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閑話銅元

 深夜愛報社 2020-06-30

由聶耳先生譜曲,安娥女士作詞創(chuàng)作的《賣報歌》,民國時期曾風靡上海灘。那句“今天的新聞真正好,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據(jù)說是報童“小毛頭”的想法,更是為時人樂道。銅板是銅元的俗稱,歌詞中的“七個銅板”,也道出了民國時期常見的流通貨幣——銅元。

李鴻章模仿西方機制幣造銅元

與影視作品中古代人物隨手便扔出一個大銀錠不同,那時小老百姓的生活更離不開的是銅錢,柴米油鹽醬醋茶都由銅錢為媒介才能獲得。不過相比于貴金屬金銀,方孔銅錢也有自身缺點,因形制較薄,長期使用很容易磨損。尤其是清代成串使用的銅錢,其中出現(xiàn)幾個壞錢是司空見慣的事。清末銅元的出現(xiàn)則改變了這一弊端,銅元為機制幣,相比于中國原有的母錢翻砂法的鑄幣,外形更為精美厚實,規(guī)整劃一,一經(jīng)推出便廣受民間喜愛,并沿用至民國年間。  

清廣東省造光緒元寶銅元

曾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是銅元得以發(fā)行的重要推手,作為晚清政治舞臺上的風云人物,做過外交官的李鴻章對西方機制幣的優(yōu)點有著清楚的認識。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李鴻章主持在廣東模仿英國殖民者在香港發(fā)行的銅仙試造銅元。銅元的正面文字上為“廣東省造”,中鐫“光緒元寶”四字,內加滿文“寶廣”,下面為“每百枚換一元”,背面中圖為飛龍紋。這里的“一元”指的是當時早于銅元發(fā)行的“光緒元寶”銀元,因為從李鴻章等官員的角度看,銀元是主幣,所以幣面是銅元和銀元的兌換值;但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講,銅錢在生活中比銀元更重要,“每百枚換一元”的銅元與原有的銅錢(制錢)在兌換上沒有直接掛鉤,故而流通不暢。于是廣東又將“每百枚換一元”改為“每元當制錢十文”,這樣才開始在民間廣泛流通。 

自廣東始用銅元,后來的十余年間,先后有10余個省陸續(xù)鑄造銅元,數(shù)量高達上百億枚。

湖北銅元異軍突起 版式繁多

清湖北省造大清銅幣龍紋(部頒龍)銅元的正反面

流通銅元的面文主要是光緒元寶和大清銅幣兩類,每一類又有一文、二文、當五、當十、當二十多種面值。市面上最常見的銅元為湖北省造,產(chǎn)量約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當時的湖北是由洋務派的又一健將張之洞坐鎮(zhèn),他實行湖北新政,積極發(fā)展近代化工業(yè),使武漢“駕乎津門,直追滬上”,所以湖北銅元異軍突起都在情理之中。湖北銅元的版式極為繁多,光緒元寶幣心就有五瓣花、六瓣花、八瓣花之分;龍紋有水龍、坐龍、小胖龍和跳龍紋等,僅坐龍又有大龍、特大龍等,水龍又分為龍身有云或無云、爪在須外或須內等。大清銅幣中心多為陰刻的湖北簡稱“鄂”字,龍紋又分為部頒龍、仿部頒龍、帶冠龍等,僅帶冠龍根據(jù)冠的數(shù)量又分為不同品種,其中部頒龍指的是清朝戶部頒發(fā)的大清銅幣的標準龍紋,地方省份的鑄錢局也多用此種龍紋鑄幣。

清湖北省造大清銅幣龍紋(部頒龍)銅元的正反面

    

銅元中的飛龍紋為廣東省首創(chuàng),龍身呈飛動的圈狀,龍爪似要擷珠。作為銅元史上的第一個龍紋圖案,其對江南、江蘇、山東、清江的龍紋都有較大影響。此外,四川、吉林、江西的飛龍紋則地方特色明顯:其中四川的飛龍紋線條肥碩,立體感強,但龍形略顯雜亂;吉林的飛龍則造型較小,略顯拘謹;江西的飛龍龍形較大,但線條刻劃略顯簡單。另有宣統(tǒng)三年銅元的飛龍紋別具特點,龍首向前,龍身蜷曲,俗語道“不用掐不用算,宣統(tǒng)不過兩年半。”宣統(tǒng)三年即為1911年,這年的10月,武昌起義爆發(fā),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清朝的統(tǒng)治也隨之土崩瓦解,故而宣統(tǒng)三年的銅元相對較少。    

