即時理答的能力不足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學情缺乏細膩的研判,準備的應對方案太少了。一般而言,教師備課時需要準備“第三套方案”。什么是“第三套方案”?就是在備課時,針對一個學習內(nèi)容和目標任務,要至少設(shè)想三種(三,是多的意思)不同的來自學生的理解和反饋,并分別準備好應對策略。準備不同的應對策略,并不是真的要在課堂上出現(xiàn)三種情況后,一個一個地去應對引導,而是無論哪一個先出現(xiàn),都能很快引導到方向正確的思路上來,從而避免更多的“意外”呈現(xiàn)出來。這也可以叫做防患于未然。有的青年教師將多數(shù)功夫下在教學設(shè)計上,很少自己去研讀文本,將文本讀透,結(jié)果出現(xiàn)了課堂學生誤讀文本,自己不知如何應對。例如,學習徐志摩的《花牛歌》,學生說“壓扁了一穂剪秋蘿”,說明這頭花牛太胖了,還有的說是草地上的剪秋蘿太多了。教師心中只記著教師用書上講徐志摩要表現(xiàn)的是一頭自由自在的花牛,沒有自己去細讀詩歌,此時此刻遇到學生這樣的解讀,突然覺得也不是沒有道理,可是又想到同意了學生的說法,就沒辦法讀出花牛的自由自在了。怎么辦呢?怎么辦呢?凌亂了!怎么辦?要避免這種情況,就要自己在課前下足文本解讀的功夫,從文本本身去引導學生。比如,花牛的自由自在,是通過整首詩中花牛的活動來表現(xiàn)的,單單第一節(jié),并不能體會出來。這時候如果學生出現(xiàn)了誤讀,可以先放一放,品讀過第三節(jié)后在回頭讀,學生就會感受到花牛的愜意、隨性甚至是愛美了。說白了,教師在課堂上接不住學生的話了,還是在備課上下的功夫不夠。 關(guān)鍵詞檢索 關(guān)注“我在小學教語文” 在公眾號底部對話框輸入
下面的關(guān)鍵詞
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 I統(tǒng)編版I新教師I 聽讀課I聽讀課案例I聽讀課實錄I作文指導I 作文指導1I班主任I情緒管理I讀書I電影I 點擊圖片,學習如何做最有價值的 整本書閱讀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