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味苦寒。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炮,皶鼻,白賴,赤癩,創(chuàng)瘍。一名木丹。生川谷。 【黃元御】味苦,性寒,入手少陰心、足太陰脾、足厥陰肝、足太陽膀胱經。清心火而除煩郁,瀉脾土而驅濕熱,吐胸膈之濁瘀,退皮膚之熏黃。 【郭生白】梔子,常常是在上部有熱、上部出血的時候用,就是有上沖、看到血液上沖時候用,如吐血、衄血,衄血頭痛,膽道阻塞,發(fā)熱,這是用梔子的時候。 梔子是個治血的藥,它治血是把血向下誘導,也是從腸里排出去,在腸里排異。 他本身沒有通便的作用。如果我們說要給他一個含義的話,我們說他能利便不是通便。大便溏者不能用。 梔子是治上部充血的。你看它治不眠,心中懊憹,反復顛倒,睡不著覺,頭充血,睡不著覺。它治衄血,鼻子出血,吐血,吐血當然是肺了,把這個血往下走,上部減輕了壓力。 茵陳蒿湯,梔子也是利膽的,膽道阻塞,發(fā)熱,這是用梔子的時候,梔子苦寒,清大、小腸大熱,利小便,解五種黃病。 知母、梔子雖然都有通便的作用,但是它們仍然主要是通過清除內熱來通腸而從大便排異的,屬清法,而不是下法的,用藥要注意和下法通便藥的異同,包括使用條件的區(qū)別。 梔子苦寒,治胃中熱氣、面赤。香豉苦寒治煩躁滿悶,殺諸毒。從梔子消胃中熱氣、面赤、目赤熱疼、止諸熱出血的功能看,梔子能平上部充血。所以梔子治懊憹不眠。再從病人兼有微溏者不可服來看,梔子能清泄胃腸之熱。所以梔子合香豉以清胃腸之熱而治熱上充血的懊憹不眠。 【常見方劑】 梔子豉湯:梔子(擘)十四個,香豉(綿裹)四合。 出自《傷寒論》,癥見身熱心煩,虛煩不得眠,或心中懊憹,反復顛倒,或心中窒,或心中結痛,舌紅苔微黃,脈數。 這個方子是治虛煩不得眠的,即心煩睡不著覺的。香豉解毒清熱,梔子把上頭的血液導向下部,從大便排出來。大便通利退熱了,也解了心煩了,也睡好了覺了,這就是梔子豉湯的作用。 梔子豉湯,有一條禁忌,其人有慢性下利的,禁服。慢性的就是寒性的,老拉稀,不要吃梔子豉湯,為什么,它通腸,它吃了它的藥,拉稀屎次數要增多。 郭老案例:大黃20、牡丹皮30、懷牛膝30、梔子30、芒硝15。 治大便秘,頭疼、高血壓,高得很,八十多歲了,低壓120,高壓200多。一劑就通便了,一通便就不疼了,連著吃了兩副,不疼了。血壓也下來了,但這是治標,高血壓不能完全治好。 懷牛膝、梔子都是引血下行,大黃、芒硝增加結腸的劇烈運動,通大便秘結,牡丹皮活血通血。 郭老案例:經期頭痛,高血壓,舒張壓90,柴胡、白芍、紅花、當歸、牡丹皮,梔子、懷牛膝、甘草。 這個高血壓頭疼是血壓太高,上沖,頭部血管充血性的頭疼。在行經的時候這個血應該是往下走,排出來,他不往下走,他往上沖,她就頭疼。高血壓是血,經期頭疼是經血,這是個向上的勢,這是個逆本能的,本能是讓他向下,讓他通,他不通就向上,這么一個勢。我們就讓他通,讓他向下,他不通我們讓他通,他向上我們讓他向下,向上是病勢,向下才是順勢利導。 柴胡調節(jié)三焦氣機、白芍、甘草緩解血管緊張、紅花、當歸、牡丹皮補血活血,梔子、懷牛膝引血下行。 治肺結核大出血:大黃10g,梔子30g,阿膠30g,分兩次服。 大黃讓腸子劇烈的運動,把上部的血誘導到下面來,梔子也有這個作用,阿膠呢,阿膠起個止血的作用,一切的上部出血,都是用這個方子,用一百回,一百回效果完全一樣。 膽結石排異湯(柴胡30、茵陳30、梔子20-30、郁金10、枳殼20-30、白芍20-30、甘草13、大黃10以下、芒硝5。如果體質弱,可加黃芪、黨參)。 膽結石必須是先利膽,柴胡,茵陳,梔子,都是利膽的藥。柴胡在利膽當中,有調節(jié)氣機的作用,梔子和茵陳,茵陳有利尿的作用,梔子有導血下行的作用,上部的血導在腹部,枳殼是增強消化系統,包括膽囊,加強運動的,白芍、甘草是緩解緊急狀態(tài)的,大黃芒硝,通過腸的劇烈運動,誘導膽汁下行,膽囊的結石,就會因為你疏導膽汁排出來,這里頭有個膽囊收縮的問題,如果這個人體質是很衰弱的話,可以加黃芪、黨參。加黨參的用意在于加強循環(huán),循環(huán)加強了就帶來能,黃芪也是在循環(huán)上做的文章,就是加強微循環(huán),提高膽囊的收縮能力。 |
|
來自: 地平線上的桅桿 > 《中醫(yī)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