水龍紋也是銅元中較為常見的龍紋,湖北省的水龍紋龍身下部一般為瓷器上常見的福山壽海紋飾,山峰位于中間,兩邊波濤翻滾。浙江的水龍紋,龍頭下方除了火焰龍紋的造型外,還有小銅鑼的形制;另外有些浙江水龍紋銅元正面光緒通寶的中心也有小銅鑼,即雙面鑼的造型。江西的水龍造型比湖北水龍更顯老態(tài),尾部還有左擺和右擺之分。另有江蘇省造中心“寧”的大清銅元的地方龍紋,龍身較肥,龍嘴大張,也別具特色。湖南的光緒元寶中有一種扁身龍紋,龍身粗大,龍頭較小,為湖南僅見。

民國最為常見的銅元是開國紀念幣

民國十文開國紀念幣

辛亥革命以后,各省革命政府以利之所在,開始自行鑄造銅元,民國時期最為常見的是開國紀念幣和當制錢XX文的銅元,兩種銅元一面均有交叉旗幟的雙旗,左為十八星旗,右為五色旗,中間系結帶,雙旗兩側有對稱花朵或長枝花飾之,有些雙旗上部還有五星或花朵裝飾;另一面鐫嘉禾圖案,有些嘉禾中部還有面文如“十文”“壹枚”等。十八星旗又稱首義之旗,代表十八個行省,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云起響應,這面旗幟是辛亥革命勝利的標志,五色旗則象征著漢、滿、蒙古、回、藏五族共和。

民國四川省造四川銅幣 

四川省鑄造帶有地方特色的“大漢”銅幣,銅元正面中心珠圈內鐫“四川銅幣”四個字,中心鐫芙蓉花,是蓉城成都的象征。錢背中部鐫篆書“漢”字,“漢”字周邊環(huán)繞有18個小圓圈,寓意十八省人民團結起來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而奮斗,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

小小銅元記錄軍民魚水情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蘇區(qū)成立后,蘇區(qū)政府于1934年發(fā)行過一分和五分的銅元,一面鐫面值,面值兩側施以對稱結帶的麥穗,上部有五角星;另一面有鐮刀斧頭的黨徽圖案,圍一周珠圈,珠圈上部鐫“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川陜革命根據(jù)地還鑄造過面額為200文、500文的川陜蘇維埃銅幣,正面鐫面值,面文為“川陜省蘇維埃造”和“川陜省蘇維埃政府造幣廠造”,背面有鐮刀斧頭的黨徽圖案,背文有“赤化全川”和“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聯(lián)合起來”的字樣。這些銅元在早期的根據(jù)地建設和革命斗爭中都發(fā)揮過不小的作用。    

在革命年代,有關銅元和紅軍還發(fā)生過不少膾炙人口的故事。1935年紅軍長征途中,遇到了國民黨軍隊的各種圍追堵截,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紅軍戰(zhàn)士依然嚴肅軍紀,不犯百姓秋毫。蔣介石曾致電四川軍閥劉湘、潘文華:“朱毛匪部竄川南時,對人民毫無騷擾,有因餓取食土中蘿卜者,每取一頭,必置銅元一枚于土中”。一個小小的銅元,彰顯著紅軍的軍紀,又把革命軍隊的心同老百姓聯(lián)系在了一起。    

另一個有關銅元的故事也發(fā)生在川南,當時紅軍一渡赤水河后,部隊走到了被稱作“雞鳴三省”的敘永縣石廂子。當時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等幾位領導同志被安排住到了農(nóng)戶肖有恩的家里。由于紅軍未能攻下敘永縣城,需要向國民黨軍隊兵力空虛的扎西轉移。在與房東肖有恩道別之際,為感謝他為大家提供住宿,毛澤東同志拿出三枚銅元送給了肖有恩。紅軍走后,為防止地方反動勢力搶奪這三枚銅元,肖有恩把它們釘在了房柱裂縫中藏了起來。新中國成立后,肖有恩看到毛主席的畫像,才知道當年送銅元的人竟然就是毛主席。后來肖家子孫修繕老屋時,才又發(fā)現(xiàn)深嵌在房柱中的三枚銅元。經(jīng)歷過八十多年時光的打磨,銅元露出房柱的外緣溫潤生輝,它記錄了紅軍與老百姓的魚水情,也是長征精神的文物見證。    

銅元的種類繁多,文中不能一一贅述。從收藏的角度講,大部分傳世銅元的經(jīng)濟價值相對低廉,但制假售假者也不在少數(shù),筆者曾在南陽見過成千上萬枚各品種的假銀元和假銅元,作為工藝品在店內批發(fā)售賣。所以在沒有理論和豐富實踐基礎上盲目收藏是不可取的,即便是普品的銅元也是如此。

本報道首發(fā)于2019年12月2日的《海南日報》,系原文原圖分享,感興趣的讀者記得收藏哦。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