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識是歷史傳承的一種見證,學習文化知識不僅能幫助我們加強文化素養(yǎng),而且也是能幫我們備考的重要法寶。所以,我們有必要去認真了解歷史,認真學習文化常識。今天給大家總結一下關于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的基本知識。 (一)筆 筆現在有很多種種類,比如毛筆、鉛筆、鋼筆等,但是毛筆可算是中國獨有的品類了。傳統(tǒng)的毛筆不但是古人必備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達中華書法、繪畫的特殊韻味上具有與眾不同的魁力。據傳毛筆為蒙恬所創(chuàng),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xiāng)的河北衡水縣侯店每逢農歷三月初三,如同過年,家家包餃子,飲酒慶賀,紀念蒙恬創(chuàng)毛筆。后來,因生產毛筆有名的還是浙江湖州,把這個地方生產的筆叫做筆,湖筆也是從元代以后才慢慢知名,正因為其具有“尖、圓、健”特點才成為全國最著名的毛筆品種。 (二)墨 墨,是書寫、繪畫的色料,古代文人雅士正是借助于這種獨創(chuàng)的材料,才讓中國書畫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能得以實現。在人工制墨發(fā)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做為書寫材料。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簡牘、縑帛書畫等到處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遺痕。經過這段漫長的歷程,至漢代,終于開始出現了人工墨品。這種墨原料取自松煙,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來用模制,墨質堅實。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賞識,全家賜國姓“李氏”。從“李墨”名滿天下。宋時李墨的產地歙縣改名徽州,“李墨”改名為“徽墨”。因此,現在著名的就是安徽徽州李廷圭墨。 (三)紙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某些傳統(tǒng)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fā)著獨有的光彩。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fā)現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使得書寫工具得以普及,也為世界文化的傳播作出卓越的貢獻。世界上紙的品種雖然以千萬計,但“宣紙”仍然是供毛筆書畫用的獨特的手工紙,宣紙質地柔韌、潔白平滑、色澤耐久、吸水力強,在國際上“紙壽千年”的聲譽。唐代之后,宣紙的地位慢慢提高。宣紙得名也是來源于產地——安徽省宣城市涇縣。 (四)硯 硯,也稱“硯臺”,被古人譽為“文房四寶之首”,是中國書寫、繪畫研磨色料的工具。漢代時硯已流行,宋代則已普遍使用,明、清兩代品種繁多,出現了被人們稱為“四大名硯”的洮硯、端硯、歙硯和澄泥硯。古代中國文人對硯十分重視,不僅終日相隨,而且死后還用之殉葬。其中,最著名的是安徽的歙硯。 除此之外,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性,筆、墨、紙、硯亦然。在使用之余,文人雅士還給它們取了人性化的名字。筆——中山人毛穎,墨——絳人陳玄,紙——會稽褚知白,硯——弘家陶泓。同時古人不僅給筆、墨、紙、硯取了名字,而且還給它們封了官職:筆——書寫用品,因筆桿以竹管作成,使用時要飽蘸墨水,故封之為中書君、管城侯、墨曹都統(tǒng)、墨水郡王、毛椎刺史;墨——多以松煙制成,品質上乘的還要添加香料,故封之為松滋侯、黑松使者、玄香太守、亳州楮郡平章事;紙——性柔韌,可隨意裁剪,且以潔白者為佳,故封紙為好畦(侍)侯、文館書史、白州刺史、統(tǒng)領萬字軍略道中郞將;硯——儲墨之器,質地堅硬,幫封之為即墨侯、離石侯、鐵面尚書、即墨軍事長。因此,對于文房四寶,我們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知識,也要明白相應的延伸知識。 文/安徽中公事業(yè)單位 |
|
來自: 昵稱62716617 > 《公基備考資料》